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中秋夜隨想散文

中秋夜隨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傍晚,天陰沉沉的,難道丙申年的中秋又是無月之夜?記得去年中秋的"超級紅月"剛剛露臉,便又藏到密密的雲層之後,不見了蹤影。但願今年中秋的浮雲不再遮月。

中秋夜隨想散文

八點過後,中天的雲層漸漸散去,一輪圓月破雲而出,雖然有些黯淡,但畢竟有了圓月,心頭不禁爲之一振。

小時候的月圓之夜,總喜歡仰望着浩瀚的星空,凝視着皎潔的明月,聽着外婆講着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想象月亮上的影影綽綽就是清冷的廣寒月宮和吳剛怎麼也砍不倒的桂樹,總想在那些斑駁的陰影中找到嫦娥與吳剛的身影,而大人的指點又總與自己的想象對不上號,因而時常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的感覺。

八十年代初的大學時代,中秋節時能吃到一塊月餅都是一種奢侈,但並不能說缺少歡樂,毋寧說那個時代的節日由於會改善伙食,更爲讓人期待。在中午的飽餐之後,下午的課餘時間大家都忙着尋找劈材和枯葉,晚上東西兩個操場就會燃起一堆堆篝火,篝火的四周圍坐着的都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臉。大家笑着、喊着、唱着,盡情享受着中秋之夜的喜悅。而我始終覺得熊熊的篝火與滿月的夜晚有些格格不入,火焰的紅光破壞了月光的清冽,所以晚會結束後,總是喜歡獨自徜徉在喧鬧之後歸於沉寂的校園,把自己融進濃濃的青光之中,想像着古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的意境。

畢業後走上社會,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壓力使我們無暇擡頭看天,無數個美好的月圓之夜在疏忽中悄悄溜過。隨着年齡的增長,近年我對月亮的.獨鍾之情,慢慢有了復甦。只要是朗月,不管是如鉤還是如盤,總想用鏡頭把它記錄下來,以寄託自己心中的某種情愫。風景分爲現實中的風景和內心中的風景,雖然記錄下來的風景與心中的風景差距不小,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去嘗試。

月亮的虧盈,使人想起親人的聚散,所以蘇東坡有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感傷,而朗朗的圓月又讓親人們感到"天涯共此時"的慰安,於是便有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期盼。

月光不會熱烈,它總是清冷的,但這種清冷並不令人討厭,反而會讓人感到某種愉悅。尤其是滿月,只要天氣晴朗,它總會把銀輝灑滿大地。皎潔的銀盤有時飛在雲端,有時爬上柳梢,有時懸在樓頂,有時掛在街角。

站前的明月讓人頓生羈旅之情,古蹟的月華使人望遠懷古,我曾凝望着龍門的夜月,想象着北魏和隋唐的工匠在這伊水兩岸,沐浴着如水的月華,洗去一天勞作的疲憊。我豁然醒悟,當年的月光,也是來自眼前的明月,原來我與古人共享一輪圓月。

月亮一路走來,把古人創造的藝術瑰寶帶給我們,而把工匠永遠留在了遙遠的過去。若干年後,在此欣賞美景的我也會消失,消失得片痕不留,一如從未到過這個世界。原來,在自然面前,人是那麼渺小!

我居住的這個大院,位於古都西郊。這裏的明月也獨具風情,南山悠然亭上的一輪冷月昭示着"山間晴雨才經過,世事紛紜已笑談"的哲理,牡丹小區的如洗銀輝象徵着大院生活的寧靜,無名湖中的沉璧靜影,把夜色裝扮得分外嬌嬈,而高懸於司母戊微縮方鼎之上的朗朗皓月,又給人一種過分清冷之感,讓人思考着這個大院未卜的將來……

月是故鄉的明。在我心中最美最亮的月亮還是家鄉的明月。它清朗如水,圓潤如盤,把家鄉的夜裝扮得迷幻而富有詩意。自家小院中的月更是在無數寂靜的夜晚悄悄爬上我的心頭。那是蘇北小城的一個獨門小院,母親生命中的最後十幾年在那裏度過,如水的月華透過絲瓜的藤蔓灑滿院落,瀉在母親生前植種的盆栽之上,也許在這月朗的中秋之夜,母親也在凝望着瑤臺明鏡,與她的兒子一樣,寄託着心中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