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1

作爲本地人,去崆山多少次,已是無法計算。印象之中的崆山,就是一個丘陵,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甚至覺得它還有點多餘。不如在地殼運動中把它造成一馬平川,那樣就能變成豐收的良田。只因幾年之前的一次偶然發現,這丘陵裏面隱藏着一個白雲洞。使得崆山聲名鵲起,身價陡增。勝過了許許多多比它高比它大的山。白雲洞的魅力不僅我們炎黃子孫流連忘返,金髮碧眼的海外遊客也直豎大拇指嘆爲奇觀。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祕密,需要我們無窮無盡地去發現。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

哲學家說,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誠哉斯言。在熙熙攘攘的紅塵中,作爲領導或被領導對自己不太瞭解的、乃至有點討厭的被領導或領導是否也缺少點發現?作爲丈夫或妻子對自己熟視無睹甚至感到膩煩的妻子或丈夫是否也缺少點發現?作爲父親或兒子對自己“代溝”相阻困惑彆扭的兒子或父親是否也缺少點發現……當然,這發現應該是積極的美的發現。作家冰心稱自己是美的開採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爲美的開採工,用一顆愛的心,用一雙澄淨的眼睛,在世界上發現更多更好的崆山白雲洞。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2

昨晚海藍博士的“靜觀溝通“課結束已經十點過了,前往宿舍途中,一個陌生同學在我們後面,我詢問她有什麼樣的收穫。她說自己在職業場上,由於上司的引導,她工作主動和貢獻的精神,換來了今天領導崗位的能力,可是最近來家庭關係不和諧,她以爲是工作“太努力”顧不上家庭的原因。昨晚上了海藍價值觀梳理的課,讓她覺察到自己行爲上的對抗和內心的期待。她是海藍的“進修生”,真爲她高興,一個人覺察到不和諧的“關係”模式是自己”創建“的,這是心理結構發生超越變化纔會產生的”覺醒“。

當我的同伴問她以後有什麼打算時,她邊開宿舍的門邊說:“回去做'貢獻'呀”,她那讓自己毫無商量餘地的態度;她那發現自己不完美快樂的樣子超級可愛;她那自我覺醒的能量之美,真是很吸引人,忍不住將她“抓”過來,我擁抱了她。那場景真是好美、好美!忍不住又要求將這道美景拍了下來。

她說:“我在職業場上做事情從不計較,爲什麼與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我就很計較呢?”或許她通過海藍博士價值觀的梳理,發現了自己以前有“嬰幼兒綜合症”,她在兩個陌生人面前,有力地剖析自己。

海藍的提問好像剝洋蔥般地,讓人們隨之而層層打開自己,或許她爲發現了最裏面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而驚喜,讓我感知到她內在能量的綻放。她發現不完美的自己卻很痛快的樣子很可愛。她的行爲演繹了現實版的“不完美才美”,讓我對海藍寫的“不完美才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當我們靠原始的“默認程序”操縱自己時,感知到的往往是他人不完美,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創建”一個不和諧的關係模式。由於對他人太多的期待,必然潛意識認爲別人虧欠了自己,所以產生不滿和抱怨行爲是必然。只有覺醒的精神生命,纔有可能覺察到自己的不完美。當舊有的價值觀受到衝擊(心靈產生“震撼”)時,人腦發生的是“爆發式連接”,精神生命的能量尤如大壩決堤般,心理結構也隨之而產生鉅變。處於這種心境的人,會爲自己精神生命的猛醒感到興奮不已。這種心境會讓人的“自我剖析”勇氣倍增,美的能量極爲動人。眼前的女青年就呈現這樣的心境態式,她內在呈現美的能量極其動人,在與她交談的整個過程中,我主動擁抱了她兩次。

海藍博士白天的課還讓我們見證了一個現象:一個女青年淡起與婆母交流時,明顯能量縮起來說話沒底氣的樣子,下午海藍問起她有哪些方法時,她說話從氣質上就有了很大改變。 我在想,跟着海藍學習的一羣“幸福家進修生”們,他們進去四十天就被要求改變行爲的軌跡,打斷自己原有的不正確交流模式的“循環鏈”。成爲海藍博士的進修生,一定能從一個等待他人滿足的低能量“抱怨者”,超越到“無付出感”的“貢獻者”境界。兩年下來,一個個灰姑娘和不起眼的男孩們,必定脫胎換骨般蛻變成爲美麗的公主和帥哥。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3

