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抒情散文《過年過節》

抒情散文《過年過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我是一個渾身充滿泥土氣息的人,改革開放的春風剛把我從泥田裏吹上岸,從小在家鄉濃厚的民俗氣息中浸染,一直被豐厚的民族文化薰陶,渴了喝黃河裏的水,餓了吃長江邊的糧,寫方塊字念百家姓過中國年,所以,我並不喜歡外面漂泊過來的洋節日。過聖誕節度平安夜,平安樹是“塑料”造假的,牛扒我吃不飽,鋼叉我用不慣,還是習慣咱的家鄉節,實實在在過自己的中國年。

抒情散文《過年過節》

我的家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大物阜,文化底蘊豐厚,節日豐富多彩,還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吶。

家鄉月月有節日,歲歲過大年。咱中國人實在,每個節日定義不同,意義當然不一樣,慶祝的方式也就不一樣。

正月十五是上元叫元宵,過的是燈節。除除的夜幕降臨,節日的喜氣沖淡了初春的寒意,花燈照亮了夜空。吃完熱乎乎的湯圓,我與妻子手牽手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趕燈會。

街邊的樹叉上掛滿了彩燈,圓的象徵團團圓圓,長的比喻平平安安,大的寓意紅紅火火,小的猶似情意綿長。人山人海里,鑼聲鼓聲嗩吶聲歌聲笑聲聲聲不斷,小倆口乘興鑽進了人羣,擠在最前面欣賞起各式各樣的花燈來。

獅子燈騰挪跳躍舞得生靈活現,布龍燈翻騰遊滾恰似翻江倒海。剛想歇會,後面又來了採船燈。

一條華麗的綵船上,坐着一個花枝招展的妙齡女子,嘴裏唱着民間歌曲,歌詞通俗易懂,曲調優美動聽。旁邊還跟着個頭戴大氈帽,臉掛長鬍須,身着青衫,腰繫紅絲,手搖木槳的艄公,丑角樣的在一旁作陪,嘴裏不時來一句自白。這不,聽到船倉裏女郎唱到:“……五月子飄是端陽,妹同情哥麼喂啊喂吱喲看龍船啦奴的乾哥,龍船頭上二十四把蛟啊觀觀我的`郎有情我的妹,中間坐的麼喂呀喂吱喲……”一旁的艄公突然頭一昂,人一跳,槳一抖,從嘴裏蹦出地半句歌詞“花姑娘啊奴的乾哥!”頓時逗得大家肚子都笑痛,妻子直笑得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吊着我的胳膊直往下蹲。

我乘機將妻子帶出人羣,來到一處較安靜的街道。雖然這廂也到處是燈,同樣是擠滿了人,但很多人嘴裏都在念着什麼,有的人還呆在原地動着腦筋吶,哦 ——,原來大家是在猜燈謎。

妻子一路纏着挽住我的胳膊,我一邊走一邊昂起頭看着寫在花燈上的謎語,夫妻倆就動了雅興也跟着猜起謎來。

“喜上加喜”我突然向妻子發問,她有些措手不及,我趕忙補充一句, “猜一個我國城市名稱?”妻子不接謎語反而說:“也找個你猜猜?”撒手去看了一個燈,跑回我跟前撒嬌地說,“有了,‘天天看花謝’,猜一文明用語。”我對着她的耳朵俏皮地說:“多謝!”

……

怎麼樣?這元宵節過得開心吧!雅俗共賞。不比那聽不懂看不慣吃不飽的洋節日更切實際更具意義?是不是更親近躍躍欲試想參與?明白了吧,因爲她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咱的元宵是過的開心,但花朝也蠻有意義的喲。

花朝是農曆二月十五這天過,正是春暖花開時百花朝仙日。這天家鄉父老鄉親舉行廟會慶祝。有情人此時乘機約會,了卻滿腹的相思之苦,左鄰右舍則成羣結隊趕集做買做賣。小妹不去賴着要嫂子幫她穿耳孔,妻子逗了小妹一眼,用手指輕輕颳了兩下臉,小妹臉一紅就靠在了嫂子懷裏……

