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思考片段散文

思考片段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思考片段散文1

中醫有“痛則不通”一說。舉凡被動與不順,也多“不通”--不遵循規律,或者沒有具備通往這種快樂的實力。

思考片段散文

煩躁是人的一種焦慮反應,根源在於對事件的把握不準與解決不力,強化了,就會造成人格障礙乃至精神疾患。疏導的方向在於增強其被認同感與自我駕馭意識;自我調整應從與人爲善、助人爲樂、自立自強入手。

分清主與次、源與流、標與本的關係,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精力、時間、心態、情緒。

找一個談得來的人不容易,因爲對方可能與你的興趣點、理解力存在差異。如果想得到社會的認可,是不是也需要增加對社會的興趣範圍、深度與理解能力呢?

風與火的關係以前說過,火小風滅之,火大風助之。事實上,許多壓抑與被動都源於我們的“火”還太小。

陷入泥潭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岸;陷入泥潭或許不是你的錯,但一味抱怨而不知上岸就不對了。

如果知道哪些是自己的權利,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就會多一些理直氣壯和坦然無悔。

危機感不僅包括機遇的易逝與物質的缺少,還要包括判斷力與自信的迷失。

如果在攀登中兩人同拄一根柺杖,就容易出現彼此牽制甚至一損俱損的後果。

醫務工作者面對易傳染的患者,防護服是必備的。這不是冷漠,而是合理的自我保護。

心氣使用得越早越有效,事到臨頭的心氣於事無補。

如果說狹路相逢勇者勝,那麼,“混沌之中慧者贏”。

嫉妒一般來自於沒有方向或者沒有毅力而又自信的人。

考驗我們的,有時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些許能夠影響我們正確思考、持續努力的點滴

在低層次中苟且,也就是主動向平庸與瑣碎繳械。

思考片段散文2

我寫散文始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回首想來,當我踏入散文寫作的門檻時,是與相當多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起蜂擁而入的,這些個與我相近的寫作羣體多爲共和國的同齡人,我們目睹了前輩的艱難與困苦,見證了新中國的社會變遷、親歷了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共同的經歷在給予散文厚重分量的同時也賦予了散文的豪氣與靈氣。時過境遷,現在如果仔細觀察,或許會發現當今散文創作的一個趨勢化特徵,是越來越趨於平常人以平常心寫平常事。毫無疑問,文學的非凡高潮,往往和社會鬱積與歷史風暴聯繫在一起的。而相對平穩的文學積累與拓展,則更富於春雨潤物的漸進性。在當今散文作爲文學的風向標,似乎更具有這種特徵。用散文的方式寫作,似乎可以藉此尋找到往昔的精神家園。

我所崇尚的散文,要有真情實感。這是散文的靈魂,真情的積累沒有沉澱到結晶狀,沒有達到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迸發狀態,是動不得筆的。

我所崇尚的散文,要有文學含量。這種文學含量,可以塑造廣闊的審美空間。其深遠如哲學的天地,高華如藝術的殿堂,厚重如文化的黑土,遣詞造句、佈局謀篇,應極具古意。我始終認爲,中國散文的源頭來自於歷史典籍,散文的精華始終在史學的河流裏流淌。

我所崇尚的散文,要有深邃意境。優秀的散文是水,可以解除思想的飢渴;是茶,可以洗滌心靈的塵埃;更是酒,可使人回味、陶醉,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我曾與友人探討過飲酒時堪稱“意境”的三種狀態,一是秋雨中的瓜田棚舍,耳聽雨打棚沿瓜葉的簌簌之聲以對酌;二是冬夜裏的農家熱炕,身感滾燙潤貼的光潔炕蓆而酣飲;三是春日裏的歸航漁舟,目眺熔金煉霞的海灘夕照而微醺。

威海似乎是個盛產散文的城市,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外來人口的彙集,人們的思想如溪流入海般碰撞出激情的浪花。而威海的山海林泉與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人們樂山悅水、醇厚通達的品性。這些都爲散文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爲一個威海本土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觀察與思考融入筆端,在推動着威海經濟社會發展車輪的同時,也會留下一段深思熟慮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