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微信文章分享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微信文章分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話說端午是爲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殉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微信文章分享:端午的風景,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微信文章分享

  【端午的風景】

五月的風景是美麗的,美在如洗的藍天和燦爛的朝霞,美在葉片滴翠山川泛綠的沃野,美在萬物蔥鬱生機盎然的景象。

五月是春華秋實的驛站,五月是神靈塑造的天上人間。那一株株紅豔豔的山丹丹瀰漫山野,點綴着大自然的色彩,一簇簇火紅火紅的石榴花蘊含着愛情的童話。南國的索瑪,北方的馬蘭,高原上的格桑花,家鄉的紅杜鵑。

這種季節,彩虹告訴你什麼是壯觀!

這種季節,風雨告訴你什麼是美麗!

在乖乖吆悽慘的鳴叫聲中,馬頭姑娘已完成了她的使命,爬上主人在家中造就的橡樹或針葉林,選一處枝股把自己縛在密閉的繭房,蠶婦們將其小心摘下,放進新磊的紅泥火爐上的那口水花沸騰的砂鍋中,從煮過的每枚蠶繭殼上拔出銀絲,穿引過繅絲架上木製的輪軸,把五月的希望纏上線把。村婦和巧姑們獲着收穫後的美麗心情,等候貨郎的梆榔鼓到村中敲響,那時可以拿上親手養的蠶,親手繅的絲線爲老人換幾包春茶,爲孩子換一個花皮球和一支鉛筆,給女兒換幾根繡花針、幾股繡花絲線及髮卡什麼的,再割幾尺紅的、黃的、藍的和綠色的毛線。

我說的乖乖吆是一種鳥,一種難以見到的鳥,它活動在夏夜裏,以“乖乖吆”的聲調在夜空中嘶鳴,穿透黑夜的悽慘叫聲,讓人聽的特別揪心。傳說乖乖吆是人變成的,是一個年歲已高的的老太太死後變成的。且說她的子孫不孝道,也是這個季節,正好是蔈子成熟的季節,老人出不了家門,也上不了山坡,她卻希望吃到蔈子,晚輩們跟他較勁,就是不給她吃,老人在這種極度渴盼中離開了陽世。據說她死後的第三天晚上,有隻鳥在屋頂飛旋,“乖乖吆——乖乖吆——”叫個不住,每年這時間都這樣叫喚。做兒孫的在老人彌留之際未能滿足她的意願,落下了忤逆不孝的罵名,也給他們留下永遠的遺憾。從此以後,一代又一代,祖祖輩輩,凡是新鮮的食品、衣物一切東西首先要敬奉老人,敬奉長輩。“融四歲,能讓梨”和“首孝悌,次見聞”說的也是這種禮節吧。再苦再累也要講孝道,儘量滿足老人的心願,免得離世後陰魂不散,變一隻鳥撕心裂肺的詛咒。

大凡人們都知道馬頭姑娘的故事。說來也是這個季節,有一家人餵養着一匹毛色潔白的騷馬,不管是誰給它加草加料,都不領情,張嘴咬你,撅屁股踢你,說來也怪,這家有位心靈手巧的姑娘咋樣使喚馬都願意,騎着它也行,叫它拉車也行,很溫順。奇怪的就是不讓別人靠近,男主人看到這匹馬有了這種怪癖,對自己又不友好,一氣之下,殺了它。把肉分給左鄰右舍,把骨頭扔進山溝,把馬皮用木丁釘在馬廄牆壁。在來年的端午這天,姑娘路過馬廄,馬皮從牆上跌落下來,她剛要去撿拾,沒想到馬皮動了起來,一下子將姑娘裹住,頓時大風乍起,天昏地暗,姑娘被馬皮裹着隨風旋轉而去。每年清明,其母想念女兒時便來馬廄祭祀,冥冥之中聽到女兒叫媽媽,可是哪兒有女兒的身影呢。就在這時,有一隻潔白的蝴蝶在她周身飛旋,趨之不去。“女兒,你在哪裏,媽媽想你”。“我就在你跟前”,媽媽伸開雙手,這隻蝴蝶落在手心。媽媽把蝴蝶帶回家放在女兒的牀帳內,給她供上鮮果、雞蛋等恭品。蝴蝶在被褥和牀帳上產下了卵,卵中生出了小毛蟲,媽媽看見有些可怕,欲要清掃,卻聽到“媽媽,別掃,是我呀,你給我桑葉吃就是了”。媽媽摘來桑葉,用剪刀剪成沫撒在牀上,只聽得“沙莎莎”的響聲。一天天,小蟲子長大了,也長漂亮了,細細看來,這個蟲子長着一副馬頭,後來,人們把他叫馬頭姑娘。馬頭姑娘是段悲愴的傳說故事,“蠶吐絲”是生命的輪迴,是女兒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誰能說這不是五月的風景?

