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1

當潔色的雪漫漫飛舞,風,靜止了,就像停了呼吸,只能聽見沙沙的落地聲,以及我行走在去寺庵路上的腳步踏雪聲.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

身後是一連串一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訴着溝溝窪窪的心思.

看到去年的菊花在路旁披一身純白而立,像一個勵志的人,傲首的姿勢讓人不禁想到臘梅提詞的激情.

我蹲下身子,輕輕拂去那冰凍的寒氣,我總想一睹聖者的風彩,於是有一種好奇,催促着心靈.

儘管我在哀怨的路上,儘管是在去祈禱佛祖途徑.

有人說是三心的,一意孤行便是,又何曾去看路邊之花呢,無論鮮豔或強倔,應是與君無關的。

微笑不語。

記得一位僧者曾與爾同行,不時地口中唸唸有詞,我好奇地問他在說什麼?他告訴我說:那是與心靈的對話,與佛話語。

後來我在孤寡時,也總是不停地自言自語,就像我在寫文字時一般,喜歡自念自叨,於是,我明白了那位僧人之語了,原來,所謂佛祖神靈便是心中自己的影子.

有的時候是要善待自己的,就像我們一直善待周圍的親人般。

夜深時,捻一抹禪香,整個房間便有了空靈的氣氛,我喜歡這樣,讓一個人浸於其中,提筆,靜思,有時閉目,讓魂魄活躍於內容,讓肉體脫離於這個世界,然後,一點點地在煙霧嫋嫋的環境中奔騰跳躍,所有的一切只不過緣於一個靜字,讓我學會了在喧雜的人流中自顧自地行走,或在爾詐的商場談笑風聲.

我知道,我的內心已靜成一片湖泊,不起一絲波瀾,如山頂之上一窪靜水,內心透明地看見靈動的魚兒游來游去,湖心的奇石靜靜等待慧心之人的光臨。

我常常站在那樣的水邊,拍個照,嘴角張揚地笑,身後是巍巍之巔,以及平坦的湖面,我想,我應該是住在那裏的,一等千年,不問滄桑世事.

這想思來便又嫉妒湖泊之際的花草樹木來,是沒有來生了,不然,做一棵樹,一朵花,住在山巔,活在水旁,煞了神仙,豈不美麼?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2

唐代詩人盧仝所作《七碗茶歌》,被譽爲中國茶的千古絕唱。詩中“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描寫飲七碗茶步步深入的不同感覺,對此自己是領悟不到的,因爲我對茶的知識瞭解甚少,對我來說啜茶只是一種心情,一種境界。一位年輕的女散文作家曾這樣寫道:“一杯釅釅的茶,看着裊裊上升的水汽,氤氳茶香繞鼻,緊縮的心也會慢慢舒展開來。”她還寫道:“且讓我們一洗塵心,不辜負手中這一盞清茶。”我很同意她的見解,因爲飲茶的享受是在心靈上,心靜茶中,是人生中最超然和最極致的事情了。

茶,像小橋流水那樣澄澈,靜謐。一片片新嫩的茶葉與水融合,便靜靜地將自己的全部釋放出來,在清淡的茶湯中,自己卻悄悄地沉到了杯底,一切盡在無言中,一切盡在平和中,一種無我忘我的狀態。這時,淺淺的啜上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甘甜在舌尖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你會立即感到心脾暢然,一如空山新雨後,虛靜空靈。古人云:啜茶忘喧,茶可靜心。我想,所謂的靜心可能就是無我忘我的人生境界吧。

茶,有着一種平心靜氣、清曠自若的淡泊,永遠保持着一種與世無爭的境界。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茶都能平等相處。誰都能在空暇之時,舉杯對盞,慢飲細酌。人生如茶,無利祿之心,無名利之憂,心情舒暢,平靜自然,這是何等的超然。平淡的人生,沒有大紅大紫,沒有大富大貴,遠離功名利祿,淡化是非恩怨,擁有的是一顆平常心。儘管天下攘攘,人心熙熙,應該追求的還是心靈上的那份寧靜。

