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陽朔山水甲桂林的散文

陽朔山水甲桂林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沒來桂林前,奔的是那“甲天下”的山水,欲一睹爲快。到了桂林,才知曉,陽朔山水甲桂林。

陽朔山水甲桂林的散文

去往陽朔的高速路上,車窗外掠過一波波山。之所以稱爲“一波波”,是因爲遠望而去,那山彷彿像海浪,是排涌過來的,你用相機去拍,連它十分之一的神韻也傳達不出,最好的方法是來一段寫真視頻,這樣方能表現出那山的連綿不絕之感。比起湘中的山,這裏山更圓潤精緻,曲線更分明;與張家界的山相比,它們又少了刀劈斧削、危崖聳立的凌厲瘦削感。山也似人,各具個性,張家界的山好比勁道十足、沉默裏帶了幾分執拗的湘西漢子,因爲長年勞作,幾乎看到不到半絲贅肉,而陽朔桂林一帶的山,卻怎麼也找不出這味道來,它們是悠閒的,帶了幾分散漫的秀氣女子,在天地間望雲捲雲舒,看花開花落,身姿是柔美圓潤,面目溫潤可人,她們擡頭可望天,俯身能戲水,不疾不徐的舉手投足間自有一份淡定從容。暮色朝霞中,山顯出重重疊疊的身影,由近而遠,線條依次淡去,再添上那帶了幾分仙味的霧氣,更讓人讚歎不已,這情形,與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的境界是極爲相符的。

光有山,不成景,哪怕有景,也少了些靈動的滋味。到了陽朔,有好水,那就是聞名天下的灕江。比起現如今,各個地方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新景點,灕江的名氣要早它們許多。“小小竹排江中游,悠悠青山兩岸走”,還有劉三姐那動人的歌喉,唱不盡灕江水之美。所以,到了陽朔,自然要去灕江體驗一下人在畫中,畫在景中的感覺。黃昏時分,灕江展現出陰陽調和的動人風韻:落日餘暉染亮的一面,水閃着金光,山露着陽剛,太陽不能沐浴到的`山水,則是溫柔的靜默的。比起在桂林灕江段乘船遊象鼻山,陽朔灕江段的水更碧,江更深,場面更開闊,往來的船隻不是竹筏子,而是仿竹筏帶頂的電動船,繁忙的景象不禁讓人想起“千帆競發”的詞語來。待到坐上船,那又是另一番感覺。風從四面八方攏過來,不燥熱,卻也不至於覺出秋的寒意,而是恰到好處的輕柔涼爽。它們撩動你的髮絲,吹起你的裙袂,讓人飄然舒爽。放眼望去,山依然起伏,水如此溫賢,鳳尾竹在岸邊招搖,侗寨勾勒出少數民族的風情,相向而來的遊船上,不時傳來歡笑聲,他們或三五好友,或一家大小,也有情侶親密相擁的,他們享受的不止是眼前的美景,更有心中的快意。八月十五的月亮,早早兒掛上天邊了,而身後,卻又是落日熔金之氣象。

這樣的山水,真能滌塵,滌去那瑣碎庸常中千絲萬縷的蒙塵積垢;它們也是能療傷的,讓你忘記凡塵俗世功名利祿的束縛牽絆,忘記那酸甜苦辣的奮鬥打拼和掙扎糾結。它們是平等的,是包容的,是仁慈的,無論是你是達官顯貴還是一介平民,無論你身居高位還是微如塵埃,無論你衣着光鮮還是遍身襤褸,它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真實的面目敞給你,用博大的胸懷接納你。在灕江的風月裏,我們一船人情之所至,興之所起,高聲吟誦起有關“月”的詩詞來,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雖然記不完整,卻也滿腔激情,這樣的場景將我們身在異鄉的孤獨感悄然消解融散,天邊的月亮也由朦朧而愈發清亮、親切。我忽然明白:千百年來,那些經典的詩詞,真正適合唱誦的地方,不是茶樓酒肆,而應在綠水青山的懷抱之中;真正爛漫的人,不是一生追名逐利、爲名利所困所惑者,而是胸懷敞亮、肚裏有乾坤的雅士。

一江碧水一江風,滿目青山滿目情。筆流至止,心中的河還在嘩嘩流淌。按理,還有蔚爲壯觀、“四代同堂”的溶洞銀子巖以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靖江王府,也各具特色,值得記錄,但我想最精華的內容,最暢懷的感覺已呈諸紙面。就像一首歌,到最後,讓學歌者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往往是那最高潮、最經典的片斷。風一程,雨一程,走出一片狹窒,自有一路風情,我喜歡這樣的遇見,遇見陌生,遇見美好,也遇見最真實自在而不受拘束的那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