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優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精選10篇)

優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散文是指以文字爲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優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優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精選10篇)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1

我坐在回家的票車上,回想起很多次坐票車回家的情景。家像是地球的重心,票車的車輪跨過不同的經緯度,一點一點的接近它。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個冬至,我在故鄉的縣城讀高中。冬至前下了一場大雪,大街小巷堆滿了皚皚積雪。那天我從學校匆匆趕到汽車站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暗。我慌慌張張擠上一輛票車,摸了摸口袋,只剩下零零碎碎的一塊六角錢,然而到家的車票是兩元錢。我困窘地站在售票員面前,尷尬地說我的口袋裏車票錢不夠,差了四毛錢。她打量了我一下,見我是一個戴着深度近視鏡、穿着藍白色校服的學生。她豪爽地說:“看你還是學生,沒事兒的,你找個座位坐下吧。”她說着接過我遞給她的一把零錢。我上了車之後坐到後排,身旁的車窗玻璃上蒙着一層亮晶晶的水珠。票車碾着厚厚的冰雪逶迤前行,發出一陣陣轟響,彷彿一股股的波浪在車底翻涌。車廂裏的廣播突然響了,一首老歌的旋律向四周嫋嫋飄蕩。我用手抹了一下溼漉漉的車窗,劃出一片明淨光潔的玻璃,遠望到絳紅色的殘霞灑落在白雪覆蓋的麥田上,猶如一道道火焰在銀色的麥田上燃燒。

我到家的時候已經夜色深沉,一聲聲犬吠在漆黑的深巷裏迴響。我的父親和母親已經吃過晚飯,他們正坐在凳子上看着電視。這個時候我又冷又餓,顛顛撞撞拍響了緊鎖的大門。父親喃喃的責怪我說不該在這麼又黑又冷的夜晚趕回家,既受罪又危險。母親望着我飢寒交迫的樣子心疼,她打斷父親的話說:“孩子大老遠的回來,別埋怨了。湊巧今兒個冬至,瓷盆裏還留着一些白菜豬肉餃子餡嘞。這大冷天的,孩子不吃餃子是要凍壞耳朵的。咱們趕緊包餃子去。”母親說着走到廚房,拉開電燈,繫上花布圍裙。她在昏黃的燈光下緊張有序地和麪、擀麪皮。父親坐在餡盆前不緊不慢地包餃子。他們忙碌了一個多小時爲我做了兩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很多年過去了,想起那天晚上燈光下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就潸然淚下。

我還想起我工作的第一年。那時候我在河南與安徽交界處的一座小城工作,離家很遠。那年中秋節的時候公司放假三天,下午下班之後我就急遽地趕往汽車站,坐上最末一班票車。票車啓動的時候已經夜幕降臨,那座小城已是華燈璀璨。我需要坐四五個小時的票車,回到家的時候大概凌晨兩點鐘了。儘管顛簸折騰,我的內心卻充滿了強烈的幸福感與踏實感。那是家的力量,那是家的溫度,那是家的光芒,讓我的身心不再疲軟,讓我的眼前不再黑暗,讓我的神思不再迷茫。

票車在高速路上飛駛。車窗外一輪皎潔的圓月隨着車輪奔跑着。月光下城鎮的燈光猶如一隻只螢火蟲在眼前迅速飄飛,忽明忽暗。我到家的時候已經深夜,淺淡清澈的月光像潺潺湲湲的山泉傾瀉在村莊裏。村莊裏萬籟俱寂,似乎能夠聽得到月光流淌的聲音。我輕輕拍響了家門,輕喚着母親。不久屋裏的燈亮了。母親趿拉着鞋、披着衣服給我開門。她一見到我就問我這麼晚回來餓不餓,餓的話給我做一碗雞蛋麪。我說非常瞌睡,只想躺在牀上好好睡一覺。母親說料到我近日要回來,前幾天就把我臥室裏的棉被、牀單、枕頭清洗了一遍,又在陽光下曝曬。我走進臥室,倒在乾淨暖和的牀上呼呼大睡了起來。至今我的身體上似乎還散發着家中棉被的溫暖。

我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我從一家地產公司離職了。我在偌大的城市裏四處找工作,像一隻孤鳥在遼闊蒼莽的森林茫然飛翔,不知道在哪裏停棲。一天我正坐在公交車上去一家公司應聘,哥哥給我打電話說父親患了腦血栓在縣城的醫院治療,還說父親現在口眼歪斜,言語困難。我聽後錯愕不已。公交車在一個站牌前剛剛停穩我就跳下來趕往汽車站。這次我乘坐的票車仍然是回家的那趟車,只是我買的是直接到縣城的車票。

明媚耀眼的春光穿過車玻璃刺人眼目。我靜靜地斜坐在車座上,雙眼呆滯。父親銅黃的臉膛、炯炯的眼睛、長滿老繭的手掌……父親的生活細節像電影裏特寫的鏡頭在我眼前層出疊現。想到父親爲我們這個家庭任勞任怨,想到父親對我的疼愛,想到此刻他頹然躺在病牀上,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眼淚如洪流從眼眶裏奔涌而出。當票車駛近我的故鄉的時候,我的一雙淚眼一直側視着車窗外。我遠望到了安靜遠去的賈魯河河水,遠望到了我的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遠望到了我們家族的一座座荒草萋萋的墳墓,還遠望到了我家藍牆紅瓦的房屋,遠望到了我家庭院裏的那棵老楊樹已經綠冠如傘,枝葉婆娑。

到了縣城的醫院之後,我找到父親所在的病房。我推門進去,看到父親黯然地躺在病牀上。他臉色憔悴,髭鬚蓬亂。看到我後他的眼睛閃亮,倏然坐起來,臉上綻露出微笑。他吐字緩慢地對我說:“我……沒有……事兒,只是……說話……有點兒……困難……”我望着他結結巴巴地說話,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兒。

那一天我給父親買飯,看着他打點滴,陪他說話,陪他上廁所,陪他在住院樓下的春光裏散步。我還從單肩包裏取出自己的電動剃鬚刀送給他。他執意不要,說他老了,已經習慣不修邊幅。我開玩笑說:“爸爸,要是下次我和女朋友一起回咱們家。她看到你鬍子拉碴,邋邋遢遢,會嚇一大跳的!”他嘿嘿一笑,接過我送他的剃鬚刀,摁了一下開關按鈕,當場呲拉呲拉剃乾淨了鬍鬚。他滿臉微笑地望着我說:“你要……說話算話,我把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你下次回家……要帶回女朋友。”我和父親好多年沒有這麼親近過了,讓我回想到了小時候經常和父親鬧着玩的情景。在父親面前,我似乎永遠是個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翌日父親問我工作的情況,我沒敢說我已經辭職了,暫時還沒有工作。我怕他爲我擔心,就撒謊說近期工作很好,和同事們相處得也很融洽。他點點頭,又給我絮絮叨叨地講在外面爲人處世要老實,要肯吃虧,要多擔當……然後他催着我回城,怕影響我工作。那天下午,父親打完點滴我就走了。他送我到醫院的大門外。當我走了很遠將要拐進另一條街道的時候。我回頭望到父親還站在那裏,燦爛的春光反襯着他花白的頭髮。我突然發現父親蒼老了很多,也像是和我隔着十分遙遠的距離。

回想起這些坐票車回家的往事,我的內心泛起一股甜蜜,也泛起一股苦澀。將來有一天,我們老得老眼昏花,滿頭華髮。我們彎着腰揹着沉重的行囊再次擠上駛向家的票車,一定還會回想起很多次坐票車回家的情景。我們是一羣離家遠行的孩子,家永遠在召喚着我們,駛向家的票車也永遠在等待着我們。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2

