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村裏的年味散文

山村裏的年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過年,歷來是全家團聚的節日,而且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佳節。一到過年,什麼東西都可以放下,什麼事情都可以推到年後再說,民間也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叫花子都要過年”。呆在城裏過年,由於只有七天假期,因此總感覺年過得匆忙,過得好快。還有幾次過年怕麻煩,乾脆把年夜飯和庚飯都放到酒店裏去吃。人雖然輕鬆了,但我感覺那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似乎沒有小時候,老家那個小山村裏過年時的味道。

山村裏的年味散文

我的老家位於雪峯山脈腹地,四周羣山懷抱,一條清澈的溪水繞村而過,一百多戶人家聚居在山腳下的空坪裏。山青水秀,民風淳樸,是一個典型的湘西小山村。記得小時候,在老家,一進入農曆十二月,天氣就開始變冷,冰雪也會隔三差五的光臨山村。雪也像急着趕來過年一樣,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把整個山村打扮得白皚皚一片,只是那一縷縷炊煙從煙窗飄出,才感覺到寂靜的山村幾許人間煙火的暖。而老家的年味也隨着紛飛的雪花而漸漸地落到山村裏的各個角落,似乎不下幾場雪,就不像過年的樣子。

山村裏過年是從村民早上殺年豬時豬的嚎叫聲開始的,那一聲聲“奧嗷”“奧嗷”的吼叫,揭開了老家過年的帷幕。一進入農曆十二月份,村民就可以隨時宰殺年豬。那個年代,每家每戶都會餵養幾頭豬,平常也可以賣掉,但無論如何,都會留一頭豬用來過年。殺年豬,還要請會算日子的先生算一下,看哪些日子是可以殺,哪些日子又是不可以殺。而講客氣一點的人家,殺豬的當天在喊血湯飯的時候,會請先生來吃。

喊血湯飯,一般是請一個大家族裏成了家的男性成員,或者近鄰關係好,有人情往來的男戶主,在殺年豬那天的早上來家裏來吃飯。因主要是請大家來吃添加了香葉,豬肺和菇朵油的豬血湯而叫血湯飯。當然,喊血湯飯的主人家,還會做一些其它的自己拿手的菜,十多個碗,主要是以新鮮的豬肉爲主,可以說是典型的豬全宴。而主人家的小孩一般要等客人吃完了,才另外單獨炒一些,或者把客人吃剩了的熱一下,再上桌吃飯,因此有些小孩會有意見,膽子大一點的就會埋怨大人,把好的都給別人吃,自己就吃他們剩下的。

其實,喊血湯飯是山村裏祖輩流傳下來的規矩,也是一年到頭,到過年了,聯絡家族感情的一種方法。在別人眼裏,感覺到這個家族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家裏殺了年豬,那麼也可以說是開始過年。豬腸子可以用來做灌粑,灌粑的做法是,把新鮮豬血跟糯米和勻,灌到豬腸子裏面,兩頭用線紮緊,掛到房裏的樑上,放到大年三十就可以蒸來吃。豬板油和水油就用來熬豬油,熬好的豬油放到罈子裏冷卻以後,用蓋子蓋嚴實,可以放上一年不壞。在留一些肉用來吃新鮮的後,剩餘的豬肉就用來醃製風吹肉和臘肉。

那時候,殺的年豬都是兩百斤以上,甚至有三百多斤重的,都是餵了一年以上的,肥肉厚而且肉味香,到現在是很難找得到。把醃好的肉從王桶裏取出來,有些就掛到竈火上薰,薰過幾個月;有些就掛到房裏的樑上做風吹肉。看到屋裏到處掛的肉,就感覺到了濃濃的過年的味道。

殺完年豬過後,就要準備沖年餈粑和打年豆腐。不論誰家裏沖年餈粑,四鄰的鄉親都會不請自來幫忙。糯米是頭天晚上就浸泡好,第二天早上,天還不亮,主人家就會起來燒竈火蒸糯米,劈柴火和水瓢舀水的聲音喚醒了睡夢裏的山村。

