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莫爲感激遮望眼散文隨筆

莫爲感激遮望眼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每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旋律響起時,三國英雄的鮮活面容就清晰地呈現在歷史的天空中,其中,最含悲情的就是孔明的憔悴容顏。

莫爲感激遮望眼散文隨筆

孔明以經天緯地之才躬耕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後受劉備器重,得遇明君,方出山濟世。他懷抱知遇之恩,輔佐劉備。借荊州,入西蜀,受託孤,扶危主,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身後留下一頁頁輝煌。爲了先主的一句“復興漢室”的叮嚀,孔明奮鬥終生。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在北伐曹魏的徵途中屢戰屢敗,只落得個魂歸五丈原的悲慘結局,令後世多少志士扼腕嘆息。

然而,細細思量,孔明的悲劇讓人在感慨的同時又滋生很多的疑惑。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偏居一隅的西蜀,疆域不廣,國力不強,東不及孫吳,北不如曹魏,按理本應安邦撫民,休養生息纔是,可南平孟獲的戰事甫定,又旌麾北指,討伐曹魏,戰事連連,不得片刻喘息。大智大勇的孔明難道不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北伐曹魏本就是孔明對劉備心存感激的忠義之舉。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踐行,是“明知不可而爲之”的悲壯一搏。只可惜這心存感激的忠義之舉並沒有復興漢室江山。孔明,在其北伐的征途上演繹着他作爲一名忠臣知恩圖報的“相父”人生,吞嚥着屢戰屢敗的苦果,收穫着對先主知遇之恩的蒼白報答。

可惜呀,一代賢相,竟讓感激的淚水模糊了智慧的雙眸,最終使出生入死打拼出的'江山在自己看似忠義的感激中一點點的消亡。

我們無意苛求1700年前的孔明,因爲古言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生世間,得遇明主,有如此君臣之義,當心存感激,誓死以報,是爲臣之本分,無可厚非。但我們還是要說,心存感激,還當以事業爲重。

假如當年孔明受劉備託孤重任,臨難奉命時,不一味地心存感激,一味地恪守忠臣之道,而以國事爲重,以他的才幹和威望統領西蜀,廢除後主,勵精圖治,再展宏圖……也許,在歷史的畫卷中會少一位忠臣,多一代明君……

歷史常常驚人地相似,700年後,同樣領有託孤重任的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振臂一呼,建立了大宋王朝。孔明、趙匡胤同是當朝重臣,同受託孤重任,一個將感激化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個將感激之心收藏,創立了君臨天下的不朽偉業。同樣的角色卻演繹出如此懸殊的人生,愚拙的感激再次在歷史的返照中顯出它的蒼白。

感激,人世間的至真至純之情。但感激的淚水有時也能沖垮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