曾經見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一個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個人在路上走着,掉進了溝裏,是小說;一個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飛上了天,是詩歌。”這段話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體的特點。小說靠情節,詩歌在於想象,而散文貴在平實而富有情感。或者說情感自然真摯地抒發,是散文的靈魂所在。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道:“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採而何?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認爲,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語言是爲表情達意服務的。一篇沒有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是沒有價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們常常困惑於散文的寫作水平無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語言上進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進行結構,或者追求文章內容的新奇刺激。其實,當我們嘗試散文的寫作時,當我們的文字足以恰當地表情達意,我們的語言就足以勝任散文的創作了;當我們用純熟的語言把想要表達的東西條理清晰地呈現出來,說明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語言組織能力,具備了寫好一篇散文的基礎。如果寫出來的文章還不能令人滿意,可能就不單單是技巧問題,說明文章並沒有把作者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摯的情感,而沒有真情實感的文字就如同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動讀者呢?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當我們動筆寫一篇散文的時候,我們是否傾注了最真摯的情感?如果我們的文字連我們自己都打動不了,我們又如何希望我們的文字打動讀者呢?自己沒有傾注真摯的情感,就自然無法獲得讚許,這樣的文字又如何提升品質,成爲文字中的精華之作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爲抒發情感服務的。如果我們不能明瞭這一層,我們就會陷入散文寫作的誤區。讀過很多這樣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達技巧,語言的運用可以說已經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了。可文章就是無法打動讀者,讓人感覺像是一片浮萍,飄在水面,看起來很美,卻缺少內涵,不夠厚重,感情蒼白,沒有靈魂。

曾經喜歡一個人的文字,他的語言很美,文章的內容也很感人。隨着對作者瞭解的多了,發現他的作品大多存在虛假的編造,用虛構的人物和編造的情節來欺騙讀者,違背了散文的創作原則。散文不能真摯地抒發情感,儘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終究還是沒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說,應該時刻記得有一個真我在。

一個人沒有了靈魂,就是行屍走肉;一篇文章沒有靈魂,無異於一堆毫無生氣亂碼。

用手中的筆,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抒發內心最爲真摯的情感,這纔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可以寄情山水,我們可以託物抒懷,我們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我們可以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無論我們寫什麼,那種感受都是自我而獨特的,那種情感的抒發都是自然而真摯的,這樣的文字就自然會有新意,有真情,有靈魂。

我們不妨去讀一讀那些讓我們過目難忘,刻骨銘心的文字,讓我們明白文章的靈魂源於情感的真摯,文章的生命得益於文章的靈魂。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是這樣抒發內心的悲憤的:“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爲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爲閨合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通其狂惑。”滿懷的悲憤娓娓道出,讀來不禁感慨系之矣。

韓愈在《祭十二郎文》是這樣抒發失去親人的痛惜之情的:“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爲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這樣的文字讀來,誰又不爲之動容呢?又有誰不被文字中那真摯的情感所感動?又有誰懷疑作者情感的真實自然呢?《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爲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爲文,而文無不工。”明代茅坤譽爲“祭文中千年絕調”。古人所言想來當不謬也。

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讀來潸然淚下呢?所以南宋謝枋得在其《文章軌範》中引用安子順的話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摯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靈魂,只有有了這樣的靈魂,你的散文有可能達到最高境界。

只滿足於熟練掌握了散文寫作的技巧是不夠的,只有我們在寫一篇文字的時候傾注了我們真摯的情感,我們才能創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動手寫文章之前是否問一問自己,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發自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的情感是否真摯?否則,我們不要去寫。因爲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動讀者,首先要感動作者,自己要感動,就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最真摯的情感,否則是難以做到的。蘊含了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有了靈魂,有靈魂的文字是會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的。

不要用華麗的辭藻來掩蓋情感的蒼白,不要靠結構的技巧來替代情感的傾注,不要讓我們的散文失去應該有的靈魂。否則,我們將無法提高我們的散文創作水平;否則,我們那些技巧純熟的散文將流爲無病呻吟之作。

有優美的文筆,更要有真摯的情感,這樣的散文才是上乘之作。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3

我愛進網絡裏去讀文章,特別愛進裏去讀文章,因爲裏的文章多,風格各異,絕大多數的文章寫的樸實如草根。因爲我始終認爲,草根代表真,草根代表健康!

我開始什麼文章都讀,但讀着讀着我就變得挑剔起來了,一些文字基本功就不會用的文章我一眼就給它秒殺了,一些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之類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給它秒殺了,一些霧裏看花山重水重重複重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給它秒殺了,一些鑽進文字幕布裏去濃妝豔抹的文章我還是把它一眼就秒殺了……漸漸地,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有沒有真正的草根清香,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裏面有沒有靈魂和思想性,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結構是不是嚴謹,佈局是不是合理,作者寫作態度是不是端正……文章通過了我的第一眼,我才願意把該篇文章讀下去,讀完以後,如果我發覺該篇文章很有可讀性,我就把該篇文章進行細讀、精讀、解讀,直讀到我的靈魂有了充盈,直讀到我的骨頭有了堅朗,直讀到我的皮肉有了彈性,才肯罷休。

漸漸地,我就熟悉了劍客、雨袂獨舞、春暖花開、荷塘月色、崑崙一刀、曉曉、婉約、墨妍、王鵬、從餘東風、飄雪……等寫手的寫作特點和風格,並能夠透過他們的文字,解析出他們精神世界裏的堅毅。

我剛開始進入裏的時候,當時許多的寫手寫出來的文章和我一樣嫩稚,隨着我寫作能力的不斷進步和鑑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很多的寫手被我逐漸的淡化,但依然還是有許多的寫手在默默的堅持,在默默的進步,在默默的提高……比如:飄雪、傲雪寒梅等寫手,就是在堅持中,在學習中,把寫詩的水平提升到了真正詩人的層次。

我剛開始進入裏的時候,一下子就讀到了許多許多的精美散文,當時我就驚異,普通網絡裏怎麼會有如此之高水平的文章?這些高水平的寫手爲什麼還在網絡裏寫?他們爲什麼就不去“雲端”之上寫“神仙”文學?我把這些精美文章進行了慢讀細讀,慢慢的,我就發現,雨袂獨舞、春暖花開、荷塘月色、婉約等女寫手寫出來的文章風格近乎完全的一致,特別是經她們審批推薦出來的文章,幾乎全是文字優美的婉約類型……當時,我反覆思量之後,立即就把這個問題寫成建議發表了出來。這些裏的老師們,看了我提出的建議後,立即就推薦出了不同風格的好文章來。她們能虛心接受,從諫如流,如此的胸懷,裏的文風怎能會不悅眼、悅心、悅神呢?

雨袂獨舞、婉約、春暖花開、荷塘月色的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讀起來和順、柔美、逸着淡淡的婉約, 有一股草根的清香;曉曉的文章讀起來自如、有力、有底氣;墨妍的文章文字很美、美的驚豔,可見文字功底頗深;王鵬的詩讀起來就像打太極拳,在優雅的一舉一捻之間,益健了身心!

經常讀裏的文章,發覺有些編輯比較偏愛推薦自己喜歡類型的文章,不是他們喜歡之類型文章往往被冷在一邊,這就造成被推薦的文章不夠百花齊放。

經常讀網絡裏的文章,發現一些寫情感的文章,就愛情而寫愛情的,一般都沒什麼點擊率,但把愛情能寫的撕心裂肺以致寫到大家都歇斯底里了,點擊率就立刻飆升;有一些文章,文字太華美,華美的如蜜糖,逗得初學者舔着喜滋滋的,經常打開,發現許多的寫手手裏拿着一根“棒棒糖”,假如,某一天推薦榜裏沒有出現“棒棒糖”文章,他們就生氣的大喊大鬧,甚至公開說裏的“美餐”水平降低了!

