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民間習俗之採青散文

民間習俗之採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在我的家鄉,流傳着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民間習俗——採青。

民間習俗之採青散文

採青,也叫偷青,即每年的正月十五,一羣年輕人趁着月色結伴出去偷摘別人菜地裏的蔬菜。有菜地的人家對採青這回事都心懷忌憚,卻又無計可施。菜園被採後,有的只是暗自叫苦,有的則是罵天罵地。有意思的是,據說主人罵的越兇,對採青的人來說就越好。具體哪方面好,那就無章可尋了。個人以爲,這只不過是採青人的自圓其說。

雖說採青日是正月十五,但年輕人大多都按捺不住,總在正月十四那天便開始行動了。久而久之,採青日就成了兩天,並以正月十四出行的人居多。當地人因爲擔心採青的人下手太狠,所以這兩天晚上通常都會到菜地裏巡視,給月圓之夜的採青行動營造一種異常緊張神祕的氣氛,也使那些喜歡挑戰,追求刺激的年輕人更加熱衷於採青這一習俗了。

我的母親是個勤快人,她在家時,家裏的菜地必定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每逢正月十四和十五,我家菜園必定會有采青人光顧。半夜裏,母親也會到菜地裏走走看看,即使夜裏沒有任何發現,到了第二天清晨,當我們再到菜園查看時,總能發現採青人留下的足跡。“一棵,兩棵,三棵……”我喜歡跟着母親一起數那些被偷摘了的大白菜、胡蘿蔔、蒜苗,還有洋蔥。母親從不罵天罵地,她只是很平靜地數,很平靜地看。數一數被摘了多少,看一看有多少個腳印,然後淺笑着離開了菜園。而我,歡呼雀躍地跟在後面,其實不知所以然。

母親隨父親到外地工作以後,我家的菜園也就逐漸荒廢了。任憑我和弟弟怎麼折騰,地裏也長不出幾棵像樣的菜。好笑的是,地裏本無幾棵菜,可到了採青的那兩天晚上,我仍十分忐忑的帶着弟弟到菜園裏查看。爲了能逮住採青的人,我們甚至會躲在菜園旁邊的柴堆裏一動不動,密切注視着四周,想一有風吹草動就出聲吆喝吆喝,或者裝神弄鬼嚇唬嚇唬人。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在柴堆裏躲了很久卻什麼也沒發現,只得失落落地回家去。蒼茫月色下,我心不由地嘆道:“媽媽不在家,菜園不景氣,連採青的人也不來了。”隨及,一種莫名的憂傷化爲淚滴悄然滑落,腦海裏滿是母親淺淺的笑意和她走出菜園時的背影。

真正參與採青行動,是十五歲那年。包括我在內的五個姑娘在楊家舅舅的帶領下,組成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採青隊伍。楊家舅舅其實是個二十來歲的大男孩,與我母親同姓,論輩份我得管他叫舅舅,其實他更像我們的大哥。

話說採青的經歷和感受,用“驚心動魄”一詞形容一點也不爲過。首先,我們以我家爲根據地,天一黑就聚在一起討論行動計劃。我們一人準備一把小刀用於割菜,再帶上幾個塑料袋用於裝菜,然後制定採青路線。由遠到近。所謂由遠到近,就是先到偏遠一些的菜地。料想主人嫌遠一般不會出來查看,比較容易得手。大約晚上十點,我們便沿着既定的路線出發了。

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林間小道。在楊家舅舅的帶領下,我們前後有序,急促前行。我的想象力向來豐富,這次我把我們想象成了武俠片中的俠客,正在執行一項神祕的任務。這樣想着,整個氣氛都充滿着神祕。

我們的第一個地點,是靠近江邊的沙地。那裏地質不太好,不適合種植,但若就此荒廢,又十分可惜。於是,人們在那裏種滿了豌豆。豌豆對土壤要求不嚴,即使是沙壤,只要排水良好,均可栽植。而此時,正是吃豌豆尖的季節。只見蒼茫的沙地上,大片大片的豌豆尖在柔和的月光下隨風輕舞,就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畢竟地方偏遠,平時少有人來,它們也有些寂寞了吧。我們也毫不遲疑,一到就迅速展開工作。一手拎袋,一手掐,人人動作敏捷。也難怪,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這等小事自然不在話下。

採青最忌心厚,一個品種不宜摘得太多。一來,摘的太多感覺有些對不住主人。二來,品種越多才越有成就感。因此,不一會兒,我們便在採摘的樂趣和收穫的狂喜中理智地停了下來,然後滿心歡喜地向第二地點出發。

初戰告捷,興致正高。第二地點雖然也遠,卻是採青的勝地。那裏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很適合種植。那裏的瓜果蔬菜不僅品類繁多,而且長的極好。人們自己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賣。一些老人和婦人,則以此爲生計。去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撥又一撥的同道中人,都是些十六七歲的姑娘小夥。採青的過程中,又有個男生惡作劇,大聲吆喝:“採青咯,採青咯。”這使我們正在摘菜的幾個女生驚慌失措,一時間心都提到了嗓子口。真想抓起石子扔過去,讓他閉嘴纔好。然而,他吼兩聲便迅速跑開了。使得驚慌失措的我們,也只好隨便抓起幾棵小菜就趕緊逃離了現場。儘管沒人追來,狂亂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靜,深刻體驗了一把做賊心虛的感覺。

舅舅其實並不害怕,他只是受我們幾個姑娘營造的緊張氣氛所感染,纔跟着跑的。而我是最謹慎最敏捷的.,一聽到聲音,撒腿就跑,寧願什麼也不要。因此,我的收穫要比他們少的多。等到了安全地帶,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個氣喘噓噓,又忍不住哈哈大笑。再瞧不遠處,又是一撥採青的人,他們正鬼鬼祟祟地穿梭在被月色籠罩的田野裏。舅舅衝他們喊:“採青的,慢點跑,小心掉進陰溝裏。”此語一出,可把我們幾個憋壞了。那種想笑,卻不能笑出聲的感覺,實在太痛苦了。

多年以後回想起第一次採青的經歷,仍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每次都會忍不住傻傻地笑。而笑過之後,便是一聲長長的嘆息。把對童年,對採青的懷念;對時光,對歲月的感慨;對親人,對朋友的牽掛,都包含在了這聲長長的嘆息中,化作一團霧氣,消散在風裏。

有了那些令人懷想的過往,我真正體會到了“時過境遷”這個詞語所飽含的滄桑。但我除了在心底默默地品嚐這份滄桑感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小時候便與父母聚少離多,長大後更是如此。成長過程中的辛酸苦楚早已忘卻,唯有母親淺淺的笑意越發清晰美好。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如今天涯海角各在一方。任憑網絡多麼強大先進,也始終改變不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曾經奔跑過的田野,穿梭過的叢林,全部淹沒在了深深的水底,成了水力發電站的犧牲品。而“採青”這個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民間習俗,在人們失去了土地,遠離了原來的親友鄰里之後,也就自然而然的取消了。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天上月圓依舊,只是平添了幾分清寒。

我想若干年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採青這回事了。至少在這一片土地上是不會有人知道了。但不管怎樣,我會記得,永遠記得。因爲那些過往,是我曾經懵懂過、青春過、瘋過、傻過、活過的證明。儘管每一次回想,那時過境遷的滄桑感,就會像蟲子一樣吞噬人心。但寫滿風塵的臉上,最終還是會展露出純純的笑顏。這微笑,可以將一切的一切都揉合在一起,使吞噬人心的滄桑感,瞬間變得浪漫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