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精選6篇)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精選6篇)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1

中秋節到了,女兒提前打來電話:“爸;中秋節的月餅我已準備好了,到時託人捎回,你不要再買了。”幾句暖心的話,不由得使我想起小時候的中秋節。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未,那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別說“月餅”了,一天連飯都吃不飽。我是老大,出生後在家是最值錢的,我婆把我當掌上明珠,在鄰居家串門時,誰只要給些好吃的,我婆就揣在懷裏,留給我吃。記得在我五、六歲時,那年過八月十五,那時人們都不叫中秋節,也不懂什麼文文縐縐的中秋,都統統叫八月十五。那晚,我婆和我媽,在院裏放了一條三條腿板凳,上面放着我婆不知從那裏拿來的幾枚紅棗,幾個點心,幾塊餅乾,還有暖熟的幾個柿子,那時農村人管這些也叫月餅。凳子上放了個泥做的一個香籠,我婆點燃香,瞌了幾個頭,閉上眼睛,虔誠地念叨了一陣子,然後才起身回房子了。

我不想其它的,就看見凳子上的點心,饞貓似的一直盯着。我婆早就給我說過:“要先叫月亮吃,停上幾袋煙功夫,你再吃。”我呢?連一袋煙功夫都等不及了,乘我婆和我媽不注意,拿上一個點心跑到大門外吃去了。

吃完了回到院子,我像沒事一樣的玩着。停了不知多長時間,媽媽在收拾貢品時,發現少了一個點心,追問我,我心虛地說:“不知道”。媽媽生氣了,只聽我婆說道:“算了,別罵娃,是月亮吃了”。

我婆護着我,爲我解了圍。

時過境遷,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婆爲我解圍的事還常在我記憶中迴盪。後來我被招到社辦廠上班,單位每年發些月餅,那可是正而八經的月餅。我也顧不了那麼多講究,月餅發下來,拆開後每樣取兩個,然後又包好,把六個月餅悄悄埋在我婆被子下面。這樣我做了幾年,意思讓我婆多吃些,以報答當年解圍之恩和養育之恩。

記得有一年,我婆去我姑家過八月十五,十多天沒回來,我也忘了月餅的事,等我婆回來,老鼠把幾個月餅吃的盡光,還把被子咬了幾個窟窿,我婆回來後哭笑不得,也沒說什麼,只是花了幾天功夫把被子補縫好了。

歲月不饒人,我婆去世了多年了,我媽接過了我婆的班,每年八月十五晚準時獻月亮。現在除過當年的紅棗、柿子,惹人眼饞的水晶餅外,還有梨、蘋果、核桃等。就月餅品質多達幾個品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不饒人,我媽前年不幸去世了,如今,我老婆又接過我媽遺留下來的傳統,每年八月十五晚上,早早擺好了桌子,準備好兒女拿回來的月餅,還有家裏的土特產獻月亮。看到滿滿一桌子的貢品,我開玩笑的說:“你擺的這些,月亮幾天幾夜都吃不完”。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兒子、兒媳都回來了,老婆把獻月亮的供品準備好,叫上媳婦如數家珍的教怎麼獻月亮。我說:“現在都啥年代了,年輕人誰還學這個?”老婆瞪了我一眼,我知趣地走開了。

接下來,等待的又是兒時的那幾袋煙的功夫,是美美地吃上幾口甜美的月餅的幸福時光。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2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爲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叫中秋。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個后羿,他曾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去九個,只留下一個,成了有名的神箭手。后羿從王母娘娘那兒得到了長生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偷拿來吃了,不料身子變得越來越輕,於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天,身不由己飄飛到了月宮,遂爲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八月十五的夜晚,都要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便衍生出了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民俗學家們卻另有說法,他們認爲,中秋節的原始基礎是源於先民對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時,對月亮的朝拜儀式開始歲時化,秦漢之際,天子在秋分這天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到唐宋時,中秋節已受到普遍的重視。

無論何種說法,中秋節始終離不開“月”。文人們在對月亮的描寫中,給了它許許多多的別稱: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又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爲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爲望舒;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爲嫦娥。

