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雪霽東陵追想散文

雪霽東陵追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數十年來,每每在受命採訪之餘,我便散行居住地附近的古蹟,其中也包括一些帝王安息地。歷經滄桑的皇家陵寢,有的已然荒寂、有的已成爲桑田、有的依然支撐着繁花落盡的殘骸。真正讓我嗟嘆不已並感悟多多的陵寢,當屬河北唐山市遵化西北部的清東陵。

雪霽東陵追想散文

年初,一場大雪過後,冀東一帶的闊野銀裝素裹、冷清蕭索。車入東陵,隨着一種令人不安的肅靜,我的步履開始沉重起來。一個王朝的舊夢在我面對的古建築羣內塵封了200餘年,這是一座構築過程跨越兩個半世紀、近乎與清王朝相始終的皇家陵園。

佇立東陵高處北望,霧靈山煙嵐縹緲、古柏隱翠,凸顯幽深。從風水學上講,此山爲“後龍之脈、風之源”。南望,東西走向起伏綿延的燕山支脈氣象萬千,主峯崛起處,莫非是被稱爲“陵寢之後靠”的昌瑞山?想到此,打開行囊,取出專爲此行攜帶的《清朝文獻通考》,一行字跡躍然入目:“山脈自太行來,重崗迭阜,鳳翥龍蟠,嵯峨數百仞……”當年撰文者,雖略顯誇張,卻也說明此地不同尋常。

(順治八年即1652年)也是年末,“少年天子”愛新覺羅﹒福臨騎馬來到昌瑞山下,當他見到南面平川如毯,視野開闊;北面重巒如龍,蜿蜒起伏,不覺愛上心頭,揮鞭環指、金口玉言:“此山王氣蔥鬱,可爲朕壽宮。”(語出《清史稿》卷八十六)君王的一句感言,引得一片荒野成爲享譽海內外的福地吉壤,成爲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帝陵建築體系!

我穿過幽靜的神路,穿過冰冷的石牌樓,見到一排排表情刻板、目光呆滯的石像生,像是在默然追憶長眠於此的5位天子、15位皇后,136位妃嬪及皇子、公主。他們之間既有入關後率先稱帝的順治帝;有被後人稱道不已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有在位時間最長、把立足不穩、根基不牢的清王朝引入盛世的康熙帝;有酷愛漫遊題詩、自詡“十全老人”、力主編纂《四庫全書》的乾隆帝,也有富含傳奇色彩的貴妃和權傾當朝、垂簾聽政的太后……當時紅極一時的古人們在是非功過、爭權奪利的喧囂中相繼遠去,只留下色澤暗淡的城門、漆彩脫落的殿閣、塵土覆蓋的丹陛、紀事的銘文和與冷月曉霜相伴的石雕……我在想,習慣在古蹟前感知滄桑的人,會在歷史回聲中駐足思遠。因爲歷史的偶然與必然、古人的功過與得失、遺蹟的缺失與完整、後人的懸疑與考證……都會在漫漫旅途中隱現。只有通過縷縷哲思的過濾,通過落花人獨立的回望,才能思古悟今,讓履痕化爲精神世界裏的'一抹丹霞。

我在孝陵與定東陵之間長久徘徊。其中兩座陵寢,以不同的建造檔次與不同的毀損程度,讓我感慨萬千。先說孝陵。這座陵寢,因建造過程留下諸多趣聞,而被後人以多版本戲說,多版本演繹,特別是在以“劉羅鍋”爲核心人物的電視劇中多次提到,甚至杜撰“拆明陵建清陵”的情節。

幸好這一切有據可查。我走進東陵文物管理所,閱讀詳實史料,一幕幕歷史情景展現眼前……這座清代第一座皇家陵寢,在開工建造時,的確用過舊料建造。由於這座皇陵是在順治帝駕崩之後方纔開工,當時停靈待葬、倉促而建,以致木料短缺,不得已拆用了北京北海清馥殿、錦芳亭中的部分建材。這些史實,在20世紀90年代當地文物部門拆修孝陵時,從隆恩殿、神道碑亭的記載上可以證實。一向對錢財看得很淡、常常萌發出世之念的順治帝一生推崇節儉之風,從孝陵大碑樓內碑文上便能看出一二:“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令人爲之一嘆的是,清王朝第一位火葬後入土的天子,生前死後都沒有被金銀珠寶所羈絆。遠去後,衆多東陵盜墓者誰也沒有對他的陵寢垂涎。由此,他的地宮至今依然安寧,所有器物保存完整。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裝飾得金碧輝煌、構築精美絕倫、位於菩陀峪的定東陵,也就是慈禧陵。我僅在陵寢三殿上瀏覽一番,便生髮驚異:上等的黃花梨木爲主料,巧施彈簧、金須微顫的鍍金銅龍與雕磚牆壁的“掃金”交相輝映,貼金彩畫光豔照人……不用再看其它豪華建築了,也用不着驚歎建造慈禧陵所用的2275818·046兩白銀之巨大,僅就這座用4000多兩“葉子”金裝飾的三殿,足以證實慈禧專橫跋扈、窮奢極侈的貪求。

我在漫步時靜靜地想,有些史事,似乎在以史爲鑑,警示今人。

今年是20xx年。xxx年前(1908年),慈禧陵完工,xx年前(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掘了慈禧陵,狂喜之餘劈棺揚屍、掠取了全部珍寶,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也不翼而飛。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寶案”令人聞之變色。當年貌似“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者,竟然被拋屍荒野!

邊想邊走,我不覺走入昌瑞山下的山林小徑。坐下飲水時,身邊一位銀髮飄然、揮毫作畫的老人與我談起了孝陵和慈禧陵,老人用了一句極樸實但意味深長的話:“把功利看淡的人,最後也沒有失去什麼;貪得無厭的人,到頭兒卻沒有留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