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兒時中秋散文

兒時中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遠處飄來老歌《爺爺爲我打月餅》,超市裏各種琳琅滿目月餅,在導購員聲中傳出:蓮蓉蛋黃月餅五折,蘇州正宗老婆餅六折,新鮮出爐的五仁月餅七折……彷彿把記憶中兒時的中秋重現,只是直覺告訴我,儘管今天的月餅品種繁多,卻很難有兒時的月餅香濃。讓人期盼!

兒時中秋散文

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可以說改革春風吹拂每個人的臉上,給人生機勃勃。特別是當時在國營工廠上班的工人們,三八食堂、醬油廠、糖果廠、豆腐坊、草帽廠、皮鞋廠、農機廠……有點技術的工人更是躍躍欲試。在半死不活的工廠早已沒有發展可說,自己出來做政策上又不允許,只好偷偷摸摸在自家做。隔了一條街的陳師傅家,從我打記憶起,每年的中秋節前從他家飄出的蔥香味,讓我時隔三十年的今天,還是記憶猶新的。陳師傅個子高高的,長得秀氣的臉頰,一雙會說話的眼睛,顯得和藹可親的,一手做糕點的好手藝,在糖果廠是出了名糕點師傅,從選材、下料、蒸熟、印模、烘烤到出爐,幾十年的實踐研磨,讓他練就一雙識別器一樣的眼睛。有一次,父親給他們拉了一次麪粉,當時天氣雨多潮溼,堆積在倉庫裏的麪粉有點發潮發黑,我們一般人認爲可以食用的,可是陳師傅堅持不讓麪粉師傅下料,說做出的月餅不是當時能吃完,這種麪粉保質期不可信了。足足浪費千斤麪粉,可是他笑眯眯的雙眼告訴大家:食品安全第一,切不可做黑心手藝。正因爲這種誠信,找他做月餅、糕點的鄰里街坊越來越多。八月初,他接的訂單估計超過百來戶了。我們家離他家近,一般中秋前兩天,母親就會去陳師傅家定好椒蔥味十個,豆沙味十個,那時候家境還不錯的街坊四鄰都有定做的習慣。母親管着一家九口人的口糧,都要用糧票置換糕點的。記得有一年的中秋,母親告訴我去陳師傅家取月餅,我高高興興哼着歌一路小跑去的,像一隻歡快的小鹿,一臉的笑容滿面,早已寫在陳師傅家的月餅上。遠遠的一股蔥香味襲來,趕緊停下做了個深呼吸,彷彿要把這股蔥香味都吸入味覺裏,直致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順着蔥香味,一排矮房子裏傳出噠噠噠的聲音,心想:月餅不是做出來的,難道是打出來的嗎?十歲女孩的害羞讓我不禁驚慌起來,一手提着客家人常用的四方竹籃子,一面墊起腳跟晃着身體,向噠噠噠響聲尋去。陳師傅家人在月餅模具下取月餅胚子。垂涎三尺的蔥香味月餅終於現身眼前,從烤爐出來的月餅穿着光亮光亮的外衣,帶着土黃色又有點焦灼色,摸着微燙微燙的,軟軟的脆脆的,就像是一層一層精美套子,我最愛的脫皮餅哦!心裏那種美滋滋的甜蜜感,一下子就像掉入蜜罐裏,從頭酥到腳。讓我從提回月餅就開始期盼八月十五中秋的到來。

