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名聲古蹟說明文(精選20篇)

名聲古蹟說明文(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相信大家在學習、工作中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尤其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說明文,說明文體是一種客觀的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我們該怎麼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聲古蹟說明文,歡迎大家分享。

名聲古蹟說明文(精選20篇)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

在麗江,有許多風格特別的小店,那裏面的東西把我看得眼花繚亂,有各種各樣的鈴鐺,有民族風格的錢包,有五彩斑斕的手鐲,項鍊,髮卡,還有柔軟舒適的披肩圍巾。我買了一直木頭雕的小豬,它十分可愛,和印象中肥胖貪吃的豬完全不一樣。

走着走着,我們就到了木府。據說木府相當於麗江的“紫禁城”,不到木府,就等於沒到麗江。走進木府,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大殿,硃紅色的牆配上灰藍色的房頂,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木府裏總共有五座大殿,從前往後,依山而建。最高的一座建在獅子山的半山腰,站在上面可以俯視整個麗江古城。我在這裏瞭解了納西族的民族風情,比如納西族的女人很能幹,所有的家務苦活都是女人幹,連過年過節殺豬的都是女人。所以有句話說:娶個納西婆,頂過十頭騾。而男人只做一些享受的事,比如,養花,養鳥,喝茶,吟詩,作畫等等。我還知道了木姓的由來,是由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原來納西族中沒有木姓,朱元璋將“朱”子去掉一撇一橫,變爲“木”字,賜給納西族的頭領,所以納西族的官姓爲木。木字頭上加一撇,代表草帽,旁邊加一個口,代表籮筐,成爲一個“和”字,作爲平民的姓,於是木姓與和姓成爲納西族的兩大姓氏一直流傳到今天。

木府是我覺得麗江最值得去的地方。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2

我們到達雲南的第一站,是翠湖賓館,它是臨湖而建的。我們稍做休整,就去了樓下的翠湖公園。公園裏面鬱鬱蔥蔥,湖面上是密密的荷葉,我在公園裏看見了曼陀羅花,它是黃色的,形狀像一個垂下來的喇叭,如果它只有瓶蓋這麼大,我會誤認爲它只是一朵普通的喇叭花,可是曼陀羅花很大,可以蓋住我的臉,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花。

接下來我們去了雲南大學。一進門我就被滿眼的綠色給吸引住了,兩顆又高又粗的銀杏樹屹立在大門的兩邊,矮矮的灌木整齊地排在兩側,大片的草坪被圍在中間。我們順着寬寬的用青石板鋪成的石階走了上去,來到了一幢磚紅色的古老的建築前,它的名字叫做會澤院。我們接着往前走,看到坐落在草坪上的另外幾幢老建築,它們都被爬山虎覆蓋住了,顯得更加古老神祕。雲南大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簡直就是個大公園。

然後我們去了圓通寺。圓通寺和其他的寺廟不同,其他的寺廟的臺階是慢慢往上走的,供奉的菩薩往往在高處,讓人肅然起敬。而圓通寺的臺階是往下走的,走到最後的大殿裏頭,菩薩的眼睛正好和大門入口處的地平線一樣高,在佛教裏,這叫做“衆生平等”。圓通寺可以說是依山傍水,大殿背靠一座小山坡,前面是一個圓形的湖,湖水清澈,養了許多烏龜和魚。這裏的香火鼎盛,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3

這個國慶節,我家來了很多人呢!外婆、阿姨,還有我的姐姐呢!

我們一起商量十一那天去哪裏玩,最後我們決定上七寶古鎮。十一那天,我們一大早就起來了,很早就出發了。到了七寶古鎮,我首先看到了一塊大大的牌子,上面寫着“七寶老街”四個醒目的大字。旁邊還有一座很大的假山。再往裏走,有很多古老的建築,古色古香很有味道。老街的兩旁,有很多紀念品,小玩意,真是應有盡有哇!

來七寶古鎮當然要吃個夠囉!看,那麼長的隊伍究竟是賣什麼東西的呀?我趕快拉着媽媽去那邊一看究竟,喔!原來是一家賣小籠包的呀!我想:小小的籠包,怎麼會生意這麼好?原來這裏的小籠包得過許多金獎呢!媽媽趕忙上去排隊,半小時後,媽媽終於端着兩盒熱氣嫋嫋的小籠包出來了,我輕輕地夾起一個小籠包,咬了一口皮,哎呦,好多湯汁流了出來,這是我吃過的皮最薄的小籠包,它的肉也非常鮮嫩。

海棠糕當然也不能錯過!糖水澆灌着剛剛出爐的海棠糕,其貌不揚,焦焦黃黃的我們一下子買了幾個,很快就吃掉了,外面甜甜的焦糖,裏面甜甜的豆沙,真讓人愛不釋口。

我好遠就聞到了香味,原來是炸臭豆腐的味道,雖然聞着臭,但吃着香,還有甜麪醬蘸着吃,絕配!

