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散文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五億年前一片水,只今惟有月微明。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散文

——題記

去年遊玩坐落在河南省修武縣的雲臺山時,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所謂的滄海桑田的鉅變。至今想起,仍感嘆不已。

雲臺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奇峯秀嶺連綿不斷;雲臺山以水叫絕,“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遊客衆多,且路徑通幽,不甚寬闊。我們只得走馬觀花難以逗留。後來走到了一處開闊地,很多遊客都在這裏休息,並隨便吃些自己帶的食物以當午飯。

我們也停留此處,休息片刻之後,看到前面不遠處有巨石如盤,就過去拍照。在這裏拍照的人不少,只能排隊等候。我也就有了時間觀察這塊巨石。巨石如小山,上面還有小樹雜草,石壁側面一處很平,好像被刀豎着劈下一塊,上面有些文字。

石壁上都刻了些什麼,我已經記不清了。大概當時看到第一句的時候,就震驚得忘記了後面的內容。開頭是這樣寫的:五億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就像一位富翁說的,錢財達到了一定數量後,再增加的,也僅僅是數字的積累。五億年有多久,我似乎沒有了概念,正如爺爺講故事的時候,總喜歡說很久很久以前……

再次環顧四周,兩側均爲穩重巍峨的高山,而前後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山石林立,雖然一路山泉潭水不斷,但是怎麼也想象不到,遠古時期,這裏竟然是宇宙洪荒,蒼茫無際的大海。

後來我們隨着導遊去看雲臺山的大瀑布,據介紹,此瀑布落差310多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然而到了瀑布前,我們都大爲失望,因爲歷經天長日久的變化,大瀑布早已枯竭。就像一張飽受歲月摧殘的臉,溝壑縱橫,再也擠不出半滴老淚。

後來經導遊介紹說:雲臺山在元古時代乃是一片汪洋,隨着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擡高形成平原。在十幾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奧陶紀和震旦紀),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激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谷。其後,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對岩石進行溶蝕,再加上其它風化營力的影響,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態。

人類之渺小,生命之苦短。不言自喻。

較之於人類而言,這種變化無疑是巨大的難以想象的。但之於地球本身的'歷史,又算不得什麼。我們於夜空中看到的玉百合似的點點繁星,更是千百億光年的距離。也就是說,那些星體的光芒,以光的速度在傳播了千百億年之後,才被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就空間而言,地球只是太陽的130萬分之一大小。更不要說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了。

相對而言,雲臺山的滄海桑田,變成了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再回到我們渺小的人類。之於個人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雲臺山。考上大學,結婚生子,親友離世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重大的轉折點,都決定了你只爲你的不同。從這點來說,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的滄海桑田,都是我們的五億年。

學過哲學的都知道,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着各種各樣的變化。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中,尤其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在你的周圍或者是你的身上,生活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很多時候,因爲種種大小突然事件並不在我們的預期範圍之內,往往讓我們措手不及,疲於應付。所以更多時候,我們都不喜歡變化,對於突如其來的陌生,總顯得驚慌失措。即使是好的變化,哪怕是突然中了鉅獎,也可以使我們樂極生悲。

趙本上演的一部小品。裏面他飾演一位醫生,給一個得了大獎,但是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一時無法接受的人治療。治療好了之後,作爲回報,得主要分一半給他。趙本山飾演的醫生一聽,激動得當即也犯病。

斯賓塞·約翰遜博士風靡全球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生動的闡述了“變是唯一的不變”這一生活真諦,他用童話的方式告訴大家該如何面對時時都可能出現的壞的變壞。既定的生活狀態被改變,或者好的事物被改變等等,就像小老鼠最喜愛的奶酪被拿走一樣,我們要學着接受並隨之改變。這本書裏很多堪稱箴言的語句激勵着我們勇敢的面對諸多改變,都值得我們認真揣摩學習:

1、變化總是在發生:他們只是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

2、預見變化: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

3、追蹤變化: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以便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4、儘快適應變化:越早放棄舊的奶酪,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5、改變: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並享受變化。

6、享受變化:嘗試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7、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不斷地去享受變化:記住——他們仍會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

這種關於“變化”獨到與偉大的見解不僅僅只斯賓塞·約翰遜博士一人。在我國,三十年代初就有一位大才女,甚至提出要“愛”這“偉大的變幻”。

建築學家和作家林徽因,她的詩歌頗少。所以前幾天我在書店買書時見到了她的詩集《誰愛這不息的變幻》就買了下來。翻開詩集,第一首詩就是這本詩集的名字: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她的行徑?

催一陣急雨,抹一天雲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樣。

更不容峯巒與江海偷一刻安定。

驕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樹凋零,嬌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變了相;

都市喧譁,再寂成廣漠的夜靜!

雖說千萬年在她掌握中操縱,

她不曾遺忘一絲毫髮的卑微。

難怪她笑永恆是人們造的謊,

來撫慰戀愛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誰又能參透這幻化的輪迴,

誰又能大膽的愛過這偉大的變幻?

看過之後,我就很激動的告訴之前與我一起討論林徽因的一個朋友:我終於明白爲什麼徐志摩與嬌妻離婚而追林徽因,也懂得了大哲學家、邏輯學家金嶽霖奈何終生不娶,守候在林徽因身邊,爲什麼着名學者梁啓超願意選她做兒媳。

朋友也想不明白林徽因到底好在哪裏,讓那麼多大家着迷。我說,我自己就寫過一千多首詩,審覈過近萬首,更看過很多名家的作品,但是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一首詩歌,讓我如此喜愛它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讓我立刻愛上了這位詩人

愛人的叛離,親人的遺棄,生意場與官場的失意……種種滄桑鉅變,令人苦不堪言。人們戰戰兢兢,步步爲營的前行。變化在即,或一籌莫展,或悔恨不迭,或恐怖不安,或噤若寒蟬,或落荒而逃,勇敢面對者有幾?敢於承擔者有幾?順應變化的又有幾人?更無需問“誰又能大膽的愛過這偉大的變幻?”

把這種變幻稱之爲“偉大”,並用極大的熱情擁抱它,愛它。這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寬廣的胸襟,又需要一雙怎樣參透世事的雙眼,一顆多麼熾熱飽含激情的靈魂。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頒獎典禮上說的話,從理性的角度,以我的學識來看這個世界,我是悲觀的,但是我依然熱情的去生活,去做。

這也有點像我們說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如果無力去改變什麼,還不如坦然的去接受。“任憑風浪起,冷眼向汪洋”。當然,這裏還高出了一個層次,不再是“冷眼”,而是以極大的熱情去擁抱時而溫順平靜,時而波濤洶涌的汪洋大海。

這纔是真正的樂觀者,纔是真正懂得生活,纔是真正懂得享受人生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