那些約好的鄉鄰,都會陸陸續續趕來幫忙,有幫忙舞粑錘衝粑的,有幫忙擠粑的,還有看熱鬧的.,男女老少都有,是真真異常的熱鬧。那個時候,沒有電燈,還是用煤油燈,竈屋點一盞,堂屋點兩盞,屋裏就顯得亮堂堂的。粑錘是用很粗的油茶木做的,粑坎是巖匠師傅用一整塊火砂岩打製的,重達一百多斤,村裏幾乎每家都有一個。

當蒸好的糯米飯用米簸箕撮到粑坎裏,整個屋子裏就飄滿了濃濃的糯米飯香。這時主人就會客氣地喊大家吃糯米飯,大家也都會抓一團吃,嘗一個新鮮。沖年餈粑也是衡量一個男人強不強壯的標準,一個人要是能夠連續衝幾坎餈粑,那在鄉里就算是一個標準的男子漢。一般家裏都會衝上十幾坎粑,幾百個餈粑,一個上午就衝完。餈粑的年味也是最濃的,村民在平常日子都不會衝,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衝,所以村民習慣把餈粑叫年餈粑。

衝完年餈粑,就到年關頭了。村民就開始打年豆腐,乾魚塘和做甜酒,在大年三十前幾個趕場的日子,還會去買一些糖,瓜子,花生和鞭炮。那個時候,老家冬天也沒有什麼新鮮水果,桔子少,更不用說蘋果。桔子一般是城裏的親戚來拜年的時候,做爲禮物帶來。有時候,收到的桔子又會做爲回禮,或者用作拜年的禮物去走親戚,因而會出現做爲拜年禮物的桔子,轉了一個圈,又回到原來的主人家裏。就是在這轉來轉去中,感覺到不一般的年味,感覺到那濃濃的親情。

村民忙了大半個月,終於把年貨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大年二十九,全家又都會忙起來,大人會吩咐小孩,把家裏的衛生裏裏外外徹底地打掃一遍,把春聯和年畫貼好;大人們則把晚上炆年鍋和年三十早上的庚飯菜洗好,有臘豬腦殼,臘豬尾巴和豬腳,小菜有青葉子菜,蘿蔔等,當然魚和雞也是不可少的。最後,是擦邋遢,全家老老少少,都得洗個澡,象徵着把過去一年的晦氣都洗掉,期盼全家新年新氣象,新年有好運。

當竈屋裏飄出年鍋的香味時,已經是晚上十點鐘。大人會把炆得熟透了的臘豬頭,尾巴,耳朵和豬腳,拿一部分放到砧板上,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端來給大家吃,這叫做吃年鍋。年鍋味香,瘦肉薰的紅紅的,肥肉薰的透亮,咬在嘴裏粘得粘口,臘肉香滿屋,那個時候,只有吃了年鍋,纔會去上牀睡覺,這也是山裏面過年特有的習俗。

大年三十的凌晨,第一聲大鞭炮驚醒沉寂的山村,只要有人放第一響,其它人就會象比賽似得趕着放。隨着“嘭”“嘭”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地鳴放,家家戶戶都好像比賽似的趕做庚飯,誰家也不願意落在後面,因爲吃得越早,那麼這家在新的一年裏就會財旺,萬事順利。做好庚飯以後,就會在堂屋門口放一掛長千子連鞭炮,放完鞭炮,再在八仙桌上,擺幾副碗筷,幾隻酒杯,敬敬祖宗,之後,一家人就開始吃庚飯。

