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寒煙深處散文

寒煙深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1、

寒煙深處散文

畢竟是暮秋,沿途彷彿一幅清遠靜美的山水畫:綠的香樟,紅的楓葉,白的蕎麥,黃的銀杏,漸漸乾涸的褐色水塘,以及一莖一莖枯萎了殘破了的荷,這些色彩如此濃烈,又如此頹靡,來不及細細去欣賞,我轉過身來,看烏石山蒼茫嵯峨,山門巋然立在眼前。

走過古舊的小橋,我擡頭看這座石砌牌坊,我能不能不去想象這之前它有蕭索,有多殘破,經歷的歲月有多滄桑?我只看到它已經修葺一新:牌坊頂端飛檐翹角,“烏石寺”三個字遒勁有力,楹柱雕刻精緻,兩旁石獅威武。登上垂帶踏跺,山門後有石階綿延而上,彷彿要帶我走入另外一個世界。

不禁笑起。之於烏石寺,它並不是我心心念唸的風景,卻一直以久遠、神祕和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故事佔據着我的一些心緒,這個暮秋的午後,我那麼隨意地靠近,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將會是一段怎樣的旅程。

沿石階盤繞而上,兩旁是茂密的松林,風滑過時發出漫無邊際的摩擦聲響,沙沙有聲;間隔夾雜着的是在春日如同繁密花海的杜鵑花,此刻是樹葉茂密的綠樹;不遠處有溪澗傳來清冽的叮咚躍動,婉轉空靈。連心情也開始明媚起來了,走在這古嶺石階上,整片山林幽寂,人也心清氣爽。可轉眼山勢已經開始陡峭,石階隨山勢不再平緩,我往上登,慢慢地,我聽見了自己的腳步聲,喘息聲,再來不及看兩邊的風景,一座石亭赫然入目。

一定是烏石山人知道山勢高聳險峻,纔在這半山建造石亭,好讓行路人休憩飲茶。我心裏突然感受到了一些恩惠,便笑着看飛檐翹角的石亭。亭內石凳清幽光滑,四根楹柱上的題字蒼勁渾圓,大塊青石鋪成的地面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可是當我擡眼回望,我竟然有了片刻的恍惚,這是在高處纔可以看見的景色:淺淡陽光下,遠處村莊星羅棋佈,田野阡陌縱橫,千里崗山系在這裏橫亙千里。不由得嘆息,眼前如此之美。

有巨石橫躺在路的一邊,巨石中間有深深裂縫,才驚奇它的凋寂和突兀,“神石母”三個字已經落入眼裏,再看着巨石前插着的密密香燭,不由得隨下猜測,想必除了一個神奇的傳說,一定還有着年年歲歲裏過往香客虔誠的心。

來不及深究,我已經氣喘吁吁,腳下卻彷彿還是走不完的石階,稍停留,往上看,山林清寂,悠遠。

2、

一邊是連綿起伏的墨色山巒疊影,一邊是濃密的灌木叢掩隱的陡峭山崖,越往上,我越想知道我所要抵達的烏石寺是不是就在這樣的懸崖邊上,走着,望着,甚至突然有了如同行至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惑,眼前卻驀地豁然開朗了起來。

空曠的平地。石制的雕欄。雕欄外樹蔭遮天蔽日的古樟。如鏡子般平滑的安靜湖泊。湖泊邊上青鬱如墨的竹林。這是古人說的世外桃源,還是隱藏在深山老林裏的洞天福地?我眨着眼睛,登山的乏倦瞬間隱去了,我所看到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所在呢,幽靜的,開闊的.,綠色蔥蘢的,風中還飄過淡淡的樟樹清香,其實不止樟樹,還有竹子、馬尾松和野菊的香氣,它們混雜在一起,散落在清新的空氣裏,那麼濃郁,又那麼幽雅。幾個年輕的女子正在湖邊拍照,偶爾輕輕地說着,她們一定也是怕擾了這山林的靜寂,又怕一不小心就帶上了塵俗的喧囂吧,才這樣安靜地佇立,淺笑嫣然。

這一刻,我想我是驚豔的,迷醉的。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驚異着古樟的枝繁葉茂,不對,不止一棵古樟,它居然有五棵,它們就那樣挽着手,倚靠着,糾纏着,交織着,分不清誰是誰的枝,誰是誰的葉,卻一樣的蔥綠如墨;若不是那調皮的小魚游過來泛起一圈一圈的漣漪,藍天白雲的倒影在這湖水裏會有多清亮呢,此刻它那麼安靜地依偎着古樹和竹林,全然不去理會那遊弋的魚飛掠的鳥,以及飛鳥那婉轉輕靈的鳴唱。沿着腳下的路,順着雕欄,古樟深處,我看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這是烏石寺。

我跋山涉水,就是爲目睹傳說中的烏石寺,這一刻,它那麼恢弘地矗立在我的眼前,寂靜的,典雅的,繚繞着的嫋嫋佛音裏,彷彿遺世,又彷彿等候了我許久許久。

這是前世的一場約定,還是冥冥中的一個召喚?當我看着那張那麼慈祥那麼從容的臉在鼎盛的香火氤氳中如此淡定地注視着的時候,我的心,瞬間便寧靜了。我久久地站着,仰望着,任時光蒼茫飛逝。此時,正有身着黃色僧袍的僧人在一邊低眉敲着木魚,輕輕唱頌着經文,而似乎是千里迢迢奔赴而來的幾個香客正長跪着,求拜着,彷彿要將心裏所有的溫情與心願,所有的不平事與苦難心都一一說與佛聽。我看着,只看着,這一刻,我如此鬆懈,如此敬慕,又如此安靜。