讀魯迅、郭沫若、張愛玲、畢淑敏等人的文章,發現他們寫作運用上的文字其實並不華美,但他們的字詞運用地都是特別的精準,精準到重一點就肥,輕一點就瘦。每每讀這些大師們的作品,讀到的是字字句句烙着神經的深刻,是使讀者最後猛然醒悟的指導意義,這纔是真正上乘的文章。

關於編輯推薦文章的問題。我要說的是:編輯愛推薦的文章,往往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是點擊率比較高的文章;編輯愛推薦什麼文章,寫手往往就愛寫什麼文章,這樣久而久之,網絡就愛普遍出現什麼文章,最後,就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學!反之,編輯不推薦或不愛推薦的文章,也就成了點擊率低的文章,實際上就是寫得“不好”或“不受歡迎”的文章,最後這些寫手就不寫這類型文章了,如果寫手還要堅持寫下去,就不得不改寫迎奉編輯或迎奉時下的文章了。

由於注重民主,因此允許每一個寫手都去參加審批,但既然是審批,就一定要儘量的把握好文章好與不好的度!有人說,我去審批不收誰一分一釐的錢,是奉獻精神,隨便隨便就是了,這樣是不對的!既然你自願去審批,那就一定要有一個端正的工作態度,因爲你把一篇確實寫得好的文章推薦上來,這一篇好文章能給該文的作者一個鼓勵的信念,這一篇好文章能豐富廣大讀者的精神世界,這一篇好文章就是裏的旗幟了。反之,假如這一篇好文章被你遺漏,作者很可能就會自問?我應該怎樣寫才行?如果老是如此,這位優秀的寫手很可能寫着寫着就迷失方向了……所以,審批文章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我愛,是我寫作的“練兵場”,是我學習的好園地,是我進步的階梯!就像我慈祥的母親,縱容着我的放肆,澆灌着我的渴望,耐心着我的爬行,鼓勵着我的站立,驕傲着我跳躍懸崖能竭盡全力振翅飛翔的那一剎那之驚豔!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4

20xx年xx月xx日上午,有幸到邯鄲學院雁翼文學館參加了邯鄲市散文沙龍活動。

前來參加此次活動的有邯鄲市作家協會、散文學會的領導成員安秋生、王克楠、王承俊、李延軍、韓冬紅、裴軍鋒、常忠魁等。還有來自邯鄲市各區縣以及河南、北京、石家莊的作家、散文家和散文愛好者。文學沙龍由韓東紅主持。

邯鄲散文沙龍的內容主要有散文作品朗誦、大家講評、合影留念、AA制聚餐,還適時舉辦筆會、採風、採訪、徵文等活動。參加散文沙龍的人涉及到各個行業,雖然職業不同,但是大家都有相同的愛好,那就是喜歡讀散文,喜歡寫散文。每次參加活動的人員都在40人左右,大家一起相聚,不分職業與地位,不分文化與水平,不分年齡與閱歷,不分專業與非專業,彼此都視爲文友。參加活動都是自發自願的,活動的氛圍寬鬆、親切、和諧、溫馨,令人留戀。

沙龍創辦於1994年8月28日,從此,每年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都要舉辦活動,至今已經連續堅持了20多年。散文沙龍還建立了羣,爲大家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這個沙龍已經辦出了名氣,辦出了水平,辦出了特色,辦出了品牌,不僅在邯鄲市有着比較廣泛的影響力,而且聞名於全省乃至全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邯鄲市、河北省的多家報刊雜誌、電視臺、網站都進行了相關報道。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鐵凝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說:“邯鄲有個散文沙龍。”每次來參加沙龍活動的不僅有邯鄲的,還有省內其他地區以及外省、外國慕名而來的人。中國散文學會的領導和不少著名散文家也曾前來參加過活動。邯鄲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散文熱潮並演繹出“特殊的文化現象——邯鄲散文現象”,成爲古城邯鄲永不凋謝的一束奇葩而載入史冊。2008年,邯鄲市被中國散文學會命名爲全國唯一的“中國散文之城”。

在現實生活中,物慾、人慾的橫流正在蠶食着人們善良純淨的心靈,使得不少人變的越來越功利化,越來越浮躁。但是,在邯鄲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始終堅持讀書學習,堅持散文研究,堅持散文創作,用散文作品帶給社會善良、真誠、美好以及歷史的思索,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散文,特別是歷史文化散文,在邯鄲市、河北省以及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散文家、學者、散文評論家,他們的散文和研究成果已經成爲廣大散文作者學習的範文和獨特的散文創作思想。還有許多散文愛好者也在散文創作中嶄露頭角。更爲可喜的是,不斷有邯鄲人融入到散文創作隊伍中,在雁翼文學館就見到了幾個在校大學生,在和他們攀談中得知,他們有的是邯鄲的,有的是石家莊、廊坊等地區的,他們都喜歡散文,也常參加邯鄲市散文沙龍活動。在參加本次沙龍的人員中,有一個身材苗條,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兒來自邯鄲縣,她畢業於邯鄲學院,目前在一所小學當老師。

邯鄲散文沙龍已經成爲古都邯鄲獨特的文化品牌,弘揚散文文化的平臺,散文創作的搖籃和溫馨的散文家園。

正是有了他們這些散文作家、學者,祖國的歷史文化這部鉅著纔會日益豐厚,內容會更加充實,許多圖書館、檔案館也會增添他們的著作,廣大讀者也會品味和享有更多的精神食糧,汲取更多的、豐盛的文化營養。

在這次活動中,見到了邯鄲市作協名譽副主席、邯鄲市散文學會副主席、散文家王克楠先生。自從2008年開始從事散文寫作以來,我最早在網絡結識的學者、散文家、散文評論家就是他,我們雖然沒有相見過,但是在網絡經常交流。還讀過他的許多散文和散文創作理論,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文友們在一起共進午餐的時候兒,得知我和王克楠先生一樣,是邯鄲的外甥,大家還談起秦始皇,說他也是邯鄲的外甥,我聽了感到很自豪。正是因爲有了邯鄲,有了永年,有了姥娘和母親,纔會有我,我也是喝着滏陽河水長大的。

非常喜歡邯鄲古老的文化,去過趙王城遺址公園和叢臺公園,讀過一些歷史典故,但是,還有很多是自己不知道的,非常渴望知道的更多些,更深些。自從結識了李延軍,從他的諸多歷史文化散文中感受到了邯鄲的深邃。他站在歷史的高度,對邯鄲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以獨特的視覺和筆觸創作了一系列文化大餐,他的一些散文還被中央電視臺選作電視紀錄片腳本。這次,有幸得到了他送給我的散文集《邯鄲尋馬》。還結識了裴軍鋒,並得到了他送給我的歷史文化散文集《漫話邯鄲紫金山》,讓我又結識了一位歷史散文作家。

參加此次活動,幾位散文作者的作品朗誦以及大家的講評使我很受啓發。我喜歡聽散文朗誦,喜歡聆聽散文作品講評,愛看散文作品評論,我覺得,這對自己學習散文創作的思想與知識是很有幫助的。

王克楠、安秋生先後對大家的作品進行了點評並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談了自己的觀點,使得與會人員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新知識。

在這次沙龍活動中,還有幸得到了散文家常忠魁的散文集《塵封的記憶》,河南安陽散文家田新的散文集《行者》,館陶縣文聯編輯的文學季刊《陶山》和邯鄲市《當代小說》,這都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食糧,我會細嚼慢嚥,從中汲取養分。

感謝邯鄲,感謝邯鄲散文沙龍,感謝良師益友,我還會來的。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5

今天,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很多遊人正在祖國的山水間徜徉。

我和妻女昨晚便約定今天上午去遊九仙嶺。吃過早飯,我們便出發了,交通工具便是我每天的坐騎“綠源電動車”。走到半路,我心潮一動,便鼓慫起妻女改變行程,去觀賞博陽河兩岸的風景。女兒因去過幾回九仙嶺,便欣然附和着,愛妻在這方面是很隨意的,我們便把車頭拐上了博陽河堤。

再過三天就要立夏了,對於愛妻嬌女,陽光似乎有點辣,而對於短衫的我卻是恰到好處了。早晨的風,從河面漾起,吹在身上還是有點輕微得涼,好在妻子比我知時令,和女兒都裹了件春秋衫,在這種陽光裏的河風中,在這河風中的陽光裏,便是再和煦不過了。

