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廢墟散文

廢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5K 次

廢墟,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破敗和荒涼,但是一些攝影愛好者卻對廢墟拍攝了大量的作品。我不知道某些攝影家們對它爲什麼如此着迷,是想從藝術的角度來發現它們的美和歷史的價值,還是想向人們展示一種滄桑和沉重?我僅知道的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髮生、發展、高潮、衰落、滅亡的規律,而廢墟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最多的是事物衰敗的結局和它過去的記憶。

廢墟散文

從那些攝影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廢墟所呈現出來的靜謐。那些斑駁的色彩、破敗的殘垣、滿地的塵土、叢生的雜草、斑斑鏽跡,好像都有一種說不盡的滄桑感,鴉雀無聲的靜謐中更有一種“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傷感。一些殘垣中雖然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而眼前能感受到的是無法挽回的結局:它的輝煌只屬於過去,現存的只有輝煌之後的落寞與頹廢,以及歲月帶來的滄桑。

印象最深的廢墟之一莫過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的切爾諾貝利。居民撤離,城市荒廢。多少年之後,那裏的廢墟還殘留着人們撤走之前的生活痕跡,還殘留着那場災難來臨時倉皇救援的痕跡。歲月的流逝只是讓它佈滿了塵土、荒草叢生、顯現出一副破敗不堪、蕭條的靜謐。這一切讓人有種世界末日來臨的恐懼。那是一頁永遠翻不回去的歷史,是一種永遠抹不去的傷痛記憶。

還有一個印象深的是海底的百年沉船,其中就有我們都知道的“泰坦尼克號”。不管當時這些船有着怎樣的輝煌,而今的探險隊員鏡下,這些載着滿船珍寶的沉船在海底要麼被泥沙掩埋,要麼成爲海底生物棲息的場所,要麼鏽跡斑斑的、孤寂地在海底沉睡,盡失往日風華,空空落落,悄無聲息。

我們的圓明園遺址現在成了旅遊勝地。其實這裏的殘垣斷壁、青青野草,無不訴說着那場大火熊熊的浩劫,無不訴說着那個興盛而又落後的大清帝國最後屈辱的結局。

頹廢與落寞,對於我這個容易動情的人來說,是最不忍面對的。隨着歷史的變遷,許多國有重工業生產企業正面臨着生存的危機,許多重工業城市正面臨衰退的難題。許多企業要麼關閉,要麼改制。他們的職工也面臨着重新選擇職業和工作的抉擇。前些日子,網上報道了一個知名國企的保安,因爲企業的鉅變不得不重新選擇職業,在他四十八歲的時候成了一名年輕的律師。而我所生活的環境正也同樣經歷着這樣的轉變,這裏的職工也正面臨着重新的抉擇。當年這裏是一座有名的大礦山,這裏也是向上級單位輸送人才的基地,很多局級領導都是從這裏開始了他們的從政生涯。而現在,人去樓空,許多辦公樓和生活區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喧囂。不論是生活區還是廠礦裏,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再也看不到如涌的人流,再也沒有喧鬧的情景。退休的人移居走了,未能退休的一部分選擇了離開,沒有離開的多數人也去了市中心買了樓。雖然原來的職工家屬區已經被周圍村莊的居民滲入,整座樓還是沒有幾戶人家。留下的多數是那些人老體衰走不動的,還有因沒有能力出外謀生走不了的。

上下班時間再也沒有了往日喧囂。學校放學時間,校門口也沒有了人羣擁擠的家長們和他們的摩托車、自行車車隊。醫院裏也不再有患者人滿爲患,改了制的醫院裏面的醫護人員也大幅減少,走廊裏冷冷清清。夜晚出來散步的人也寥寥無幾。冷清,冷清得不能再冷清,少了的是那些青春煥發的生命力,剩下的只有冷清,就連賣菜的小販也無精打采地坐在那裏。有些小店也不再按時開門,顯現出一副懶懶散散的氣息。廢棄的礦渣堆成的小山矗立在生活區的旁邊,上面零星地散落着一些雜草,象一個個斑禿的'頭頂,更是顯得與周圍有些不協調。整個廠礦和生活區如同一個已到了暮年的老人,只剩下了殘喘的那一絲生命力。

走在曾經熟悉的廠區間,路上看不到幾個人,有的時候甚至一個人也看不到,路邊散落着報廢的機器,還有零星的雜草。不知道那些值班的人都在哪裏,偌大的廠區把他們淹沒了,只看到有些殘破的廠房靜立在那裏,了無生機。夜晚更是空空蕩蕩,只有某段路上路燈閃着半明半寐的光。整座廠區,一棟樓房只有一兩扇窗戶裏透漏出來暗淡的燈光。原來的廠礦只留給了我們它巨大的軀殼,還有人走茶涼的悲哀與荒涼。礦區的頹廢與荒涼與它周圍的欣欣向榮成了明顯的反差。它彷彿是被父母丟失的孩子,靜靜地立在那裏,無人問津。

我不知道我們的周圍有多少這樣的、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的遺蹟。它們曾經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輝煌,而今它們終究要退出歷史舞臺。或許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就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局。但這廢墟里畢竟曾經有幾代人揮灑過他們的青春和汗水,這樣的蛻變不免讓人有些心痛。“不經過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有的時候蛻變是需要承受疼痛的。大浪淘沙,希望它能象鳳凰涅槃一樣獲得重生。也希望我們能在廢墟中走出來,去迎接另一片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