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點亮童年的煤油燈散文

點亮童年的煤油燈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停電了,我似乎還沒有一點點的準備,它就粗魯地闖進了每個家庭。正在播放劇情的電視突然黑了屏,正在工作的洗衣機也失去了旋轉的動力。鄉村的夜晚這般寂靜,我無奈地找來一根纖細的蠟燭,輕輕地把它點明,昏暗的燈光劃破了夜空的寂靜,我的思緒瞬間開啓,把我帶進了那個陌生而又熟悉的童年時期。

點亮童年的煤油燈散文

兒時的我,就生活在那個經濟比較落後的年月。每到晚上整個村莊就特別漆黑和寂靜,我們時常感到恐懼而待在家裏,靠一盞小小的煤油燈壯膽、陪伴照明。就是這昏暗的小油燈讓無數個家庭活躍起來,獲得新的活力。

那時,因爲父親哥哥平時不在家裏生活,母親和我們三個不中用的孩子(妹妹弟弟),每晚只點一盞燈。它是父親用一個普通的墨水瓶做成的。由於怕燒壞蓋子,就把塑料蓋換成了圓形鐵片,中間用釘子打了個圓形窟窿,再用薄薄的鐵片做了個像吸管那樣的圓柱形管管,大約有二三寸長的樣子,一頭大一頭小,卡在蓋蓋上那個圓形窟窿中央,最後再用幾股棉線合在一起,穿過圓柱形管管裏,用來做燈芯,小燈就是這樣做成的。它雖然矮小,又極其普通,但它每晚都能準時給我們帶來光明。

兒時的我們是特別依戀母親的,每到晚上幾乎形影不離。那時,母親常常晚上收工回來,首要任務就是給我們做晚飯。我總是第一個找到火柴,點亮煤油燈,放在竈臺上,然後母親掌鍋,我燒火,妹妹弟弟就依偎在竈臺旁的柴堆邊,眼巴巴地看母親做飯。油燈下母親耐心地給我們攤煎餅、烙油饃、熬米粥等,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樂得合不攏嘴,那種洋溢着幸福的小臉蛋,如紅紅的小蘋果一般迷人。

每每吃了飯,母親也總是迅速洗碗刷鍋,然後攜着弟妹向堂屋走去。我總是習慣性地端着油燈,小心翼翼地挪動腳步,生怕把煤油燈裏的油潑灑到瓶外,還要用小手罩着燈光,又怕被風颳滅這漆黑夜晚唯一的光明,待走進堂屋,便輕輕地把它放在桌子上。而後,母親則打來一盆水,把我們一個一個地“收拾”一番,再一個一個地放到牀上,纔開始重複做着四季不變的家務,等一切都弄妥當了,再輕輕地端上油燈坐到牀頭,給我們縫衣服、補衣服或者納鞋底做新鞋,弟弟總是撒嬌地偎依在母親懷裏,我和妹妹也總是臥在牀的另一頭,看母親做針線活。每每這個時候,母親就親切地跟我們聊天,諸如:今天見了什麼人,幹了那些事,說了什麼話?我和妹妹總有答不完話,嘮不完的嗑,我們就是在這樣溫馨的環境中進入了夢鄉。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和妹妹相繼進入小學學堂,便開始有了作業,所以每到晚上煤油燈成了我倆爭搶的香餑餑了。常常吃了晚飯,我和妹妹總是搶桌子爭凳子,都想着趕快完成自己的作業。我們把油燈放在桌子中央,各自默默地趴在那裏,做着自己的作業。由於妹妹的不小心,多次翻書總是把燈扇滅,也爲此我和她爭吵,妹妹總是嘴厲害,我不和她對着幹,卻學會了告狀,常常母親爲我出氣,給妹妹的小嘴巴揪得紅紅的,看到她哭得鼻涕淋漓,我的心好疼,從此就不再跟她計較了,先讓她用完了我再用。等我們做完了作業,母親就開始做着她那家務活。煤油燈下,那一堆堆的家務活、一件件的髒衣服或者破衣服、一疊疊的鞋底……在母親巧手的打造下變得完好、乾淨、整潔和美觀了。

冬天裏,那夜是漫長漫長的,因爲寒冷,我們總是早早地吃了晚飯,趁着飯的餘熱,我和弟妹們趕快跳上牀,耐心地等待母親忙完家務活,能快些與我們依偎在一起。多少個夜晚,我們在那孤燈下,邊看母親納鞋底,邊聽着母親給我講的一個個動聽的故事。