麥子熟了,小心地收割回來趕快打碾,將其鋪在場中揮舞鏈枷用力拍打,或者在自家院裏用木棒追砸都行。把打下來的麥子簸揚、上篩、淘乾淨,在陽光裏曬乾曬脆後磨成麪粉,用三尺大鍋遝出幾波半個排球那麼大的花捲去孃家嘗熟。順便帶上鮮嫩的蔬菜和水果這些自己的勞動成果,帶上寶寶,讓爸爸媽媽看看外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給人家做了媳婦後,一年之中只有兩次回孃家的機會,另一次是正月十五了。朱明瑛演唱的“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着一個胖娃娃”也是對五月風景的真實描寫。

外婆是疼愛孫子的,每年的這時間都要給小外孫準備特殊的禮物,這就是在民間流傳了幾千年的粔籹,一件用各種顏色的布料邊角拼出精美圖案的短褂,一串漂漂亮亮的荷包,幾根用羊毛捻成、煮染並上好色的純毛線頭繩,給女孩兒扎個羊角小辮,給男孩子綰上吉祥的手絆。

五月是女性的季節,是女孩子的風景。女兒家總要有幾手絕活,會針線活和做得一手好茶飯,說來簡單,做來不易啊。比如養蠶繅絲,防線織布,裁剪縫衣,作務莊稼,打理家務,待人接物等等,巧婦之巧就是能爲無米之炊,要會做各種各樣的飯食,言下之意,要掌握各種各樣的手藝。要麼在多夢之秋怎麼給心儀的人繡一個鴛鴦戲水的絲帕、一個牛郎織女圖的菸袋、一雙喜鵲鬧梅的鞋墊呢?

外婆在一路人生的經歷中練就了對付小外孫的絕活,就是拿小麥麪粉做一個救生圈那樣的粔籹,俗稱圈圈。給孫女的嵌上鳳凰圖案,給男孩的嵌上二龍戲珠圖案。老人們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節、理念和希望揉進五月,揉進給孩子的禮物中。這個飽含一片濃濃的愛的嵌花粔籹是要戴在脖頸上的,像騎士的肩胛,更像苗族女性的銀飾。五月的風景是美麗的,五月是姑娘們最爲得意的季節。端午前,可以把二月二鑽上孔並穿在雙耳垂上的羽毛取下來,換上奶奶和媽媽饋贈的耳墜及鐲子,金、銀、銅不等,大多數姑娘戴上草蔓編的手鐲。男孩子在手腕和腳腕繫上紅黃藍綠各色頭繩,正是說黃瓜菠菜,各取所愛。綰手袢爲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這種習俗爲何經久不衰?誰都可以說,自己不怕豺狼虎豹,最怕一條蟲,有了手袢,包括草叢中的毛毛蟲,什麼蟲子都會遠離自己,不會趴在身上,也不敢傷自己。由此說來,綰手袢不是裝飾,是對身體的愛惜,是對生命的呵護。