我們沿着河堤一直往前慢慢騎着,比走路的速度快一二倍。女兒被身邊的景色迷得叫聲不斷,妻子因堤面的坑坑窪窪時刻提醒着我不要走神。我自然是要應着妻子不讓她擔心的,也更要和着女兒來欣賞這無限的春光了。

風是那樣得柔和,裹着花粉,吹在臉上,軟軟的,像在塗抹細細的香脂;蝴蝶在花叢中翩躚,而花兒更是一片一片地紅過來,粉過去;清清的河水中,魚鳥在白雲間嬉戲纏綿,偶或有一二條青鯇用尾盡力一擺,那層層鱗光,便一層層散到水草深處;陽光此時就像一個大男孩,在萬物身上嬉鬧着、彈跳着。此時此刻,我不知是風兒扇動着蝶翅,還是蝶翅扇動着風兒;不知是春光粉紅了花兒,還是花兒粉紅了春光;不知是魚鳥勾住了雲彩,還是雲彩勾住了魚鳥;……。

我們每到一處都想停駐,可前方的景色是那樣得迷人,讓人遐想不已。我們如這春風,隨意地吹着;我們似這雲水,無意地流淌着;我們在天水間呼吸着,自由而輕勻。那淡淡的花香、那濃濃的暖陽、那淙淙的流水、……,將我們深深裹在懷裏。

遠遠地,我們望見了一座寶塔。其實,這座寶塔從我家現在的陽臺便能遠遠地眺望,我已依稀眺望了它不知多少次了。而腳下這條河堤我也走過至少十幾個來回,但那卻是當年的抗洪搶險防汛期間,至今也已十多個年頭過去了。記得那時都是坐着車來來去去,又是在夜晚,自然沒有時下明媚的陽光和這翩躚的蝶舞,這座寶塔當年也因蒙了朦朧月色,於我就顯得更加神祕而幽遠了。

終於我們可以清晰地望見塔身,甚至於在碧藍的天裏,可以看見寶塔的高處有飛鳥和茸茸的綠一起舞動。我便決心要走近她,去探究心中一直以來那滿滿的神祕和幽遠了。

我在田埂旁停了車,讓它獨自享受這無邊的暖陽。其實,我的這輛綠源電動車一直陪着我上班下班,風裏來、雨中去,我卻從來都沒有爲它感受過。此時此刻,在這座明亮而幽遠的塔前,哪怕就十幾分鐘的短暫離開,我從未有過地、深切地感受到那樣的依戀和不捨。

受了心中那股神祕和幽深的感染,通向寶塔那短短的山路上,清明時節人們的思親之花依然豔紅,妻女看了都緊緊偎着我。妻子嘴上說是怕春天的蛇,其實對於有些迷信的她我更相信她內心惶恐的因由。妻臉上露出些退卻的心意,但終究還是被我的堅持和勇氣所融消了。我們來到塔座下,才發現塔座旁有人家正在勞作着,他們像我們一樣穿着,妻子見了,明顯輕鬆了許多。

對於今天的“自駕遊”,我們是用心來做導遊的。面對着眼前這座塔,我極力想知道它的年代,也更想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和傳說,可沒有嚮導,我也只能從它斑駁的石壁間去尋找和猜想它的歲月了。經過努力的辨認,我們知道了它成於清嘉慶年間,其它便一無所知。我是不想就這樣放棄的,怎麼樣也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否則是難以慰藉我平日裏的眺望的。於是便走進了一戶人家,謙躬地問起塔的傳說,便又從謙卑的回答中知道塔成於明代或更早,先後遷址三次,清嘉慶年間才搬遷至此,又知道它起鎮河妖的作用,至於河妖是蛇精還是鱉怪,我就無需再究了。聽了這些美麗的傳說,我心中從此又添了些許的神祕和幽遠,增了更多的神奇和力量,有朝一日我去遊西湖雷峯塔時,一定也會向遊人述說博陽河畔九仙嶺旁耕叟南莊裏的寶塔傳說的。

我們辭了塔和守塔的人,又辭了塔上歡歌的鳥和看得更清楚的塔身上的枝枝葉葉。其實這些鳥是高尚的,它們把草、樹種在塔上,才讓塔在月影下矗立得那樣挺拔而婆娑;其實這些守塔的人更是無私的,他們日夜和塔相望,世代爲來客續說塔的傳說,讓傳說這樣美麗,這樣深幽。

我在妻女的拽拉下下了山,來到離我的坐騎十幾米的地方,突然女兒一聲驚呼把我從清朝、明朝甚或更久遠的年代中拉了回來。“老爸,快看,車的鏡子上方好多蝴蝶”,我趕緊拉住女兒,生怕她去驚了它們。只見蝴蝶時而落在鏡上,時而飛於鏡前。先是七八隻,又飛來四五隻,它們上下飛舞,如勁風裏的梨花,又似碧海中涌起的簇浪,那樣的白,白得讓人眩目,又那樣的輕,輕得如風中的飛絮。它們一會兒如花兒般綻放,像白日裏禮花綻開時飄蕩的煙帶;一會兒又從四面八方擁簇到一起,形成一個雪白的球,在陽光下,在綠草如茵的田野裏不斷翻滾。女兒終究經不住這種情物的煽動,撲上前去要和它們合影,一下子,蝶兒便四散了去。美好的東西有時就這樣,越是美好就越是凋得容易、逝得匆忙。

女兒看着蝶兒飛去,有些悵惘,妻子拿着手機立在那裏也顯得無可奈何。此時,我突然想起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雖蓮與蝶一靜一動,可在這柔和的風中,在這流動的春光裏,如果花上有蝶,蝶下是花,又有誰能告訴我是蝶戀花呢,還是花戀蝶?

快近響午了,妻女有些餓了起來,傳遞了些回家的意願給我。我有些怪她們早餐的節省,卻來滌洗我正濃的春意了。可我想這也並非無一好處,如此回去,就有意猶未盡之意,待到明年山花爛漫的季節,我們又來這裏尋花問柳,採蜂捕蝶,自會更有一番景緻了。心裏想着便到了水岸花都小區門口,心裏也都樂茲茲的。

我們回到家裏,我來到陽臺上想再去眺那遠方的塔,恰巧一隻蝴蝶從陽臺前飛過,我便無心遠望,就細細地寫起了這篇《蝶戀花》。

德安縣城鄉居保局:夏澤民

電話: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6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已經具有二千多年的製作歷史。北方多稱“紙鳶”,南方則稱“鷂子”由於風箏像鷂鷹那樣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盤旋,故以爲名。

時間飛馳,歲月如梭,依舊記得1997年的一個春天,我家剛讀一年級的孩子,纏着我一起去廣闊的市區南門廣場上,放一次鷂子。

正好,這天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所以,吃過中飯,我們兩人騎着自行車,來到了位於城市南面的廣場,進行了一次親子互動,放飛心情的活動。

等到發們來到廣場門口,場地上已經集聚了一大批人,穿紅着綠,都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爺爺奶奶帶領孩子、孫女的,有外公外婆帶領外甥的,有母親陪同子女的,鷂子的種類也是非常之多,有貓頭鷹的,扇子式、小蜜蜂式的,五彩繽紛,爭奇鬥豔。

我預先買好紅綠相間的鷂子及配套的線盤,在家沒有預先組裝好,一到現場,就急急忙忙準備組裝起來。

我將三角形鷂子包裝拆開來,如何裝配、正在思考,邊上幾個中學生小朋友友主動來到我的面前,一看他們是熟手,我在邊上聽了他們說的要點,我明白了其中的要旨,就開始組裝起來。