庚飯主要是頭天晚上炆好的年鍋,其它還要炒點青菜,魚和豬腸子做的灌粑,雞湯裏要放點粉絲,寓意“四季長青”“年年有餘”和“常吃常有”。吃完庚飯,大人就會吩咐小孩,拿點飯,去給自己家的果樹喂庚飯,拿一把砍柴刀,往樹上砍兩個口子,把庚飯放進去,老一輩人說,果樹吃飽了,就會在新的一年裏結出豐碩的果實,那麼全家的日子也就會過得紅紅火火。給果樹喂完庚飯之後,大人還會吩咐讀書的小孩去看一會兒書。老家有個習俗,說讀書人在吃完庚飯後,接着去看一下書,記性就會變好,在新的一年裏成績也就會越來越好。

記得那時候,迎新年不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而是初一早晨的五點鐘左右。迎新年的早飯,也象吃庚飯一樣,各家各戶都爭着趕早,並且還得趕在天亮以前吃好早飯。迎新年的鞭炮炸得山村天搖地動,誰家鞭炮放得多,放得時間長,就說明誰家的年過得大,過得旺,也預示着這家在新的一年裏,家旺,人旺,運氣旺。

初一早上,家裏的人都會換上新衣服,吃過早飯,休息一會兒,天大亮後,小孩子就會去鄉鄰拜年。無論是否有親戚關係,還是那些孤寡老人的家裏,小孩子都會進去拜年,送上吉祥祝福,高喊“拜年!”“給您家拜年咯”,鄉鄰看到有人來拜年,都很高興,會拿出一些糖果瓜子塞到小孩的口袋裏。這溫馨的場景,在今天這個人情味漸漸淡漠的年代,也許很難碰到了。

初一是分了家的崽給父母親拜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拜年,初三是外甥給舅舅拜年,等這些年都拜完後,山村裏不出五戶的大家族就開始輪着請客喝酒,這在老家又叫正月喊飯。正月喊飯的對象是各家的男主人包括父親和祖父,回孃家拜年的女兒女婿和家族在外工作而又回老家過年的人。堂屋裏擺上幾張八仙桌,每桌都是十八個菜,味美,色鮮,原汁鄉味。位子排座很有講究,輩分,年齡和威望都是參考依據。

就是你可以坐上席,也還得禮讓其他人幾次,最後在大家的幾次懇請下,你才能坐上去。當然,每到一家,客人都會帶兩包糖,兩瓶酒和四個或八個桔子,那個時候桔子是真的香,剝一個桔子,幾個人分着吃,桔香也是一種難忘的年味。正月喊飯,沒有醉眼迷濛,沒有紅燈綠酒,只有那純樸的親情,濃濃的年味。

年是越過越濃,出了大年初五,就要開始舞小山村特有的雪峯斷頸龍燈。一支龍燈隊,一般由一串雪峯斷頸龍燈,各種各樣的故事燈,樂隊,報信的鐵銃和大銅鑼等組成,稍微大一點的龍燈隊,還有蚌殼燈和舞獅子,劉海戲金蟾等表演。

一支龍燈在本村開燈以後,就會到鄰村去舞。每到一個村,村裏的人就像迎接親人一樣熱情。龍燈會進到每家的堂屋裏,給主人家送上龍的祝福,新年的吉祥。主人家爲表示感謝,會給龍燈隊敬菸,甜酒和年餈粑。舞完之後,龍燈隊員和提故事燈的小孩子就會被村民請到家裏宵夜,不要人安排,你家喊幾個,他家喊幾個,到後面有些家庭請不到人,還會怨自己不麻利。

夜宵也很豐盛,不亞於一桌酒席,只是酒是山裏人過年愛喝的甜酒,大塊臘肉,大塊魚,大塊的酸蘿蔔,大碗的甜酒,彰顯出山村裏粗狂的年味。

正月十五,在山村裏,不叫元宵節,不吃元宵,而叫送年菩薩。到這一天,過年準備的菜也基本上吃得差不多了,來拜早年或者晚年的客人也都走了,晚飯會準備一桌好菜,放一封鞭炮,燒幾斤紙錢,敬一下祖宗,吃完飯後,年也就算過完了。而小孩子又會重新開始數着日子,算算什麼時候又可以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