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佳節又重陽散文

佳節又重陽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我對於節日的印象是頗爲深刻的。比如:春節的餃子、元宵的燈籠、端午的鴨蛋、中秋的月餅;甚至於寒食的禁火、清明的祭奠、七夕的牛郎,我都有清晰的印象。

佳節又重陽散文

但對於重陽,記憶中卻是極其模糊的,似乎只有幾句熟悉的唐詩而已。

幼時,每到農曆九月九日,父親總會說今天是重陽了,接着便說再過幾天該種小麥或什麼蔬菜了,母親則會說該去給華祖爺燒香了。後來我才知道母親說的華祖爺就是三國時的華佗,家鄉的老人每到重陽都會到一個叫華祖廟的地方去燒香以祈求平安。

這就是記憶中關於重陽節的唯一印象了!

我是在學了王維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小詩才知道重陽節並不只是與華佗、燒香有關的。從詩中的“思親”、“登高”、“插茱萸”看來,重陽節應是一個登高懷遠的日子。想必與今天的中秋節有相似的功能,只是中秋節多是期盼家人團圓,而重陽則多是懷念遠方的親朋罷了。至於“茱萸”,我至今也未見過,爲什麼要插茱萸我當時也並不知曉。前天我到網上一查才知道,原來插茱萸也是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是由驅邪演化而來的一個習俗。不過,別的地方也有插菊花的。比如杜牧的《九月九日齊山登高》中就有“菊花須插滿頭歸。”想想兩個大老爺們滿頭菊花,拎着酒壺從山上歪歪斜斜地走下來,也真夠浪漫的。其實,除了“登高懷遠”、“插茱萸或插菊花”,“飲酒賞菊”也是重陽的一個重要習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描寫的就是農村過重陽的一個場景。老朋友準備好了飯菜,邀詩人前去過重陽節,一邊飲酒、一邊賞菊、一邊談論着農事,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至於李易安的“東籬把酒黃後”則先顯得過於淒涼、悲傷了。

讀着古人那些關於重陽的優美詩句,我常想,自己什麼時候也能過一個登高懷遠、飲酒賞菊的重陽呢?記得似乎是在江南求學的時候,我也過過一個難忘的重陽節。那個重陽的午後,寢室裏只剩下我和一位室友,我們甚是無聊,便說今天即是重陽,不如我們也去登山。於是,我們步行十多里路來到當年杜牧登過的那座齊山。秋日的`暖陽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我們從山的背面開始攀登,一路上,滿山荒草。登至山腰,遇到一大片樹林,樹葉已經落盡,枝頭掛滿紅紅的野果。我們來了興致,用力搖落不少野果,吃得滿嘴又酸又澀。那個重陽的午後,我們玩的很是盡興,雖沒有菊花、沒有美酒,但秋日的暖陽、遍山的荒草、紅紅的野果,還有那如詩的青春就成了我關於重陽的美好記憶。

前年深秋,我與小女隨同事去遊覽河南境內的雲臺山,僅一上午的遊覽,女兒便累得小臉通紅,下午我只好與女兒呆在山下休息。傍晚時候,同事從山上下來,談及下午的遊覽,說最美的就是最高處的“茱萸亭”了。我不禁一驚,茱萸亭?莫非就是王維當年登高懷遠、飲酒賦詩的地方?於是多年來關於重陽的記憶一下子涌了出來。但天色已晚,再去山頂已沒有時間了,於是那次就這樣與王維、茱萸亭、重陽匆匆擦肩而過,在心中留下一個深深的遺憾。

如今,又是深秋了,不知不覺中我也走到了人生的中年,於是便想好好過一回重陽。只是誰會肯與我一道登高懷遠、對酒賞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