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敘事散文的寫作指導

敘事散文的寫作指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敘事散文不需要完全具備記敘文的各個要素,不需要一個有頭有尾、過程詳細的故事,它的“敘事”,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與典型記敘文比較,敘事散文筆法靈活,具有較大的自由度,一般有以下兩種形式。

敘事散文的寫作指導

一是“蒙太奇剪輯式”。即把時間或空間跨度大、線索或頭緒較爲紛繁的材料穿插組織起來,靈活地對準題目,演繹主題。例如2012南充市一位考生寫《愛在瞬間閃光》,其思維流程就屬於“蒙太奇剪輯式”:網球賽場運動員爲被球擊中墜地而亡的小鳥俯身跪地表示懺悔一可怕的地震中,一對年輕夫妻頭挨頭,死死頂住倒塌樓板,護住身下嗷嗷待哺的嬰兒一風狂浪兇,“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船長首先指揮小孩和婦女撤離,然後叫樂隊奏響《生命交響曲》,上千人沒有爭鬥,沒有尖叫,紳士般地走向死亡。

二是“二三事演繹式”。即按照主題需要精選幾個片斷或從不同側面或逐層深入地展開敘寫,其時空雖然沒有連續性,但所敘之事一線貫串,緊扣文旨。例如2012年上海一篇考場作文《心裏美滋滋的》記敘老中醫爺爺的二三事:爺爺晾中藥、配中藥;爺爺哄“我”吃中藥、品藥名;爺爺教“我”識中藥、採中藥。這三部分敘述看似很“散”,實則緊緊圍繞“美滋滋”這一中心,“他經常會像變戲法似的,將一兩片甘草放入我口中,甘甜的滋味縈繞舌間,似乎生活都是美滋滋的了”“那時爺爺總會端着一個白瓷碗,手裏拿着兩塊冰糖,笑眯眯地遞到我面前,說……”和“這樣的藥香,彷彿是一種獨特的旋律,散落在城市鄉間的每一個角落,給我帶來了快樂與健康”三句,從不同角度抒寫中藥生活的美好感,結尾更使所寫的“二三事”凸顯主旨:“苦澀的藥香,早已成了我心中最香醇的餘味與芬芳。它伴隨着爺爺的愛,細緻綿軟,浸透着我的人生。如今想起,心裏依然如往日一般,美滋滋的!”

敘事散文有較大的自由度,但不等於可以“天馬行空,獨來獨往”。中考作文常見的誤區有:線索不清晰,沒有貫串始終;材料散亂,與題旨對接不緊;敘述概念化,缺少細節支撐;語言缺少過渡照應,行文顯得生硬;議論抒情佔比過重,文體“四不像”。走出上述誤區,寫出出色的敘事散文,必須注意下面四點。

  一、設計一條線索貫串全文,顯示所敘之事內在的緊密聯繫,做到形散神聚。

以“物”爲線索。例如2012年南通一考生寫《就這樣慢慢長大》,寫了三個物件——“一歲穿的衣服”“跳芭蕾時穿的舞鞋…‘裝滿玩耍東西的小包”,讓“物”爲線索見證“長大”,頗有新意。

以時空爲線索。例如2012年廈門一考生寫《幸福地圖》,三個小標題爲“第一站:家”“第二站:公交車”“第三站:學校”,敘寫轉換了空間,其間都蘊含着幸福元素,“散”中見“神”,結尾將這條線索歸向文旨:“好了,我的尋寶之旅告一段落,如果你急着想要我手中的幸福地圖,不要着急,告訴你一個祕訣一一那就是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純潔的心。”

以情爲線索。例如2011年安徽的一篇考場作文《在我們這個年齡》這樣開篇:“32個短髮,30個長髮,組成了俺們這個班。俺們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當然還有我們的老師,幾個同樣年輕的70後、80後。於是,在這個年齡的我們,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信你看——”接下來用三個小標題“金庸武俠篇…瓊瑤經典篇”“惡搞無厘頭篇”領起各段敘述,“金庸”“瓊瑤”云云只是幽默的.調侃語,將它們鏈接起來的正是輕鬆愉快的同學情。

