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民工回鄉記經典散文

民工回鄉記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山城,大山小山數不盡,什麼都不多,山多。要是在那些有錢的南方,有個小土坡都被奉爲名勝,但在這裏,人們就不會物以山爲貴了。

民工回鄉記經典散文

我們祖輩生活在這裏,不是遊人的偶爾旅行,而是腳踏實地地夯實山間小路。那些被遊人譽的風光卻是這裏人們克服的天險,那就是李白詩下的蜀道難。正因爲這艱險困苦,勤奮勞作是必須的人生之路。世世代代在這裏辛勤耕作,春來暑往,沒有任何機械化,就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是手工耕作,可以想象,連公路都難修建的地方,又怎能與科技同步。縱然手裏使用蘋果手機的農民同樣得揮着鐮刀下地割禾。

記得我小的時候,我能直觀地理解一個農民的艱辛,那懸崖峭壁上都充滿了小麥的新綠,整個山體除了少許石頭的顏色,只要有一把泥土的地方都被莊稼覆蓋。那時倒沒有感覺到這是多麼偉大的創舉。我還記得,父親那輩常常去50公里外的煤廠挑煤,天還沒亮就得起程,等那擔煤到家已經是深夜。後來路成形了,便合夥用板車去拉,我想山路彎曲那也輕鬆不了多少。現在的人們不要說去挑東西,就是跑5公里基本都快廢掉了。

就在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盛行了,年輕的男女紛紛放下割草的鐮刀,走了出去,去到了那個天天查暫住證的特區。雖然種種現實讓人淚流滿面,但年輕人不再想回到家鄉去割草取暖,去山下幾公里挑水。他們慢慢習慣忍耐了城裏的生活,也不介意城裏人排斥的目光。他們甚至開始溶入城市生活,願意在那些工廠裏打拼,儘管每天枯燥無味,但這總比在家爬山要好得多,而且收入對於那時的農村小子已經受寵若驚了。

每年的'春節,當他們同樣歷盡艱辛回到村莊的時候,光鮮亮麗的着裝總在影響着村裏的觀念,連老一輩也開始蠢蠢欲動,他們也想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試圖解開他們的兒子爲什麼會把頭髮染色。他們也想去那個滿大街充滿流行歌的地方,當然主要還是希望賺到錢不用去田裏和耕牛合作耕田了,那是祖祖輩輩地夢想,爲了這個夢想他們鼓足了勇氣,願意冒險。

於是,就在來年的春天,更多人的努力成就了春運,他們一起涌向大家都向往的都市,那裏遍地是黃金。當然,尋找黃金固然艱辛,很多人也頭破血流,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但他們有力氣,那些建築的土地上,不可能讓城裏的人去幹吧,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比如去做相親節目。

於是,我們在高樓的工地上,鐵路的工地上,撤銷舊房的煙霧裏,他們,就是曾經在大山裏手工勞作的農民,大家叫他們民工,也有人不客氣地叫他們北佬。雖然他們被邊緣化,辛勤總算有些回報的,在外如同牛馬,但回到村莊總是報喜不報憂,他們用攢來的錢蓋了新房,置了傢俱,雖然一年都住不了幾天。他們的內心徹底改變了,不再留戀祖輩留下來的農業,那些使用鐮刀的方法。

我們再看這時候的那些大山小山,野草都淹沒了樹林,看上去已經沒有小麥的淺綠那麼美妙,但一不留神,一隻野雞從你身邊飛起,驚得你來不及反應。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變化,有時候對那些變化也許沒有作好準備而不能適應,但那些都將成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