還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爲嬋娟……

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人們仰望玉盤般的圓月,把月圓當成是團圓的象徵,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他鄉旅居的人,更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繫起來後,使中秋之夜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節吃月餅,幾乎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食俗。月餅本是我們祖先對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並以月餅作爲追求光明、熱愛團聚的祭品。月餅名稱溯源,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北宋,蘇軾詞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月餅明確地作爲中秋節專用之物並被賦予“團圓”、“和美”的美好意蘊,還是在元代之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餘》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

舊時過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共同不可缺少的一種習俗。

自制月餅,都有模子。民間擁有的“餅模”,多爲有耐性的杜梨木製成,圖案多種多樣。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嫦娥、玉兔,吳剛、桂樹,成爲月餅模子最常見的的圖案。民間還有不少“餅模”有“福”“德”文字,龍、麒麟、蝙蝠……象徵瑞祥的禽獸圖案。江蘇徐州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枚明朝萬曆年間的月餅模子,圖案卻是罕見的“獅子滾繡球”。而稱得上月餅模子“極品”的,恐怕要算天津藝術館中那枚工藝精湛、中秋文化寓意豐富的餅模了:直徑約33釐米(據說可製作2.5公斤重的大月餅),圖案特別,中間爲月宮瓊樓,裏面嫦娥起舞、玉兔搗藥、吳剛伐桂……主圖周圍又按季節不同,雕刻了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時花,刀法細膩,佈局精當。

如今,月餅模子已成爲罕見的中秋文化的收藏品,更成爲社會生活發展變遷的珍貴見證。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3

中秋節快到了,另一個人聚集在月亮周圍...未經許可,不得複製Edu的特殊條款。

中秋節就要到了。這是人們聚集在月球周圍的又一天。儘管今晚月亮是圓的,那些應該團聚的人沒能實現他們的願望。他們的愛和記憶只能託付給不理解人類感情的月亮。

似乎每天天黑時,月亮從太陽升起的地方升起。月光下的樹枝被蕭瑟的秋風吹動。在這些秋風中,總有人們的思想和悲傷。那些思念和悲傷是思念親人和朋友的祝福。這種情況怎麼能使人不想到王建的一句話&;今晚月亮很亮。我不知道秋思是誰的家。&amp但是誰知道在月亮出來之前,秋思已經下降到了幾千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期待着今晚的中秋節,在明亮的月光下帶着甜蜜的幻想。全家人聚在一起,享受耶穌的甜蜜蛋糕,敞開心扉談論他們平日不想談論的事情。但是今晚怎麼樣?我所有的幻想都成了泡影。我的親戚還沒有團聚。我是這個月唯一生產月餅的人。孤獨只會增加悲傷。

這樣,我越想你,就越難過。如果我不去想它,我會被這樣一個夜晚所傷害。我不禁想知道爲什麼過去的日子總是讓我想你,但我現在生活的日子是如此多愁善感。

過了很久,月亮升得又高又亮,屋頂上所有的瓦片都變成了白色。外面的溫度正在逐漸降低。對於那些站在外面乘涼的人來說,很難放棄這個滿月之夜。他們想增加更多的衣服,但他們不想破壞籠罩在秋思的氣氛。我只是靜靜地站着,仰望着滿月,默默地想着我在其他地方的親戚。我不知道我的遠房親戚是否像我一樣喜歡今晚的月亮。我認爲任何關心自己親人的人都應該這樣做。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4

一直以來,喜歡望月,凝眸明月有一種在夜晚穿越月色對視心靈寧靜如水的清澈,彷彿靈魂有如月的高潔和雋永。那一刻就如一顆星與月在應有的距離間守望大地,不與月色爭輝,只與明月遙遙相對,這夜,月是最亮麗的景。因爲喜歡,月,時常在眼底暴光、成影、收藏,這種習慣雖然很久了,但我從來不覺得望月會疲憊和無趣,總是那樣饒有興趣地尋找或是凝視。應朋友之邀八月十五賞月,我竟然特別期待,宛如那天會有不一樣的月亮不一樣的月色,好似真得能看到嫦娥奔月,玉兔呈祥,吳剛捧着桂花酒,酒香飄渺,有令人蕩氣迴腸一年一度不允錯過的美妙和期盼。

