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不讓自己陡然活着散文

不讓自己陡然活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德蘭修女說過一句話:“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善良的心去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不讓自己陡然活着散文

法國社會有一個由志願者興起的節日,叫露宿街頭周。他們動員安居樂業的人們,每年都在那一週到街頭去露宿,以體會無家可歸、長年露宿街頭者的窘迫和艱難,以激發人們的愛心情懷。在政府的管理部門因爲奉命整飭市容市貌而將露宿街頭者趕走的時候,他們作爲社會的另一些成員主動送上關切,以體現人類社會的心靈尚有溫暖的一角。

黑格爾在《生命的哲學》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被執行死刑的青年囚犯,在被押赴刑場的.時刻,圍觀的人羣中突然有一個老太太說:看,他那金色的頭髮多麼迷人!那個即將告別人世的囚犯聽到以後迴轉身來向老太太深深鞠躬,並充滿感激地說:“如果我的周圍平時多一些您這樣善良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

俄國作家赫爾岑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談到一個風俗:在寒冷的西伯利亞的鄉村,出於對流放者和窮人的關懷,形成了這樣的習俗:居民夜間在大門口或者窗臺上放一個筐子,裏面放一些麪包、牛奶或清涼飲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間路過這裏,或者窮人走投無路,飢寒交迫,又不敢敲門進屋,就可以隨手取食,以渡難關。

印度的甘地確一次上火車時,一隻鞋被車門擠到車外,他立即把另外一隻鞋也拋下去,人們很奇怪,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邊經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子,這或許對他很有用。”

在我國西藏的拉薩,每年過午也都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到街頭佈施窮人。窮人成排地站着,衆多佈施者拿着零錢一路分過去。有的佈施者專挑看着順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自己看着不喜歡的人,就被他跳過去了。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告誡他不能有所遺漏,這樣做會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傷害。唯有依順佈施,佈施完了就結束,纔是對的,纔不失佈施的意義。

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個心灰意冷的青年人,因爲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決定自殺。在臨死之前,他努力回憶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讓自己活下來的理由。他想了很久,終於,他想到自己讀小學時的一件事情。那是一節美術課,他畫了一棵風中的楊樹。這時美術老師正好經過他的身旁。老師看了他畫的楊樹後,感慨地說:“多麼真實、挺拔、偉岸的一棵楊樹!你也許可以成爲一個優秀的畫家呢!”多年過去了,自己竟然忘記了老師的讚美和期待,竟然也忘記了繼續畫畫,畢業以後再也沒有去拜訪過那位可敬的老師。他決定活下來,報答老師的關懷和希望,成爲一個畫家。

青年人把煩惱和痛苦放在一邊,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去拜訪了自己當年的美術老師,重新拜師學畫,幾年以後,他果然成爲遠近聞名的山水畫家!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經這樣充滿深情地描述生命的意義:如果我能夠彌補一顆破碎的心靈,我便不是徒然地活着;如果我能夠減輕一個生命的痛苦,撫慰一個生命的創傷,或者讓一隻離巢小鳥回到巢裏,我就不是徒然地活着。是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這樣的人生信念:不能讓自己徒然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