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賞析《紹興的水》

散文賞析《紹興的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有人說,紹興是漂在水上的一本書;有人說,紹興是泊在碼頭的一艘船。

散文賞析《紹興的水》

晚明文學家張岱說過:“……餘弟毅孺,常比西湖爲美人,湘湖爲隱士,鑑湖爲神仙,餘不謂然;餘以湘湖爲處子,眠娗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而鑑湖爲名門閨淑,可欽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爲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依門獻笑,人人得而媟褻之矣。”張岱之所以把鑑湖比作“名門閨淑”,大概是因爲它自然而文靜,典雅而端莊,更具古典文化氣質的大家風範。

“黛瓦粉牆,深巷曲異,枕河人家,柔櫓一聲,扁舟咿呀。”有了鑑湖,使得紹興家家臨水,戶戶行船;水巷彎彎,流韻盪漾。據清《紹興府城衢路圖》所示,當時城內有橋樑229座,城市面積僅爲7?4平方公里。一座原本可與威尼斯媲美的古城,小橋流水承載不了對“現代化”的狂熱追求,縱橫交錯的河網覆蓋上了馬路高樓,一個江南水鄉泯然成爲千人一面的中型城市。幸虧還保留了水鄉基本風貌,讓人不得不發出“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的感嘆。

水是流動的生命,船是水鄉的精靈。紹興的船,陸游早有描繪:“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風雨。”低篷的樣子,周作人在《烏篷船》裏曾有介紹:“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塗黑油。”兩邊的篷是固定的,中間的可活動。篷很低,高僅齊人胸腹;船也不大,坐在裏面已處水平以下。下雨篷一關上,人就只能躺下,臥聽槳聲欸乃雨聲嘀嗒,“船底江聲篷背雨,旅人聽得最分明。”小烏篷船一人駕駛,手腳並用,前進之力主要靠腳躅(蹬的意思)槳,手劃的槳主要用來把握方向。河道窄處,腳躅槳長,則用手划槳劃。白天船行水上,搖晃出一種醉人的韻律和動感,瀏覽着兩岸粉牆黛瓦的水墨長卷。晚上伴月夜遊,就會產生“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的美感。

如果覺得古城侷促,河道淺窄,你大可僱上一葉烏篷,泛波於碧波萬頃的古鑑湖上。“鏡湖俯仰兩青天,萬頃玻璃一葉船。”鑑湖湖面寬闊,水勢浩渺,近處水似眼波,遠處山如眉峯。如畫的風光令無數遷客騷人競折腰:“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李白對越州的山水風情發出由衷的讚歎;而“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一句,可以看出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風情和浪漫。還有賀知章的“稽山雲霧鬱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還有陸游的“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鏡湖……”

紹興河流交叉縱橫,石橋連街接巷,可謂“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身處紹興,出門見橋、上街穿橋、納涼上橋、嫁娶過橋,在我們眼前流動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橋樑博物館”:唐代的百孔纖道橋,宋代的八字橋,元代重修的等慈橋,明代的太平橋,清代的涇口大橋……它們有的典雅莊重,有的古樸粗獷,有的輕巧靈動。就這樣千年默立,古風蒼蒼,閱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演繹喜怒哀樂離合悲歡:“題扇橋”,因傳王羲之在此給老嫗題扇而得名;孟宅橋,爲紀念太守孟嘗而建。紹興城南沈園附近的春波橋,乃據陸游懷念前妻唐琬的詩句而得名;內紡車橋,則與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身自耕作,夫人自織”的故事有關……每一座古橋一旦與史實傳說相結合,給人的是一種怎樣悠長綿遠的遐想。

紹興水的歷史,不但鐫之橋上,還藏於波中。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投醪河。此河地處城南,至今保存完整。勾踐於公元前473年出師伐吳,越國父老敬獻壺漿,祝越王旗開得勝,勾踐“跪受之”,並投之於上流,令軍士迎流痛飲。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敵愾,戰氣百倍,終於打敗了吳國。我們透過歷史的雲煙,從投醪河看到蘇州的香溪河,那時被夫差寵幸的西施,與宮女們經常去溪邊沐浴洗妝,脂粉水流入溪中,滿河生香,經久不散,人們便把這條清澈的.溪流稱爲香溪。紹興蘇州兩條不同名稱的河流,折射出歷史的興衰,不得不讓人發出深沉的感嘆。越國打敗吳國後,范蠡被封爲上將軍,但他卻帶着西施泛舟而去。想必兩人泛舟鑑湖時,思想像飛鳥一樣自由,感情像彩霞一樣絢爛,湖水爲他們奏樂,魚兒爲他們起舞,清風爲他們推船,明月爲他們引路。隨着槳聲的咿呀,一直搖入荷花深處。“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唐朝詩人溫庭筠也欲步范蠡後塵,散發扁舟,歸去來兮。

