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凱爾經的祕密的觀後感

凱爾經的祕密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當20XX年奧斯卡公佈了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名單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凱爾經的祕密》——這部名不見經傳的動畫竟然榜上有名。很快的它憑着它的獨特魅力征服了無數觀衆。它被譽爲“凱爾特人的魔法”。

凱爾經的祕密的觀後感

公元9世紀,在愛爾蘭凱爾斯堅固如堡壘的修道院裏,被禁足的實習畫師——12歲的布蘭登,爲了完成可以化黑暗爲光明的《凱爾經》,勇敢地走出修道院,到院外的森林採摘做墨水的漿果。布蘭登遇見了能變身爲白狼的女孩阿詩玲,二人締造了一段美麗的友誼。而後,布蘭登開始繪畫《凱爾經》。然而爲了找到傳說中的水晶---布魯姆之眼,布蘭登勇闖黑暗洞穴,打敗黑暗生物,但阿詩玲卻遇難失蹤。不久海盜來到並開始進攻,修道院被夷爲了平地。伊丹修士和他趁亂逃出凱爾斯,輾轉各地修行,繪編《凱爾經》。當布蘭登帶着自己繪成《凱爾經》回到凱爾斯,在樹林中他終於遇見了已無法再從狼變成人形的阿詩玲。在見到年邁自責的叔叔後,繼續傳播《凱爾經》。從此《凱爾經》被當成黑暗中的光明、能教化野蠻人的文明被流傳了下來。

主角布蘭登有着純真的特性,有自己的信念與追求,有自己的執着與堅持。面對叔叔的阻擾,小小的他毅然爲自己的追求而不屈。經歷了戰亂,他更加堅定自己爲完成《凱爾經》、將黑暗驅逐的任重而道遠的信念。完書後,積極將其傳播於衆,解救民衆。如影片中所展,當布蘭登再次出現於修道院時太陽升起,光芒顯現,他是一個爲民衆帶來希望與新生的正面、光明的英雄形象。我覺得影片不僅是一個關於《凱爾經》問世的故事,還是一個關於男孩成長的故事。布蘭登從一個小畫師經過層層磨難與蛻變,成功地成長爲一位解救他人的英雄,把珍貴的傳統文化繼承並傳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阿詩玲有一頭飄然的銀色長髮,有一雙深綠色的清澈眸子,她身形輕盈,給人以一種活潑、靈動和純潔的小女孩感覺。在許多童話或故事裏,都會有一個助主角脫險的精靈或仙女,而阿詩玲總在布蘭登遇險遇難時無私援助,可以說她是該影片裏的精靈。我覺得她的出現也是爲了增加觀衆們對事情的傳奇性、神奇性與相信度,因爲阿詩玲在影片開篇說:“我看見了黑暗中的煎熬與苦難,然而,我在最脆弱的地方,看到了美麗的希望,我看到了那本書,那本將黑暗變爲光明的書。”而她與布蘭登的的多次相遇是證明她敘述的真實性。她的每一次出現不是帶給他人希望就是快樂,或是神祕。讓人繼續觀看故事的發展。而她與布蘭登之間的朦朧情愫又讓人猜想她與布蘭登之間的種種發展。

當阿詩玲出現的時候,影片中總會出現白色的鈴蘭花。它有別名,叫ladder to heaven,即天堂之梯,它的花語是幸福歸來。在傳說中,勇士聖雷納德(St. Leonard)決心爲民除害,在森林中與邪惡的巨龍拼殺,最後精疲力竭與巨龍同歸於盡。而他死後的土地上,長出了開白色小花猶如玉鈴的散播芬芳的鈴蘭。而那塊冰冷土地上獨自綻放的鈴蘭就是聖雷歐納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根據這個傳說,把鈴蘭花贈給親朋好友,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收花人。在影片中,鈴蘭遍佈阿詩玲所住的森林,她的每一次出現,都伴有鈴蘭的盛開,在無自由與處於戰爭的情況下,鈴蘭的存在都給予人一種希望——苦難會結束的,幸福終會歸來,安樂的日子不會遙遠。這是人的一種精神寄託,渴望幸福和平。

因爲持守舊思想的人對求知的慾望予以了壓抑,從而影片對當時的守舊思想提出了委婉的和象徵性的批評:高牆不能保護知識,只有不斷傳播,知識才能長存。同時用獨到的表達方式,將厚重的文化與歷史恰到好處地融入了一場如童話般的夢境,把以《凱爾經》爲代表的愛爾蘭傳統文化展現給全世界。

影片中的“牆”讓我想起了《圍城》。“圍城”把中國人困在盲目閉塞、落後、水深火熱的境地中,而“牆”把愛爾蘭人圍困在只守不攻、等待滅亡的處境中,二者都扼殺了人們與知識“生的希望”。

影片倡導對處於“黑暗”和“遮蔽”中的知識的積極探索與傳播,圍繞並指出一個核心的主題:書寫出來不是爲了藏在高牆之內,而是爲了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信念可帶來希望與奇蹟,可帶來最終驅逐黑暗的光亮;同時傳承文明,要想文明真正的傳承下去,築高牆是不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對人們靈魂和內心的啓迪與改革。只要《凱爾經》還在,只要文明的記憶烙進我們的靈魂與內心,文明之火就會代代相傳,永不熄滅。人與知識一樣,不應該被困、被藏,應在陽光下發揮其最大用處。

個人認爲,其實對於本片裏的愛爾蘭文化的作用,我覺得有些誇張了。很多時候,僅僅依靠文化的作用是不足以戰勝黑暗的,文化可以指引我們光明的方向,我們還需將行動與文化相結合,雙管齊下。且片中的《凱爾經》文化,是繪畫藝術,對人們抗敵沒有多大的功用,影片沒有從最真實的歷史情況出發,但對繼承與傳播愛爾蘭文化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