茶,有着儉淡、精清、恬靜、沖和的特質。在茶香飄溢中,放鬆疲倦的身心,把思緒融在茶中,讓心情歸宿在雅淡安詳的境界中靜靜地參悟,品悟茶道中“和、靜、怡、真”的真諦,你會感悟到“仁者樂山,山資衆生;智者樂水,水容百味”這句話中的寬容精神,會鞭策你在現實生活中,處事以和爲貴,使人我之間的關係和睦、和諧、自然。你會理解到茶創造的是一種寧靜的氛圍,因此,茶要靜品,心要靜篤。蘇東坡“神以靜舍,心以靜充,志以靜寧,慮以靜明,其靜有道”這句關於“靜”的話,哲理深奧,會令你叫絕。

王公貴族講究的是“茶之珍”,意在炫耀權勢,誇示富貴,附庸風雅。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膩,滌煩解渴,享受人生。但是,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取得快感、暢適。因爲“怡“字的本義就是怡悅、愉快。你還會理解到所謂“真”,即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是完完全全的自然,沒有任何的雕琢。朋友,還原自身的我,在現實生活中多一分純真,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多一分自愛吧!

愛喝茶,感受也頗多,卻沒有能力準確地表述出來,還是沏上一杯茶吧,將心靜在茶中,在縷縷的茶香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3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空靈的梵音透過那縹緲的風聲傳到了耳邊,彷彿身處在寂靜的幽蘭深谷,入心的只有那份淡然。這凡塵幾多的煩憂,諸多的人生百態,讓我們看盡這世間的酸甜苦辣,到最後也不過是那一份入骨的溫柔。

來到這個世界,就從未想過來世如何,即使我深信我們是在這個世界裏不斷輪迴的靈魂,每一次的人生都在飲過孟婆的那碗湯之後,重新開始。忘卻的前塵,總能讓我們輕易的就接受了現在遇見的生活。前塵多縹緲,唯有現在纔是最真實的。

我們能夠在這顛簸的紅塵間,輕鬆的做自己,何其艱難呢?世間多誘惑,總會迷失我們的本心,讓我們變成我們不再熟悉的人,最後成爲人們口中的笑談。而做自己,就是即使知道自我身處在誘惑間,還能幡然醒悟,堅守內心的那份澄澈。那樣就算成爲他人的笑談,亦能夠一笑了之。

是從何時相信人會有輪迴呢?或許從一開始就相信吧!但是卻未曾強迫自己去堅信,只默默的告訴自己,過好當下,哪怕有來世,亦不辜負那嶄新的人生,不是嗎?處在快節奏時代生活的我們,總是慌慌張張的過着自己的生活,從未想過慢下來,靜享生活的溫柔,於是總會有些焦躁始終環繞在心間。

然而,細水才能長流,生活的美好,其實就在那寂靜之間。不信,當你靜下心來,傾聽鳥鳴的聲音,輕嗅鮮花盛開的香氣,伸出手觸摸雨落在指間的歡快,你會發現一切還那麼的美好,你爲何要那般的漠視呢?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許很簡單,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停下疾行的腳步,去享受那份獨有的溫柔與美好。

我們在情感的世界裏,總會犯一個致命的錯。我們將溫柔陽光統統給了陌生人,卻將尖銳冰冷留給最愛的人。讓自己不斷的煩惱,憂鬱,無法享受到親密關係帶來的溫暖。那麼,我們可曾想過,也許最愛的人也只是想和你說說話而已,而你卻將所有的壞情緒都傾瀉與他,他如何能夠承受呢?你們又如何能夠享受得了的那份親密關係呢?

任何感情的延續,都需要心平氣和的態度,這樣彼此才能享受到那份情感的甜蜜與溫暖。遇見任何事情時,第一反應是告訴自己冷靜。冷靜下來,你會發現理智會打敗感性的迸發,而你們也能夠和諧的處理了事情,如此不是皆大歡喜的美事嗎?何必要將彼此的關係撕裂呢?

靜下心,慢下來,緩緩的將自己融入遇見的種種,靜享其中的美好,而被摒棄的只會是那不難割捨的糟糕。沒有人會喜歡與滿身戾氣的人交往,愛情如此,親情亦是如此。要知曉這世間的情感,有甜必然也會有苦,但那又如何?心若向陽,必定溫暖。

我們在這凡塵間走上一遭,體驗世間百態,品嚐酸甜苦辣,終究都會學會溫柔。而溫柔的人才是最大的贏家,不信,你可以嘗試成爲溫柔的人。身處繁華世界,抱守本心才能快樂。而你知曉何爲本心嗎?相信人人的心中,都會有個堅定不移的答案,那麼就隨心而行吧!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4