一年間的前十個月中,除了四月四和八月八不是節日,其它的日子與月份相重的那天都是節日。五月五是民間的一個重要節俗。白蛇傳的故事中,把蛇和端午聯繫在一起,也和雄黃酒聯繫在一起。五月開壇的是自家用大麥釀製的青禾(ke)酒,大麥是青禾(ke)的別名,這種麥子生長期短,比其他麥子早熟一月,它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了青禾就不會缺糧,這種麥子和槐樹一樣,是災荒之年的救命稻草,有了青禾,就有酒喝,生活也將變得有滋有味。青禾酒不常釀,一年中只有五月前和春節前釀酒,平時吃酸酒不是稀罕事。

五月的風景中,採草藥是個亮點,爬坡下溝,翻山越嶺,可以借採草藥時放開嗓子吼一曲:“天藍藍,天藍藍——”

用山裏人的話說,端午前後能採到手的什麼都可以入藥,外用內服可治百病。艾蒿是五月中的草藥之最,不管能採千種百種,必須要採到艾蒿。天放亮時就須上山踩着露水拔艾蒿。回家後把艾蒿和新折的柳枝條插在門口遮擋蚊蟲,從此,再也不用怕幾尺長和好幾仗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的蟲子了。

端陽是五月的節令,五月是端陽的風景。酒釀甜了,藥採來了,手絆繫上了,繡花荷包拴在腰間。飯桌上是剛摘下的紅櫻桃,有從山坡上摘回的色白如雪的蔈子,鮮黃的香仁杏,綠中透紅的嫩桃子,最爲獨特的就是端午的特色食物——花饃和野雞蛋。花饃上的花形種類繁多,花樣不同,巧婦們精心嵌上梅蘭竹菊圖、韓湘子度笛、二龍戲珠、錦雞穿牡丹、鴛鴦戲水和十二生肖等吉祥圖案,花饃工藝是女主人的傑作,是智慧的結晶,也是民間藝術的傳承。

端午是五月的風景,端午煮野雞蛋是一個傳統,這天能吃野雞蛋是對勤奮者的褒獎,是對懶惰者的鞭策。因爲在臘八節和大年初一清早出外拾柴積肥者才能在端午節前撿到野雞蛋,話說勤奮者步入仕途步步高昇,經營生意一本萬利,在家務農五穀豐登牛羊滿圈。女孩兒家心靈手巧,將來會找個好人嫁。那些晚不睡早不起的懶漢懦夫是碰不到這樣的運氣的,擺脫不了缺吃少穿打光棍的悲慘命運。

五月的風景是燦爛的,端午是五月的風景。有位叫畢爺的龍王神住在廟山村,正好在端午過會,每年至此節令,趕廟會的人絡繹不絕,在廟會上可以領略龍王神的風采,可以採購所需商品,包括端午節的繡花物品。說起這位畢姓將軍,還真的有些來歷,傳說他生前是西域一個國家的將軍,當國王的女兒一心向善走進有幾百男性僧衆的寺廟燒香拜佛期間引起人們的猜測,引起難以入耳的傳聞時,國王一怒之下,傳旨下令,並將那座寺院和僧衆化爲灰燼,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護佑國王的將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衝入熊熊火海,從中救出了公主。原來這位公主是菩薩轉世,她神通廣大,是燒不死的。在經歷了父皇聽信讒言製造的那場災難後,她成了千手千眼佛,分封畢姓將軍爲龍王神。這位龍王神成了和凡人能對話的靈神,人們也不會相信,這位尊神可以放羊,也可以牧馬,爲十方信衆普降吉祥,消災造福。有關畢龍王的故事讓有興趣者慢慢琢磨和探討吧!

也許,這是五月的風景!

其實,這就是五月的風景!


更多熱門端午節文章推薦:

1.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散文分享

2.2016年關於端午節的微信文章分享

3.2016端午節微信文章:話說端午

4.端午節微信文章:端午習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