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經典散文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經典散文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宋范仲淹《蘇幕遮》

每到秋至,落葉滿徑,天朗水清,望着一羣羣南飛的大雁,心中便油然想起范仲淹這首詞。每每在心中默讀此詞,眼前便展現這樣一幅色彩斑斕的秋景圖:天高雲淡,一碧如洗,樹葉褪去碧綠的夏裝,換上燦爛金黃的秋衣;清風拂過,水天相接,而依偎着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煙靄;夕陽西下,薄暮的餘暉披在遠山的身上,平鋪在淺淺的水面,遠山蔥翠清朗的身影,倒映在籠罩着寒煙的水面上;落葉已枯,芳草還留戀着夏的蔥翠,頑強地不肯褪去青色的外衣,一直連綿延伸到遙遠的天邊。

每想到這樣美輪美奐的精美畫面,總在想,這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夫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讀了他的《岳陽樓記》,我深知他是個憂國憂民,有着浩然正氣的凜然大義者。知道他有一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古仁人之心”。讀了他的《漁家傲。秋思》,僅一句“燕然未勒歸無計”,便知他是個在國家生死危亡關頭,承擔救國大任恪盡職守的大將軍。其文韜武略,運籌帷幄,腹中有數萬甲兵,令敵人聞風喪膽。當時邊塞流傳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韓琦),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誰曾想,就這樣一個情懷高尚的錚錚鐵骨男兒,也有如此俠骨柔腸的一面。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他生於徐州,次年父逝,母親帶着襁褓中的他,改嫁山東一戶朱姓人家,改名朱說。范仲淹長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後,便決心脫離朱家,恢復範姓,自立門戶,徒步求學。爲了勵志,他去山間寺廟寄宿讀書,寒來暑往,決不懈怠。他清苦度日,每天煮一鍋粥,涼了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吃完繼續點燈苦度,給後世留下劃粥割齏的美譽。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爲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爲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爲“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詞的首句“碧雲天,黃葉地”,便讓人想起王實甫《西廂記》中的詞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是長亭送別的一段,天上飄白雲,地上遍地黃花,西風在吹,北方的大雁往南飛。早上樹林裏的霜是哪兒來的?那都是將要離別的人的眼淚。崔鶯鶯送張君瑞進京趕考,內心產生的戀情、別情和傷情混雜在一起,形成纏綿的離別不捨之情。同樣是離愁,范仲淹要表達的卻是徵人思鄉的情愁。

這闕詞是五十三歲的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陲,抵禦西夏來犯時寫的。“碧雲天,黃葉地”,一高一低,一擡頭,一俯首所見之景,展現了邊地蒼莽的秋色。作者將碧雲、黃葉、綠波、寒煙,四種常見景物勾畫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秋景圖,令人沉醉;並將藍天、青山、黃葉地、秋水融爲一體,交相輝映,再加上一抹斜陽點綴,點出此景乃薄暮時分秋景,更襯托出秋色的濃郁綿渺。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前面寫的是作者眼中所見實景,而“芳草無情”則是作者意中虛景,離情別情隱寓其中。古人多喜歡用芳草形容離愁,如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清照的“連天衰草,望斷天涯路”;蔡邕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都是形容斬不斷的離情別緒。作者埋怨芳草的無情,更說明了作者的多情和深情。

詞的下闋寫離愁,“黯鄉魂,追旅思”,和盤托出了縈繞在作者心頭,揮之不去的是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醉”,是說天涯孤旅,故鄉遙在千里萬里,也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故里,與家鄉的親人團聚,舍此別無可能,也別無他計。李清照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許她的這句詞,此刻更能貼近範公的心意,更能詮釋範公的一片思鄉之情。

“明月樓高休獨倚”說的是:明月向來惹人相思。李白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東坡說“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很,何事長向別時圓”?李煜說“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們表達的都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寥廓的邊關,明月升起,顯得格外地清寂,皎潔的月光照在窗前,讓人難以入眠,攪得人好夢難成,不禁想登上高樓,向南遠眺故鄉,無奈崇山峻嶺,關山重重,阻隔了自己的視線。家鄉遠在萬里,只有心靈的眼睛才能穿越歷歷關山,飛到遙遠的故鄉。

月光越是皎潔,越是讓人倍感孤獨和悵惘,於是不得不由衷發出“休獨倚”的感嘆。結尾兩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寫出了作者借飲酒來消釋心中的愁思,無奈濁酒飲入滿懷思緒的愁腸中,便化作滾燙的思鄉淚水滾滾落下。

全詞低迴婉轉,而又不失沉鬱清剛之氣,情感真摯流溢,筆力雄渾蒼勁,一掃五代的柔靡之風。

讀完此詞,在這個月明之夜,我似乎穿越了千年時光,來到了那個遙遠的西北邊陲,看到範公獨坐高樓,面對朗朗明月,淺斟一盞濁酒。透過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到他塵滿面、兩鬢染霜的滄桑容顏,可以看到他滾燙的思鄉熱淚在臉上流淌,我們能感受到他的一顆耿耿丹心在跳動,在爲國爲民操勞。

與範公對坐,無需言語,我們已感受到他“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大義和慷慨;無需言語,我們已感受到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情懷;無需言語,只一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我們已感受到他錚錚鐵骨下百轉千回的兒女柔腸。

我想對範公說: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你是不朽的那一頁;星河璀璨,你是最亮的那一顆,你照亮了整部宋史;浩氣長存,你在天地間,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