落葉伴着飛花,秋風是美的;繁星襯着明月,夜空是美的。在衆人的眼中,凡是成雙成對的事物都是美好的,熱衷於追求兩性相融、陰陽相調的和諧,渴求平衡的美。與人相伴的溫暖或許是最能打動人的,可我卻愛那冷冽的孤獨。

孤獨是美的,美在不必言說,往往以沉默的方式登場,既贏不得喝彩,也招不來怨恨,是在是這紛亂嘈雜的世界獨善其身的中庸之道。沉默得久了,孤獨的感覺也就潮涌而至,這時,不必爲瑣事而煩心,也不擔心會有麻煩主動找上門來,關上門,在這份“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清閒中尋找自己,認識自我,沉寂在至靜的心境中,同自己對話,結伴而行,重新上路。

孤獨是一個人的旅行,所到之處,永遠只留下一串永不對稱的交錯的腳印。我曾隻身一人去到江西的滕王閣,那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雖然滕王閣不斷地被翻新或是重建,可是它的孤獨從未消逝,依依東流的贛江水永遠聽不懂它的內心,只顧自己的行程;四周新建的園林永遠無法理解它的偉岸,只顧獻媚爭彩;就連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遊人也只在意它如今的精緻,而忽略了它以往的慘淡,我同寥寥可數的`行人迂迴在贛江邊上,始終享受不到熱鬧的氛圍。滕王閣是孤獨的,獨自撐起了豫章故郡的門面,冷峻而又陌生的美麗。

人們通常無法承受孤獨所帶來的空虛,忍耐不住獨處的寂寞,但是朋友滿天下,整天都有交際應酬的人就能夠開心幸福嗎?孤獨不能和悲傷對等,它是一種狀態,鬆弛的全身神經、耷拉在桌上的頭、肆意放置的軀幹,只有這一刻是最輕鬆的,享受着一種難得的寧靜。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幻化做具象的事物,比如整個池塘的唯一一朵荷花,沙漠裏的仙人掌的影子,或者天空中飛過的一隻大雁,只要你願意,孤獨隨處可見。

“別讓年輕越長大越孤單”的歌詞並不是隨口唱出聲的,青春不是孤獨的時光,但卻避免不了孤獨。試着去接受孤獨,享受孤獨,你便會發現它的美,那是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成熟,也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孤獨是美的,倘若是你主動去追尋的話,否則,孤獨將會是你憎惡的醜陋存在,當孤獨主動找上你,那麼你的生活已經出現了斷層,與親人、與朋友、與陌生人。在廣闊的天地間,有人守着大片的牛羊眺望夕陽,有人緊握船舵哼着水手的歌,有人懸在高空俯瞰蒼涼的大地,還有人,拿着一支筆在燈前書寫着自己的過往。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擁有孤獨的美。

孤獨真的很美,愉悅也好傷情也罷,它所給予的是情感上的豐富,它不需要你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需要你去刻意地感受,因爲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影響着你我。

  美的發現散文隨筆4

文學於經濟時代是軟弱而尷尬的,我曾不止一次,從那些有錢有勢之流的眼裏,或多或少,讀到一種對文人與文學的不屑。那種不屑,不是他們看不起文化,而是中國人常說的“無知者無畏”矣!

更有甚者,不知何時,文學竟成了一些跳樑小醜沽名釣譽的“名利場”和“遮羞布”。有一個時期,突心生茫然,覺得寫與不寫,於世則無益,甚至不及商販走卒務實而實惠。

若運氣不佳,一些略有思想鋒芒的文章,還會莫名其妙地惹出是非和官司,成爲某些別有用心者的手中把柄。

於是,不寫也罷。

當然,書還是要讀的。

畢竟,好書尚存,“開卷有益”嘛。

就在此時,劉婷君從河南賒店寄來了她的作品《心是蓮花開》,是一本洋洋十餘萬言的散文集。

一時間,我對她的癡迷有些不解,不知道她的葫蘆裏到底裝的什麼藥。

不解歸不解,但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還是深深地觸動了我的神經。

僅觀書名,就令人吃驚。浮躁的心,漸漸歸於沉靜。

我過去有個毛病,就是每遇一本好書,並不急於打開,而是像唸經一樣,面對密密麻麻的文字,內心裏揣摩半天,想象着裏面的種種美好。等到突然打開書頁,能耳目一新者,便視作至寶也。於是,如飢似渴地品味起來,完全沒了警惕,沒了堵塞,一路暢通地鑽進去……