我們早早地驅車去了鄉間,爲賞月做好一切準備。

想看月亮慢慢地升起,我滿懷期待的心情在一點一點的升騰間因月圓而盈溢許多相聚的美好。

早在半月前我們就已約好了相聚賞月,去秋的田野,在鄉村的樓頂,舉杯邀月。天公作美,晴空萬里,明鏡似的月幽幽地在嫋嫋升騰漸次氤氳繚繞的炊煙裏,羞答答滿臉紅暈地從遙遠的東方升起。那輪月亮從枯黃的玉米秸杆的梢上款款走出,漸漸的高,從樹的腰間走到樹梢,也漸次地亮麗,退卻了羞澀,與我們對望,深情而優雅,歡快而沉靜,月光遍灑大地,盈射萬物,我們在月色裏守望,守望一種幸福。

中秋的月,就這樣靜靜地在心中升起,在心靈裏輝耀,在靈魂上飄移,在我們的嘻笑裏燦爛,在我們的凝視間高遠,在一份濃郁的懷想裏續滿淡淡的憂傷。

我喜歡在這樣的地方賞月,因爲寧靜,因爲田野秋色,因爲裊裊炊煙,因爲樹影婆娑,因爲農人的質樸,因爲兒時的記憶,因爲朋友的相伴,因爲沒有高樓的阻隔遮蔽眼眸,因爲獻給月亮的圓餅和美酒的香甜,因望月的心情恰似月光的皎潔和柔美,恰似朋友的關懷和愉悅,恰似想念不能相見的遙祭,讓我在今夜的月色下以酒當歌,暢飲抒懷,或喜或悲或醒或醉,或遙遠或眼前,或明亮或暗淡,將我的心與明月相照,與友相訴,與思念相融,寄給十五的月,伴着月光灑向相知的河流,流向心之所向的遠方。

我說,一夜,做了一個夢,一個非常美的夢,一個海市蜃樓一樣的夢。美夢虛幻,但也愉悅心境。漆黑的夜晚,有一片中國地圖狀樣的空間,在月色裏幽靜地亮麗着,然後我驚奇地發現了彩虹,那麼清晰,比現實中所見還要明麗。我驚呼,幾個常在一起的同事也探頭張望,那一刻我發現了新大路,真的太美了。

也許只是一個夢,可確實是一個讓人心靈愉悅的夢。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地追憶那個夢,可就是一剎那。

人生,有多少剎那間的.美好,會在記憶裏永存。

朋友也興奮地說一次奇觀,彷彿如今對我們說起那種奇妙的感覺依舊,一年中秋,他們的車子在戈壁灘上馳騁,黃昏十分,遠處大大的橙黃色放散着幽光的圓盤,在地平線上絢麗,他們猜想,那是一種巨型的燈飾或發光體,可它緩緩地升高,升高,再高時,漸漸的小,漸漸的小,他們煥然清楚那是升起的明月,那種因着戈壁的浪波而海市蜃樓中的明月奇遇,讓他們美美的看了一次巨型的月亮。相遇是緣,不知怎樣的奇緣才能相遇那樣美那樣奇特那樣刻骨銘心的景觀。期待某一天,我也會在戈壁相遇一輪特別大特別神奇特別讓我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奇月。

想起在胡楊林的月夜,別是一番美,更有一種滋味。

那夜有風,那夜我是在沙漠深處與胡楊相依,與胡楊共享月明,與胡楊共訴相思,一杯薄酒在風中飄香,一縷溫情伴着月的柔光。那夜的寧靜有一種千年沉積的厚實和凝重,那是真正能夠遠離城市喧囂和浮華的地方,那是無需燈火輝映亦很輝煌的夜,那是隻有風輕輕的呢喃宛若朋友真摯而傾心的訴說,那是擁着風溫柔而眠的夜,那是我站在月下如一棵嬌小的胡楊一樣靜美。

那夜,你說,情如胡楊,相守如胡楊;清澈如月,相隨如你的影。

也許那晚的月見證了楊柳相依的情,也許那晚的夜觸到了風的輕柔,也許那晚的夜聽到了心的呢喃和風的絮語,那一切是刻在心中不能忘卻的情和景。

只要望月,我無法不想起那晚,想起胡楊之上的月,想起胡楊與風的對白,想起寧靜中起伏的思緒。

在城市只見明鏡似的月高懸,且在霓虹燈的絢爛間讓人忽略清輝的月色,也因高樓的阻截而無法跟蹤月的足跡,很難靜靜地從幾乎是地平線上看着月一點一點地升起,或在樹影間忽明忽暗,閃閃爍爍,躲躲藏藏;或掛在樹梢或在炊煙裏穿行。太陽剛墜入山凹,我還沉浸在晚霞將西天燃燒得彤紅,紅雲朵朵,霞光在樹影后燦爛。但白天的亮光慢慢退去,大地漸漸地昏暗,月色漸漸地亮麗,太陽與月亮的交接,就是最後一縷霞光還在西邊紅豔,月兒已是踩着時鐘的步點緩緩地走來,大地寂靜的仿若沉睡,偶爾的狗吠聲、貓叫聲增添了夜的魅惑和活力。

