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拓寬你的心靈空間散文

拓寬你的心靈空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人際關係中,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對於別人的不同意見或負面情緒,自己有多大的容納空間。

拓寬你的心靈空間散文

這個容納空間,也即常說的肚量。——

肚量小的話,那勢必會引起人際關係中的絞殺。並且,關係越是緊密,絞殺就越是嚴重。特別是兩性關係和親子關係中,最重要情形下,是不給對方的不同意見或負面情緒一點空間,並且會長時間的持續地施加壓力,要滅掉對方的不同意見與負面情緒,而讓對方和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保持一致。

有時,這看似是單方的,即,強勢的一方,向弱勢的一方發起絞殺。這份絞殺可以長年累月,最後被絞殺一方簡直都會失去獨立思考,也沒了情緒,變得彷彿是行屍走肉。

有時,這是雙方一起發起的,這常見於夫妻關係中。即,我做什麼多看着你的臉色,生怕你不高興;同樣的,你做什麼我也緊緊盯着你,很容易對你就是不高興。兩個人對彼此高興不高興的在意到了極致,而彼此的扼殺也到了極致。結果是,兩個人都感覺到無比委屈——我如此在意你考慮你你還是不領情,同時又非常殘酷地去壓制對方。

肚量爲什麼會有這麼大差異?一個人的肚量從何而來?

你是否允許孩子的這份能量自由流動?

在我看來,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這取決於,他心中在多大程度上住着一個人。而這一點又取決於,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能住進另一個人心裏。

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成就,是讓孩子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而這個人,最初一般都是媽媽。這一點能實現,需要媽媽心中住着孩子,並因而能持續穩定地給予孩子愛。

具體則是,作爲養育者,父母去做一個好的容器,能容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與不同看法。也即,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和與父母不同的看法出現時,理解並接納它們的存在,並讓它在和父母的關係中表達、流動。

容器,是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術語。他說,好的`心理醫生,能做一個好的容器,給來訪者的情緒、情感、感受與想法一個抱持性的空間。好的父母對孩子亦如此。

怎麼可以提供一個抱持性空間?這需要做到三點:

一,在你把事情做好時認可你;

二,在你受挫時支持你;

三,你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可以在我這裏安全自由地流動。

在抱持性空間裏,一個人可以很放鬆,他可以做自己。並且,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個抱持性空間裏,他有空間可以觀察自己,也有空間觀察別人,因而可以變得更從容。

相反,若沒有抱持性空間,而是活在絞殺中,那麼,一個人就會時刻緊張地去處理事情,他沒有空間做觀察。並且,很容易會因爲一點小事沒處理好,而有大禍臨頭的感覺。這既會導致他絞殺自己,也容易導致他去絞殺別人。

我有多名來訪者,他們形容說,一直感覺走在鋼絲繩上或懸崖上,下面就近乎是刀山火海。他們必須調動一切精力去應對哪怕在別人看來很小的挑戰,因很小的挑戰都可以讓他們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就會從鋼絲繩或懸崖上跌落,而跌落就近乎於死亡。

這樣的感覺之下,他們不可能有容人之量,最多就是貌似好脾氣而忍着。但他們對別人的評價和排斥也會非常嚴重。

這多名來訪者,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諮詢後,他們突然可以觀察自己和別人了,那時他們會形容說,自己終於從鋼絲繩上下來了,不再擔心掉下懸崖,於是有了一個從容的空間。隨即,他們也有了一定的容人之量,對自己和別人都多了一些寬容。

一位男性來訪者,本有嚴重的抑鬱症,經常感覺處於崩潰邊緣。他的抑鬱情緒,即來自於和周邊的人的種種心理絞殺。別人隨便一句話,都可以對他構成巨大壓力,於是他隨時都可能被別人絞殺。相應的,他也總在絞殺別人,特別是身邊的親人,他對他們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要求,而且他們必須得按他的來,否則他就會有巨大的憤怒出來。這種彼此絞殺,帶給他強烈的負面情緒。

一次,他講到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媽媽給他提了一個不夠合理的要求。過去這種要求會讓他暴怒,而這次,他很平靜地駁回了媽媽的要求,並請求媽媽理解他的處境,他詳細講了自己的處境,最後希望媽媽能按照他的要求來做事。媽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講到這件事,他淚如雨下。當他發現,他的聲音能傳到媽媽那兒,並能發揮效果呢,這種感覺是如此治好。並且,這種感覺,在他過去的人生中,太缺太缺了。

但是,他也納悶,爲什麼,以前,他做不到平靜對待媽媽的要求,並平靜地向媽媽提出自己的懇請。這樣的事,發到幾個月前,他會不可遏制的憤怒。

平靜對待媽媽的要求,意味着,他對媽媽的要求有了容納空間,而他能平靜的向媽媽提出要求,意味着,他對自己的聲音也有了容納空間。有了對自己和對別人的容納空間後,就不必那麼急了。

這個空間從哪裏來?我的理解是,應是諮詢的作用,他在我這裏體驗到了被容納的感覺,這種感覺一再被確認,逐漸在他心裏生效,現在他也可以把這種被容納的感覺,傳遞給別人了。

今天早上,在書房裏整理這些文字時,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

我家的加菲貓阿白爬到我腿上,它的貓毛會沾我褲子上,我習慣性想把它抱下,但突然想,幹嗎切斷這個過程,就讓它進行下去吧。

它就這樣安然地在我腿上爬了一段時間後,我突然感覺到,有些什麼奇妙的東西在我和它之間發生了,就好像是,我又一次碰觸到了它的存在,而它也變得蠻不一樣。由此,我和它享受了一段美好時光。

由此,我領會到,過去的絕大多數時候,我的頭腦不間斷地對各種事進行評判、分析與管理,而這意味着,我的頭腦不斷切斷這些事的能量,讓這些能量都缺乏空間去充分流動。而關係中的鏈接,都是雙方的能量在一個空間內順暢流動的結果。所以要止念,停掉頭腦的念頭,就給了能量流動以空間。

佛教總講止念,我過去把這個看得很艱難,覺得必須用打坐這樣的方式纔可以做到,但現在想,只要不拿頭腦的念頭去切斷正在發生的能量流動,就可以很好了。譬如,阿白趴在我腿上時,雖然我還是會有各種想把它趕走的念頭,但我沒這麼去做,而是讓這些念頭自由發生,但同時,給阿白趴在我腿上這份能量以一個空間,讓這份能量流動。

將這份領悟引申,就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做事時,重要的不是頭腦多聰明,而是讓能量流動起來。能量流動起來後,它會自動指引你走向何方,這就是所謂發揮,而超水平發揮,都意味着能量充沛而順暢的流動。但能量流動需要空間,如頭腦總是在妄動的話,就意味着能量不斷在被切斷。

頭腦爲何會妄動?因頭腦很容易有分別心。再說說阿白趴我腿上這件事。的確,我今天早上穿的是一條比較正式的褲子,沾上貓毛必須得打理,但打理並不是一件多麻煩的事。所以,把阿白趕走,並非是事實的需要,而是我的頭腦做了判斷:褲子沾上貓毛不好,不沾貓毛最好。於是,這個判斷驅使我,要做出把阿白趕走的行爲。

光有這一件事還不打緊,要命的是,我的頭腦不間斷地對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進行如此評斷,而當我沒有覺知時,這些評斷即念頭,無形中驅使着我做了太多切斷能量的事情。

所以,對頭腦妄動念頭的覺知,很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