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開卷有樂爲題的散文

以開卷有樂爲題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人常說開卷有益,我卻感覺時常是開卷有“樂”。

以開卷有樂爲題的散文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直接出自《澠水燕談錄》,書中有一則說到宋太宗一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就對臣下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爲勞也。”這似乎是對其兄趙匡胤偃武修文國策的一種有意識地表露。

“益”有好處、獲益的意思,讀書有益是幾千年的共識,但不免帶有鮮明的功利性。而樂是樂趣的意思,相對而言是非功利性的,亦即閱讀不尋求直接的實際利益的滿足,而只是內心的審美欣悅達到充盈後的'外露。在此,閱讀完全是出自內心的需求。以格調的高低而言,從開卷有益到開卷有樂,應該是往更高層次上的提升。讓樂趣引導閱讀而成爲悅讀應是未來閱讀的方向。此樂應是精神層面的高雅之樂,充滿人文精神的心靈之樂,而絕非娛樂至死的感官刺激之樂。

開卷有樂最早可追溯至孔子的悅讀生活。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這樣自豪地評價他自己:“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之樂,已不在廟堂之上,亦不在江湖之遠,更不在名利之間。孔子之樂,在閱讀的理想狀態之中,樂在其中才會達到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至境。

顯然,閱讀的理想狀態是開卷有樂。開卷有樂本質上是審美的境界,超脫於功利之外。元代才子翁森《四時讀書樂》有詩四首,用極具靈性的語言將讀書之樂詩意化、審美化到了極致。

詩中說:“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此悅讀狀態已臻於化境,人與書、書與境完全融爲了一體,難分彼此。正如邵燕祥所說:“樂的是那個情調,癡迷沉醉於其中。”因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內心的欣悅纔會透過窗前的萋萋芳草折射出悅讀者自足的心境。悅讀而油然慧生,聰慧猶如肆意滋長的芳草不斷地茁壯成長起來,在心底紮下四通八達的深根。“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束薰風。”悅讀之樂似乎化成一曲瑤琴後繞樑的嫋嫋餘音,迴盪心間,又何止三日不絕呢?“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悅讀之後的興味和意蘊仍久久縈繞心頭,揮之不去,令你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只得起牀憑欄,把玩霜天皓月,思接古今,令人味之無窮。“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悅讀到了至境,已不能侷限於書本。書本之外,梅花是書,天地是書,人心更是一部無字的天書。如清代張潮所云:“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把有字書的悅讀延伸到於無字處讀書,去讀生活的大書,人生的大書,其樂也融融。

楊絳先生曾說:“我曾捱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受。這話可爲知者言,不足爲外人道也。”這般家長裏短的生活話語,十分樸實,充滿悅讀的智慧。因爲她在平淡如水的話語中道出了開卷有樂的真諦。至於閱讀是否是“追求精神享受”值得商榷。

法國作家蒙田也非常善於閱讀,他說:“讀書,我只尋求那些能夠令人愉快且又樸實無華的篇章。”他的蒙田隨筆也一如洗淨鉛華的箴言,含英咀華後令人倍感意味無窮。博覽羣書而又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楊絳先生不可能不會體會到這些西方哲人的悅讀名言,但她的內斂自省也正好道出了中西文化間的差異與隔膜。這種差異與隔膜表現在中國文化強調利他,是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而西方文化偏重利己,強調的是以個人爲中心的幸福追求。在此文化背景以及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楊絳先生自然不會去宣揚自己的讀書“享樂主義”了。

悅讀事實上就是一件令人享受的賞心樂事和美事。健康的書籍總能使人沉浸在醇厚的書香墨韻之中。在悅讀的境界裏,體驗古與今、中與外、情與理、聰與慧的匆匆變幻,讓生命得到滋養,讓悅讀點燃心靈的永恆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