舉杯邀月,舉着相機藏月,吟詩對月,每個人描繪着自己心中的月,激盪着中秋月圓情圓人圓事事圓滿。然而,誰的心中沒有縷縷的牽掛和絲絲的憂傷,遠方的親人,離散的至親,無一不是今夜最牽念的人最難捨的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月圓之夜,此情更勝。

望月相思,將一份相念相思寄給明月,借月光照亮相思的心扉,目光聚焦在月之上,深情彙集在月之上,從此,遙遠,不再遙遠。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5

生命中已經虧缺了三十多輪月亮,一直不敢提筆寫下關於這圓月的片言隻語,不是沒有感覺和依戀,只是由於膽怯,那些古今中外描摹月亮的文字實在太多太美。我的文字,不是附庸風雅就是自慚形穢。

三十多年的歲月曆程,我的生命已經輪迴到自己的中秋了。古語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在三十和四十的中央,生命之月好像還未圓,已有漸虧的跡象了。

中秋之月,正是在這秋風秋雨漸起之時,總是會自然地帶來一些情緒。情緒會因人而異,有收穫的喜悅,也有滿懷落寞與惆悵。於是都會對月感嘆,花好月圓或是冷月清風,往往在一輪月下卻是兩重世界。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至少還保留一份希望,人們害怕滿則虧的定律。一箇中秋就是一圈生命的年輪,如湖面的水波一圈圈盪漾出去,碰到岸後,就會開始折射回來了。現在月輪就是在一彎海峽上輕撫,兩岸的迴音漸至共鳴。看罷月亮,想象其實生命也一樣,從出生的純潔到老了的悟透,本質上是無多大區別的,只是所處時段不同罷了。

又是中秋,坐在陽臺上,泡一壺茶靜靜地想,飲着茶,望着月,也想着和月有關的一切物事。

小時候,每到中秋,媽媽總會做點好菜,吃過飯後,搬出椅子坐在場壩裏,在光潔如銀的月光下乘涼、談天、吃月餅,看月亮,可不太敢用手指,因爲姥姥說過,月亮不能指,否則會劃掉指它的人的耳朵,看着這光亮的月輪,想象着一定比鐮刀還要鋒利,往往用手指一下後,會迅速用手捂住耳朵和眼睛,卻又會偷偷地從手指縫間看月亮是否下來割耳朵,見月亮邊上的雲飛快地跑,以爲月亮真的要來了,又膽怯地合上手指。那時的月亮,最潔白,最親切,最溫馨,只要看到月亮就心裏亮堂堂的,就像看到了媽媽的臉。月亮裏,那時候知道里面住着嫦娥吳剛,還有玉兔,覺得神仙真好,能飄在空中,不用上學做功課,不用上坡做農活,月亮,是一座宮殿,裝滿神話。

月光從陽臺的玻璃上透過來,照在壺中,茶液已經不多了,皎潔的月光盈滿一壺,茶液中泡着幾片綠茶,也泡着一輪明月,細細品飲,月光的味道苦澀中透着淡香的回味。

漸漸長大了,也學過地理自然,也開始愛戀,月亮也變得浪漫和科學起來。自從月亮被蘇軾喻爲嬋娟之後,月亮似乎已經成了美女和相思的代名詞。於是這月亮被那麼多情意綿綿的詩詞浸泡,幾乎快要失去本色了。好在科學教育讓人們知道月亮其實叫月球,是一個繞着太陽轉的天體,一些科學術語與數據把月亮剝得如赤身裸體,就剩一堆不生草木和生命的石頭,沒了美感,破了神祕,多了自然。多少次,我引頸望月,見那些陰影部分,總會想到阿姆斯特朗在月亮上留下的腳印。這月亮,是愛情的調味劑,儷影雙雙,都是它爲戀人留下的回憶照片。那時的月亮,真實又虛幻,若有如無,在記憶中斷斷續續,伴着青春的熱血和愛情,時隱時現,常常出現在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字裏。