在那個沒有電視電影的年代裏,那些故事似乎比吃肉還香啊!記得母親給我們講的第一個故事,是《牛郎織女》。聽完以後,我的思緒盪漾:那牛郎的嫂子這般愛財又自私,不是個善良的茬,還有那可惡的王母娘娘,爲什麼要劃河隔斷鴛鴦,留下這千古的絕唱?再有那《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讓我的心糾結不堪:萬惡的秦朝無止境地勞役,給多少家庭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毀了多少像孟姜女這樣的好兒女啊!……黃昏的煤油燈下,母親總有講不完的故事。類似還有《祝英臺與梁山伯》《陳世美》……最講不到頭的就是《楊家將》,只要村裏有說評書的,準說那無限長的似乎說不到頭的《楊家將》,從楊繼業說到楊金花這一代,還有楊氏大家庭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母親每每聽完了就會抽時間爲我們轉播。我們就這樣在燈下聽着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我的思想似乎豁然開朗,人間的愛恨情仇在心裏滋長,煤油燈成了我獲取真理的導航,一個個美好的理想在這裏萌發。

隨着季節的不斷推移,漸漸地,我升入了小學高年級。學校要求上早晚自習,我只好讓父親再專門給我做一盞煤油燈了。每天我都會把我的油燈灌滿煤油,擦乾淨,放到我的臥室裏。到了準點就端着它,高高興興地走進教室,和同學們一道在那個燈火通明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大聲地讀書,認真地做作業,與同學討論問題。我在這裏學會了作文,一個個難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答。由於教室裏多盞油燈聚集在一起,煙霧繚繞,有時把人嗆得咳嗽不止,我們流出的鼻涕和吐出來的痰液都是黑色的,偶爾臉上也糊得黑乎乎的',又滑稽又好笑,但是個個精神飽滿笑逐顏開。

在我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年,學校似乎不再抓智育了。我依稀的記得,有一個下午,全校學生都搬上凳子在操場聽會。朱校長手裏拿着一張報紙使勁地讀着“張鐵生交白卷上大學”,還有“黃帥反潮流”……從那以後,學校開始讓我們走出教室,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要求各個班級準備文藝節目和革命樣板戲,走村竄戶搞文藝宣傳。我們的班主任周老師,爲了出色地完成任務,要求我們每晚到學校教室裏搞排練,並且讓參加演出的同學每人買一盞罩燈。其實就是高級一點的油燈罷了。

仍然是由燈身和燈頭組成,燈身有個底座,上面部分裝油;燈頭是旋轉擰上的,上面裝上玻璃罩。燈芯被玻璃罩着,一般不容易被風吹滅,只是玻璃罩很容易被燻黑,不過用軟紙或者幹抹布擦一擦乾淨了。相比之下,比先前那個普通的煤油燈既省油又明亮。我們就用這個高級的煤油燈,在那個特殊年代,利用晚上熬夜來排節目,白天由老師領着,到各個生產隊爲社員們唱歌、跳舞、說三句半、唱革命樣板戲等,然後就幫社員們幹活,那個時候稱這種行爲叫“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是明燈照耀着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艱鉅的任務。雖然大家覺得很累,但是也很充實和快樂。

春夏換季,冬天來了,學校又提出搞大字報、辦專欄宣傳。首先由老師帶我們到村裏,在各家各戶牆壁上書寫標語,然後又到大堤上剷草刷標語。回家後要求每人在家裏外面的牆壁上辦專欄。於是,我又在那個明亮的油燈下摘抄資料,仿畫畫,終於在我家辦起了一個有一米長和寬的正方形的專欄,還受到村領導、學校校長的好評。接着生產隊的隊長安排我在小隊裏負責宣傳,給我送來了一本本資料,一個大喇叭,一盞像《紅燈記》裏李玉和提的馬燈。我清晰地記得,每天吃了晚飯,我和我的兩個同學,在馬燈下一個人看着報紙念句子,一個人用嘴對着喇叭大喊,我們三人不斷交換着念,交換着喊。把我們的嗓子都喊沙啞了。但是,我們依然感到無限的榮幸。鄉村的夜晚極其安靜,我們的聲音極其高亢,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每晚村裏也有很多打熱鬧的兒童和少年,天天跟在我們身後,有時把我們圍得水泄不通。因爲我們手裏提着馬燈,特亮,因而招來了許多小朋友前來觀看。那個冬天我就是在這樣緊張而又快樂中度過的。

小學階段就是這樣糊里糊塗地過來了,從我手裏接過三種形式的煤油燈,一個比一個明亮,也一個比一個高檔。它們是社會進步的產物。雖然它們比不上今日的電燈輝煌,但是,在那個特殊時期點亮了我前進的方向。

流年悄悄地從我的手指間溜走,它慢慢地將我的童年帶去,沖淡了過去的是是非非,然而那一盞盞童年的煤油燈,曾給了黑夜中鄉村和童年時期的我,無比的溫暖和無盡的光明,成了我成長路上明星,那種感覺、那段情節,是我記憶裏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