八月的秋風有些涼意,父親把買回來的月餅用一塊乾淨紗布蒙上,掛在客廳的樓板上。每每吃過飯,在客廳時,姐妹幾個會情不自禁擡頭,駐步在月餅下,深呼吸,然後忍不住地說,真香啊!後一句都是在心裏說,真想吃啊!期盼的日子過得真慢啊!母親早早出門置辦中秋晚宴:釀豆腐、糖醋魚、魚絲、板栗燒雞、醬汁雞爪、蝴蝶魚、胡蘿蔔三絲、白斬雞蔥薑蒜、青菜等等。啊!一盤盤,一盆盆,紅的黃的綠的,象徵團圓的魚丸湯,年年有餘的糖醋魚,美美滿滿的蝴蝶魚,清清白白的釀豆腐,有滋有味的雞爪,當季補氣佳餚板栗雞,都是和上中國傳統團圓節而生出的象徵美好願望的菜餚,讓我們飽腹之後還是最惦念樓板上掛着的圓圓月餅。月亮已經慢慢爬上來,彷彿和掛在樓板上月餅一樣誘人。那顆期盼已久的'心,在慢慢合着蔥香味化着。父親準備水果:楊桃切開,像一顆顆五角星擺在擺在盤子上;一顆顆黑紫黑紫的葡萄,盛在盆上,就像是一雙雙烏黑眼睛,在月光的襯托下顯眼極了;一塊塊撥好皮的柚子,整整齊齊排在竹圓盤裏,片片花開似得,讓人養眼;父親的巧手總是讓我們心生佩服,父親不緊不慢把樓板上的月餅取下,輕輕地揭開白沙布,就像是一個魔術師一樣,給我們設下懸念。一個個光亮而香氣四溢的月餅,在父親手上劃過,來到我們準備好的圓竹盤裏,趕緊聞一聞,還是那種令人難忘的香味。小夥伴們手捧大大小小月餅早已等候在門口,姐妹幾個高高興興出門去了。鄰里小夥伴們有的拿着白色糯米做成月餅,有的捧着印有花好月圓的月餅,有的手捏紙袋子裝着月餅,有的捧着香氣撲鼻的老婆月餅,有的捧着豆沙餡料的月餅。潔白無瑕的月光下,一羣快樂無限的孩子們,時而比比誰的月餅打,時而比比誰的月餅香,時而停停走走踩影子,時而吃吃手中月餅,像一羣自由自在的鳥兒,在歡快追逐着;像一朵朵浪花,泛出海面,盡顯天真可愛;像一顆顆掛着的風鈴,把悅耳的聲音傳到街頭巷尾。大人們早已習慣鄰家孩子們的瘋狂歡樂,尖叫呼喊,累了,就席地而坐,說說笑笑;想玩鬧,就撒腿就跑,狂奔帶跳;一會兒女孩嘻嘻哈哈,一會兒男孩打打鬧鬧,一會兒女孩尖叫,一會兒男孩高歌……盡顯孩童的無畏無懼的本色。大人們也不會呼喊自家孩子回家洗漱睡覺,讓自家孩子玩個夠玩個盡興的……

月亮越升越高,我剛剛到家,父親就讓我送個月餅給對門住的鄰居。大夥兒都出來亮月光,怎麼不見黃素琴呀!她父親是個老兵,頭腦靈活,在七十年代末,到浙江販賣絲襪,最後運氣不好,在政策不開放的年代,定了個投機倒把罪,判了十年刑,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就沒落。她母親只好炒些菜到隔壁學校去賣,一毛一毛的掙着全家人的生活開銷。我端着圓竹盤,躡手躡腳推開素琴的家門,微弱的燈光下,一家人苦情的圍坐,彷彿是沒吃晚飯,我輕輕地叫着:素琴,出來一下。瘦弱的身子在月光下,顯得幹扁又狹長的。她遲疑不定的推卻着,我用力一拽她的雙手,讓她穩穩當當地接着竹圓盤,我轉身就走了……擡頭望着明月,彷彿看見明月在對着我微笑,更像是明月在摸着自己的臉蛋。。。那麼柔和、那麼舒坦。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兒還是那麼明亮那麼圓潤,只是長大了我們,各奔東西的鄰居孩子們早已是在各自的世界賞月、吃月餅。令人難忘的兒時中秋月,總會在夢中縈繞,如昨天、似夢境,猶如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