我們一路走一路吃,還吃了寧波湯圓,章魚小丸子等等。我們都打飽嗝了,實在吃不下了。下次再來吧!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4

大春習字雲龍橋又名南橋,原名南橋古渡,是玉林市八大景點之一,“南橋古渡鯉魚遊”。現在榆林市民愛叫它老南橋,以區別於不遠的新南橋。雲龍橋是玉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玉林市大安路南端,南北橫跨南柳河。是古榆林通往秦、連、雷、瓊的官道。明清時,這裏的“南竹洲屯”和“龍橋古渡”被列爲古代的“玉林八景”。雲龍橋是古代修建在南流江上最大最古老的石拱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雲龍橋歷史悠久,始建於元代,由木橋演變爲石橋。據瞭解,我們現在看到的雲龍橋是橫跨美麗的南柳河的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全橋三拱,全長38.7米,寬6.5米,拱跨10.6米。

南流江水面上均勻分佈着三個半圓形的橋口,像三頭大象伸着鼻子在吸收河水。新建的江心島上,至今仍有碑牆和五個銘文。它包含了橋樑的建設情況,讓人們瞭解古橋的輝煌和厚重的歷史文化。雲龍橋都是巨大的青石做的,但是用的砂漿很少。是什麼原因讓雲龍橋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屹立在南柳江上?最初,古代的建築者使用拱橋的原理,石頭建造磚塊。石頭的重量越大,橋就越堅固。經過仔細觀察,我們發現橋墩的倒置水面被建成弓形。洪水來臨時,弓形的橋墩像犁一樣將水向兩邊分開,減少了洪水的巨大沖擊對橋樑的破壞。橋下的水裏有很多木樁,不要小看這些松木做的木樁。它們在水中浸泡幾千年後不會腐爛,很好地保護了橋樑的基礎。他們是保護雲龍橋的無名英雄。橋面青石被獨輪車碾壓,可見雲龍橋曾經繁華過。據說以前是官道。從北海經南流江運來的鹽、海運貨物、布匹和許多生活用品,到達碼頭後都經過了雲龍橋。最後被送到玉林和廣西的東南部。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雲龍橋已經不是主要的交通大動脈,而是作爲古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

據瞭解,雲龍大橋最初被列爲南柳河榆林程楠區河道整治工程二期工程的主要拆除重建內容之一。消息傳出後,市文化局、市博物館等單位和公衆呼籲不要拆除重建雲龍橋。政府也很重視。最後,決定對原有防洪堤建設方案進行一些修改,保留雲龍橋,並在橋的南部挖一條新的分洪河,形成一個江心島,與雲龍橋一起成爲新林的一個美麗景點,舊雲龍橋得到復興。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5

黃河創造了許多獨特的風景,路祥寺就是其中之一。

郟縣市區建在一塊三面懸崖的大石頭上,只有西邊一條細頸與黃土高原相連。在過去,這是一個危險的地帶,一個人守衛着,而萬軍沒有旅行。據說一年戰爭,敵人圍攻失敗三個月,只好自己撤退。

這個石頭鎮的東北和山峯延伸到黃河故道,突然像斧頭一樣垂直斷裂。離山峯三米遠的地方,矗立着一塊被切割包圍的巨石。這塊石頭有20多米高,周長15米。石頭的頂部是平的,上面覆蓋着一座紅色的小廟。從遠處看像蠟燭或香爐,故名香爐寺。有一根3米長的橫杆作爲連接寺廟和山頂的橋樑。很多人不敢過這座斷橋,是因爲想懸在空中,比如雲端。不過過了橋,在孤亭裏可以看到黃河。環顧四周,只見滾滾波濤從兩山之間的遠處奔騰而來,在腳下翻滾,衝向蜿蜒迷茫的下游峽谷。大氣磅礴,衝擊力十足,讓人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路祥寺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峯上的正殿是聖母院,左右兩側是伴堂,南側是山門和石碑。“香爐晚照”是郟縣八大景點之一,因爲每當夕陽西下,太陽的餘暉就投射出黃河孤亭的倒影,風景如畫,被當地人稱爲“小蓬萊”,素有仙境之稱。

