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頭髮的由源散文

頭髮的由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每個人都有頭髮,有的小孩一出生就是一頭濃密的頭髮。頭髮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是保護頭腦,夏天可防烈日,冬天可禦寒冷,這一點我們都有感受,冬天理完髮,會感覺頭冷;細軟蓬鬆的頭髮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頭髮的感覺比較靈敏,當外界環境對人體有所影響時,不管風吹雨淋,還是日曬火烤,首先感覺到的是頭髮,由它發出的信息傳送到大腦,從而採取多種防護措施。頭髮又有很多顏色,由於種族和地區的不同,有烏黑、金黃、紅褐、紅棕、淡黃、灰白,甚至還有綠色和紅色的。一般人的頭髮約有十萬根左右;頭髮的形狀可分爲直髮、波浪捲曲發、天然捲曲發三種。直髮的橫切面是圓型,波浪捲曲發橫切面是橢圓型,天然捲曲發橫切面是扁形。發形和髮色一樣,是重要的人種特徵之一,一般說黃種人多直髮,白種人多波發,黑種人則多捲髮。黃種人和黑種人的頭髮絕大多數爲黑色,而白種人則有較多種顏色。

頭髮的由源散文

中國人對頭髮有種特殊的感情和尊重,《孝經》裏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把頭髮和忠孝節義聯繫起來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用頭髮表示年齡大約也是中國獨有現象,李白在《長幹行》的第一句“妾發初復額”,並沒有寫“妾”的具體年齡,而是用頭髮“初復額”來表示年齡,小姑娘的頭髮剛剛蓋過額頭,也就是六、七歲,詩的後幾句才用了“十四爲君婦”、“十五始展眉”、“十六君遠行”具體的.年齡描述。頭髮自然地披垂於肩叫“垂髫”,“垂髫”是指兒童;女子十五歲被稱之爲“及笄”,把頭髮盤起來,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十五歲爲“及笄之年”,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男子二十歲把頭髮束起來,叫“結髮”,表示成年了,這個年齡也是男子結婚的年齡,“結髮夫妻”一詞就是源自這裏,現在“結髮夫妻”多表示是原配夫妻。歲數大一點的則稱“黃髮”,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一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黃髮就是指老年人;而比黃髮歲數更大一點的則稱“皓首”,意思就是頭髮全白了。歷史上有名的“商山四皓”,《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不只是頭髮,鬍鬚、眉毛也白了;由此看“皓首”的年紀在七、八十歲以上。頭髮還可以表示人的情感,成語“毛髮悚立”就是用頭髮豎立來表示人的極大恐懼;同樣頭髮豎立但表示的是極大憤怒叫“怒髮衝冠”,這兩個不同含義的詞區別在於頭髮豎立的是不是頂到帽子,這也是中國語言含義深奧的一個縮影。

用頭髮作爲成語的句子多達上百句,像一髮千鈞、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見一根頭髮起的作用。歇後語也很多,有廣爲人知的一句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着”,這句歇後語雖說是調侃人不長頭髮,蝨子也藏不住,但也說明人不長頭髮的尷尬,多少人爲醫治禿頭費盡心機,但大都徒勞。看到一些報道,科研人員利用醫用蛆蟲幫助清理潰爛傷口,吃掉阻礙傷口復原的壞死組織和細菌的一種自然生物療法。戰爭中得不到及時治療的傷員,傷口潰爛生了蛆,深感戰爭的殘酷,但這些傷員如果沒有這些蛆,傷口潰爛可能要了他們的命。研究人員表示,蛆蟲清理難於癒合的大型傷口的速度超過手術。近年來更有用活水蛭吸取術後瘀血,使血管暢通,新發現水蛭製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水蛭就是螞蝗,人們爲之色變的吸血蟲,但在科研人員手裏,卻成爲醫治創傷的高手。也有這樣的說法,蝨子寄生在人頭髮裏的同時,也釋放出一種催生頭髮生長的物質,凡是頭上生蝨子的人,頭髮都是非常濃密。如果蝨子釋放一種掉頭髮的物質,人把頭髮掉盡了,蝨子也就無法藏身了,不是自取滅亡?據說蚊子、臭蟲等在叮咬吸血的同時,釋放一種抗凝血物質,使血液不凝固,這樣才能便於它們吸食血液。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這抗凝血物質對血脂高的人來說,也許能使血液流動順暢,防止血栓。據說臭蟲氾濫的年代得腦血栓的人很少,現在臭蟲基本絕跡,而腦血栓的發病率卻高了,不知這兩者之間是否真的有聯繫。大自然中很多祕密等待我們去探討,現代醫學何不學習用蛆蟲和螞蝗做醫療的辦法,引進蝨子醫療禿頭,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們爲了森林繁榮昌盛,重新引入了狼,我們爲了醫治禿頭,引入幾個蝨子,有何不可?

