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心界散文

心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1.等

心界散文

咖啡屋外,有人在等着我。而我,正在咖啡屋裏等一袋雞米花。

咖啡屋裏,人不多。有兩排桌椅。綠的桌,紅的椅。空着的桌椅像是一棵樹與一朵花相依着低低私語。牆,也是鏡子,望着牆,可偷看別人的吃相。我坐在紅椅上,左手和右手在綠桌上相握,身上的綠色外套跟桌子的色調差不多,不細看,像一棵樹坐在一朵紅花上,紅花的手扶着我的背,我們悠然地等月光到來。忘了是在等一袋雞米花,也忘記了屋外有人在等我,像是跟時間約會在咖啡屋。

我們每天都在等,等發工資,等花開,等車,等愛人回家,等一句表白,等一份禮物……或有期或無期地等。

等,有難受的等,也有輕鬆的等。

難以預測結果的等最讓人難受,猜測、疑慮充斥着內心。讓人寢食不安、欲罷不能,與時間抗衡多時,只爲一個未知的結果。比如等一個沒有承諾過的人,像一場,那是一個若得若失的過程。沒有期限,或許明天就等到,或許後天纔等到,或許永遠等不到,爲的就是一份驚喜和執念吧。

假如明確知道要等的東西在某個時間就會到來。即使這個東西沒有到來,等的過程像擁有的過程。可以把等待忽略,輕鬆地幹別的事,時間到了,東西自然到手。這樣的等待顯得輕鬆。

有一種等幾乎可以肯定要等的東西不會得到,也去等,沒有期待,只等一個空,等一個幻。能這樣等一定是很愛要等的東西,是心甘情願去等。因爲不奢望結果,所以輕鬆。這樣的空等,只是思念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罷了。對放不下的東西,一直思念,一直空等。無痛無癢地空等着,也充盈了時光,也是一種美吧。

此時,我在等一袋雞米花,不確定要等多長時間,但知道結果是一定到手。而我,感覺輕鬆,幾乎沒有等的知覺。那是因爲在等的過程中,不去想要等的東西,而是關注別的東西。欣賞咖啡屋的裝修、看別人的吃相、聽咖啡屋裏緩緩的音樂……當等待的過程變成了享受時光的'過程,就是閒等。

閒等,好似馬路等汽車,好似樹葉等風。閒等,順其自然,讓心漂流在等之外,不像等。閒等,不急,不累。不管有沒有結果,不去期待結果;不論時間長與短,也要在過程中享受時光。

喜歡閒等,因爲我是一個怕痛怕煩的人。

任雨滴,任水流,任你來不來,我在閒等。

我在聽歌,我在寫文,我在品茶,我在閒等。不經意間擡頭,你來了。

2.朦朧

氣候朦朧了季節,看不清冬的面龐。是暖陽騷擾了冬的寒意,在該寒冷的季節裏,一種溫暖順應着心裏的感覺抵達眼臉,於是展開笑顏。

幸福有時只是一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那麼,只要幸福着,就讓眼前的一切朦朧着,不詳說,不明辨。就讓日子這樣一天天地過,像流淌的溪水,婉約,細緻,但永遠不會如鏡子般清晰,刺眼。

一直喜歡朦朧這個詞。朦朧的人生,詩意,浪漫,從容、不逼仄。鄭板橋的難得糊獨,白居易的猶抱琵琶半遮面,都是這樣的意象。

純潔女子從簡單中走來,落入俗事凡塵,漸漸看透人生看透世事,最後寧願選擇朦朧人生,與世俗保持距離,糊塗而樂,這是對現實的一種疏離,是現實和夢想之間的留白。太過現實的生活,累得喘不過氣。太過現實的感情,滿目瘡痍。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溫暖的心,只是現實把這顆心給慢慢浸涼,丟失了那些淳樸和初衷。淳樸和初衷帶着傻氣,傻傻的,不事雕琢,有一份獨特的、天然的美。

曾經試圖把愛情的規條一一列出。想要愛情清清楚楚,明明確確地表現某些東西。當愛情的狀態在歲月中不斷地演變,十年、或是二十年過去了,依然還有好多不明白的東西。方知歲月會帶走一些原來的思想,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內容。方知愛着並不需要說明那麼多,隨着感覺走便可。一輩子,完全可以朦朦朧朧地過。

愛情,厚重不厚重,變與不變,難以界定,不必費盡心思去仔細稱量、精密計算。看待愛情,最美的還是霧中花、水中月的境地。如果愛情是一幅朦朧的畫,不管畫中人影多麼模糊,只要它還在,情就沒有走遠。苛求清晰看清畫面的的一絲一毫,只會讓愛情陷入醜陋。

我們曾晃悠着青春,張揚着燦爛的笑容,彷彿春天陌上的花開。當歲月把青春帶走,紅塵滾滾裏,就只有淡淡的記憶留在腦海。偶爾翻起才知往事就這樣朦朧了,朦朧了……最後便在朦朧裏尋找美的最初。

現在經歷的一切,將來都會成爲朦朧的記憶。何必介意當下的朦朧?比如,這個被暖陽騷擾過的冬季,有極致的朦朧美,似乎是春天與冬天美妙的戀愛。

3.纏繞

很多時候,走着走着,突然看見一面牆上,或一棵樹上,或一個木欄上有一些鮮活着或乾枯着的藤纏繞着它們。

藤與牆的纏繞,一纏就是一世。枯萎了,還要保留纏繞的姿態,直到歲月風霜腐爛了它們的身軀,隨風飄落。

一面牆,它純粹地立着,從來不知道會有什麼東西會纏上它。一條藤,它自然地生長着,從來不知道會在某個白天或是夜晚,在某個轉角處,一伸枝蔓,就靠上了牆。牆不拒絕,藤不逃避,一天天地纏繞下去。像母親與孩子,從懷孕那刻起,就骨肉相連,纏繞一世。像我們與自然,從生下來那刻來,就與空氣和陽光等密不可分,死了也與泥土或海水纏繞。像知已之間,從認識那天起,就關聯起來,用某種方式纏繞着彼此。

站在被藤纏繞着的牆面前,像是在觀賞一幅畫。我相信,在這幅畫上,有心人都可以找到契合感。此刻,我的目光與這幅畫纏繞上了,在凝視中,我懂得了某些東西。牆是慈悲的、博愛的,它默默地接受每一段緣,從容地面對每一條藤的依靠,不以藤來喜,不以藤走悲。藤是純真的,自然的,遇上牆便纏着,從東繞向西,從南繞向北,延伸着生命的枝枝蔓蔓。

纏繞,並不只有一種形態、一種方式。

纏繞有時是有形的,有時是無形的。有時交叉、有時平衡。有時緊,有時鬆。有時短暫,有時長久。有時有意,有時無意。

我們在塵世行走,不是一條固定在某個地點生長的藤,與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時刻靠近,然而與某些東西纏繞上了,即使隔着千山萬水,也會在思念中纏繞。就像我們與親人與故鄉,即使沒有常見面,即使相對無言,也會在默契中纏繞;就像面對一首詩,一隻陶瓷,靈魂與靈魂纏繞。

纏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工作時與工作纏繞,睡覺時與愛人、與夢纏繞,聽歌時與歌曲纏繞……你只要生命着,就與有關聯的事物纏繞着。

命中的纏繞,都是一段際遇。纏繞的苦痛喜樂充實了我們的人生。纏繞的美感源於溫暖,纏繞的痛來源於太緊。

我願與塵世有一份輕鬆而溫暖的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