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供銷社散文

供銷社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看到供銷社的名字,好似一段退去的歷史,它破舊的外表,深深地埋在人們的記憶裏。倒閉、下崗、改制等等刺眼的詞語,自不而然地顯示着它內在的本質。對於供銷社的記憶,每個人都那麼熟悉它的名字,卻又說不清道不明它是什麼單位什麼性質。我試着從供銷社那熟悉的名字裏,尋覓我和它點點滴滴的印跡,記下一些零散的回憶。

供銷社散文

從天藍色沉重的大門進去,高高的櫃檯,一架漆黑的算盤珠子,透過玻璃櫥窗映出的誘人零食。這些碎片一樣零散的記憶,總印在小時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記得讀小學時,距離我們村兩公里路程的村公所旁,就是供銷社的位置。供銷社建在小學和我們幾個村子的中間,每天去上學,我們總是帶着眼饞的期盼,從供銷社的門前走過。兩扇虛掩的天藍色大木門,一個寬闊的院子,三間坐北朝南向陽的大房子,裝混結構的樣式,這就是我小時眼裏的供銷社。順着高高的青石坎子吃力地邁進去,裏面光線不是很亮,但一點也不影響我查看櫃檯裏零食的興趣。左邊的一排櫃檯裏,裝滿了我向往的吃食。一角二分錢一包的腐豆糖、一分錢一粒的水果糖、一包包花花綠綠紙的大白兔奶糖、稱斤賣的脆皮五香瓜子、叫不出名的各種蜜餞及糕點餅乾等,都靜靜地躺在這排櫃檯的玻璃櫥窗裏,等待着我從嘴裏伸出的小手去抓它們。中間一排櫃檯裏,放着我渴望的小人書、鉛筆以及家裏常用的保溫瓶、針頭線腦、別針鈕釦、百雀羚雪花膏之類的東西。右邊的一排櫃檯裏,散亂堆放着大人們穿的解放牌膠鞋、雨鞋及塑料底之類的物品。櫃檯的後架上,有我過年才能喝到的水蜜桃香檳、大人們捨不得買的白瓷瓶五加白好酒,以及一摞一摞的紅糖。櫃檯角落的轉角處,存放着白布口袋裝的白糖、一大罐一大罐土缸裝的散酒及醬油、鐵皮大桶裝的香油、豬板油及點燈用的煤油。磚牆的顯眼處,掛着一些大小不一樣的酒提子油漏子。櫃檯左邊的板面上,放着藍色、黑色以及紅色的確良布匹,一把長長的木尺子規矩地壓在布匹的上面。櫃檯右邊的板面上,放着稱傢什糖果的吊杆稱,以及一兩架粗大的算盤珠子。閉着眼睛,我便能夠回憶起小時供銷社的佈局。只不過那時家裏太窮,只能在夢裏想象着自己就是供銷社的掌櫃,站在深深的`櫃檯裏,想吃什麼便可以隨便吃。一覺醒來,我嘴邊流着的口水裏,彷彿也帶上了甜甜的氣息。後來才知道,原來夢裏的供銷社不叫供銷社,只不過是供銷社下屬的購銷點,叫做購銷店的名字。每個村都設置有一個點,基本都安放在幾個村的中心位置,方便羣衆生產生活所需。

長大一點,隨着商品經濟時代的來臨,供銷社的記憶逐漸從我的腦海裏淡去。縣城有了百貨公司以及各類商場,村裏有頭腦的能人,也在自家的土牆上開個窗,賣起了日常所需的各類用品,村裏的小賣鋪逐漸取代了供銷社的名字。供銷社門口大清早排隊買東西打煤油的事,逐漸成爲了歷史的記憶,供銷社定格在我童年流着口水、捎首盼望呆滯的眼睛裏。2002年,我大學剛畢業,就在這一年,國家取消了統招統分的相關政策,我們縣開始了第一次嘗試公開招考的歷史。我帶着滿滿的希望和熱情,擠進公開招考的報名現場。不料,我們縣只拿出18個崗位進行公開招考。我對照着畢業證上的專業,看看其他招考的單位,都沒有招考我這個專業的崗位。只有供銷社一家單位,僅有一個文祕專業的招考崗位,我亮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證,供銷社負責招考的人員竟說我專業不對,死扣着字眼不讓我報。經過我多方和招考人員解釋說明,招考人員又請示他們的領導,我終於報上了供銷社文祕的崗位。經過一陣角逐比拼,我順利地佔了筆試的第二名。當時我正準備面試,也不知道供銷社是什麼部門,只覺得應該是能拿工資的部門。爸爸媽媽也擔心地說:“你報供銷社,連一點賣貨的常識也沒有,咋去面試?”我也不知道供銷社是不是賣貨的,只能硬着頭皮去面試。結果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我順利地進入了供銷社工作。這時才清楚地認識了供銷社,供銷社是政府服務“三農”的職能部門,它以紮根農村服務羣衆爲宗旨,傳遞着當地黨委政府的各項惠利農聲音,屬於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

工作一兩年,我面臨着說媳婦的婚姻大事。經熟識的介紹人好心介紹,我去看了幾個對象。女方的父母一問我什麼單位,我便說出了供銷社的名字。只見女方的父母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一臉無奈地問着我一序列解釋不完的問題。“能拿到工資嗎?”“不是說已經改制了嗎?”“你沒輪着下崗吧,也許就下一批到你了。”面對着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我不願做更多的解釋,我覺得這跟理想中的愛情八杆子也粘不上關係。一直到現在,不時地有朋友聚會或者同學相見。吃飯飲酒時,也總少不了許多的人問我這樣那樣關於供銷的問題,我總是一笑了之。有的帶着幾分吝惜和同情的聲音鼓勵我說:“下崗了沒什麼,大不了找我。看在朋友的份上,我也得給你介紹個差事。”有的則直接舉起酒杯對我表示祝賀,“祝你生意興隆,有什麼進貨之類的,跟哥們說一聲,保證最低價批發給你。”我依然一笑了之,點點頭,聽着他們對我及供銷社的各種評說,笑談之中把一切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