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慶陽的天使,香包散文

慶陽的天使,香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慶陽,黃河的中上游,陝甘寧三省的交界處,華夏曆史的發源地,炎黃子孫的繁衍處。但隨着經濟重心的南移,這裏曾經一度成爲不毛之地,改革開放後,也一直都是一個落後的地區,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創新的追求,但慶陽人民卻始終都有一顆與國際相接軌的熾熱的心。時光荏苒,黃土高原之上,不僅有那種豪放,更有心思縝密的靈巧美,香包便是其代表之作!多麼心靈手巧的結晶!多麼富有靈動的美麗!多麼使人歎爲觀止的傑作啊!這貧瘠的土地漸漸肥沃,這落後的思想漸漸新穎,這塊荒涼的地區終於以香包走出黃土高原,而逐漸飛黃騰達!

慶陽的天使,香包散文

初降臨

早於公元前兩千三百多年前,《黃帝內經》便有記載。雖然那時,許多疾病都無法根治或是治療。但是,古人類卻也懂得避開這些“病毒大軍”。於是,《黃帝內經》的作者岐伯便想到了一個極好的方法。那便是能將藥物隨身攜帶,做到防疫驅瘟、禁毒蛇的作用,但又爲了方便起見,便又隨意用一小布袋將藥物裹藏進去,達到一定的目的。如此一來,香包的初形顯見。

隨着人民的需求不同,當年的'小藥袋在經歷了不同的時代後,不僅沒有被時代所淘汰,對於人民來說,還更加形影不離了。

戰國時代,香包成爲了人們的飾物,無論男女老少,都隨身飾掛。爲自己添彩,也爲自己今日增添福運。在當時,無論是香包的外形特點,還是其寓意如何,都讓社會所接納、包含、喜愛。

而在唐宋時期,香包更是成爲了仕女、美人的專屬用品,足見香包的地位日漸提高。

至明清時期,香包更成爲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也是逢年過節必備的吉祥物。

其輝煌

在2001年,慶陽華池縣更是出土了距目前800多年的香包被譽爲“千歲香包”。香包的歷史淵源流長,而慶陽則是其發源地,也是其發揚地。800多年的風吹雨打,並沒有使“千歲香包”而褪色,也沒有使“千歲香包”模糊。反倒歷經多年滄桑,在今時今日,“千歲香包”不僅熠熠生輝,而且更多了幾分歷史的莊重氣質。這足見慶陽人民的智慧,足見慶陽人民對香包製作的精心。若沒有當年慶陽人民一針一線的精心縫製,哪來今日的歎爲觀止?若沒有當年慶陽人民對香包製作的苦心研製,哪來今日的輝煌璀璨?若沒有當年慶陽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哪來今日的吉祥之物?

慶陽的女孩兒七歲八歲便開始學針線,便開始爲做出一個個精巧玲瓏的香包而打基礎。“香包刺繡之鄉”的美稱,便始建於稚嫩小手握住的針尖上。從繡法的生疏,一針一線,到嫺熟;從顏色的搭配,一股一股,到絢麗;從圖案的單一,一點一滴,到精美。每一個步驟,辛苦的汗水充斥着每個過程,喜悅的心情包繞着每個細節。慶陽的香包沒有可以而爲之的藝術生硬之感,慶陽香包是慶陽人民對生活的感受,慶陽香包是慶陽人民對美的追求,慶陽香包是慶陽人民吉祥如意的象徵。

藝術來自生活,藝術來自靈感,藝術來自各種各樣的事物。慶陽香包便是慶陽人民的生活初形,慶陽香包便是慶陽人民善於細心觀察且探索事物得到的成果,慶陽香包便是黃土高原之上那秀氣的靈動美!

永傳承

慶陽的香包製作十分考究,其技藝也十分精湛。香包上那龍飛鳳舞的繡樣,那憨態可掬的福物,還有那神祕的中華民族的圖騰……無一不繡的惟妙惟肖,足以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如此文化氣息,李秀娥、賀梅英等人,自當要將這種藝術,這種手藝,這種慶陽人民的結晶給傳承下去。代代相傳承,綿延萬年,與日月同輝,綻現慶陽最絢麗的花朵。

而目前慶陽香包節也備受關注。在香包節裏,參賽的香包作品,琳琅滿目,使人看得眼花繚亂,卻依然意猶未盡。不僅如此,慶陽香包節更爲參賽選手,提供一個平臺,使其能有展示機會;也爲參賽選手營造一個機會,使更多同道中人能互相切磋技藝、互相學習。爲慶陽香包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都希冀慶陽香包能流芳千古。

慶陽文明,慶陽文化,慶陽風俗,都令各國友人所欣賞、喜愛。慶陽,華夏曆史的發源地,炎黃子孫的繁衍地。在它的天使——香包的引領下,爲五湖四海所熟知,爲中華民族更添一道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