不一會兒,就完成了組裝,我將繞線器上的線的一頭系在風箏,另一頭手握繞線器,剛開始飛不上去,鷂子就是不停地打滾,後來,又稍微調整了一個鷂子兩邊的平衡,隨着經驗的積累,終於逐漸入門,鷂子不再旋轉,而是隨風扶搖直上。我協助孩子一起拉住繞線器,一面不停地放出更多的線,讓鷂子越飛越高,一面又眼觀六路,儘量避開其他放鷂的人,以避免兩個鷂子纏在一起,造成兩敗俱傷的悲劇。

放鷂子本來是孩子的事,但放着放着,大人跟孩子一起齊上陣,甚至大人也會入迷,成爲老頑童,南門的廣場,空中不時飛舞着各種樣子的風箏,在追逐中,不時傳來快樂的笑聲。

今天的鷂子,人們大多數是化錢購買的,商家爲了迎合顧客的各種不同心理,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樣式,顯得非常地精緻與美麗。而想到自己童年在鄉下的時候,放飛的鷂子,往往是我們幾個童年的小朋友自己動手的作品,就會覺得土裏土氣,雖然,這些自己童年的放鷂子,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今日追憶,依然是那樣的歷歷。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約在十來歲的時候,我所在的生產隊幾個小孩子,在大人的指點下,在春天的季節,趁星期天,一起專門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板門鷂子”,寬約半米,高要一米多,在我們生產隊倉庫後面的機耕道上放飛,春風護着鷂子一飛沖天,板門鷂子那個身上的拉力是非常大,往往不小心,會將放飛的人一起拉上去,產生嚴重的失控與危險,只有家裏的大人在邊上,才能同意放大的板門鷂子。

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十來歲的男孩子,趁大人不在家,私自拉出那個大的板門鷂子,放飛賞玩,開始非常小心地將繩子的一頭系在機耕道上的一棵石頭上,開始相安無事,隨着鷂子的上天,人們正在高興之時,風兒也在逐漸增大,這時板門鷂子越飛越高,承受的風力也更大,後來,隨着一陣大風,板門鷂子將石頭一起往上提起,那個板門鷂子是一飛沖天,我們幾個小朋友在驚呼的同時,一點辦法也沒有,那個鷂子是:鯉魚脫卻金鉤去,搖頭擺尾再不回!

結果,那個鷂子飛往了遠離我們所在小隊二里面外,買到另外一個公社的一戶人家的天井裏面。後來,只得將實情告訴了家裏面的大人,大人過去跟房屋的主人講了許多好話,才從這戶人家的天井的枇杷樹上,摘下了這個板門鷂子。

後來,幾個孩子的大人,都對私自放板門鷂子的孩子,進行了的批評,叮囑以後大人不在家,千萬不能放這種鷂子。

記得小時候,所在的生產隊有人會做一種獨特的鷂子,上天后,在風的作用下,會發出一種持續的嗡嗡聲,着實讓人感覺非常的美妙,小時候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那個鷂子卻是別具一格,讓人難於忘卻這個記憶。也是一個讓人費解的地方。

那時的鄉下,線是一個非常緊缺的物資,我們幾個小朋友,會偷偷地從家裏面將母親縫衣服用的線,偷出來,作爲放飛鷂子的線,有時做了一個大的鷂子,就用種田用的均田繩,當作放鷂子的線。

春天陪自己的小孩子,一起放飛鷂子,放飛自己的春天的心情,一個久違了的童年遊戲,讓自己的童心來一次激活,讓自己的孩子,進行了一次放鷂子的實際體驗,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放飛鷂子的技巧,真的是一種親近大自然的好方法。

其實,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生活在鄉下的小孩子,一般在星期天,幾個小朋友會集結在一起,下象棋,玩撲克,下四國大戰,而在春天,放鷂子是一個不會遺漏的必做遊戲。

我們會結伴製作心目中的理想鷂子。預先在竹園內用刀斬幾根細的竹子,用菜刀削劈開來,計算好長度與寬度,去生產隊長家裏面要幾份舊的報紙,自己動手,在家裏的煤爐上,用銅勺子衝一些漿糊,將鷂子的骨架,用線繫牢,外面用報紙糊上,再在適當的地方,繫上三根線,三線拉直做到平衡,這樣才能讓鷂子放飛時,做到平衡不晃動,鷂子的下面兩邊,繫上兩個長長的粗繩子,用於調節鷂子放飛時的平衡,一個鷂子就告完成,那時的鷂子製作粗糙,但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也是非常地珍視它。

最近,在家觀看了一個放飛鷂子的視頻,看到了江蘇南通製作板門大鷂子的場景,着實讓人驚歎,也讓人恍然大悟。

原來,那個鷂子上發出的嗡嗡響聲,南通專門做鷂子的老人,有的用葫蘆鋸口製作,有的用竹子開口形成,根據音律的原理,開出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風口,等到放飛時,就會產生不一樣的響聲,傳得很遠很遠,讓春天的放鷂子,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這些民間製作高手的不斷探索改良,好上加好的努力結果,讓我們刮目相看,也讓當地的百姓一飽眼神,增添了許多的期待與希望!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7

還願

很多年前我有記日記的習慣,後來在老家中學教學時,因爲一直在教畢業班語文課,每天都很忙很累,整的身心疲憊,也就變懶了,中斷了這一習慣。當時,曾經收拾起心情和日記本,繼續了幾次,後來又中斷了,就這樣翻來覆去幾次,終於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這使我寫作起來沒有準確的回憶。

寫這些是想爲自己的懶惰和疏忽開脫。而是的的確確影響了寫作的準確性和對一些事情的細節描寫。

那是20XX年的夏天吧,當時我是想寫一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的。後來想還是沉澱沉澱吧,就忘在二門後了。妻子說那是2000年的夏天,大爺給我打電話說要到葉柏壽看看幾位過去的故交。我說你來吧,正好我這陣子不忙,我陪你找他們。

那時,我住在葉柏壽一個叫長安巷的小街。

小街靠近我們樓房的街道上長着被砍了頭上了刑的柳樹。長安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隔着建築公司外牆伸出來的一棵杏樹,正好對着我家客廳的窗戶。春天開滿了熱熱烈烈的杏花,用春意鬧來形容正好,渲染了我的整個窗外的空間。

後來,我搬走了那株杏樹也就被砍伐了。

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在小巷上等大爺來。

那輛班車是經過這個小巷的,可是那天車並沒有從小巷停。

最後是怎麼接到大爺的,我忘了,但最終是接到大爺了。

大爺說他這回要看兩個人,兩個大恩人:一個叫李少華,一個叫張國華(名字不一定準確)。李少華是那年給大爺做手術的醫生,張國華是院長,是他組織了好多年輕人爲大爺輸血,是他們挽救了大爺的生命。

那是哪年來呢,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還很小,聽大人說,大爺胃出血住進醫院,有生命危險。我曾偷偷地問母親,我大爺會死嗎?母親訓斥我,小孩子不許說死字。我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後來大爺出院回來了,身體大不如前,聽大人說是做了胃切除手術,每天只能喝小米粥養着。

李大夫和張院長就是大爺的救命恩人,是大爺從鬼門關活過來見證人,大爺一直在感激他們。

李大夫很好找,因爲他很有名氣,我也認識他,他退休後返聘到一個個體診所工作。我大爺從老家給他帶來一箱水庫鴨蛋。那天我們來到李大夫的診所,李大夫很吃驚,沒想到我大爺會來看他。兩個人談了很多故人舊事,提到好多過世的人,都感嘆生命的無常。我說請李大夫夫婦吃一頓便飯,李大夫說他不喝酒,堅辭不去。李大夫的妻子也說身體不好堅決拒絕。我大爺說那好吧,以後有機會再聚。

我大爺念念不忘李大夫的好。更念念不忘張國華的好。

張國華是消失在人海里的人,誰也不知道他在什麼單位,在哪住,是不是還活着,沒有任何線索。

我那時正在報社工作,打聽了好多人也沒有人知道這個人。我靈機一動,說按圖索驥照電話本的號碼打過去試試,翻開電話本,一看重名的一大溜,我試着打了幾個,都說不是。我想可能現在電話本的名字都年輕化了,登記的不一定是他的名字。後來,我就撿一個最普通的號碼打過去,接電話的人說話很小心。我後來自報家門,說明情況,沒想到那人說他就是。我說我大爺想看看你,他告訴了我他住在哪裏。