畫家每年都會來這裏寫生,尤其是長槍短槍的攝影師。而且他們的作品經常拿大獎。黃河是無窮無盡的創造源泉。

事實上,捕捉路祥寺雄偉外觀的`最佳時間是早上日出時分。當時,明亮而柔和的日出從山西東山上的冉冉升起,穿過了這條河。遼闊的惠今照亮了遠處綿延起伏的黃土山脈,用點畫筆勾勒出路祥寺的輪廓。山爲背景,孤廟凸起,水如鏡映斷橋,真是奇景。

拍攝路祥寺時,只有選擇好角度,才能體現山、水、寺、橋的和諧構成。這個最好的位置是在城市邊緣一戶人家的後院。因爲好的攝影師一個接一個的來,居民抱怨,就建牆擋住路線,牆上還種了玻璃碴。但還是沒有幫助。早上他們還在睡覺的時候,就有人跳過院牆去架設攝像頭,反正是停不下來的。所以有人建議:乾脆拆牆,收費設個照相館,準備桌子凳子茶籽,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

然而,當地人沒有這樣做。他們不是靠黃河美景賺錢的。他們只想安靜。但是路祥寺太吸引人了。就這樣,遊客的腳步撞擊着石頭城。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6

今年我媽帶我去參觀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位於臨澤縣東南部的倪家營鄉。那天天氣很好,我們坐車大概半個小時就到了丹霞地貌。

遠遠望去,大大小小的山,重疊的山,高聳的雲,都很吸引人。我真想一口氣爬上山。

丹霞地貌的山峯之間有一條狹窄的小路。石階小道像一個梯子,從天而降。狹窄陡峭的石階只能容納兩個人走過。我們沿着臺階向東走,那裏有許多鵝蛋形的小山。羣山五彩繽紛,彷彿是畫家有意畫的彩虹橋。每座山的大小和顏色都不同。

然後向西,那裏的山峯雄偉壯觀,霧濛濛的,就像仙境一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在仙境裏,感覺自己精神奕奕。更奇怪的是,這座山上沒有樹,沒有草,也沒有花。爲什麼?下山的路上,我們聽到附近一位老人說:“因爲這是一座石山,雖然經常下雨下雪,但這座山質地堅硬。它從不種花種草種樹,卻形成了五彩斑斕的壯觀景色。”

我爲我可愛的家鄉有如此美麗的旅遊景點而深感自豪。真心希望全國各地的小朋友都來我的家鄉看看!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7

七星巖以巖峯,溶洞,湖泊爲主,之所以叫七星巖是因爲她排列如天上北斗,鑲嵌在碧波盪漾的湖面上。整個風景區羣山壯麗,湖水清澈,尤爲美麗動人。 湖的四面,羣山疊起,山又像聳入雲霄。攀登上山,山中的階梯十分陡峭,讓人望而畏怯。登上山頂,又是另一番的景象,靈鳥仙鶴,展翅飛翔,遙望遠方壯觀雄麗的景色,真令人歎爲觀止!

走進紅蓮湖風景區,那裏有景區出名的千年詩廊,詩廊是由溶洞形成的,洞壁文人墨客,史蹟衆多,更有我國葉劍英元帥的詩讚:“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這也是七星巖風光的真實寫照。

來到玉屏湖風景區-星巖春曉,船在湖上行,宛如畫中游,如能在水中泛舟更是快意悠遊。湖的四圍種滿各式花草,春色無邊,更是另有一番詩情話意。 家鄉的名勝古蹟-七星巖,真美啊!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8

中國地大物博,山川名勝也有很多,在遊覽祖國名勝古蹟時,總會有很多的感觸,被美景或它的人文吸引,把它們記錄下來,讓那些沒到過的人和你一起感受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吧!

圓明園

8月11日,我有幸遊覽了享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東部,是清朝鼎盛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園。它佔地347萬平方米,全園四分之三都是湖。湖面上飄着巨大的浮萍,浮萍外沿向上豎起,活像一個個翡翠仙盤。湖水靜得像一面鏡子,湖中央各種爭奇鬥豔的荷花一朵賽過一朵,如婀娜多姿的仙女那般秀麗。園中剛剛還舉辦過全國第一屆“荷花節”呢!