三月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所有的生命都在陽光的普照下逐漸生長,蛇蟲螞蟻、妖魔鬼怪、溼氣等也乘虛侵害人們的身體,爲了大家的平安健康,適時驅邪是必須的。初三不是什麼黃道日,趕妖驅邪卻很合適。記得我們的童年,總是母親們傍晚收工回來,一羣婦女在野地裏割些小蒜回家,做成打鬼粑分給我們吃,並哄着大家說: “吃吧,這粑粑能打鬼,小孩子吃了就不怕妖怪,就能驅邪氣不生災星。”

我們就這樣在母親善意謊言的誘導下長大,長大後我們自然就繼承了母親們的傳統。

時光走到四月,莊稼生長得正是旺盛,黃瓜、豆角、南瓜、茄子、辣椒很多新鮮蔬菜逐漸成熟,於是鄉親們就想着嚐鮮的心事來。初八的日子比較好很適宜,於是家家戶戶的女主人不約而同地到菜園裏摘些新鮮菜回來做蒸米耙。我母親做的是嫩南瓜餡的,鄰居有的是豆角餡的,有的是黃瓜餡,有辣的也有不辣的,各家根據自己的口味而做。不一會,東家嬸嬸端來一碗豆角餡的蒸米粑叫嚐嚐,西家麻麻端來一碗黃瓜餡的叫試試,母親也準備了好幾份,讓我和小妹送給鄰居嚐鮮,整個村子頓時迷漫着米粑的香味,融滿了濃濃的鄉情。

轉眼就是五月十五端午節,現在母親老了,再也不用她老人家去做摘糉葉、裹糉子、割艾插菖蒲之類的事情,一切都由我和妻子代勞了。

咱家鄉,端午節是大節日,得過的隆重。除了吃糉子看龍船,還要走親戚回孃家,親戚姊妹夥裏串串門,相互走動着聚一聚纔不至於疏遠。時間稍長,彷彿只有這樣兄弟姊妹才顯得親近些。

六月初六前後,正是家鄉“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芒種時節,我們即將收穫着果實,播種希望,也應該做粑做餃慶祝一番。

七月秋風涼,世人都在添衣裳。可逝者,逝者在另一個世界有沒有衣裳誰知道?爲了表示對逝者的哀悼與關切,子孫後人要乘早在十五日這天給另一個世界的親人燒些紙錢,好使他們不受窮苦,後人這樣做了才心安理得。小時跟着父親做,聽父親說,還要燒點散錢打發車伕,讓它們好好幫着自己死去的親人搬運錢財。

八月十五月的月亮最圓,象徵骨肉團圓最具意義,於是咱中華自古至今留下了許多美好動人的故事和不朽的詩篇,謳歌人間真情。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廣東人最隆重,小小越秀山蹲滿了爬山登高之人。

我想,過咱陌生節日的洋人看見中華兒女這樣熱衷於自己的節日,用文化的色彩裝點,用熱烈的心情操辦,用傳統的精神繼承,是否自嘆弗如?現在不是有很多外國友人開始過起了咱中國節日來嗎?時光沒有倒走,只是中華兒女用堅持和勤勞重新振興了咱自己的家國,所有的節日才顯得更有紀念意義,過起來也更舒暢,笑起來也更開心。

在咱中華許許多多的節日中,當然要數過年最隆重。臘月的最後一天是除夕,正月初一是春節,家是根親是情,遠方的遊子都要趕回家鄉團聚。咱的鄉親習慣用醇香的美酒慶賀一年的收穫,喜歡用絢麗璀璨的煙花迎接新一年的開始。

開門聲聲爆竹辭舊,歡天喜地送走過去的一年,新年伊始家家掛起燈籠將新的夢想寄託:願新的年節紅紅火火。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祖祖輩輩用勤勞積累的智慧,用文化沉澱的物質,用多彩的節目豐富自己的生活。

人是中國人心是中國心,我有理由喜歡咱的中國節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