我對他家那個地方很熟悉。我和大爺來到他們家。

他的家住在平房區,很擁擠破舊,他人穿的也很樸素,表情有些侷促,說話間猶猶豫豫。他不知道我大爺此舉何來,更不知道大爺的內心想法。我想他肯定以爲我大爺有求於他。他向我大爺說明了他的情況,他從黑水醫院回來後,到防疫站工作,那些年食品公司效益很好,他就轉行到食品公司了,哪承想,改革開放後,食品公司效益下滑,職工買斷,他的退休金很少,300左右,子女差不多都沒有工作。

大爺一直想同他回憶一下過去,但他並不往上說,倆個人的思路沒有合拍。我大爺還是往回憶的路上領他,他還是在想着說他的事,說他子女的事情。後來天已經很晚了,我就跟大爺起身告辭,我大爺說:“這麼多年一直想感謝你,也沒有機會,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說着拿出400元錢交給他,他可能是被嚇着了,半天沒敢接。我大爺說:“你拿着吧!我現在日子過的很好,孩子都很有出息。”這時,我纔看見他那緊張的表情放鬆了,笑了笑,他將錢收下了。

他家過的的確很艱難,好幾家人住在一起。

我和大爺走出他的家門,大爺說錢給少了吧。我說不少。葉柏壽那時的人情份禮50元是正常價,100元就很多了,200元那是關係相當不一般了,400元足以表示心意了。我大爺說,那可是救命恩人啊!

大爺的心情相當放鬆,他說終於將這個人情還回去了。

那個夏天,我大爺在我家住了幾天,我們談了很多過去的事情。那年正好流行《花樣年華》,我們一起看了光碟,看着電影裏的舊時光影,他談到他在承德唸書的一些事情,談到了他們那時候的`歌曲。大爺對電影的熱愛直接影響了我。

後來,大爺說他想去朝陽文達哥家,我說你等幾天我送你去。他說:你忙你的,我坐班車去。那天正好下大雨,大爺非得要走,我說你等我兩天,我送你去。大爺說什麼也不等了。

到單位後,正好單位的車上朝陽。

我就和大爺一起來到朝陽。來之前,我說跟文達哥通個話,大爺說不用,我有鑰匙。

雨一直下到公營子。朝陽一片響晴。

我將大爺送到文達家樓上,給文達哥打電話說將大爺送到朝陽了,文達哥責怪我沒事先通知他。

大爺說:葉柏壽一行不虛此行啊!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8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每個人都擁有一雙最美的眼睛,瞳孔裏的眼眸亦都是最爲澄淨無暇的。只要你善於用一雙美的眼睛去探索,去尋覓,定能夠找尋到最爲美麗的風景。只要心美,一切皆美。情深,則萬象皆深。

日月星辰,一花一草,這世間的一切萬物,皆是美景。芸芸衆生,萬物亦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價值,他們的生命,無比珍貴,他們的心靈,更爲純淨無暇。我總是深信着,即便無法聽懂他們的語言,我也能夠與他們成爲知交,即便彼此相對無言亦是心靈有犀。而我寫作的靈感,亦是源於生活的一點一滴,隨手拈來皆是文章,正因爲與山水草木,能夠心意相通,才能將心中的情感付諸於文字中,與塵世中的你們相看相望。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做過那個最爲天真爛漫的孩童,都曾有過最爲美好的童年記憶,亦是曾經做了世上最爲柔情的人,或是爲了一朵盛開的花駐足欣賞,或是爲了一滴雨感動,或是爲了一朵柔雲而浮想聯翩。其實,無論你是天真稚嫩的孩童,還是正值青澀懵懂的青春年少,還是到了成熟沉穩的中年,還是到了耄耋之年,我們的內心,始終都會有那麼一片蔚藍無垠的天空,都會有那麼一處最爲純淨、最爲溫柔的角落。無論我們被世俗的煙火薰染多久,被渾濁的世態浸泡多久,心靈深處,始終都會有一處最爲潔淨的角落 ,永遠如初時美好。

都說安靜孤單的孩子,更能夠與大自然成爲朋友。自小時候開始,我就是那個性格孤僻、不合羣的孩子,我最喜歡的,便是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寫字,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一個人默默地低頭思考,或是一個人安靜地坐在大樹下看書,或是一個人寫下有關於自己心情的文字,或是一個人,靜靜地仰望着寥落的蒼穹,任憑心裏的思緒萬千,浮想翩翩,就這樣,讓那片最爲的天空,成爲心靈身處最爲純淨的角落。也許你會覺得,我是孤單的孩子,其實不然,我的內心,始終都是最爲充盈而快樂的。

直至現在,我仍是最愛每天抽空,默默地思考,望着天空發呆,你會發覺,天穹中的每一朵流雲,都會和清風嬉鬧玩耍;你會發覺,無論是明月高掛、繁星閃爍的星空,還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都會有那麼一顆孤獨的星子,一個人,掛在遙遠的天邊,獨自綻放着光芒,靜靜地俯瞰着這冷暖交織的人間。

每當那顆孤星出現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爲什麼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詩造賦,都是賦於明月,卻不曾有人注意過那星星的存在。都說明月是最爲皎潔溫柔的,亦是最爲孤獨的。但有誰可曾停下過腳步,在漆黑的夜晚,在沒有明月高照,亦沒有繁星滿天的夜空裏,爲了那一顆孤星,駐足欣賞,亦不曾有誰爲了它有過片刻的停留。

那顆孤星,掛在遙遠的天邊,獨自釋放着微弱的光芒,離羣索居,不知道它爲何總是一個人,一個人孤獨地掛在天上,不知道每當它俯瞰着這煙火繚繞的人間,內心是何等滋味。有人曾經告訴我,夜空裏那顆最爲孤獨的星子,亦是最爲明亮的星子,它是你已經逝去的某位故人,每逢佳節之時,它便會化作那顆星星,在夜晚,釋放着光芒,閃爍着雙眼,只爲了能夠給予它的家人,一份最真摯的問候與祝福。它不斷地閃爍着光芒,可是在告訴它的親人,它很掛念他們,還是在告訴着他們,要好好照顧自己,因爲我會一直陪着你們,一直住在你們心中。

若真是如此,那麼無論自己身處何方,無論自己遭遇多少磨難坎坷,那顆星星,都會一直給予我溫暖,給予我希望,成爲我心靈的港灣。那麼即便是前途渺茫,即便是在漆黑的夜裏,即便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它也會一直,一直伴隨着我,爲我照亮,未來的道路;爲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亦有人告訴我,那顆孤星,是無數夜裏的旅人,頻頻回首,頻頻駐足欣賞的,那一段生命中最爲純淨美好的愛戀,是藏在心靈深處的戀人,是那段初戀未遂的戀情。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纔可以卸下一切的包袱,拋去一切的僞裝掩飾,來面對自己的脆弱敏感的心靈。也許正是因爲沒有結果,因爲有所遺憾,才耐人尋味,才念念不忘。