如若不是在印尼,我或許永遠體會不到什麼是心靜如水的幸福。

每日伴着孩子童真的笑臉,聽着他們稚嫩的聲音說:“你好”;看着他們和中國小孩子一樣玩着‘剪刀石頭布’,‘三個字’,‘丟手絹’。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縈繞在了我的心頭,因爲這些都是我教會他們的遊戲。

在清晨明媚的陽光下,站在開滿紅花的綠樹下,感受着清風拂面的愜意,看着操場上奔跑的孩子們,嬉戲玩鬧。我的心裏涌上一股感動,感動於今日的世界給了我們和平的年代,感謝世界正在接受中國文化。

六月是畢業季。

看着孩子穿上畢業禮服站在舞臺上用中文演唱着我教會他們的歌曲——《朋友》。臺下的華裔父母有些正輕聲跟着和唱。我的心再一次融化了,我轉過身,問:“你會唱《朋友》?”

那是一位年輕的印尼父親。膚色白皙,宛然中國人的模樣。他靦腆的笑了,用不太熟練的中文說:“我會。”

我有些欣喜。我接着問他:“你爲什麼會唱呢?”

這個問題好似有些傻,但確實是我心中的疑問。

“因爲我經常去卡拉OK,唱《朋友》。”他保持着禮貌而又謙遜的笑接着說:“我唱的不好。”

“唱的很好。”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知道他明白我手勢的意思。

她的妻子站在他的身旁,抱着3歲的小兒子,陪着他一起笑。

幸福,是我的第一感覺。快樂,是我的第二感覺。

他們會唱中國歌,會說簡單的中國話,這讓我感到幸福;他們陪着孩子一起學中文,感受中國文化,這讓我快樂。

印尼的孩子很聰明,也很活潑。和國內的孩子一樣可愛。他們明亮烏黑的大眼睛閃爍着對中國文化的好奇;他們上課時聚精會神的專注傳達着對知識的渴望。他們時而靦腆,時而活躍,時而調皮,時而又散發着讓人說不出口的可愛。

喜歡這些孩子們,同時也喜歡印尼這個國家的熱帶風光。喜歡酷暑難捱的巴厘島,喜歡坐在金巴蘭的沙灘上看日落。落日的餘暉灑滿海面,泛着金色光芒的海平面讓我的心如魚兒一般跳躍着。浪漫、夢幻、幸福的感覺衝擊着我的靈魂,讓我感受到了心靜如水……

我也喜歡我所住的這個城市——任抹。這裏並不繁華,並不熱鬧。如同中國的一個縣城,沒有幾個外國人。出去購物,總是會感受到當地人好奇的目光,於是,我衝他們笑。他們反倒不好意思了,侷促的迴應着我的笑,目光有些躲閃,又有些驚喜。

在這裏,我找到了幾個中國小夥伴。一個是和我一樣身份的志願者,另外兩個是華爲的員工。我們常常一起做飯,一起看電影,一起去看海。一起坐在黑夜的沙灘上感傷着、暢想着、回憶着……

當我知道華爲和VIVo,小米手機在印尼賣的還不錯時,民族的自豪感隨之襲來;看到印尼超市裏到處存在的‘made in China’,我再一次感到了驕傲;看到Chinese food 走進了印尼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他們用筷子吃麪條,看到了中國的火鍋,中國的包子,好似就看到了祖國……

離開家,才知道父母的溫情,

離開國,才發現了自己這顆熾熱的愛國心。

愛國,希望祖國時刻安好。

愛國,希望祖國日益富裕。

愛國,希望祖國承載着所有人的騏驥,越變越強。

日子如夏日裏的微風,轉眼即逝。每日悠閒愉悅的心境讓我的工作熱情時刻高漲。我享受着自己的工作,享受着工作結束後的閒暇時光。

三點下班,回到家,拾起遺棄已久的毛筆,一筆一劃的練上一個小時;然後靜靜的享受閱讀時光。在這裏,我讀了那些我一直想讀,卻又一直沒有時間讀的書,感受着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說文解字》讓我對文字有了新的理解;《明朝那些事》讓我對歷史有了新的感悟。《金瓶梅》刷新了我對它原本古板的印象。