壺中的月色還是柔柔的,斟進杯中,亦是滿滿的,月色通過紫砂壺的氤氳,在青花的杯裏沉澱着談談的雅意,飲下去,亮堂着五腑六髒,漸至不惑。

一轉眼,居然就人到中年了,那麼多的前程設計,那麼多的美好憧憬,都已在現實的殘酷中變得虛幻如煙、遙不可及,手已牽到冰冷,路已走到原點,愛已變得漠然,人已開始慵懶,那個如上弦月的懵懂少年剛剛描繪出那個圓就已轉向下弦月,於是手牽着兒子或女子,學着父輩一樣開始傾注希望,盼望着有一輪滿月的橫空出世,一代一代,綿延不已。有個滄桑的女聲響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擡眼望去,月亮還是詩仙看到的那一輪,膜拜和讚頌中它還是涼涼地懸着,漠然地看着人間的浮華,如它身邊掠過的雲。

忽然覺得自己俗不可耐,以這樣一種心情來品飲月光,真是一種玷污。千百年來,中秋圓月一直被賦予了純潔的友誼、堅貞的愛情、遠大的理想、濃厚的親情,每一次月圓,都引來無以計數的詩文和故事,對影成三人的靈悟、千里共嬋娟的執着、高處不勝寒地境界,都在這清清柔柔的月光裏。怪那些科學家,總是喜歡用數字和公式毀壞神祕,今天的月亮已經變爲一團礦物質的球體,那些附着在其上的諸多神話和故事已經搖搖欲墜了,月光其實是太陽光的反射,多麼讓人傷神的結局。卻忽然有悟,也許每個人都是月亮,反射着父母的光,照耀着膝下的兒女,直到暗淡,直到又形成一個新的輪迴。中秋,是一次華麗的轉身。

月影西斜,壺中月光只剩下斜斜的一縷,端起對嘴飲盡,才知是虛無,原來最絢麗的月光都照在思想裏,現實中月光無色無味。

飲一壺月光,在生命的中秋歲月,不醉,亦不醒。

中秋獻月亮優美散文 篇6

中秋月晚,她和爸爸坐在院子中間,擡頭望月,只是,星淡,月無光,因爲今天是陰天,那一刻她突然有種預感,也許這不是一個好的預兆,在這漆黑的夜晚她想哭,這些年她真的的累了,和媽媽在在不同的城市穿梭,她們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沒有安全的避風巷,沒有幾個學校她能上到1年,直到小學畢業,媽媽認爲她不能再跑了。必須安頓,不然她的成績會跟不上的,所以她被安頓到了外婆家裏上初中,這樣纔有機會見到了爸爸。

“爸爸,爲什麼今年的中秋節沒有月亮?”那一刻她滿腔苦澀,老天爺爲什麼這麼不公平,她只是想讓家人團聚而已。

“陰天肯定沒有月亮啊,傻女兒,我們以後天天看月亮好不好?”爸爸安慰她,而她只是想過這個中秋節而已。

“爸爸我會勸媽媽的,一定會的。”她下了決心,一定要全家團聚,這纔是一個家。那次的中秋節因爲陰天的關係不歡而散,而她也在不久之後啓程去了江蘇。她的媽媽在那裏。她要讓她的媽媽回家。車上的時候她想到了很多的說辭,比如爸爸還在等你,回去吧,比如爸爸這麼多年都沒有再找人家,妹妹從記憶起都沒有見過你,你回去看看自己的女兒,什麼的,她真的很想媽媽能回來。

事情並沒有她想得那麼順利,父母離婚已有8年了,其中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通的,半年後之後,她終究沒有說通媽媽回去,她才意識到事情已經沒有轉機了,無奈之下撥打了爸爸的電話,卻得到了更加不可思議的回答,他說自己已經結婚了,讓她和媽媽以後不要打擾他的新生活,那一刻電話從她的手中掉落,她不知道事情怎麼會變成了這樣,但卻是事實,她終於忍不住矇頭大哭,媽媽卻過來抱住了她,說“傻女兒,有些事勉強不得的,媽媽幫你找了個後爸,洗洗,幫媽媽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