穿過鑑碧亭,就來到了有名的殘橋。它是英法聯軍燒燬後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橋。園子裏原有200多座拱橋,但大多數已經被燒燬。後來慈禧覺得太丟人,就命人全部拆除,唯一保留了這座殘橋。她希望後世子孫記住這個恥辱。今天,硝煙已經遠去,但還警醒人們時刻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沿殘橋北走東拐就來到了慘不忍睹的西洋樓遺址。這裏已經是一片廢墟。所有樓臺的花紋都精雕細刻,卻被英法聯軍砍成幾堆,成爲名符其實的廢品;有的是無價之寶,卻被那些貪財如命的小人全部搬走;有的巨型石碑象徵着至高無上的權力無法搬走,狠心的聯軍用大炮斷成兩節,就連環形椅也不放過,幾刀便砍成破爛;還有人砍累了,乾脆把建築物的支撐點砍下,讓奢華無比的宮殿自己摔個粉碎,大門也被破壞。我真不知道侵略者爲何如此殘忍,要把一個世界著名的“萬園之園”徹底毀掉。

玩了幾個小時,我和媽媽在獅子林乘船來到了綺春園宮門,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圓明園。

少林寺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河南省旅遊了兩天。我看到了許多名勝古蹟,然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遊少林寺。

我們參觀了河南博物館之後,就開赴到爲於河南省登封市的少林寺。進了少林寺,我們先來到了大雄寶殿。媽媽在佛像面前又是燒香又是磕頭,我不解地問:“媽媽,你幹什麼呢?”媽媽非但沒有回答我,還把我也給拉了過去,讓我向佛磕頭。我說:“媽媽,這是迷信。”媽媽說:“死丫頭,千萬別說,佛會怪罪的。”我好說歹說,可媽媽還是堅持她的看法。唉,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樣迷信。我們又來到一棵古鬆旁。樹上有許多在一起的洞。導遊告訴我們,這是古代那些高僧們練二指禪時用兩個手指在樹上戳的洞。我們最後來到了一個祠堂裏。地上到處都是大坑。導遊告訴我們,這是因爲那些高僧練功時在地上盤腿而坐,久而久之,就成了這個樣子。一次愉快的旅途結束了。

這次遊少林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旅途中,我不僅開闊了眼界,還學到了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次旅途我將永生難忘。

八達嶺長城

初到八達嶺,便陷入重疊的濃翠中了,車在道上行,兩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紹興的山,這裏的確巍峨得多。

終於,長城出現了,蜿蜒於濃翠中的長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發衆多豪傑的千古遐思。

八達嶺長城是居庸關的北口,東門曰“北門鎖銅”,西門曰“居庸外鎮”。北往延慶州,西至宣鎮,故名“八達嶺”。

下車後,覺得十分涼爽,山風舞動着長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襯托出它的氣勢。

長城的石階很高,蹬步稍許有些費勁,向上攀爬不得不低頭彎腰。

八達嶺道極寬,可使五馬並行,整座城牆用花崗岩條石和特製城磚砌鋪而成,守城可謂“固若金湯”。

手扶石欄,頓覺涼意。城牆邊有敵臺、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統,約行十步便有一個。

下午的長城依舊巍峨,長城博物館內的東西一些是仿製品,除了刀劍、鎧甲、大炮和長城巨大的模型,其它我沒有多大興趣。

晚上,我還在懷想長城,透明的心幻化作雨絲,滴落在厚實的城牆上。

北京故宮

中國的首都。中國人心之所在。中國的故宮。中國人心之所在。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而在這十四年的艱苦中,故宮不知經歷過了多少場大火,多少場災難,但是,中國人不怕艱苦,毀了又建,這正是中國人那頑強的意志!

北京故宮,又叫北京博物館,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故宮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相傳天上有房屋一萬間,天子用來自謙,於是少了半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一座無與倫比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羣。被譽爲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羣,是中國最多的古代建築羣。今天人們稱它爲故宮,意爲過去的皇宮。

故宮是龍的世界,龍的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在我國封建社會裏,皇帝被稱做“真龍天子”,是大地的主宰。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因此,宮中的殿堂、橋樑、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寶璽、服飾御用品等無不以龍作爲紋飾。那麼,故宮裏到底有多少龍?恐怕誰也說不清。有人粗算過,故宮號稱有宮殿80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近4萬條,如果加上所有建築裝飾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龍,那就數不勝數了。

讓我們走進中國,走進中國那燦爛悠久的歷史!