當然,我也知道,我今日所讀的所有文字都將成爲日後我站在講臺上的講解內容。所以,我似海綿一般,不斷的吸收着能量和知識,希望自己能夠越發強大,爲祖國奉獻一份力量。

晚上,涼爽的夜風吹過窗臺,我躺在露天的陽臺上,看看忽隱忽現的星星。想象着牛郎何時才能和織女碰面。有時也會在陽臺上眺望遠處霧中的山,陽光下的球場,夕陽下的芭蕉樹,飛過鬧市的蝴蝶,和靜靜等待蚊子的壁虎。夜晚聽着蟬鳴入睡,清晨就着鳥叫起牀。

偶爾也會坐着同事的摩托去商場買些東西,迎着夕陽去,披着星星迴。在國內,我是不願意坐摩托車的,覺得丟人,但在這裏,我很喜歡摩托,迎着風,看着藍天和綠樹,心情平靜而又溫和,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週末,如若有人約,就三五成羣的去海邊踏浪,即使胳膊被曬得黑一圈白一圈的也無所顧忌。垂涎着天邊形狀迥異的雲朵,品嚐着口味繁雜的各種熱帶水果。內心的滿足感無以言表。

如若沒人約,就在家裏洗洗牀單,被罩,看看書,健健身。

這和去國外旅遊時候的感覺還是不一樣,沒有走馬觀花的新奇,有的只是適應這裏享受這裏的平和心態。原本以爲,獨自一人在一個沒有母語環境的城市生活會很孤寂,出國前也總是擔心還沒有學會與自己相處的我該怎樣適應國外的生活。總認爲,獨自一個人生活,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是在陌生的國度,你要忍受別人無法忍受的孤獨。這種孤獨不同於無聊也不同於寂寞。無聊的時候,你可以找朋友聊天,可以出去逛街,可以獨自去看電影;寂寞的時候,你可以去泡吧,可以去結交陌生朋友,可以去狂歡;但是孤獨卻無法通過社交娛樂活動所排遣。孤獨源於內心,與外界無關。很多時候,明明你和一羣人在狂歡,但你的內心卻依舊感到孤獨。

但是當你回到家,回到屬於自己的圈子時,你的孤獨感或許自然而然就消失了。熟悉的環境,親密的友人,舒適的氛圍會讓你瞬間放下疲憊,懶散的與之混爲一體。

但現實與我想的不一樣,當我來到印尼以後,原本浮躁、慾望充盈着的內心突然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歸屬感, 理想還是那麼清晰,只是內心的節奏變得清脆,沒了以往的焦躁,更多的是平和與淡然。

在這裏,我學會了自己和自己相處。學會了如何消遣時光,學會了怎樣將每天過的詩情畫意。除去工作和學習,我節約了所有應酬的時間用在了書法和健身中。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終於終結了昔日每天大魚大肉的油膩生活狀態。也正是因爲這種閒情雅緻讓我明白了,戰勝孤獨的最佳方式是愉悅自己的內心。而使自己快樂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藝術和閱讀最爲能觸動人的心靈。

世界上的美大多稍縱即逝。

美人的容顏終將老去,但藝術的生命卻永不凋零。

愛上一種藝術,實則是愛上一種人生。

我們學校的孩子,都會樂器,看着他們精通於各種電子琴,架子鼓,鋼琴。我產生了欽佩之情。當我聽到他們用音樂演奏《紅日》時,我才知道音樂真的無國界,藝術也無國界。

我每天沒有什麼酒桌應酬,也沒有太多的圈子需要拼湊和重整,沒有太過於現代化的娛樂方式,所有的娛樂都關乎於自然和情感的交流。夜夜不絕耳的蟬叫,總是讓我想起古人詩中的‘夜半鐘聲到客船’,雖沒有那般寂寥,但的確有了那樣的氛圍。

迷人的風景愉悅的是心情,而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的美好愉悅的卻是人心。在這裏聽到最多的詞是“謝謝”。不論你在哪,你都能聽到謝謝;在這裏用的最多的詞也是“謝謝”,因爲他們對你很好,好到你總是想和他們說謝謝。如突遇大雨,同事會讓出自己的傘;知道你去商場買東西不方便,她們會熱情的帶你去;每天早上迎着朝陽映入眼簾最早的一定是他們與你打招呼時微笑着的臉龐。也正是因爲這些點點滴滴的美好,填滿了我每天空暇的大把時光。