紹興的水親民便民。沒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俏麗,沒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蒼茫,沒有“高江急峽雷霆鬥”的湍急,沒有“浪淘風簸自天涯”的遙遠,而是柔柔地流在你身邊,靜靜地伏在你腳下。烏篷船主在它的上面唱出如歌的行板,農家婦女在它的上面洗皺如黛的遠山,雪白的鵝鴨紅掌劃波昂首向雲天,烏黑的鸕鶿水底追魚快如閃電。老人們可以在它的旁邊發出“逝者如斯”的慨嘆,情侶可以在它的旁邊尋覓到愛情的浪漫,商人可以在它的身旁發現商機的盎然,農夫可以在他的旁邊暢想豐收的來年。最爲愜意的是夏天,落日熔金,酷暑消退,勞作了一天歸來的人們,舀取盆盆河水潑溼青磚道地石板路面,搬來桌椅板凳,端出噴香飯菜,一邊泯上幾口黃酒嘬上幾顆田螺,一邊欣賞着天上河中冉冉升起的兩輪明月。待到酒足飯飽醉眼矇矓,就爬上架在水邊的竹榻,一邊享受氤氳的涼意,一邊奏響呼嚕的鼾聲,花腳蚊子的哼唱也驚擾不了他的酣眠。

紹興的水多姿多彩。“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一種顏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一種顏色,“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又是一種顏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是一種顏色。紹興的水不但隨時序而變,也隨着周圍的環境而變。最美的當然是春天,青草芳甸會把鑑湖染得更藍,油菜花把碧波鑲上金黃的花邊。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倒映着盪漾的春波,給人以矇矓神奇之感;就是香消玉殞,也會隨着淙淙流水,長眠於碧波綠荷中間。夏天的鑑湖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所在,亮亮的清流經過抽水機的推送,歡快地奔向地頭田間,迎來莊稼的芬芳,豐富人們的三餐。這時人們對鑑湖也格外的親切,紛紛投身波谷浪間,熱烈擁抱,盡情暢遊。秋天洗盡了春天的鉛華,消退了夏日的熱情,和皓月相輝映,與雲影共徘徊,倒映着累累蔬果金黃稻田,倒映着樹樹秋色山山落暉,讓人感覺到歲月的成熟和豐收的壯美。冬日的鑑湖無疑是寂寞的,散淡蕭瑟,水光接天,偶爾的魚跳水起,才彈動她記憶的琴絃,夢着春的到來,夢着夏花的絢爛,夢着秋葉的靜美。

俗話說,靠山吃山,在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紹興的水滋養了一方百姓,成就了魚米之鄉,發酵成了一罈千年佳釀——紹興老酒。會稽山麓36條清流,由南向北蜿蜒入湖,澄清一碧,水質甘洌。10億~14億年前這裏板塊碰撞所形成的礦物給水帶來不同的微量元素,再輔以泥炭層的淨化作用及鑑湖、三江閘等水利工程對水質的淡化作用,才造成紹興水非外地水可以替代的真正奧祕所在。紹興酒歷史悠久,大約起源於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文字記載當推《呂氏春秋》和《左氏春秋》,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對“古越龍山紹興黃酒”的科學分析,紹興黃酒內含多種氨基酸,總含量每升高達677?9毫克,尤其內含人體必需的,而人體本身又不能合成,只能依靠從食物中攝取的8種氨基酸達2550毫克,是啤酒的11倍,葡萄酒的12倍,其中尤其是人體發育不可缺的賴氨酸含量達1?25毫克。紹興酒國內外多有仿製,但即使全部照搬制酒處方,酒質仍無法與紹興產的酒媲美,真是“唯有門前鑑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紹興黃酒成爲生活的必需,還成爲立國的條件。勾踐杯酒可以興國,十年生聚時,把酒作爲生育子女的獎品。據《國語·越語》載:“生大夫(男孩),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黃酒可以成爲文化的媒介,茂林修竹中,曲水流觴時,誕生了“第一行書”、千古美文——《蘭亭集序》。還造就了不朽奇才徐渭。徐渭最喜醉中作畫,杯不離手,手不停筆,邊喝邊畫,酒醉畫成。翻閱《徐渭集》,可以看到許多醉中作畫詩。因此,他的詩文散發着酒的馨香,他的字畫浸透着酒的醉意。

唉,品味不盡的紹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