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由一盤土豆絲引起的回憶散文

由一盤土豆絲引起的回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甘肅人,洋芋蛋,一頓沒有不叫飯。我是吃土豆長大的,出門打工這麼多年,長時間不吃土豆還怪想它的。昨日在同事家吃飯,我親自下廚給我自己炒了一盤土豆絲,解了解饞,懷念了一下以前。

由一盤土豆絲引起的回憶散文

我吃土豆絲是有講究的,必須先用菜刀把土豆切成薄片,再切成的絲,而不是用擦土豆絲工具,擦成的絲。用擦土豆絲工具擦成的土豆絲,雖然大小均勻,省時省力還快,但是它破壞了土豆絲的組織,沒有了硬度,炒出來的土豆絲也沒有那麼好吃,稍微炒老點,還會爛在鍋裏,成爲土豆泥。所以,在每次吃土豆絲時我都要親自下廚,這並是顯擺自己的刀功,而是想吃自己家鄉的那種味道。

還記得在初中、高中讀書的時候,學校裏沒有食堂,沒有宿舍,我們離家遠的學生都是在學校外面農戶家租房子住。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小學畢業,如果家長想讓自己孩子讀初中,最要緊的事是給自己的孩子教會怎樣做飯。不過我老家的飯也好做,不管做啥飯都要用土豆,做米飯,土豆絲、土豆片、土豆湯;下面條,就把土豆切成釘和臊子熬在一起弄個湯;吃麪片,就把土豆切成片,辣子、油、土豆片熬在一起,做成土豆麪片。想改善生活了,還可以包包子、包餃子,一切都是以土豆爲主。不過十二三歲的學生娃是不會做這些飯的,家長們最先給孩子們教的是當地獨有的一種飯,叫洋芋拌湯。這種飯簡單易學,還省時省力。首先在鍋裏倒適量水,然後把土豆切成比大拇指還粗的條,扔進鍋裏;然後把麪粉裝在瓢裏,一邊往麪粉裏一滴一滴滴水,一邊用筷子使勁攪拌,一直攪拌到麪粉像蝌蚪一樣,等水開了,一隻手慢慢把攪拌好的面倒進鍋裏,一隻手攪拌鍋中,不然面倒進鍋裏會粘成一團。要不了幾分鐘鍋裏面熟了,土豆煮爛了,裏面加一點當地的酸菜,一鍋酸菜拌湯就算做成了。當時的學生都會做這種飯,因當時窮,也只能做這種飯。放學後,做一碗酸菜拌湯,夾一點自家帶的鹹菜,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不過,十二三歲的學生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上一兩星期酸菜拌湯,都會想辦法做自己想吃的。但是沒有蔬菜,只能變着法的研究土豆,做土豆飯。我們那個年齡的孩子,雖然書沒有讀好,但都學會了一項技能,那就是做飯,都能把土豆做好多花樣出來,最拿手的就是切土豆絲,這是因爲每天練出來的。在當時,沒有任何佐料,只有鹽、辣椒和油,那只有炒土豆絲是最好吃的。

也許有人會問,天天吃土豆,那麼多土豆是哪裏來的?我敢肯定的說,都是自家種的。在以前,我的家鄉,自家種的土豆能吃一年,還不壞,就這麼神奇,這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我的家鄉,大多都是山地,山下的水田很少,都種小麥、玉米,根本沒有閒田種蔬菜?山上土地貧瘠,除了種小麥、蕎麥雜糧以外,蔬菜是種不了的,就是能種,山太高,那也不現實。我家最近的山地都要走一個半小時,還是那種一尺來寬,彎彎曲曲,一直向上的.山路,海拔在三千米左右。所以在我小時候,最常見的蔬菜就是土豆,一日三餐離不開的也是土豆。在我小時候好像離了土豆就沒法做飯了。農民人,也沒有閒錢買蔬菜,那就家家種土豆,以土豆爲主要蔬菜。在農曆的八九月份,把成熟的土豆挖出來,挑出最大的和最小的讓牲口駝回家,或者用人力揹回家,剩下的在地裏掏個窖,埋起來。我們當地的窖不大,只裝兩三揹簍土豆,一塊地裏開挖四五個窖,這是因爲山上的地離家很遠,如果開挖一個大窖,把一塊地的土豆都埋在裏面,如果有人偷的話,那半年的蔬菜就沒了。小窖呢,就是讓小偷偷走了,損失也不大。開挖小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家裏的土豆吃完了,上山再開一窖,找個牲口就可以一次性駝回家。剛開挖的土豆因爲在地裏保溼,是新鮮的,這樣的土豆能吃到第二年種土豆。年年如此,輩輩如此,我老家人用這種方法,吃了一代又一代的土豆。

好像我記得,我高中畢業後家裏就不再山上種土豆了,再後來國家退耕還林,山上的地就不讓種了,不過家鄉的飯菜並沒有多大變化,土豆還是主要蔬菜,對土豆的吃法也沒有變。因爲這種吃法是我們當地漫長的地方創造,他蘊含當地獨有的文化背景和特有的味道。現在,無論我走到天南海北,我對家鄉的土豆絲所發出的滋味都有刻骨的,無法忘記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那就是我們的家鄉。無論我們走多遠,無論我們現在身在何方,家鄉的飲食習慣,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融入到了我們的生命,不管走到哪裏,家鄉的飯菜總是在不經意間留下痕跡。

當我在同事的家,把我親手炒的土豆絲,嚼在嘴裏,家鄉的秦嶺山已經和我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