世上本無世外桃源,但是總有人能夠將世界變成世外桃源。或許這裏並不是我最終的歸屬,但是這樣的生活狀態確實是我所希冀的。內心恬靜,精神世界豐富,有愛我的人,也有我愛的人,有和煦的微風,親密的朋友,有用他國語言交流時候的欣喜和快樂。

所以,能夠真正讓你喜歡一個城市的理由,不是它一定要有多繁華,而是你生活的那個小地方,是否會讓你體會到心靜如水的幸福感。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5

夕陽西下,淡淡的一抹餘輝掛在天邊,陰雨濛濛,卻瀰漫縷縷幽香,松林靜想,品一杯龍井,聽一曲天籟之音。所有的憂愁煩惱都蕩然無存,隨之留下的只有那花兒般的心情。釋放幾許安然思緒。說一些雲淡風輕的話語。誦春柔。

春天,每一朵花的臉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 因爲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夏日,每一隻小鳥的歌聲都那樣的優美,因爲到處都是一片繁榮的景象;中秋,明月顯得那樣的完美,因爲到處都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冬天,傲雪的梅花吐露着芬芳,雖沒有鳥語花香,但笑容依舊燦爛。

花兒不是因爲鮮豔而美麗,花香也可以讓人迷醉不歸,靜觀花月可知花月如人, 細品人生可知人似花月。笑如花之香,更應如花之甜,心似月之明,更應如月之靜,心明難得糊塗之事,心靜可知人間真趣,心靜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可以讓人迷醉不歸的美麗。

當天空下着雨,你是抱怨地上的泥濘,還是等待雨後的彩虹?當漆黑的`夜裏,你是縮在屋中一角,還是走出屋外仰望星星?當一個人的時候,你是覺得孤單寂寞,還是找到心靈的寧靜?

總有些思緒屬於寂靜。總有些寂靜,屬於寧和與悅然輕鬆的心。總有些美麗,如一縷馨香,脈脈流動於字裏行間。總有些遐思,始於安靜,落定於淡然寧馨。遠觀的風景,是一首清遠的笛音。我能想象,那思緒遊動的分妙,是怎樣的恬靜美麗。

幽香繞指,茶韻飄香,靈動的指間敲出繽紛的花朵。輕落於掌心,淡淡的香,順着掌心,慢慢地散溢開來。那些微瀾的心事,淡淡的雲朵,柔軟的花瓣,微微的輕風,還有那呼吸一樣輕的的文字,輕輕地聚攏來的樣子,嫵媚恬然。

音樂裏的呼吸,因了綠茶的浸潤,更加地誘人。心兒靜,成靜香。成安然。成寧逸。遐思一縷一縷,輕繞曲捲,安然成淡雅的花兒,慢慢飄落。呼吸很輕很輕,宛若有一刻,我可以接近雲翼,嗅着了雲朵的呼吸。好愜意。

寂靜裏,茶的溫潤,舒展了心事。有一些安靜的思緒,在我輕輕回眸之際,被光陰的手輕輕地拉了回來。輕靈美麗,如一首輕盈飄柔的小詩,輕舞霓裳。樂聲,順着舟行,沉靜的思緒,一直可以走進歷史的迴響中去。然後再摺疊了相思,敲落一些寂寞紅顏的憂憂柔柔的句子。

音樂在茶香裏,悠悠迴轉蕩心尖。翩然的遐思,輕舞的霓裳,淡書春色,淺描曉月。靜享溫馨寧逸。潔淨柔軟的字,飄逸出雲的風彩,花兒的脈脈馨香。淡淡輕風,白雲飄動。所有的美麗,所有的馨香,都脈脈流淌於曲韻裏,四周那麼靜那麼靜,輕啜一口香茗,享受一份奢侈的幸福。

一縷穿越指間的柔,溫軟成畫稿上的點滴韻致。淺笑嫣然,怡然自得的心緒,因了淡雅清新的音樂而悠然而飄柔而柔婉。

攜一縷婉約的風,採摘一片新綠,寫你的名字,在水藍色的信箋上,寄遠方。

遙遠很遠很遠,遠到,我只能用想象去觸及。思念很美,美到極致,便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打開一卷的清清淺淺,觸摸一個幽靜的名字,再書一筆清遠與寫意,安然沉醉。

