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優秀散文:習慣家教和創衛

優秀散文:習慣家教和創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下午從南區經過,看到整潔清新,纖塵不染的廣場,心裏說不出的舒服和愜意,“創衛”成效的確不小呢!我自言自語感嘆着,又想起了一個多月前在廣場上的那一幕。

優秀散文:習慣家教和創衛

那是一個酷熱的夜晚,廣場上熙熙攘攘,我坐在石條凳上乘涼,我左邊坐着一位帶着女兒的年輕母親,右邊是一位帶着兒子的年輕父親,正心隨風動時,年輕母親碰碰我胳膊,說:“請問帶的有面巾紙嗎?我女兒流鼻涕了,我忘了帶紙!”我掏出面巾紙遞過去,年親母親道謝後爲女兒擦了鼻涕,卻將紙巾遞給小女孩,說:“扔垃圾筒裏去”,“媽媽,這裏沒有垃圾筒!我們帶回家扔垃圾桶吧!”小女孩兒彷彿有些爲難,年輕母親指着廣場東面的過道說,“那兒有”。小女兒步履蹣跚的過去了,“你真會教女兒!”我說。“應該這樣,都要愛護環境嘛!”年輕母親道。

正說着,一個帶着紅臂章的乾瘦老頭兒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聲色俱厲道:“你怎麼能這樣!”我們同時吃了一驚,但立即發現這老頭兒呵斥的並不是我們,而是我右邊的年輕父親,他正窘迫的彎腰撿起身前一團碩大的廢紙,很不自然笑道:“沒用的東西就扔掉,養成習慣了!不好意思!”老頭呵斥的聲音很大,周圍的人都看向這裏,年輕父親如坐鍼氈,迅速拉着正在吃蝦條的兒子向東走去,燈光下,我清楚的看到在離我們十步左右的地方,那團廢紙從他手裏飛向草坪,而與此同時,他兒子也將蝦條袋扔在廣場上。“這爺倆兒,怎能這樣!”我嘆口氣道。“就是,你看看這草坪和廣場!”年輕母親也搖頭說,我顧目四望,廣場和廣場周圍的草坪裏,到處都是廢紙團,塑料袋!“現在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要加強啊!”年輕母親嘆口氣說。“你是教師?”我一愣,問,年輕母親點點頭……

一個多月過去了,廣場也早已煥然一新,但我始終無法忘卻這一幕:小女孩見周圍沒有垃圾桶居然想到把紙巾帶回家中再扔,而小男孩隨手把蝦條袋扔在廣場上,他們的對比是如此鮮明。而年輕母親“現在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要加強啊!”的話也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習慣養成教育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禮記少儀》中就說: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往。這說明很早以前古人就十分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了,當代教育家葉聖陶也指出:“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些都直接說明了習慣養成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所以人們常說:習慣決定命運。正因如此,今年初,國家教育部在“十一五”規劃中確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責任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與途徑研究》的課題,各地教育機構和學校也開展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我縣義務教育中習慣養成教育也在逐漸鋪開,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然而,習慣養成教育是不是在學校開展就夠了呢?我想不是,比如我所見到的兩位小孩兒,很顯然都已經上學,或者在幼兒園,或者是小學一年級,但無論幼兒園或小學一年級的教材裏,都有不能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的內容,那爲什麼兩人的表現會截然不同呢?是父母的言傳和身教不同!年輕母親要求女兒“要愛護環境。”,而年輕父親不但養成了隨手扔垃圾“養成習慣了!”,而且知錯不改,無形當中給兒子做出了不良的榜樣!簡而言之,家教不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對孩子的成長擔負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就習慣養成教育來說,家教效果遠遠大於學校教育。現代教育家徐特立說:幼兒的本性是很純潔的,而他的習慣好壞是在他成長過程所接觸的環境中逐漸模仿形成的。這句話更爲直接的指出了習慣養成教育和家教之間的關係,因爲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三分之二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長的教育,和學校的灌輸啓迪不同,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着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包括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着人的一生,好的習慣,孩子受到影響將受益終生,而壞的習慣,孩子受到影響後將貽害無窮。

我想到了一個多月前所看到的廢紙和塑料袋遍地的廣場,雖然在“創衛”中它們消失了,但它們畢竟存在過,如果要追究造成這些現象的行爲主體,我想無非是兩類人:家長和孩子,再追究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源,那就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生活陋習。但如果單就孩子來說,無意識的陋習更準確一些,因爲畢竟孩子的思維和意識尚在發育當中。爲什麼孩子會有無意識的陋習呢?毫無疑問,是習慣養成教育不到位,鑑於目前學校在習慣養成教育中的努力,要更準確的說,我們只能歸結於是家教不良,是家長的陋習潛移默化給了孩子,或者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年輕父親那樣,認識到了自己的陋習但沒有糾正,給孩子做出了不良的示範。想起了“創衛”的兩大“天敵”: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在個人生活中,這兩大“天敵”其實都是很小的行爲,但如果人人都這樣,或者大多數人都這樣,那就形成了一種災難,任何一種羣體性的陋習都足以毀掉一個城市的環境,進而毀掉一個城市的形象,臺灣省2008年領導人競選期間,謝長廷競選總部策劃了一個廣告,廣告詞說大陸游客來臺後,“公園變公廁,談吐變吐痰”。雖然這一廣告因爲誇大其詞帶有污衊性遭到廣泛批評後很快撤下,但其中折射出的問題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創衛”不是一時的事情,也不是爲了獲得一個榮譽而開展的突擊性活動,而是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人們整體文明素質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現在廣場變的整潔了,或許是環境監管更嚴厲了,或許是清潔工作更頻繁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人們在“創衛”活動中意識到了生活陋習對個人,對環境,對社會的危害而自覺的改正了,當然,通過近來自己的見聞,我更相信是後者,但無論是那一種原因,鞏固“創衛”成果都任重道遠,治本之策,還是引導全社會改掉陋習,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要做到這一點,該從何入手呢?如果將社會分爲家長和孩子兩個羣體,解決起來就很簡單。

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改掉陋習,堅持好習慣,並用好習慣來影響和教育下一代,做一個懂家教,有家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