黃山

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次我就去爬爬黃山,看看人們爲什麼如此讚美她。

剛進黃山,只見遠處高高的峯頂環着白雲,好似仙境一般。我們爲了成爲那高山中的一粒小芝麻奮力向上爬。

過了一會兒,我們有點兒累了,就坐在路邊的長凳上休息。這時,我發現了一個牌子,上面寫着“仙人指路”。我好奇地想:仙人指路在哪兒呢?突然,我想到了黃山有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溫泉,“仙人指路”有可能是奇鬆或怪石吧?周圍沒有一棵松樹,我發現一塊長長的石頭很像人,右邊突出一塊,就像一隻手臂伸出,指着天,似乎在告訴人們如何到達仙境。原來,這就是“仙人指路”啊!

終於到了始信峯,看見了龍爪鬆。這棵松樹的根暴露在外,像龍爪一樣四周擴散。旁邊的觀景臺上站滿了遊客,我也趕快跑過去看。只見白霧慢慢地升起來了,彷彿白紗一樣,輕輕的、柔柔的,讓人看不透。只見探海松將枝葉都伸到一邊,像在努力尋找些什麼。

繼續向前走,只見白霧環繞着青山,一層一層的。青山和白霧相互映襯着,顯得格外美麗。突然,霧更濃了,只能看見自己腳下的路。過了一會兒,在遠處的雙駝峯之間,出現了一點淡紅。接着,其它地方也漸漸紅了起來,紅色越來越深。人們都在驚歎着雲海的美麗與神奇……霧漸漸散了,天空慢慢地亮了起來,雲海又恢復成一片白霧繚繞的景象。

黃山果然是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啊!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9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西部,它是一個既美麗又古老的小鎮。

走進鳳凰古城,第一眼就看見的就是他的母親河——沱江,他像一條玉帶橫穿小鎮,大部分建築都在沱江兩岸,最有特色的是吊腳樓,這些吊腳樓都是一邊靠山一邊靠水建的,三四根木頭支撐着整個房屋,彷彿一個個“空中樓閣”。

坐着烏篷船順水而流,青山綠水、古橋、古塔盡收眼底。江兩岸有苗家大嬸在洗衣服,棒槌有節奏的敲打着衣服,發出“嘭、嘭、嘭……”聲,小朋友光着腳丫在水邊玩水嬉戲。從遠處傳來苗家姑娘的山歌,真是清脆悅耳,看見這些勤勞樸素的人們,讓我們一下子回到了七八十年代。

真就是既美麗又古老的鳳凰古城,我很喜歡鳳凰你了呢?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0

我的家鄉在西安市臨潼區,它位於驪山腳下,華清宮之上,風景優美,景色十分秀麗。臨潼區的名勝古蹟很多,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華清池。

華清池在臨潼區南驪山西北腳下,是陝西有名的溫泉之一。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即發瘡,秦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湯。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建湯泉官,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李隆基每年攜楊貴妃華清池到此過冬,常在此沐浴。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宮,溫泉水滑膚凝脂”,即指此。華清池水溫爲43°C,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份,適宜沐浴療養。華清池的古建築也很多:有蓮花湯、海棠湯、龍吟榭、日華門、月華門、九龍湯、石舫、飛霞閣、貴妃池、飛虹橋、棋亭、望河亭等。擡眼望去,樹木鬱鬱蔥蔥,彷彿走進了大自然裏。園林的景色,極爲幽美。

走進華清池,映入眼前的是一個小湖,小湖的旁邊有一塊石頭上面寫着“華清御湯”四個字,我就問媽媽“華清御湯”是什麼意思,媽媽告訴我,御是皇帝的意思,湯就是溫泉的意思,合起來就是皇帝洗澡的地方,我覺得的古代的皇帝太會享受了。

大家如要旅遊,就來我的家鄉臨潼,不僅可以欣賞自然風光,還可以保養身體,泡泡溫泉。我的家鄉很美,我愛我的家鄉!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1

三滴水式的建築,綠色的琉璃瓦和青色的彩繪斗拱,沒錯,這就是西安的古建築——鼓樓。

伴隨着低沉的鼓聲,我緩緩的登上鼓樓,隨着用青石磚砌成的樓梯盤旋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面巨大的、硃紅色的鼓。鼓的半徑有一點八米長,大鼓巍峨屹立,給整個鼓樓增添了不少氣勢。

繞着鼓樓的二層轉了一圈,我發現在樓的南北兩面,各放有十二面小鼓,上面用淡橘色寫着春、夏、秋、冬的二十四個節氣,十分別致好看。邁進中央大廳,裏面陳列了各式各樣,各種材料的鼓,形態各異,十分有趣。望着各個大小不一的鼓,我不由想:沒想到,鼓的樣式還真多呢。

