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音河之韻散文

音河之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秋風送爽,是難得的遊玩季節。隨心而走,把腳步放慢,讓疲憊的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去。休息的不是身體,而是心靈。高速旋轉的生活節奏讓人有些應接不暇,腦子經常處於那種焦慮不安,甚至是煩躁的狀態下,身體亞健康,身心不愉快,怎能擁有快樂和美好的生活呢?

音河之韻散文

捋了捋零亂的髮絲,就像是梳理忙碌的生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腳步變得輕盈了,頭腦清醒了,心也洗了一場淋浴,清新透徹……

金黃的向日葵,是梵高不小心遺落在畫筆下的嗎?大片大片的金黃成爲了花海,勤勞的家鄉人在甘南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優良的鋼奎二號葵花種子,抗低溫,抗病毒,高產,顆粒飽滿,以優良的品質遠銷到國內各地。每到秋季,大片的向日葵成爲了音河兩岸最美麗的風景。南方的養蜂人不遠長途跋涉,來到這裏養蜂採蜜。他們帶着各種口音和黑土地融爲一家,音河人用善良和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那些嗡嗡叫的辛勤小蜜蜂,把花粉採集,釀造。他們在爲音河人釀造着生活的瓊漿玉液。喜歡向日葵都成了一種情結,喜歡它一心追趕太陽奔跑着的生命,喜歡它入口綿香的味道。

沿着一條寬敞的青石大路走向音河水庫,同行的路上有很多人,有驅車趕來的,有步行散步欣賞風景的,也有鍛鍊身體的……石膏雕塑上面寫着“音河流韻”四個大字。蒼翠的榆樹和松樹、楊樹、柳樹在林裏交叉着生長着,她們各有各的姿態,相映成趣。人行小路很優雅,有種曲徑通幽的韻味,每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座石膏像坐落在路旁。有懷抱琵琶半遮面的仕女,有十指纖纖,撥弄琴絃的秀女,有腿上一把胡琴,拉二泉映月的……

一個好大好大的蓄水庫像媽媽溫暖的懷抱,無數的浪花在這裏徜徉嬉戲,那些能工巧匠還把無限的資源轉化成電力,供給所有的甘南人生活享用。美麗的導遊在向遊人誇誇其談音河水河岸的美景呢……河水裏好多遊人在戲水,他們有的彎腰去河裏摸河蚌,這裏的人叫它們嘎啦(打不出這個字,只能這樣代替了)。北方沒有海鮮,人們就把河蚌當成了海鮮。摸出來的河蚌又大又多,拎上岸,奔向了樹林子裏。早就有很多人急不可待地在林子裏支起了燒烤的烤鍋,就等着這河蚌成爲豐盛的晚餐呢。

水庫的正中心是一尊巍峨的巨龍雕像。雙面雕塑,讓觀賞者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看到這個巨龍的龍顏。仰天長嘯的巨龍威風凜凜,尾巴翹起,爪子張揚着伸出去,遒勁有力。身上的每個鱗片都比我的手大很多,頭上的犄角一氣沖天,帶着豪邁,帶着威武的神氣。龍是神的化身,是莊嚴和神勇的圖騰。人們崇拜這條龍,在巨龍的身邊不停地按下相機的快門。神龍的腳下是一片花海,那花不知名,也許有名,只不過名不見經傳吧,我們就叫她野花好嗎?

還有一大片掃帚梅,這個名字叫了多久我不知道,只知道我的`媽媽也是這樣叫它們的。但是我查過資料,百度上叫它格桑花,是吉祥美麗的象徵。人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身體健康的憧憬都蘊含在了對花兒的期待中。這些格桑花有很強的生命力,不用園丁特意去栽培,它們每年春天都會成爲第一個鑽出地面的花苗,第一朵開花的花朵,又是開到霜降,最後凋零的一朵花。也有人說這裏的格桑花是從西藏遷移過來的花朵,所以具有耐寒的品質,不管它是不是遷移而來,它頑強的生命力是其他花無法比及的。

格桑花的色彩應有盡有,在綠野的點綴下,成羣的蝴蝶和蜻蜓在花海里飛舞盤旋,她們流連在花蕊間,時而飛起,時而低旋,時而停駐片刻。蜻蜓立在花瓣間,吻住了花的蕊,風一吹,蜻蜓緊緊抱着花朵,就像在花朵上盪鞦韆。

河水碧波盪漾,遠方的藍天像是哪位巨匠拋下的一匹藍綢子,藍得晶瑩藍得透徹。一朵朵白雲就是這大藍畫布上盛開的潔白花朵。白得無暇,白得純潔。極目遠眺,你的身心都會被感染,置身於這畫里人間。這樣的藍天,沒有一點污染,你可以盡情地呼吸,不用擔心有霧霾對你的身體有危害。大堤邊白色的走廊和青石板的臺階保護着河水。岸邊蒼翠的松樹林立,嫋娜的翠柳成行,偉岸的白楊聳立,濃蔭成趣,各樣的花草在林間小路上盡情地擺着手,迎接遠方來的客人。站在河堤上的走廊上遠眺對面,有成片的長勢極好的莊稼,有蔥綠成蔭的大樹,還有高出大樹的樓頂。

林子裏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幽雅壯觀。石頭製作的桌子椅子供遊玩的人小憩。砍伐下來的樹木也被合理利用了,製成木頭長座子,或者簡易木墩。不知道是誰的巧手,把樹枝的藤條變成了花藤,兩邊的藤條相互攀援,成了一個拱形的樹藤,樹葉子斜斜地下垂,很有味道。兩邊的綠藤形成了一堵牆,一堵綠色的牆。

這裏的地勢偏高,風輕輕地吹過,就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放開雙眼,極盡所能地把小城的輪廓統統收進視線。

樹林裏掩映着一座座蒙古包,這是相鄰的阿榮旗一些小商人帶來的蒙古包。蒙古包上面飄着五顏六色的小旗,悠揚的蒙古族音樂迴盪在林子裏。蒙古包外支着一些鐵架子,據說是用來烤全羊的。好多食客稱讚這裏的烤全羊很有特色,是地道的大草原羊烤制而成的。現在的人們,對吃尤其講究。吃飽早就不是問題了,如今人們追求的是吃出品味,吃出健康。綠色食品,健康第一已經成爲一種流行的飲食文化,被人們崇尚了。

三四家農家小院,簡單樸素的小院落。窗戶模仿以前的田字格形狀,窗臺上還掛着玉米棒子。這家的門楣上寫着張老摳家,那家寫着李老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就連小飯店的名字都開始綠色了呢!這張老摳,李老歪在從前可是不招人稀罕的名字。農家院外面支着幾口鐵鍋,熱氣冒出來,不用使勁呼吸,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粘玉米,土豆,窩瓜,茄子,辣椒醬,大蔥……粘玉米粘到手指上,貪吃的孩子舔着手指上的粘玉米不捨得浪費一點點。土豆麪開了花,就像媽媽蒸的大饅頭。辣椒醬,辣得直流眼淚,還是不肯放下筷子。北方的農家飯,讓你胃口大開,大快朵頤。

還有土特產大煎餅,這裏從山東過來的移民很多,做手工煎餅成了一些農民的第二職業,綠色食品是當今人們追求的飲食文化,也是身體健康的最大保障。

夕陽映紅了河水,一層淡淡的紅暈籠罩着遠方的玉米地。農家院裏的大鵝嘎嘎嘎嘎地叫着,一副有聲有色的農家山水花呈現出來。

好多徒步的人們走出了家門,晚風習習裏,走出一身汗,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方式。音河流韻,流淌着健康和快樂,流淌着幸福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