  二、所敘之事不要同類重複,敘事避免在同一個平面上展開,所敘之事都要有代表性,能從一個側面反映文章的主題。

2012年荊州有位考生寫《因爲有愛》,擬了兩個小標題——“母愛,讓我理解感恩”“師愛,讓我學會感恩”,從兩個角度演繹“愛”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豐富了文章的主旨。又如2011年“風箏之鄉”德州的一位考生寫《風箏》,巧妙地設置三個小標題——“孩子·風箏”“遊子·風箏…老人·風箏”。文章先高歌一章“童年歡樂曲”,然後演奏一支“故鄉思念曲”,“老人·風箏”一段則是在吟哦一首“遙望大陸歌”中,情感達到高潮。這三個段落都以“風箏”爲切入點,但內涵各異,既有歡樂、輕鬆,也有深沉、凝重,把附着於風箏的情感世界表現得豐富多彩。

  三、簡單描述與重點描述相結合,避免因粗疏而直奔主題。

概述過多是敘事散文寫作的常見病,有詳有略的敘述是診治此類毛病的良方。2012年寧德一位考生寫《父愛不缺席》,上半篇用排比句式,平均用力,各段第一句是“我一歲時”“我二歲時”“我三歲時”“我四歲時”“我五歲時”“我七歲時”“我八歲時”,每段都概述一件事情,共用了四百多字;接下來用一句“時間似流水,一眨眼,我已經十四歲了,已步入了中學的校門”開始“急轉”,但所寫事情過簡,還不到一百字,文章進入了“該詳卻略”的誤區,給人“形散神也散”和“記流水賬”的感覺,作者本想奏響一支動聽的“父愛曲”,但因爲缺少重音、強音而流於一般。2012年荊州考《溫暖的陽光》,有位考生用一段抒情文字開篇:“母愛是偉大的,它不要任何報酬,儘管在它的溫暖的陽光之後換來的是一陣無情狂風暴雨。”然後以時間爲序用四段文字概述:“一歲時,媽媽把剛切好的一塊生日蛋糕捧到我手裏時,我無情地把蛋糕仍得遠遠的,然後無緣無故地大哭起來。”“五歲時,爲媽媽沒給我買零食而與媽媽發脾氣。”“八歲時,因爲心情不好而故意找茬兒和媽媽吵架。”“九歲時,媽媽叫我多穿一件衣服,天冷,我嫌媽媽囉唆。”至此文章用的都是概述,雖然簡明,但缺少厚度。於是作者中斷略寫,用四百多字詳寫“現在”發生的一件事:“我”心情懊喪與媽媽鬥嘴,後來終於氣消,自責……敘事後作者用議論結尾:“媽媽的愛最無私,雖然我給她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她給我的永遠都是溫暖的陽光。”這是點題句,正是有了議論前有略有詳的記敘,才使點題句有了有力的支撐,避免了文章因只有概述而直奔主題的缺憾。

  四、處理好敘述與議論、抒情的關係,以敘述爲主,議論因事而發,抒情緣事而生,用墨都要精練,只要能接通文旨即可,防止拖泥帶水。

2011年廣州考《遊戲》,有位考生別出心裁,這樣開篇:“苦難和命運之神打賭,他要與人類玩一場有趣的遊戲,苦難叫命運之神在天上靜等他凱旋歸來的好消息。”主體部分敘寫了兩次“造訪”——第一次“造訪”貝多芬;第二次“造訪”斯蒂芬·霍金。“造訪”的過程其實就是兩位名人克難前行而“苦難”屢屢敗退的過程,這些敘事可讀性強,用了六百字左右;接下去作者以精彩的三句議論收尾:第一句“遊戲再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自然地收住敘事,轉入議論,與題目、開篇照應;第二句“向苦難低頭的人,苦難叫他們弱者;不畏懼苦難的人,苦難反而敬畏他”站到哲理高度,從正反兩面總結人生感悟,道出令人深思的苦難觀;第三句“苦難說,在這場遊戲中,他輸給了強者”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苦難”之口說出“遊戲”的結果,再次強調“堅韌頑強”的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這三句話才六十多字,卻言簡意賅,耐人尋味,文章至此戛然而止,餘韻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