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家鄉的路經典散文隨筆

家鄉的路經典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家鄉東明村在一個非常閉塞的小山區,前有楦子山,後有鳳凰山,上有鳴羊山,下有奶母山,有人說它的型狀就像一個馬糟。雖然山上蒼松翠柏常年鬱鬱蔥蔥,自然景色非常優美,但座座山高大、陡峭,無論是去鳴羊山後的東青鎮,還是去奶母山下的寨山鄉都是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一邊是猶如刀斧神工般的絕壁,一邊是數丈之深的懸崖,有的地方只能一人側身而過。千百年來,我的父老鄉親們都是在這樣的山路上來來往往,通往山外的世界,一切全靠肩挑背磨不說,其間不乏因路而喪失生命和致殘的。有個叫王福安的,我至今難忘。

家鄉的路經典散文隨筆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睡到半夜的他,突然聽見隔壁的兒子大聲呻吟。當時正處在缺醫少藥的年代。見兒子肚子疼得厲害,福安馬上背起兒子快步向鳴羊山後的東青鎮奔去。剛走到一個叫枷石彎的地方,突然覺得腳下一滑,緊接着身子一歪,就和身上的兒子一起滾下了懸崖。兒子只呻吟了兩聲,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就這樣悽慘地離他而去,而他的一條腿也斷了骨頭,終身殘疾。以後,誰的腳崴啦,誰家的牛又滾巖啦,誰家的小孩又從路上落下去了啦,這些在我當時的家鄉都是些習以爲常,司空見慣的事情。

直到十年後,家鄉的路纔有了變化。在全體村民大會上,那屆村委會一班人當衆高舉右手,許下諾言,路不通就集體辭職。那時我們這裏已經興起了打工浪潮,凡是能夠出去的青壯年都去了外面,留在家裏的不是老就是小,年齡相當的,又大都因病痛和殘疾而沒有勞動力。面對此情此景他們沒有退縮。勞力不夠就四方籌集錢款,到縣城請機械代替。凡是在村裏掛職的幹部那一年的工資完全捐了出來。經過一年的努力,一條可以通過簡易農用車的土路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時,王福安已經死去。她老婆長跪在地,不停地拍着身下新修的公路,兩眼熱淚滾滾,嘴裏喃喃着:“福安啊,兒子啊,要是當時有了這路,你們現在也還活着,就不做那冤死鬼了。”

人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迎來了這條公路的誕生,雖然不再有掉巖和傷筋動骨的危險,但那些用泥土和砂石鋪就的路面,每當車子一開過,就會揚起滿天灰塵,讓人睜不開眼睛。幾場暴雨過後,本來平好的路面,一夜之間就坑坑窪窪,高低不平,有的地方山岩垮塌,橋毀路斷。不能來車不說,就是來往的行人也要繞很長的路才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遇上連日的黴雨天氣,事情還比暴雨以後的情況更爲糟糕,那時路上完全是泥濘一片。人行其上,稍不注意就是一個仰翻,進出村裏的路幾乎完全中斷。

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想修洋房的先富之人,計劃早已定在心中,就是落實不到具體的'行動上。因爲路一斷,車不能通行,就別說以後運輸大件的建築材料了。爲此他們只能乾着急,眼巴巴地看着別的人家一天天蓋洋房,開汽車。直到兩年前,在大家的怨聲和期待中,新一屆村委會走馬上任。通往外面的路再也不能修修補補了,必須有大動作,才能一勞永逸,使之不再成爲鄉村建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這是他們上任伊始的共識,在細心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後,他們大膽地提出了用混凝土徹底硬化路面的想法。

進出山裏的路大約有十幾裏,對於一個沒有丁點積累,又不能攤派和積資分文的村委會來說談何容易。面對幾十萬的資金缺口在村委會內部已經有人打起了退堂鼓:算了吧,儘早收場,免得惹些笑話。少說這些垂頭喪氣的話!書記王德模當機立斷,再次明確了方向。有了爲大家認真做事的思想和信念,就有了行動的源動力。

他們分頭行動,找關係,求朋友,申請項目,發動在外有實力的村民捐款。住着最簡易旅店,吃着最便宜的飯菜,有時爲了節省沒有必要的開支,步行十幾裏山路,他們的努力終於感動了有關方面的領導,經過周密仔細的調查瞭解,他們申請的項目終獲批准。而後又馬不停蹄地組織實施,經過4個多月夜以繼日的施工,一條又寬又平的水泥路從家鄉的最邊緣處直通到鳴羊山後的東青鎮,並在堡牌埡與寨山鄉的公路相接。

我的家鄉徹底擺脫了當年風吹一身灰,雨下一身泥,肩挑背磨,一切靠天、靠體力的歷史。他們因路的暢通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水泥路面硬化以後的半年時間裏,先後就有4個家庭蓋起了樓房,有5個家庭買了私家轎車,那天,王福安最小的兒子只一溜就把他新買的轎車開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