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雲不知所云散文

雲不知所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這兩天又犯迷糊,腦子裏一團漿糊,什麼也寫不下來,思路跳躍很大,卻又無法拼湊起來。

雲不知所云散文

於是翻開日本作家齋藤孝的《Learning to learn》,紙張刷刷過去,偶然間停在了——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這一章節的學習法——引句是“獻給愛找藉口的你”。不明就中槍了,就更加好奇後面的內容。書裏有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的原文摘錄:“關上門,與外界隔絕。緊閉的房門不僅是在向他人,還是在向自己表明決心。可以說多虧了這扇緊閉的門,作家才能通過寫作隨心所欲地說自己想說的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寫作時想把全世界都拒之門外,僅憑寫作創作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作家大抵如此。這種行爲就好比是一種創作型睡眠。因爲書房與臥室一樣,都是做夢的場所。每天我幾乎都在同一時間走進書房,並在完成一千字的創作後離開書桌。這樣日復一日的行爲讓我的身體養成習慣,一進入書房就會自動進入“做夢”的狀態。”

這麼巧,哈哈,我也喜歡塞着耳塞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裏,聽着啪嗒啪嗒的鍵盤敲擊聲,不管出來的是什麼字,我都是如此歡喜和雀躍。 厚顏無恥,這幾個字是怎麼寫的呢?哈哈,開心。

進入書房,塞上耳機,隨着音樂把自己屏蔽在一個世界裏,猶如做夢,一個個鮮活的.文字構成了夢境,只是目前還都不成夢。

在碼字的路上,有時順暢,有時堵塞,實屬正常。順暢時多記錄,堵塞時多思考,管它敲出來的是什麼字,都要繼續敲打,因爲這都是真實發生的思考,不作任何修飾。

所以在思考,碼字到成文的過程中的程序總會是有點雷同,讓我想到了一個電視劇放映開始的常用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如果生活中剛好有類似的故事,那只是個巧合。 可是,不是說故事都是源於生活嗎?哈哈,是哪個源於哪個?還真是說不清楚的一件事情。自然對於編劇和觀衆,其實都無妨,又是誰愚弄了誰還是娛樂了誰?沒有關係,你開心就好。

不知道你懂不懂我在說什麼。我想說的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復一日這個事上,有着太多的相似。衝着這一點,排除經濟學的思路,說人話就是利益衝突,我實在是不明白工作中有人喜歡互相擠兌,挖個坑讓對方跳。我可以理解爲是因爲上班這是太無趣,需要挑些事來熱鬧下。就這個問題,我請教過職場高手,回答這是遊戲規則,主要原因還是我自己太白。幼稚地拒絕成熟。

回到我說人與人之間在日復一日的相似,更多是指每天例行公事,從孩提,青年,成人到老年的成長心路歷程。自然我很清楚有階層這回事,總有些人含着金鑰匙出生,又或是運氣特別好加上自身的用功,終於擠上了他想要去的那裏,進而繼續往上爬,如此拼盡全力,最終是否得到想要的儼然已不重要。撇開這些,是不是每個階層當中的人們都在起早上班,下班陪娃,擠個時間跑個步,打個球,週末抓空看個電影,拉個姐妹做個SPA嘮個嗑,如此循環。堵在路上,刷個微信,遇上了新手,叨叨幾句...這樣的節奏,是常態。

又讓我想起了那本書,David Foster Wallace的《This is water》,他是要說教育的本質在與引導人如何學會思考,其中描述了上班一族上班下班買菜回家燒菜日復一日的心路歷程,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什麼叫做日復一日的枯燥,人們麻木地日復一日,忘記了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因爲忘記了思考,什麼都隨大流。不去思考自己真正要需要。跑題有點遠。

我在犯着糊塗,每天過着看似一樣又不一樣的日子,情緒波動屬於場依附型。

無論如何,我們雖然看着相似,骨子裏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唯一。

雲不知所云。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