登上三樓的走廊,我在上面極目遠眺,春日和熙的風拂過臉頰,柔柔的,我不由得想:“鼓樓之所以成爲西安的標誌之一,之所以能在炮轟箭掃中巍然不倒,之所以令後人歎爲觀止,不都是因爲幾百年前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嗎?如果沒有他們的艱辛與汗水,鼓樓決不會像今天這麼雄渾,博大。

走出鼓樓,天穹已被罩上一層黑紗,我不禁回憶起剛纔那精美的、顏色時而淡雅、時而濃烈的彩繪,精緻的木雕以及鼓樓恢弘的氣勢。但我覺得,有一種美麗高高地凌駕於這種外在美之上,它就是當代人民的心。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2

西安市中心有兩座標誌性建築——鐘樓和鼓樓,有”姐妹樓“之稱。鼓樓上的匾額有”文武盛地“和”聲聞於天“,故也稱爲”文物樓“。它磚木結構,呈長方形,樓基高八米,上下兩層,屋檐微微上翹,經過了600多年,顯得雄壯、古雅、優美,外形特點像是城門樓。

上了鼓樓,一個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眼球:聞天鼓。聞天鼓比兩個我還高,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巨大的麪餅。鼓是因爲黃帝戰蚩尤時,爲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就做了一面巨大的鼓,一敲可以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一下子打敗了蚩尤,這樣就出現了鼓。後來在城鎮裏平時用鼓來報時,戰爭的時候指揮戰鬥。現在它成爲一種樂器,每當聽到時就有一種奮勇向上的幹勁。

鼓樓的第一層有24面鼓,上面記錄了一年的24個節氣,如立春、芒種、小寒等;第二層我彷彿到了一個古代博物館,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大圓柱撐着屋頂,房屋內有各個時代和民族的鼓,最早的是石鼓,還有羊皮鼓、銅鼓等,最漂亮的是孔雀鼓,像開屏的孔雀一樣,這些都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不禁深深佩服起來。

走出鼓樓,我體會到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歷史結晶,體現到”動“與”靜“的結合。從鼓樓的氣勢,匾額,巨鼓乃至磚塊上,體會到歷史的滄桑,時光的流逝與變遷和現在生活的快樂與美好。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3

我的家鄉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這裏有山,有水,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三孔是一年四季都是那麼多人蔘觀,讓人拭目以待。

春天,一個學期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們學校的春節晚會,我還記得那一天,戴老師說;後天下午兩點去三孔,我們同學的很激動,可是,第二天,悲劇的事情發生了,老師走了,同學們都說老師學習去了,我們都悶悶不樂,這一天到了,上午升完旗,一轉眼到了下午,結果去不了,等老師回來了,老師說;一定補償我們的。

終於等到了,老師帶了我們去了三孔,一進門,我們就大吃一驚,只見兩條龍騰在上面的石碑上,石碑上可着四個大字,至聖先師,我們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棵將近五百年的一棵相互纏繞的老樹,我用偉納川的相機給那棵樹照了好幾張像。我們又向前走着,看到了一個像龍不是龍的東西,同學們都胡亂想着,有的說;麒麟,有的說;青龍,結果都不是,導遊阿姨說是;饕餮,我們才從混亂中解開迷惑。我們找到了一個大圓盤並在那舉行春節晚會,晚會結束了,我們照了一個大合影就走了,我想;我們生活的地方都有想不到的建築,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4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但我覺得我的家鄉開封的龍亭公園最美。龍亭位於開封市中心的西北邊,是一個景色迷人的旅遊勝地。龍亭湖是龍亭最吸引我的一個地方。

這是一潭碧綠的湖水。周圍長着一些茂盛的花草樹木。那綠的沒有一點兒雜色的小草,那五顏六色花朵,給龍亭湖編了個樸素的項鍊。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一眼望不到底。又是那樣清,清的能看見在湖底上面成羣結隊、游來游去的小魚,偶爾有一條調皮的小雨躍出水面,又在一眨眼的時間裏回入水中,好像在歡迎人們的到來呢!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美麗的小島,小島被茂密的樹和草包圍,隱隱約約只能看到亭子的一角。彷彿一個披着綠紗的仙女站在湖中央。小島不光把人吸引住了,連小鳥也被吸引過去了,連忙停在樹上,欣賞這美麗的風景,爲小島增添了許多生機。