閉眼,合掌,我默默祈願,無比虔誠。

陸續有遊人香客走入,我輕輕地退出來,看莊嚴殿宇,想着晨鐘暮鼓裏,它的神聖與久遠。

3、

“你來了”,這三個字,是烏石山的神祕禪語,相傳,它是北宋紹興年間烏石寺高僧聖悟禪師在觀音洞旁的石壁上爲迎接岳飛寫下的字。這,該追溯到多久遠前呢?歲月的雲煙早已經開始彌散,時光裏,是不是還有那年那月斑斑駁駁的印記?

寺院後有一條蜿蜒的山路,寂靜而幽深,我繼續往上,那裏是觀音洞,也是幽巖洞府。

我不知道我是用怎樣的心靠近的,安靜,沉默,或者嘆息,我甚至忘記了登山的疲倦,洞府其實是接近山頂的懸崖下一個深深洞穴,洞頂有一泉清水滴下,經年不斷。洞口圍砌了黃色矮牆,牆上有書法臨摹,岳飛的《滿江紅》、《小重山》,而洞府的另一隅,“岳飛”手執大刀威武站立。

大凡烏石寺,人們總會說起岳飛,但是岳飛真的來過嗎,還是後人杜撰的一些歷史場景?可眼前的雕刻、書法,以及縈繞着的一些氣息分明是一場時光的錯亂,恍惚閃過的光與影裏,岳飛正帶領着“岳家軍”奉十二道金牌返京。我能不能去想象那一刻他的悲痛和無奈,路經烏石山,風光再秀麗,景色再旖旎,怎樣去入他的眼,前途那麼渺茫啊。

然,這世間分明還有一種玄學叫未卜先知,聖悟禪師已經算出一切,包括未來,他對岳飛說“你來了”,他煮麪給岳飛充飢,卻將醬油佐料放在麪條下面。聰慧如岳飛,如何不懂?他讀懂了禪師說的“你來了”,他也明白了禪師煮麪時暗藏的玄機,麪條不能翻,如同註定他不會去“了”,亦不會去“反”,所以他舉碗摔面,不辭而別。

若是我,面對着禪師篤定的神態和話語,我會怎樣去選擇?會選擇退一步的海闊天空,還是明明知道前方是萬劫不復的深淵仍舊捨身縱身躍下?岳飛選擇的是後者,畢生精忠報國,他早已經萬死不辭。只是啊,我如何去想,摔碗訣別的那一刻,他是怎樣的悲壯,怎樣的隱忍,和怎樣的毅然決然?

聖悟禪師算的真的很靈驗是不是,所以千百年來烏石寺的香火長盛不衰?但是,我寧可相信這只是一個散落在民間的關於烏石山的傳說,我也不想理解成這是岳飛已經知道了他的凶多吉少。不是嗎,他是岳飛,他不會去做有悖國家和民族的事,但結果,偏偏如禪師所暗示,偏偏發生了那讓人痛心的千古冤事。突然喘不過氣來,我捂住胸口,這世間,怎麼會有那麼多遺憾,不平,和揪心的傷痛?

石壁上,是曾經沿石壁飛瀉的瀑布痕跡,我擡頭,久久地凝視,他們說,這就是岳飛摔掉的麪條,也是這世間,最酸楚的淚。

走一回幽巖,我長長地嘆息。

4、

是戀戀不捨嗎,還是一段行程結束的時候總會思緒萬千?

站在山腳,我頻頻回望,眼前山川如此秀麗。百步嶺上的石階如同天梯盤繞而上,烏石山突兀而起,暗褐色的峯頂如同巨獅寤醒,咆哮山谷,又如同鋼鑄鐵澆的巨大煤塊,這是一幅清雅的山水畫,而峯頂,又分明是這山水畫中的一團潑墨,酣暢淋漓,蒼茫渾然。

耳畔幾聲清脆的鳥鳴,幾隻飛鳥從眼前忽閃而過,這是倦鳥知返麼?我擡頭,夕陽漸漸西下,有薄霧輕盈地繞着濃郁的山林,暮色開始瀰漫,那麼,我亦歸去?

歸去。歸去。

不說我看見了什麼,我如何感慨,也不說我許下了什麼願望,看着烏石山,我告訴自己我只是很悠閒很愜意地走了一回家鄉的風景,它滌去了一些歲月的塵霜,讓我在這個暮秋有了一種最清寧的心情,閱讀着時間,閱讀着天地,一如李敬曾題“朝駕巾車上碧山,暮隨明月下山還。回頭卻望山中寺,半在寒煙古木間。”

半在寒煙古木間,是寺院,是風景,還是烏石山風風雨雨的漫長歲月?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而時光轉眼已過千年,總有一些會留下來吧,留下來,掩隱在寒煙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