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私人閱讀優秀散文

我的私人閱讀優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一直就很喜歡書。八十年代初,我開始讀小學,那時讀書還真不是以應試爲目的,至少像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以及封神演義等都是在那時半公開狀態下讀的。電 視不普及,街頭巷裏都是廣播裏講評書的聲音---能將自己讀過的故事結局在評書開播以前講給被吊足胃口的大傢伙,是一件淺薄但很得意地事情。當時名著的少 兒版還不多,所以很幸運,看到的都是原著,只是囫圇吞棗不說,還總是會跳開章回開始的詩詞,枉費作者一番匠心。

我的私人閱讀優秀散文

整個中學階段,課外閱讀完全就是地下的,幾乎沒有什麼清晰的閱讀印象,模模糊糊裏該是王朔、肖復興的作品要多一些,而當時流行的其實是新武俠,路邊一夜之 間開了很多租書的店鋪。這裏有兩本書是個例外,書名深深的烙在心底。一是金庸的《笑傲江湖》。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哥哥書櫃的最裏層發現四本用報紙包着封面 的書,打開一看,作者金庸,誰呀?整個故事也沒有交待歷史背景,加上第一次看武俠小說,讀的雲山霧罩的,只對盈盈跟在令狐沖屁股後面逃難那一段充滿了憧 憬。這書讀的很辛苦,全都是在騙過父母檢查入睡以後重新爬起來看的,很有些像《愛的教育》裏一篇《小抄寫員》的描述,只是目的謬以千里。以後再讀武俠小說 就已是大學,也知道金庸竟然是個當代人。二是一本至今尚未真正拜讀的書。記得高中住校,學校半軍事化管理,統一作息,晚上熄燈以後,臨鋪的同學蹲在被窩裏 打着手電在用功,很是好奇,湊近一看,竟然叫什麼《約翰.克里斯朵夫》,第一次聽說,也去學校的圖書館借過來,了無興趣不說,竟然厚厚的好多本,直接就放 棄了,自此對該同學很是仰慕。現在想來,修爲實在淺薄,竟然不識羅曼.羅蘭的代表作。

大學上的純理工本身不是理由,但這段最自由時間的讀書卻很侷限,只是補齊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了事。英語拓展閱讀時特爲找來一本《約 翰.克里斯朵夫》的縮寫本,實在沒有勇氣看原著的。四年裏最神勇的是讀了《簡愛》、《飄》的全本原著,目的雖是爲了考過英語六級,額外的收穫就是從原著中 隱約品味到原味英語的語言之美,這種體會一直誘使我有機會時堅持讀原著,包括計算機的專業書籍。當然,好的譯作經過大家信、達、雅的再創作另當別論, 像最近讀過的張廣森版《堂吉訶德》、李玉民版《悲慘世界》,一樣可以妙筆生花。

工作以後一直從事技術工作,計算機倒是一直適用1945年就提出的`馮.伊諾曼原理沒什麼根本改變,但相關技術的發展確實眼花繚亂,因此我們家四處塞滿一本 本厚厚的專業書。多年的鑽研,積累些收穫,可總覺得生活的色彩單調了些,缺少了什麼。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反省自己,探究多年讀書的動力,無 非爲了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並沒有跳出學而優則仕的輪迴,讀書本身沒有能成爲目的,而僅僅是座橋樑。

讀書方向和目的的改變富有戲劇性,幾年前我在外地出差,恰逢在職研究生報名,媳婦在家代我選報了法律碩士,幾個月後僥倖通過了全國聯考,重回課堂當起了學 生。因爲從未想過就此放棄賴以安身立命的計算機行業,也就有了平生第一次沒有明確的功利目的的讀書。論文的需要和基礎的欠缺,三年裏被迫查閱了大量民法方 面的著作---現代意義的民法源於西方文藝復興及其人權觀的形成,沒成想無心插柳柳成蔭,由此爲我打開了一扇新的認識世界的窗戶。真正能提高個人修養、豐 富一個人內涵的,正是讀這些哲學、歷史以及文學等非實用性的所謂的無用之書。

現代科學技術及現代法律制度均是西風東漸,因此在讀書的選擇上一度妄自菲薄的很,無用書籍裏大多都是西方名著,還喜歡用自己的一知半解來批判祖宗的文化。 一次法制史講座,孫季平教授批評講,古希臘的狄摩西尼曾講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客觀的評價某種事物,首先要做到了解其本質,就像我們要討論孔子的思 想時,通讀《論語》當是前提。正是這樣一種初衷,在而立之年,我開始無目的的系統閱讀,如陶淵明所云,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先是 從《古文觀止》下手溫習文言文,繼而連讀兩版《東周列國志》,間雜的左傳、戰國策、孟子乃至呂氏春秋,加上兩版《史記》,慢慢感覺先秦不再遙遠,恍然看到 在那個中華文明形成的時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我們一般爲生計、名利、權勢、愛情、民生、信仰而執着奮爭,其中展示的真實讓人心生敬畏。歷史正因爲不允許 假設而無法完美,比如漢初的韓信,毋庸演義,但其結局就讓人扼腕長嘆,看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的一段評論,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 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正如孔子評價滄浪之水所說,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誠 所謂禍福無不自求之者,也就瞭解韓信最終的不得善終也就可以理解。這樣磕磕絆絆讀下來,漸漸也品出文言之美,誠爲微言大義,想起原先的認識,只能感慨自己 的粗鄙。

因着學法,漫漫讀書裏不自覺多了個視角,會下意識去探究不同作品反映的民主與法制價值觀。像是列夫.托爾斯泰、雨果、塞萬提斯的作品,無不閃爍着自由、平 等這些人類永恆的價值之光,奧維爾的作品則讓人警醒。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不禁想起雨果自己在《悲慘世 界》的自序中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與書結緣,想到浩如煙海的名著典籍,會油然生髮出渺小的感覺,人生如白駒過隙,感覺要讀的書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因而也會獲得一種發奮的力量,讀書也 就自覺成爲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生命也在讀書裏得到充盈。正如馬克思.奧勒留在《沉思錄》所說,不要像彷彿你將活一千年那樣行動。死亡窺伺着你。當你活 着,當善是在你力量範圍之內,你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