劉婷的《心是蓮花開》,帶給我的,就是這種久違的驚鴻。

“爲了生活,我們不能不忙,但請別忘了讓自己快樂地生活。靜下來,聽聽那些優美音樂,看看藍天白雲,想想一切你所愛的和愛着你的人,享受來自靈魂的沐浴和洗禮,你會發現很多以前被自己忽略的風景,正是這些美好的感覺,纔會讓你的人生之旅走得更加溫馨和諧,詩情畫意。”這是我從這部沉甸甸的作品集中讀到的第一句話。

此時,春末夏初,午後的陽光正溫暖地灑在我的臉上。

在歡騰如潮的大都市,很久沒有遇到這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了。

說句心裏話,不管別人如何褻瀆文學,甚至糟蹋文學,但那些能觸動心靈的文字,我是心存敬畏的,癡迷的,正是因爲熱愛,常常不忍久讀,就像“美味不可多享”一樣,留一點想象和懸念,總比“一日看盡長安花”好。

因此,讀《心是蓮花開》時,我並沒有“一氣讀完”的衝動,而是時斷時續地邊看邊琢磨,如登山,走走看看,停停想想,看那山高水長的自然造化,想那鳥語花香的天籟之音,於是端坐窗前,手握一卷書稿,竟忘記了一切,任心空靈,自在飛翔。

看得出,劉婷的作品裏潛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的形成,大概跟她的出身和性格有關吧,我猜想。一個農村女孩,滿懷激情,靠讀書改變命運,用教書造福衆生,本身就具有“正能量”的意味。所以,她的筆下,緩緩流出的,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心血,更是一代人的心聲。

大約幾年前,剛見到她時,只知道她在故鄉的一個學校教書,而且教的是許多人頭痛的物理課。但通過交談,我發覺,作爲教師的她,竟對文學保持着那麼虔誠的偏愛,尤其對人生、對社會有着獨特的見解。而且,我後來還知道,她在教書育人之餘,發奮讀書,著書立作,不斷地在各大報刊上發表着數量不菲的散文詩歌。

《心是蓮花開》,便是她這些年辛勤耕耘的見證。

字字句句,書寫着一個跋涉者學無止境的心跡;篇篇章章,洋溢着一個知識分子胸懷天下的情懷……

詩言志,文載道。夜闌人靜時,我手握着這些沉甸甸的文字,一閉眼,似乎就聽到《心棲丹霞寺》裏由遠而近的誦經聲,驀然聞到梵音的氣息和嫋嫋香霧。

淡淡的清香裏帶着深深的感悟,真言聲聲,傳入耳中,滴落禪定的心。如春風的手指,拂過原野,剎那間,春暖花開。

古寺,蓮花,山野。春滿人間,煙雨朦朧,鳥語花香,一個嚮往幸福的跋涉者,在雲煙深處,靜靜駐足,迎風看水,坐聽禪聲,如夢似幻。

她在《花不沾衣》裏說:“雖然再美麗的花期也禁不起光陰的變換,生命也無法持久永恆。你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國,也可以把天國變成地獄,在有着各種壓力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可通過營造心境,詩化生活,超越生活,開墾出芳菲滿地的精神桃花源。”

這樣的語言很有詩意,讓人突然會想到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來。

我覺得,茫茫人世,滾滾紅塵,只有在心中種菊植籬,才能固守那份原始的清香。上善若水,不忘初心,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初心是人性的良善、最純的簡單,即便世事滄桑,流年似水,依然可以一笑嫣然。

憑心而論,在劉婷這些行雲流水般的文字中,我最欣賞的,是《抱慚而行》的語境:“人生旅途有喜有憂,我們既要能享受生活的麗日和風,更要能承受生活的霜凍雨雪。因爲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層;失誤一次,對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階;不幸一次,對世間的認識成熟一級;磨難一次,對成功的內涵透徹一遍。”

是啊,人生其實就是慾望和所需不斷減少的過程。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和迴歸,放棄一切浮躁喧囂,迴歸內心的安寧;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揹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那一瞬,我眼前一亮,彷彿自己是一位在夢幻中走了很久很久的旅人,一下子發現了曾經失落的很多東西。那些東西,閃閃爍爍,或隱隱約約,我平心靜氣,細細一品,竟是多年來,自己一直在苦苦追尋的一個夢啊。

佛說:心若靜,可納萬千悲喜;心若寬,可容宇宙萬物。仰望無邊深邃的天空,尋找你的芳蹤;你的心跳,在山水間;你的呼吸,在草木中;你的心緒,在雲煙裏;你的溫柔,是無邊的月色……這,何嘗不是《心是蓮花開》要表達的本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