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

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在中國,隨着西學的引進,科舉制度的廢棄,傳統經典與讀書人愈行愈遠。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

  【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1】

中國悠久的閱讀歷史,形成了豐厚的讀書傳統,這種傳統的積澱與承繼,對後世讀書人有着重要的影響,讀書人在心理上和閱讀的價值取向上無不受其支配。中國閱讀傳統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閱讀的思想與方法,然而閱讀的目的與動力還有着強烈的現實需求,這種需求深刻而廣泛地影響着讀書人的閱讀價值觀。

首先,是“學而優則仕”。從孔夫子提倡讀書做官,到《大學》中闡發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隋代初年創科舉制度,到宋代流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等,一個很鮮明的目的:讀書以致富貴。這一傳統是中國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響。

其次是勤學苦讀。在中國閱讀史上,勤學苦讀的感人事例層出不窮,如“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韋編三絕”等等,這些故事曾激勵過數千年來讀書人發憤攻讀,積極進取,其影響至今猶存。

第三,對文本的尊重。過去的讀書人,往往都是藏書人或抄書人。印刷術在我國發明得很早,但印本書籍的流傳仍不是很普及。宋代的雕版印刷術雖然已經流行,但印出的圖書品種一般不是很多,或僅限於一些經史名著。在11世紀初期,《史記》、《漢書》等,一般讀書人還要靠手抄。古代中國讀書人的抄書,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過去的學者認爲,好書當抄,抄書有益,抄書也是一種讀書與學習的方法。書既不易得,讀書人對書的敬重與珍視是可想而知的。清代藏書家孫從添在所著《藏書記要》中的一段記敘,頗能反映讀書人的一般心態。他說:

且與二三知己,與能識古本今本之書籍者,並能道其源流者,能辨原板翻板之不同者,知某書之久不刷印、某書之止有抄本者,或偕之間訪於坊家,密求於冷鋪,於無心中得一最難得之書籍,不惜典衣,不顧重價,必欲得而後止。其既得之也,勝於拱璧。即覓善工裝訂,置之案頭,手燒妙香,口吃苦茶,然後開卷讀之,豈非人世間一大韻事乎?

書不僅因貴重而加珍視,同時,書也是讀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明代一學者曾說:可無衣、可無食,不可以無書。衣食本是不可無的,這裏只是想表明書的重要。讀書人常常嗜書如命,並從中獲得樂趣。在讀書人尊重文本的基礎上所構建的私人閱讀空間,書房的內外環境、買書、藏書、借書、抄書、讀書,某些讀書人的如癡如瘋,正是中國閱讀史中最具特色和感人的篇章。

書籍是讀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書籍中,經典又具有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讀書人心目中,經典具有力量,經典或閱讀經典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唐代魏徵在《隋書經籍志序》中,對經典的力量與象徵意義作了極爲精彩的概括,他認爲:經籍是聖賢智慧的結晶,可以用來領悟宇宙的奧妙,探究天地、陰陽的消息,端正世間的綱紀,弘揚人類的道德。經籍顯則可救濟世人,經籍藏則可獨善其身。讀經籍可令人進步,否則就會落後。成大業者能推祟經籍,則將有令人敬重的光明德性;普通人能以經籍爲念,則將爲世人所重。統治者若要樹立政聲、顯揚德威、敦勵教化、移風易俗,哪有不從經籍而來呢?

首先,經籍是知識的寶庫,古今中外的讀書人,在這方面都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蘇軾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說:經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弊的,人的天分不同,賢或不肖,讀書都會各有所獲。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說:假使我們所有機器和工具,連同我們所有的主觀知識都被毀壞了,然而,只要圖書館和我們從中學習的能力依然存在,我們的世界就會重新前進的。經籍貯存知識,併爲人們的創造提供基礎。

其次,在中國科舉時代,經書,特別是四書五經,再加上朱熹的註解,一直成爲科舉的最重要的教科書,成爲讀書人踏入官場的階梯。千餘年間,讀書人無不深受其影響。

第三,經籍有助於甚或影響着國家的治理。我們現在是否能同意這一看法並不重要,至少我國古代學人是這樣看的。司馬遷在談到《春秋》時說,《春秋》明辨人事經紀,判別嫌疑、是非、善惡,以宣揚王道,是一部政治、百官之大法,人倫、禮義之大宗,有國者、爲人臣者,都不可不知《春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著書立說和史學研究,而是極具政治目的的。他在給皇帝的《進資治通鑑表》中稱:該書“專取關國家盛衰,系民生休慼,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爲編年一書”。又說,通過此書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資治通鑑》成爲治理國家的一面鏡子,頗受當朝皇帝的賞識,對後世皇帝及大小官員也有很大影響。即便在20世紀,有些人認爲該書也是公務員必讀的。

第四,經籍有益於國家的治理、信仰的確立和教化的形成。

第五,經籍或讀書具有象徵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地位、權利或特徵。讀書會使一個人更有教養,即使不會,它也使一個人看起來有教養。我們在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被採訪的人物常常坐在大書架的前面,這不正說明書是極具象徵意義的嗎?哪怕這些被採訪者根本不讀書,或根本沒時間讀書。當然,從閱讀史的角度看,我們更希望書不是象徵物,而應該是讀物。

  【關於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800字精選2】

我認爲若想讓學生的學力強,一定讓學生讀萬卷書,最好讀經典。

孔老夫子曾說,“不讀詩,無以言”。培根說得好,“讀書使人充實,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讀書,首要的是讀什麼書呢?當然是讀經典著作。經典還具有不可超越性,更不是我們眼前這些急功近利的東西所能替代的。著名電視導演張紀忠說:“經典是不能超越的。你可以在他旁邊再壘一座山,卻無法超越這座山。”經典就是這樣的一些作品,常讀常新,且不會過時或落伍。因爲經典就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著作。

這也是昌樂二中教學中的重要的環節,在閱讀經典中感悟人生、豐富生活、提升自己。在閱讀中讓學生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交往的能力。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北大上學期間成績是很差的,但他每年都把大把的時間放在閱讀上,以此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在北大演講時說過這樣的話:“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他還說:“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這就是一個樂觀自信的人,一個學習能力相當強的人,大量閱讀、大量寫詩、大把時間學英語、大膽練習普通話,而正因爲他的這種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他才創造了今天這麼大規模的“新東方”。

今天是我們學習的第四天了,跟昌樂二中的老師交流,我越發覺得自己像個幼稚的孩子,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會,什麼做的都不夠好,那我就從頭做起。只要想改革,什麼時候都不晚。改理念,改教法,改學法,改與學生的關係。但不管怎麼改,我一定會從閱讀經典入手,與經典同行。

因爲是老教師,所以改變起來更有難度,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比年輕人差一些,但我也改用俞敏洪的話結束:在教改方面我是一隻蝸牛。但是我要一直爬,也許爬不到金字塔的頂端。但我會一直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