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曼谷小記的散文隨筆

曼谷小記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以前,我的伯父和堂兄住在曼谷。現在,伯父和堂兄已不在人世,曼谷沒有了我的親人。沒有親人的地方,我不想去。但是友人的懇求改變了我的念頭,於去年10月中旬還是去了一趟曼谷。

曼谷小記的散文隨筆

在這個遠離家山的異國都城,初來乍到的我不只感到陌生,由於語言的隔閡,更感生活和辦事的不便。但是隨時都可以見到華人的身影,心裏還是比較踏實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和抗日戰爭前後,家鄉一帶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人來曼谷謀生求發展。我們村小,只有百多人,但在曼谷的就有三十多人。他們中有九人討了泰國女人當老婆。有一家三兄弟都來了曼谷,沒聽說過老大有幾個兒女,但這回我瞭解到老二有八個兒女,老三有五個兒女,今已發展到第四代。這一家現在有多少人在曼谷,我都統計不出來了。來曼谷的第一代大都已不在,但他們的兒孫遍佈於曼谷的各個角落。在曼谷街頭看見了華人,我都認爲可能是鄉親。幾次到街上的一家小食店用早餐,都看見那裏有華人,我便上前打招呼,與他們攀談。果然他們都是我的同鄉,其中一位還是本家,又是近鄰。他爭着爲我的`早餐埋單,分手時還給我留下電話。對這個陌生的城市,我有了親切感。

我的事甚忙,但總是忙中偷閒,上街買點東西,看看曼谷。想不到隨處都有華人開的商店,金光閃閃的中文商號很突出,“興隆金行”、“北京同仁堂”、“陳振榮商行”、“陳振華商行”、“湄江大酒店”赫然耀目。我進過幾家不標中文店名的商店也是華人經營的。由此可見華人對這裏的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所起的作用。當我在一家大商行裏買東西時,遇到一位能講一口流利華語的年輕女營業員,便同她交談起來。她告訴我:她的爺爺奶奶是中國人,很早以前從海南島來,住在老遠的“山巴”,未曾回過中國,要坐十二小時的車才能來到曼谷。她在臺灣人辦的學校裏讀了十年中文,纔出來打工幾個月。我問她月薪多少,她有點得意地說:“與我同時進來的是六千銖,我會講華語,是九千銖。”想不到華語在曼谷這麼吃香。

但是當我拜訪了在曼谷謀生求發展而已取得較大發展的幾位同鄉後,瞭解到他們的發展並非因爲華語的吃香——不是客觀的恩賜,而是主觀的創造。沉着果斷、善察商機的符致炳先生是這樣,機智幽默、勇於進取的呂先芙先生也是這樣,精明能幹、未因困難、挫折而卻步的吳多蘭先生及其夫人黃梅英女士更是這樣。他們的誠信、寬容和艱苦奮精神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給人的啓發是多方面的。當年我們村黃家的學寬大伯未曾上過學校,但精明能幹。他到曼谷來謀生,沒多久就成了村裏的首富。他的錢多但因不會算賬而屢屢吃虧。爲了保住家產和發展家業,他特地請了珠算先生到家裏來教兒子打算盤。而今天的符、呂、昊先生則讓兒女們到美國留學,有的讀經濟,有的學管理,有的攻法律,今已學成歸來,以學士、碩士、博士的才智接手父業。這一代年輕人起點高,又有厚實的經濟基礎,他日在事業上的發展,應該是樂觀的。

因時間緊,忙於辦事,與同鄉的接觸還不多,瞭解到的也只是一些表面的東西,既少且淺。但所到之家對我的招待卻誠懇熱情,意厚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