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K 次

人生是一個無理數,正因爲它有除不盡的地方,才充溢着無盡的風流韻律。不是麼?如果生活中沒有挫折,那我們生命的意義何在?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參考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1】

課堂上老師授課 ,學生聽 講,這本是一幅 和諧的畫面。然而卻被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學生上課喝水”給破壞了。爲了課堂的和諧,請放下你的水杯。

口渴了就要喝水,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能。然而喝水也要看場合,在課堂上喝水就不是情有可原了。課堂,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地方,不是我們悠閒品水之地!當老師在講臺上講課講得脣乾口燥之時,你卻在座位上悠哉悠哉地喝水。試想,如果老師上了一半的課突然說:“同學們,我渴了我去喝點水再來。”你會怎樣想?你一定認爲這老師沒有點責任心,不尊重學生……。既然我們知道這樣行爲不好,又爲何還要明知故犯?爲了課堂的和諧,請放下你的水杯!

古語云:“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這句話是說,不要以爲壞事太小就做 ,也不要以爲好事太小就不做。因爲任何事物都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 。因爲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首先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上課喝水看似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不良行爲,但是如果你日積月累地持續着這個不良行爲,它就會在無形中變爲一個難以改掉的陋習。爲了你能成爲一個擁有良好行爲的人,請放下你的水杯!

從學生上課喝水這一現象可以看到學生的隨意,不尊重老師,自私這些壞習慣。學生這些壞習慣的產生與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很大關係。而這些現象簡直是多如牛毛:公園椅子上呼呼大睡的人;餐館裏嬉戲的小孩;電影院啃瓜子的人;公車上吸菸的人……這些不尊重他人的現象數不勝數。正是因爲有這些不良行爲的普遍存在,纔給了同學們一個錯覺——上課喝水沒什麼不對的啊!同學們,爲了你能成爲一個尊重他人,受他人尊重的人,請放下你的水杯吧!

同學們,喝水事小,失去優秀品德事大啊! 爲了可以成爲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人,爲了

可以成爲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爲了成爲一個 有益於國家的人,請放下你的水杯!

在路上成熟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2】

人生就是從生到死的過程,艱難和困惑是與生俱來的,甚至是終生不能消滅的。所以,人生就是與困難周旋的過程。坎坷也好,挫折也罷,面對它們,必須擁有一份坦然的心態,一份拼搏的勇氣。

對待挫折,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是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強者在挫折面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頹然不前。挫折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面對挫折。

對待挫折的態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同樣是失戀,日本相撲力士清水川墮落了,而歌德卻寫出了千古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弱者不敢面對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後的失敗,因此陷在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實,真正的失敗是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成功的信念。對待挫折應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這樣才能由失敗走向成功。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人盡皆知,而正是由於他失敗上千次後的不氣餒、樂觀,才造就了他後來的輝煌。人生的道路上佈滿了荊棘,我們能想的唯一辦法就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地跨過。困難不會消失,不去面對困難,就只能一直原地踏步。

科幻小說鼻祖凡爾納年輕時曾十六次投稿遭拒,但他沒有放棄,終於寫出了著名的《海底兩萬裏》。巴爾扎克年輕時窮苦潦倒,欠了一屁股債,他每天像老鼠一樣的躲避着債主,爲了省出紙筆和墨水的花銷而忍飢挨餓,即使身處如此逆境,他仍然堅持着寫作的信念,終於成爲一代文豪。

直面挫折,坦然而勇敢,這是對毅力的磨練,對心靈的考驗。只要我們擁有鍥而不捨的毅力,便沒有徵服不了的高峯;只要我們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便沒有逾越不了的障礙。直面挫折,在挫折面前接受洗禮;直面挫折,在挫折的烈焰中振翅涅槃。

  【2016中學生積極應對挫折讓生命更精彩徵文參考3】

在如今複雜多變、分秒必爭的世界裏,機會不會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他更傾向於懂得抓住機會的人,敢於在奮鬥過程中自我完善的人。

“狂大”少年中途輟學,創造科技帝 國。

比爾•蓋茨似乎是財富科技的代名詞。當年他在哈佛讀大二時就看到了未來計算機軟件發展的曙光,毅然放棄學業投向開發lBM一款財務運算軟件。在當時,他的知識對於這款軟件而言是不足爲謀的,但他也邊工作邊學習,現炒現賣,一舉完成了連他的教授都難以完成的工作。現在便有了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

而我們再看看蘋果手機公司的靈魂人物喬布斯,他年輕時也毅然在耶魯辭學,轉向去學習自己鍾愛的軟件開發。他在學習中工作,工作中學習,創造出了世界第一臺實用的家庭電腦。現在他創造的蘋果手機、電腦和平板電腦更是被果迷們所鍾愛。

縱觀兩位偉人,他們都是善於 抓住機會、在路上成熟的人。如果他們等自己學識己足,再去創業的話,歷史將會 改寫。

反觀 蓋茨的同學戴姆,現在也是微軟公司的重要人物。當年蓋茨邀請他一起開發lBM,可是他認爲自己知識不夠,連教授都只是剛開始做的工作,他們怎能完成呢?於是他留在了哈佛繼續深造,等他讀完博士課程後,蓋茨己是世界首富,計算機行業的領頭人。這時他才感到當初的選擇是多麼愚蠢的。

對的,如果他當初選擇了 另一條道路,他今天也可 能是世界上的另一位 偉人。

然而蓋茨和喬布斯的成功也是有條件的。他們敢選擇這條路是因爲就在當時來說,他們己經擁有着對這一行業的準備和相當豐富的學識了。比如,蓋茨在十四五歲就己經是計算機編程的高手了。

在路上成熟對於我們未來是很重要的。不久我們將會踏入社會,少 了學校、家庭的保護,我們在社會上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我們沒有權力選擇逃避,只有迎難而上。在社會奮鬥中一步一步讓我們從“愚”變“智”,變得成熟。

難道我們要在殿堂裏把社會研究透了再踏入社會嗎?恐 怕你只會在殿堂中死去,永遠沒有成熟的那一天!

讓我們在路上成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