湖邊長着高高的柳樹,各種顏色的花,翠綠的青草。有的遊客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觀賞美景,有的遊客坐在石凳上正釣魚呢!夜晚,龍亭湖又是一番風景。霓虹燈照在湖面上,像一個個小精靈在湖面上舞蹈。

下雨了,雨點給湖面披上了一層薄紗,湖面泛起了陣陣的漣漪,像一朵大大的花朵,漂亮極了。這就是龍亭湖,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龍亭湖。好看嗎?開封龍亭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5

運城本地的名勝,著名的有永濟的鴛鴦塔、普救寺、五老峯、黃河大鐵牛、王官峪;垣曲的稷山、大佛寺;鹽湖區的舜帝陵、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廟、池神廟、常平影視城;芮城的風陵渡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的故鄉——解州關帝廟。

解州作爲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據有關碑刻記載,遠在陳隋之際,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宋元到明清,隨着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聖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

目前的解州關帝廟,總佔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爲海內外衆多關帝廟佔地面積之最。中軸線北端的主廟,是一個單元甚多而又層層展開的巨大建築羣落,主要由琉璃龍壁、端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刀樓、印樓、春秋樓和衆多牌坊組成,是進行關公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主廟內的主體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雕樑畫棟而又莊嚴肅穆,身臨其境,不能不使人對關公肅然起敬。中軸線南端的東側,建有“萬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軸線南端西側建有“威震華夏”木牌坊一座。這兩座氣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關公及關公文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顯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軸線北端東西兩側,爲基本對稱的主廟附屬建築,如追風伯祠、長壽宮、崇聖祠等等。這些附屬建築,與主廟一樣,無不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但卻又有着主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們對關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強對關公的崇拜與敬仰。

在解州關帝廟後院北部。與午門、御書樓、崇寧殿等垂直排列,並以矮牆相隔,自成格局。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寬7間,深6間,二層三滴水,歇山式屋頂,總高約30米,雄偉壯麗。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置關羽金身坐像,樓上閣形龕內塑關羽觀《春秋》側身像一軀。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登樓遠眺,鹽池白似銀湖,中條山翠若屏障。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尤其是宋元明清一千餘年的社會中,解州關帝廟是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聖殿堂。在這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一朝又一朝的最高封建統治階層,通過加封、賜匾、祭祀等活動,在這裏對他的臣民灌輸着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綱常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庶民百姓、芸芸衆生,也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裏參拜祭祀,虔誠地從關公身上學習爲人處世的原則和品格;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有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的人們,在這裏通過對關公的祭拜,接受忠於國家和民族,勇於保家衛國的教育。

明人呂子固在《謁解廟》詩中,曾無限感慨地吟詠道:“正氣充盈窮宇宙,英靈烜赫幾春秋。巍然廟貌環天下,不獨鄉關祀典修。”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對關公的崇拜和敬仰,以及關帝廟遍佈天下的盛況。

當年關羽,今日關公。願我們的武聖爺爺長存!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6

西安的市中心,有兩座標誌性的建築——鐘樓和鼓樓,有”姐妹樓“之稱。鼓樓上匾額寫着”文武盛地“和”聲聞於天“,所以又被稱爲”文武樓“。鼓樓外形像是城門樓,成長方形,整個建築爲磚木結構,樓基高八米,上下共兩層,屋檐微微上翹,像鳥張開的翅膀。給人的整個感覺是雄壯、古雅、優美。雖然已經歷了六百餘年的風雨,依然佇立在古城中央。

上了鼓樓,一面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目光——聞天鼓。聞天鼓比我還高,遠遠看去,像是一個巨大的麪餅,旁邊還掛着兩個大大的金環。聽爸爸說這個鼓是用來報時的,每天晚上敲三次。爸爸講最早的鼓是在黃帝大戰蚩尤時爲了激勵士氣而發明的。

鼓樓四周的走廊上立了二十四面節氣鼓。上面分別記錄了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春分、夏至……進入展廳彷彿來到了一個古代博物館,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圓木撐着房頂,房屋中擺放着羊皮鼓、石鼓、銅鼓等等。看到這些眼前就出現了古代人民做鼓的畫面,聽到雄渾的鼓聲,我不由得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走出鼓樓,看到都市的繁華,我體會到”動“與”靜“的結合,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更體會到時光的流逝與變遷,我生活在這個歷史古城中是多麼得快樂、美好!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7

雙龍洞是我們家鄉金華的一個名勝古蹟,進入雙龍洞,就感覺風向你紛紛撲來。

雙龍洞成爲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組成。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進出裏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巖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巖底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起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着鼻子。

