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第n個工作

散文:第n個工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我們這一代人上學時還是有明顯的鐵飯碗思維,分配和轉正幾乎是人生一切奮鬥的目標,記得在進入職場前看報道說美國人一生要換6、7個工作,我們就覺得好荒唐——資本主義社會好冷酷!可不知不覺間我如今已經換到第五個工作單位了,肯定還會有第n個工作,儘管我自以爲是很不善於跳槽的,比我換得多工作的人多了去——似乎社會主義也溫暖不到哪裏去?!——可如今我們都已慢慢接受,這就是商業化社會的現實。正如股市和愛滋一樣,與主義無關。

散文:第n個工作

自從由農耕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就業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業率幾乎成了經濟晴雨表。每年畢業生數量似乎都是一個令人心驚肉跳的數字,各機構都極盡喧染「最難就業季」,好象上大學除了爲就業就沒別的了,從象牙塔裏出來的一批一批人就象是災荒年的鼠羣一樣,但似乎也沒見多少人因爲就不了業餓死的,叫着找不到工作大多因爲暫時的眼高手低。社會總是有它的動態調節機制,非機構和個人能左右,與其患得患失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喜歡什麼和能做什麼。

我曾經時時擔心着失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擔心,剛進城時擔心沒有資歷沒有經驗;職場初期擔心着工作做不好被開除;後來又擔心企業破產倒閉;再後來歲數大了又擔心老了沒人要。此間也確實失業了幾次,有我主動離開的,也有被迫離開的,也有被朋友挖到別公司的……只是最終都還是能繼續幹着活維持一口飯吃---不管是幾千人的.大企業還是十幾人的小公司都不曾虧待我。求職間隙長的也就隔個1、2月,剛丟工作時也憂慮着怕不易找到,找着了又覺得還沒休夠又要上班了……總之,就是患得患失的。

十幾年前在我眼裏,過了35歲——甚至過了30歲就是社會的渣滓了,因爲各色的招工要求上都明白寫着‘28歲以下’‘30歲以下’……可我居然在渣滓的年齡上換了一次工作,更有甚者,此前有位比我還年長的前輩來我這兒應聘文編工作,雖因領域不太對口我沒有錄用他,可他也在別處找到了工作。

也許是多年職場練就了死豬不怕燙的癖性了吧,如今已過了打工的黃金年齡,卻反而不怎麼憂慮失業了,並非因爲長了什麼特別的本事,只是覺得無論如何只要有做事的能力我終究得工作着賺口飯吃,哪怕己六、七十歲,打工或創業或回家種地,絕無其它路可走,因爲出生時我沒銜着金鑰匙,將來估計也不會有不勞而獲的好事,唯有心態上的坦然,相信天不至於絕良人之路。

我設想:如果我明天失業,我要怎麼做,毫無疑問:找我能做的工作!我相信薪資總不至於低到無法維持我的基本生活。如果一個月找不到怎麼辦?——再找一個月——再找一個月……。總不能坐在那裏擔憂。

關於藍白領,關於城鄉,關於體制內外,總有太多的悲觀論點,農二代、無靠山、職位卑、待遇差……如果靠勞動賺飯吃是一件悲情的事,那麼世間還有什麼不悲慘的事呢?鄉村教師不悲慘?空調安裝工不悲慘?保安保潔員不悲慘?快遞員服務生不悲慘?理髮師油漆工不悲慘?公務員不悲慘?……

象我這樣的打工族之間每當聊起‘前程’‘出路’之類的話題時總是無限傷懷,最常的慨嘆就是:‘打工終不是長久之計’‘只是給別人幹活’‘老闆才能讓別人給自己賺錢’……雖貌似很有道理,但我總覺得話語之外總混雜着一種企圖不勞而獲的情緒,似乎老闆就坐享其成?!從本質上看,各樣的職場角色都只是爲一張牀,兩碗飯,若非說區別,最終還是回到個人心態、理念與格局。在這樣的時代哪怕吃皇糧的公務員也未必能一個坑蹲到底。

安於打工似乎是爲人不齒的,但是職業偏見更可怕。失去一個職業在如今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失去勞動的觀念纔是可鄙的。我以爲若是僅止於通過正當勞動賺飯吃,我們爲何要如此妄自菲薄,放大各工作的不同?或老闆與員工,高工與普工,或公企與私企的不同?——各司其職端好飯碗就行。若你位高權重就極盡彰顯與他人的不同,只能暴露你的淺薄;若老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只能表示你自卑到毫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