時隔經年,也許我們都會將一切淡忘,但最初的那種感覺,那種朦朧的依戀,最初的怦然心動,以及最爲爽朗的笑容,卻永遠都不會忘。也許當自己感情受挫的時候,每每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原來,那個人,一直在你心中。那顆孤星的光芒,雖然很微弱,卻也是最爲明亮的。因爲你深愛的那個人,就像那顆孤星,一直,一直都住在你的心中,給予你,感動;給予你,溫暖。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在我看來,夜空裏的那顆孤星,是心靈的一束光,當你仿徨無助,不知方向時,它會告訴你,未來的道路該如何走。當你人生受挫時,它會不斷地閃爍着光芒,它會告訴你,學會坦然地面對一切苦與樂,學會面對一切苦難,即便你被傷得遍體鱗傷,也仍舊要心懷希望,因爲一切苦難嚐盡之後終會苦盡甘來,你要相信,最好的,總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正如張愛玲所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走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長大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會一直心懷感恩,因爲我喜歡這光陰裏的一切人和事,滾滾紅塵,物講物緣,緣來緣去,皆是早已安排好的。對於光陰裏的種種,要忍讓、自持、堅強、慈悲,要懂得微笑着面對一切。這樣纔會與時間作戰時反敗爲勝,這樣那些屬於你的幸福、飽滿、氣息會不請自來,姍姍翩然。那屬於我的,即便是悲欣交集的光陰,我亦會好好珍惜。因爲那屬於我的,都是將是好光陰,無論是三月裏的春風細雨,還是六月裏的蓮池清荷,還是秋季裏的蕭瑟寒風,還是冬季裏的傲骨寒梅,一切,都是最美麗的風景,這一切,都將成爲我生命中最爲寶貴,最美好的回憶。

孤獨且喜歡懷舊的人,總會用心地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總會用心地記住沿途的每一道風景,就像是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地數落着我的寂寞。但我知道,你的笑容,你的一切,或許終有一日,我都將遺忘得一乾二淨。但你所給予我的,那段最爲純真美好的回憶,我永遠都不會忘。

就像是那夜空裏的那顆最明亮的星星,亦是最孤獨的星子,獨自掛在天邊,又默默地釋放着自己的光芒,不爲與繁星爭讓誰的光芒更爲璀璨,只爲了能夠用自己的一點微弱光芒,來點綴這片美麗的星空。如若可以,我也願,成爲你心中的那顆孤星,那顆最爲明亮的星星,爲你照亮,夜裏前進的道路;我也願,將這旅途上的一切酸甜苦辣,都化作前進路上的力量源泉,鞭策着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每個人都擁有一雙最美的眼睛,瞳孔裏的眼眸亦都是最爲澄淨無暇的。只要你善於用一雙美的眼睛去探索,去尋覓,定能夠找尋到最爲美麗的風景。只要心美,一切皆美。情深,則萬象皆深。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9

又是一年“三夏大忙”到了。夏收麥子;夏種玉米、大豆;夏管棉花、菜蔬。農活集聚,時間緊,任務重。

“農活”,詞典裏解釋爲“農業生產中的工作”。如:耕地、播種、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周而復始的農業工作。——絕對和QQ農場不沾邊;和大城市那些個有閒有錢沒事找事的退休幹部開的樓頭荒地絲毫不相干。

沒有經歷過“農活”的人們,大概也都知道幹農活的髒和累,但是,他們一定說不出有多髒,有多累。所以,他們不會真正懂得生活的艱難。幸也不幸?我不知道。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懂事起就開始幹農活。長大後,在農村教書,也還是半農半書,沒離開過農活。若說小時候在父母身邊畢竟是個孩子,幹農活只頂個“破鈴鐺”,成家後便樣樣農活都得拿得起,算得上“頂樑柱”了。可是,要說起對農活有啥感情,那隻能用“深惡痛絕”來形容了。厭惡歸厭惡,那活兒該幹還得幹,幹了再痛絕。

記憶裏最髒最累的農活就是脫麥子。用上聯合收割機也不過才十來年。以前打場那個場景,真是不堪回首。父輩們,大熱天圍得嚴嚴實實,往滾筒入麥捆,機子一開,土人一個。婦女們在底下掏麥籽,我常常拿把叉子,幫着挑麥秸,那算是稍輕閒點的活了。打麥場上,機器轟響,烏煙滾滾。半天下來,塵土麥灰,蓬頭垢面,弄得面目全非。喉頭堵得慌,光想吐痰,一吐就是一個黑疙瘩,讓人望而生畏。我呢,人弱小,活幹的多少不說,功勞不算,苦勞絕對有一份。一場熬下來,臉色蒼白,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回家臉都不想洗,顧不得渾身髒兮兮,躺倒就睡,飯都吃不下。每每簡直象大病一場。即使那樣也沒說過不幹活。

最驚險的就是牽耕牛。記得有一次,父親把犁,讓我牽牛,挑紅薯溝。走直線還行,到地頭需要回頭。我拐彎了,牛笨,我又怕它拱我,光想躲,拐不好。父親脾氣急,呵斥我不會牽,我委屈呀,就哭,越哭,父親越訓,後來,我一扔繮繩,哭着回家了。午飯,父親溫和地給我夾菜。我纔不生悶氣了。牛該牽還得牽。

其他,拾麥穗啦;拔草啦;間苗啦;刨花生啦;剝玉米皮啦……不值一提。

前幾年,丈夫在家附近幹雜活,比較自由,重一些的力氣活兒都有他操持,我只打個下手。近兩年他的活計也忙,不能耽誤,我幹不了的,就只得花錢僱人幹了。

“五一”三天假期,兒子休假在家,正好麥地該澆水了。我說:“兒子,這三畝多地,僱人澆,得花50塊錢。還不如咱自己澆,省下錢,咱買點好吃的呢。”其實,心裏想順便給兒子上一節勞動教育課。兒子雖然快二十了,沒在莊稼地裏着實摔打過,我想練練他。

說起幹農活,我還就幹不了澆地改畦。

那次,我一個人噴玉米除草劑,用小拉車拉上水,從早晨7點半,一口氣噴到下午三點,那時我家種六畝多地,噴十三桶水,中間還回村裏灌了一次水,回地裏又接着噴。髒吧累吧,能應付得來的。

這次哄孩子,可把自己繞進去了。

不妨這次那水頭猛的很,我擋不住。兒子白長1米8的大個兒,鏟一鐵杴土,一擋就衝。他說:“媽,怎麼辦?”我急中生智,“拉閘!”這招還不錯,拉了閘,擋口,擋好口,再合閘,可憐靠近壟溝那兩壟快要成熟的麥秧被我們趟的東倒西歪。

中午時分,太陽火燒火燎烤着,麥地裏又扎又炫,三畝地還沒澆一半,我們孃兒倆個已是滿臉漲紅,疲憊不堪,我讓他回家歇會兒,他心疼我,執意拉閘都回去。回家躺了半個鐘頭,吃了兩個煮雞蛋。又接着澆。

下午,麥地裏更是熱得難受,上面烤着,下面蒸着。兒子開玩笑:“媽,你買的這雞腿得有多香啊!”暑氣消了,涼快了,天也黑了,還剩7、8個畦沒澆。又在第二天打了個大早起。

最後結果,本來該走30多度電,竟走了60度。雞腿也沒買成,因爲累得倒了胃口,光想喝水。兒子受到的教育,絕不僅僅是“粒粒皆辛苦”那麼簡單。

提起幹農活的辛苦,我是深有體會的。再說一次吧。

去年暑假裏,那天,聽天氣預報說有小到中雨,早就盼着這場雨了。給玉米施肥正當時。那次爲了圖便宜,買的是化肥原料,3畝多地,需要施800多斤肥料。我和兒子12點就來到了地裏,鄰居幫忙用三馬車,把肥料運到地頭上。玉米已經多半截人高了,我和兒子一人一個大塑料桶,深彎腰,一棵苗一棵苗地秧肥。否則,肥料粘在葉子上,會燒傷莊稼的。

天陰沉沉的,不一會兒,雨就開始下起來了,腳下開始泥濘起來,鞋底上沾着大泥塊;腳在鞋裏泡着,雨水和着化肥水,光溜溜的,非常不舒服;雨水順着頭髮往下流,老迷眼,我們撩着襯衣前襟擦眼,倒也方便。雨打在玉米葉上,有節奏的沙沙響。兒子說:“不錯,這活兒還有音樂伴奏,還交響樂呢!”他倒挺樂呵。