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爲奇觀。內洞約有20000多平方米,巖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擡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巖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鐘乳石自西北俯衝而至,人們稱爲”雙龍“,龍狀清晰可辯,形象逼真。

洞內有一個景點叫”母子瀑“,我感覺”母子瀑“非常有意思,那裏有二條瀑布,一條大,一條小,所以取名爲”母子瀑“。另一處”冰壺洞“內只有一條瀑布,它很像一個茶壺裏面倒下來的冰水,這條瀑布非常大,當我走過時,有些冰涼涼的水濺到我的身上,感覺很舒服。

桃源洞裏有一個景點叫天狗望月,上面有一塊石頭像月亮,下面有一塊石頭像天狗,所以名字叫天狗望月。希望大家也去觀察哦。

雙龍洞景色優美,果然名不虛傳。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8

2月14日,我和爸爸媽媽來金華遊玩。

上車後,我抱着喜悅的心情,進入了夢香,過了幾個小時就到了金華,我們的車沿着山路,很快就到了山頂,進入了仙瀑洞。

纔剛進洞,就有一股涼氣撲面而來,我凍得瑟瑟發抖。我們繼續往前走,洞裏越來越暖和了。瞧,前面就是觀瀑臺,奇怪的是,明明是個洞,怎麼會有瀑布呢?天哪,從這麼高的崖上流下來,流到連“千里眼”也望不到的深谷裏,看完了瀑布,回頭再往右邊繼續瀏覽。“啊——這是什麼呀”,我看着那種光滑的石頭,對我來說簡直就像魔鬼般向我襲來。媽媽笑了笑,說:“這是佛手”,啊?這佛手也不至於長成這樣吧?我抓了抓腦袋,還是有點害怕。爲什麼有這麼多佛手,我越走越害怕,最終堅持着到了洞口。成功了就是好,我看着洞口的“仙氣”,深深地吸了一口,就感覺好像自己要活到一百歲了。

接下來我們去了雙龍洞,那是我非常想去的洞。我們來到了洞門口,進入外洞。只見洞口一青一黃兩個龍頭,龍身在洞內,讓我迫不及待的想進去內洞一探究竟,進內洞可得坐得小船進去,而且不能坐着只能躺着身子才能進去,心裏覺得驚險刺激,才一會功夫就到了內洞,哇,好美啊,果然是燈光設計的漂亮,再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然纔不會有上萬遊客來這裏遊玩,詩人李白、王安石、蘇軾等都到此遊過。看,這是“倒掛蝙蝠”,這是“仙人牀”,這是“海龜探海”。都非常的逼真,惟妙惟肖。

出了洞口,外面仙氣飄飄,心情豁達,今天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19

8月6日,宿遷晚報舉行了揚州一日遊的採風活動。大約經過了3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了古城——揚州。

下了車,我們來到有名的個園。進了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翠綠色的竹子,還有一簇盛開的鮮花。沿着一條小徑向裏走,來到了藏書樓,它分爲兩層,卻找不到上樓的樓梯,好奇怪!

接着,我們來到了四季假山。先來到春山,春山上種滿了翠綠的竹子,生機勃勃。其次是夏山,夏山那裏有湖,湖裏還有魚,有黃色、黑色、還有紅色的。站在湖邊,感覺真好。然後是秋山,來到秋山,竹葉已經黃了,有的葉子都落了。此時此地,呼吸着新鮮空氣,很是舒服。最後就是冬山,在冬山前,莫名其妙感到冷。地上,一塊塊石頭就像一地的冰,讓人感覺像是站在雪地裏。

然後我們又遊覽了博物館和風景如畫的瘦西湖。不知不覺一天很快過去了,我們乘車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美麗的揚州。

名聲古蹟說明文 篇20

個園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 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爲住宅園林。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全園分爲中部花園、南部住宅、北部品種竹觀賞區。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園門後是春景,夏景位於園之西北,秋景在園林東北方向,冬景則在春景東邊。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構思與建築,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裏,開闢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分別命以春、夏、秋、冬之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爲中心,遊人沿着順勢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從用石極奇的角度上講,個園採用了不同質料的石料,體現不同的季節,以竹石爲主體,以分峯用石爲特色。十二生肖石象徵春天,太湖石象徵盛夏的江南景色,黃石烘托秋天羣山的挺拔,顏色潔白的雪石突出冬日裏積雪未化的寒冷感覺,各具特色,表達出“春景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