很多頭頂禿光了的人,用周邊一點稀疏的頭髮,蓋在頭頂,讓人看了可笑,也是無奈之舉。人們都愛美,都在頭上下很多功夫,我年輕時有點少白頭,也是爲了美,就買來中藥“烏髮丸”服用治療,但是根本不管用;又買來染髮劑,把頭髮染得烏黑。但染髮劑是化工材料,有一定毒性,染頭者有的過敏厲害腦袋都腫脹了,我染頭曾經被毒的頭暈眼花,以後就再也沒敢染頭髮。後來也照樣說上媳婦,女人喜歡你,也不在乎你有幾根白頭髮。人們染頭髮,也是有歷史淵源的,《資治通鑑》記載:更始元年,反對王莽的起義軍多達十幾萬,王莽的新朝危如累卵,滅亡近在旦夕:“王莽欲自示外安,乃染其鬚髮”。不但染髮,鬍子也染了,王莽的這些表面文章,不起多大作用,沒多長時間,起義軍就攻入京城,王莽被砍了頭:“傳莽首詣宛,縣於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百姓把王莽的頭扔來扔去,舌頭也被割下來吃了,王莽早知自己的頭都保不住,何必費心思去染鬚髮。王莽大約是記載最早的染髮者,不看這樣的記載,怎麼也想象不到古人就染髮;王莽距今已兩千多年了,那時王莽就染髮,應該是染髮者的開山鼻祖。古時的染髮劑肯定不是化學制品,應該是取自大自然的天然染料。現在市場上也有天然植物染髮劑了,據說是產自新疆和熱帶的一種植物,有這樣的“綠色產品”,也就不至於爲染髮而弄得頭昏腦脹了。

遁入佛門都要剃掉頭髮,女子剃光頭入庵,成了尼姑;男子當和尚也要剃光頭,這被稱爲“出家人”。一般人們總會對自己的頭髮很在意,甚至可以在頭髮上面花大量的時間,頭髮也被稱之爲“三千煩惱絲”;出家是爲了斷除煩惱的牽絆,如果還要執着頭髮,那豈不是南轅北轍了?而且剃除頭髮,的確可以節省相當的時間,將時間用以修道。剃去三千煩惱絲,象徵着了斷塵緣、不問俗事、無慾無求,一心向佛。只是一件事沒弄明白,佛教要求信徒剃光頭,但佛祖釋迦牟尼和菩薩卻一頭秀髮。

古時,女性在丈夫離家遠行時,會小心地剪下一綹頭髮,珍重地請他帶在身邊,以表示自己無論天涯海角永跟在他身邊,這大約相當於現代把愛人的照片帶在身上,時刻思念的意思;《資治通鑑》有一段記載,楊貴妃驕橫,屢次違背唐玄宗旨意,被唐玄宗逐出宮廷,回到私宅;唐玄宗有點後悔,派使者送去御膳,楊貴妃表示認錯,哭着對使者說:“‘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爲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乃剪髮一繚而獻之。”這一縷頭髮就能感動君王,楊貴妃又重被召回,寵待益深,可見頭髮起的作用。情人之間也用頭髮表示以心相許,不離不棄。《紅樓夢》裏也有一段賈璉的女兒出痘疹,家裏請了娘娘(迷信傳說中的神),只好在外住了十幾夜,但期間卻和一個叫“多姑娘兒”的媳婦偷腥,在離別時帶回了這個女人的一綹頭髮,並被平兒發現:“次日早起,鳳姐往上屋去後,平兒收拾賈璉在外的衣服鋪蓋,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來。”平兒替賈璉隱瞞了鳳姐;這樣的“露水夫妻”,居然也用頭髮表示他們之間的“情”。

中國人在頭髮上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很多人爲了保住頭髮而失去生命,清朝初年,清政府就下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詔令,人們爲保住頭髮,進行了殊死的反抗,被清軍屠殺的人達十幾萬,歷史留下了“揚州十日”慘案。魯迅在《頭髮的故事》裏有這樣一句:“老兄,你可知道頭髮是我們中國人的寶貝和冤家,古今來多少人在這上頭吃些毫無價值的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