適時調整心情,笑看風雲。來與去之間,將幾縷眷念你的氣息,藏於筆尖,蓄滿溫柔,讓每一個思念的時分,變得悠遠靜逸。且貪享此時的美麗,自在安然。

閱過多少風景。我仍微笑着對自己說:寵辱不驚,閒觀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靜香清幽,平靜的日子,一個安然的我,輕描淡寫一筆:淡逸、淡香。輕握一份溫軟,蓄寧於我的默默眼神裏,靜書幾筆淺淡,心兒飄逸安然。

佛經上說:“浮生如劫,慾念如魔。”如果能在喧囂紛雜的紅塵之中保持素心若蓮,那麼,你的心將是一片開闊浩淼的水域。那份淡定與超然,讓你永葆如花的心境。

靜於心靜於情抒情散文6

午後,溫馨瀰漫着整個書房,澆完花,休息了片刻,轉身在書櫥中信手拈來一本散文集《文心若水》讀起來。最近才發現自己最喜歡散文也最擅長寫散文。

讀書,最快樂、最享受……

有一個習慣,打開一本新書,先看作者簡介、序、目錄、後記,然後纔開始進入內容。若時間寬裕,會從頭開始讀;若時間有限,則選擇文題喜歡的篇章先讀。今天時間緊,依舊還是延續那個習慣。作者劉高潮,一個幹部出身的文學愛好者,酷愛讀書與寫作,總能觸景生情,用文學的、藝術的、歷史的眼光去感觸人、事、物,將真情與真誠融入字裏行間,他最喜歡思考,也喜反思,不斷腳踏實地的走路。探索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真諦,一直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同時,他也是一個懂得感恩且溫情備至的文人,這些都在序與後記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因“琴”而起,我選擇了“夜闌琴音”這一篇起讀。作者在青城山的古亭中偶遇一位年過花甲的古琴師,他是循着琴音和琴師不期而遇的,他從琴聲的跌宕起伏和調子中聽懂了琴師的心思,如同鍾子期與俞伯牙的相遇一樣,他們也高山流水覓知音了一般,滔滔如流水般的在那個明月澄澈的夜晚,從琴聲到身世再到禮樂文化……那種如水般的流暢對答,讓我這個讀者嚮往至極!《禮記》的《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樂代表內,禮代表外。這一系列的關於音樂與人生的談話,讓我受益匪淺。我喜歡音樂,與生俱來的喜歡,音樂可以成爲我的生命,這是我真實的想法。正如文中琴師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擁有金錢與權力地位是會讓人感到滿足和享受,但那都是外在的,如果和靈魂內在的滿足感相提並論那可謂不堪一擊,而靈魂之音可以深入到人的內在任何一個地方,即使在窮途末路上,有此音伴着你,你的全身心也都是富足的,倘若那些富人失掉了此音,那即使他足夠富足,他的靈魂也依然是空洞的。我承認,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在我的世界裏,音樂就如同生命的精靈,伴着我走過坦途與坎坷,帶着我翻山越嶺到達各種各樣的美妙之地,讓我的靈魂時而飛揚時而靜默時而開心時而深沉。

不知不覺,天晴了,一抹陽光灑滿了整個屋子,照着花在微笑,照着葉子綠的像是要綻放,照在我身上以及手中捧得書上溫暖着我,書香如琴音般夾雜着陽光的味道瀰漫整個書房,啊!不禁感嘆,和書相伴的日子如此美好,如魚得水的閱讀讓人如沐春風!接着讀,琴師與作者談到了“和”字,樂與和、和爲貴、天下大同……音樂不止是音樂,她有她最初的源頭,樂與治國理政、做人做事都是一脈相通的,最終達到“和”的境界,就算最妙了,也就是我們都在追求的終極目標,也即各種價值的歸一。中國的禮樂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帶領着子孫萬代在跋涉與前進的路上走得踏實、自在,在不斷地傳承中漸入佳境。從作者此篇文章中我就能真切的感受到這一點。作爲華夏後人,這一點讓我驕傲、慶幸!

作者在那個夜晚靜靜地思考着、品味着那琴聲、那琴師、那個月明之夜,還有青城山的靜寂相伴。

在文字中,我沐浴在陽光下,擡頭望着窗外的藍天,心靜如水!

此文作於20xx年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雖已過去兩年,此刻又是一個春日,但很想回歸那時的心境,以此作爲“簡書”開篇,覺得最妥,最有意義,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