我和兒子一刻不停歇,雨下得緊,我們幹得歡。

到了地中間活不好乾了,從東頭到西頭250米長。兒子索性脫了鞋,專管給我運化肥,我一個人秧,兒子是連揹帶扛,順着壟溝來來回回深一腳淺一腳穿梭;我彎地直不起腰來。雨水汗水一個勁得往下流。

雨慢一陣,我們也就稍稍緩口氣。

快到地頭時,好心的鄰居幹完自家的,過來幫忙,看我們也快完了,就說:“這樣吧,你們娘倆今晚上來我家吃飯吧。”我哪有推辭的道理,欣然應允。兒子也破例地滿心歡喜。

活幹完,已經快七點了,雨還在下着。由於陰天,黑的早。回家洗洗,換換衣服,就去鄰家吃飯。兒子對鄰家奶奶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烙餅了。”我說:“這是我喝過的最好喝的湯了。我得喝三碗。”其實,也就是香菜、紫菜、醬油、醋對的鹽味湯。鄰居奶奶至今提起來,還笑我們孃兒倆那副餓相。

所以,說農活怎麼怎麼富有詩情畫意,我是第一個不贊成。哼!矯情!幹過農活嗎你?“溼意”還行,“汗滴禾下土”,“汗珠子砸八瓣”,可不就“溼”嗎?

中天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那個被詩意描繪的地方,懂得了生活不是詩。”聽得出,那老人家真種過地。不謀生何以謀心?

想起上小學時,學習“四個現代化”的事來。那時老師講:以後啊,農民只要在舒適的辦公室一按電鈕,農活就完成了。閉上眼想想,真美呀!

優美的散文文章 篇10

魯西鄉村的衚衕兒,不似江南水鄉的小巷那樣筆桿挑直,魯西的衚衕兒沒有一點規則,長長短短的,曲裏拐彎的,甚至還有一頭窄一頭寬的,遍佈在鄉村的角角落落。不過,那種兩頭寬窄不一的衚衕兒,是極少見的,因爲這樣的形狀貌似棺材,人們是忌諱在這樣的空間裏進進出出的!

先說這種長長的衚衕兒。這種衚衕兒總是一頭連着熱鬧的大街,而另一頭則一下子穿過一家又一家的柵欄門,直接走到了村子的外邊,與通往平原裏的大路抄手了。這樣的衚衕兒,站在大街上,一眼就能望到平原裏綠油油的莊稼苗兒。並且,這樣的衚衕兒,有的在中間還會再生髮出一個衚衕兒來,這種生髮出來的衚衕兒,順着大街的走向在村子裏竄來竄去,直到在另一個地方兒找到出口,才長長地舒一口氣兒。

再說那種短短的衚衕兒。如果站在大街上看過去,這種衚衕兒很像一個衚衕兒,可是,等你走進去了才發現,它貼着大街凹進來的只不過是兩三戶人家,並且還有一家的院門是緊衝着衚衕口的,因此,這樣的衚衕兒叫做“死衚衕兒”。

然後說說那些曲裏拐彎的衚衕兒。假如從一頭看過去,這種衚衕兒和一般的衚衕兒沒有什麼兩樣,兩邊也錯落有致地分佈着一些住家,有的蓋着高高的門樓,但大多數都是柵欄門,甚至還會有一兩戶人家連院牆也沒有,走出屋子就是大敞敞的當街了。看過去是到頭了,可是呢,說不定朝左或者朝右一拐,就又是亮堂堂的一片天地了。如果是走村串鄉做買賣的小販,走進這樣的衚衕兒,往往會迷路,因爲說不定哪會兒就從旁地裏竄出一個岔道來,假如是陌生人順着岔道走下去,很可能就是一條死衚衕兒。只好再順着原路朝回退,想再退回到剛纔的岔口哪兒,好了!這樣三轉兩轉的,就不知道東南西北了!擡頭一看,咦,這日頭咋跑到北邊去了啊!

還有一種衚衕兒,就是一頭窄一頭寬的那種。這樣的衚衕兒,是兩家有隔閡的人故意設置的,因爲它的形狀很像一口棺材,人們很是忌諱在棺材裏生活的。一旦有人故意建成了這樣的衚衕兒,裏邊的人家就會找機會或者搬家或者改門,就再也見不到有人從這裏進進出出了。

衚衕兒作爲一種地域性建築的產物,它也是有着一定的鄉土文化的內涵的。因爲,任何一個形狀的衚衕兒,在人們的記憶裏,都會有着一些過目不忘的情趣的。

其實,衚衕還有一個別稱呢,叫夥巷。因爲在魯西鄉村,院落的佈局不像城裏那樣循規蹈矩,這裏往往是你家的院子長一點,他家的院子寬一些,如果從空中看,一定是曲裏拐彎、錯落有致鑲嵌在一塊兒的。無論任何形狀的院子,只要住了人,就要走路出門,出門就必須留有出路,這一溜人家或者那一片人家就把各自需要留出來的出路歸夥到一起進行統一安排,規劃出一條共同的出路來,這個共同的出路牽連起各家各戶,一起通到大街上,就形成了一個深深地衚衕兒。

住在一個衚衕兒裏的人家,總體上說還是挺和睦的。雖說有時四鄰也會因爲你家的狗偷吃了他家的豬食,這家的豬拱壞了那家的門檻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發生口角,但這樣的事兒多是發生在女人身上,也可以理解:在生活拮据的歲月裏,人都很難有一口吃食填飽肚子,看到別人家的吃客在自己家毫不客氣,自然心裏就不順,或是心裏無意,或是指桑罵槐地就嚷起來。心裏沒有隔閡的人,見自己的牲口被人家攆着打罵,不但不惱,反而還會說一些“風涼話”兒,故意氣你。要是有點隔閡的人,發生這樣的事兒就不行了,無論是不是自家的牲口吃了別人家的食兒,看到有人罵大街,心裏就猜測對方是在罵自己:噢,我一過來你就罵呀!您娘個老賣逼的,誰怕誰呀!心裏一衝動,也就毫不示弱地對罵起來……

這就是生活,就是社會!假如,人們的生活總是一味的平靜,時間久了,就會有人擔心自己的意識會麻木下來,就會有幾個人聚在一塊兒,商量着要弄點事兒……

衚衕裏,最讓人感到快樂的事兒,莫過於夫妻兩人一邊一個地倚在自家的院門上,看孩子們蹦來蹦去地彈玻璃球了。

孩子調皮,在家裏任你怎麼囑咐,他都會哼着哈着不往心裏記的,見天不弄一身泥土不回家,而回了家也是和衣朝牀上一躺,弄得滿世界都是泥土,不發火他是不會把身上的髒衣服脫下來的。作爲家長的都知道,這一身的泥土,就是趴在衚衕裏彈玻璃球弄的。於是,兩口子就會不約而同地抽了時間,來到門口,看那些趴在地上的孩子,有沒有自家的。

孩子們呢,根本就沒有想到父母會來給自己“助陣”。依舊在地上摸爬滾打,贏了高興,輸了沮喪,還有的耍賴,輸了不給贏家,贏了的孩子就會惱怒,於是,一場爭執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而倚在門框上觀陣的夫妻倆,就是看見那個要吃虧的孩子就是自家的寶貝兒,兩個人也不過來勸解,反而是“火上澆油”,扇動那個弱小的孩子不能就此善罷甘休。兩個孩子都很爭強好勝,事都不會認輸的。“戰事”是越來越緊張,直到眼看兩個孩子真的打得頭破血流了,夫妻兩個才慌里慌張地跑過來,訓斥那個年齡大點的把玻璃球還給受了委屈的孩子,並把他們一一吵回家去。因爲這時候,整個衚衕裏開始嫋嫋地飄蕩起勾人的飯香來。

衚衕,做爲一種滿足人們生存需要的場所,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生存環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淳樸、粗狂的風土人情,在魯西平原上,它是村莊的血脈,是最小的行政區域劃分。

一條衚衕就是一個舞臺。

一條衚衕就是一個社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