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雖然宜昌不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城市,可是翻開宜昌這一頁,巴楚文化很悠久。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開學第一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開始,我們先觀看了一部名叫《美麗的宜昌》的影片,通過那一張張宜昌美景的照片,讓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家鄉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美麗,使我更加熱愛宜昌了。

在節目中爲我們介紹了一位名叫周立榮的長陽人。他特別熱愛自己的家鄉和巴土文化,他總想把巴土文化發揚光大,讓長陽的巴土文化能被世人所關注。於是,他懷着對自己家鄉的熱愛,開始寫書、編歌詞,用文字和音樂來表達他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從那以後,他編的許多歌詞都被人們所傳唱,特別是《巴土戀歌》,還被評了獎呢!最重要的是,長陽的巴土文化已世人皆知,還被評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他也一舉成名,他這種熱愛家鄉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後來,節目裏還講了“峽江號子第一人”胡振浩、“畫筆下的關公情”,汪國新、未來美麗的宜昌。

在這個寒假裏,我也做了一件有關傳統文化的是,那就是——自己寫春聯。不僅這樣,我還在外面賣了春聯,讓人們知道,我們可不能把老祖宗的傳統文化都丟光了!這應該也算一件小小的、繼承傳統文化的事了吧!

看了這次的《新春第一課》,讓我受益多多,也讓我更加想向人們呼籲:“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今天,我和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坐在教室裏觀看了一學期一次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跟往常不太一樣,這次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爲主題。介紹了巴楚、峽江、三國三種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分別是周立榮、胡振浩和汪國新三位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的宜昌人。

周立榮在30年裏深入“挖掘”巴土文化的精髓,並且爲自己的家鄉創作了許多首歌和文章。其中,他寫的《巴楚戀歌》多次在電視上表演出來。甚至還有許多首歌獲得了大獎,可見他對故鄉是多麼地眷戀與熟悉!

被稱爲“永遠的峽江號子王”的胡振浩,用他自己的方法唱響了全中國。多麼有氣勢的稱號,使我不得不佩服!胡振浩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在家裏坐兩分鐘就睡着了,每天只想着把峽江號子唱到更遠的地方去。”看到這裏,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一定努力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者。我爲自己是宜昌人而感到驕傲。我愛美麗的宜昌!

  【2016宜昌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有一座城市,它擁有308個旅遊景點,有99條河流,有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三峽大壩,是巴楚文化的發源地,還留有武神關公的遺蹟,這座城市叫宜昌。

在碧波盪漾,蜿蜒迂迴的清江兩岸,總能聽見縴夫們壯烈、雄渾的吶喊聲,赤身裸體的縴夫們配合默契,齊心協力,一起拉着碩大的船隻,讓船在清江的個個險灘中化險爲夷。。。。。。片中的胡振浩爺爺自幼愛唱歌,唱歌已成爲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十分喜愛縴夫們的吶喊,長大後,自己譜寫出一首又一首的峽江號子,站在碼頭邊高聲歌唱。退休後,又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專題節目上,爲民衆們高歌一曲曲峽江號子,他執着地說:“我要將這僅存的長江文化傳承下去。

現在的中國,丟掉了許多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連中國的端午節,韓國都非要說是他們的。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失,令世人非常痛心。比如以前的剪紙文化,侗族大歌等等。現在,許多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只有少數“繼承人”,而且這些繼承人年事已高,快要出現後繼無人的窘境。

所以,年輕一代要去學習快要失傳的非物質文化,讓它們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