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

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

  【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1】

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掌握了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從教英語這些年來我有以下感想。

一、 教學工作

本人認爲無論什麼工作只要盡心盡力地去做,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在這種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指導下,工作起來就事半功倍。首先,我認真地分析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懂得了中學英語必須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然後就有的放矢地結合中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口語、詞彙、句型的練習。每次備課時,我都細心研究教材、考慮學生的分層和知識差異,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以及有關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故事。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和興趣。而且,我經常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說英語的環境,與同學們相遇時,儘可能用英語問候;當學生來辦公室請教問題時,也總是要求他們用英語提問,課堂上也儘量要求他們用英語提問。總之,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到學、用英語的樂趣,養成使用英語的良好習慣和意識。

二、 差生轉化工作

差生轉化工作也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老師只注重好生的教學,那麼我敢斷定他的教學是失敗的。好的教師應是通過抓兩頭、促中間的方法達到班級語言水平的.平衡、和諧發展。認識到這一點後,我經常利用課間和放學後的課餘時間給差生補課。每次重點選擇兩個學生,根據課堂上發現的不足給他們“加餐”。這樣反覆地重複所學知識,大部分學生能對本學期的內容很熟練地運用。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還組織了英語興趣小組,採取互幫互助的活動形式,培養他們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另外,英語課本劇的排練也是一個很好的興趣培養方法,同學們通過排練,增強了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其它工作

在儘量教好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同時,我還給學生補充了很多課外知識,如:中國的名勝古蹟、中西方文化背景差異等,這一切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看到很多老師都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效果很好。所以,我也向這些老師學習,在課餘時間對及格層面和優秀層面的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經過一段時間,也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通過一個學期的工作,我認識到,作爲一個老師,想要把課上好,把教學搞好,把學生的成績提上去,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花更多的時間。

  【2017初中英語教學隨筆感言2】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預設而期待課堂教學的成功。但實際上伴隨着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生成”出許多無法預知的精彩。若我們教師能以此爲契機,及時捕捉和善於利用,那麼,一個個超越預想、帶着美麗的精彩會向我們款款走來,使我們的課堂呈現出詩一般的美麗。以下筆者利用教學中出現的實例來探討如何營造生成性的英語課堂教學。

一、精彩,生成在學生的“錯誤”裏

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學生的錯誤是教學中必然出現的片斷,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在不斷髮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和增進情感體驗的。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7A Unit 4學習內容涉及到“There be”的句型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口頭上熟練使用此句型,可是一落實到筆頭就是漏洞百出。出現同樣情況的還有學習現在進行時態時,學生書寫出來的時態結構總是要麼缺少Be動詞,要麼忘記加上動詞的+ing形式。面對這種必須要解決的情況,怎麼辦?在一節課上我組織學生運用現在進行時態表述夥伴的動作,而讓另外一個學生進行文字記錄,三人一組,輪流交替,最後相互檢查比較文字表達中的時態結構的完整程度。學生們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迸發出了極高的熱情和認真態度,他們非常介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完美,也更能在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課堂教學的最後效果明顯比教師的單一糾錯和大聲訓斥來得好。

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善於挖掘並運用“錯誤”將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發現錯誤背後所隱藏的教學價值,是教師教學機智的表現。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自行糾錯更是一種獨特的教學藝術。

二、精彩,生成在老師的“隨機”中

課堂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來說是井井有條、緊湊嚴密的教案文本,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在把握好教學基本目標的前提下,順應學生的學習狀態,捕捉教學中的動態信息,則能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趣味,讓師生間的互動顯得生機勃勃。例如有一節課我正在黑板上板書好May和Can兩個情態動詞,準備進行這節語法課的教學時,一個遲到的學生急匆匆衝到門口大聲問“May I come in?” 我略一思考,沒有立即答覆卻反問“Pardon?”,直到這位學生重複了三遍後,我便在學生們的驚異中開始了情態動詞May用法的教學。這雖然是一次別樣的課堂導入,卻也讓教室內的同學體味到了語言的真實運用和它的生命力。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8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這一課時教學中,課堂上曾出現這樣的一次小插曲。講到野生動物面臨的危險之一是生活區域的喪失時,我板書好短語loss of living areas後,立即有同學指出,老師寫錯了單詞,把lose寫成了loss!(lose已學過,loss 是生詞),在聽到其它同學的贊同聲後,我立馬停止了這一環節的教學,帶着學生們的質疑轉入到詞彙學習,並讓全體同學查尋這兩個詞彙,比較形式與意義上的差別,隨後板書在黑板上:lose(動詞) →loss(名詞) →lost(形容詞)。並引申到後一章節即將要學習的詞彙辨別上,如象以下詞形的區別:noise(名詞)→noisy(形容詞)→noisily(副詞)等等。最後我在學生們的恍然大悟中又轉回到正常的教學環節上。這個插曲是由學生的質疑中引出的,但在教師隨機及時的反饋中獲得了知識上的提高。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課堂教學中學生資源生成的開發和利用源自於教師的積極引導,也源自於教師富有創意的教學調整。作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如果能夠敏銳地觀察和捕捉教學中不斷閃現的生成性資源,必然會讓英語課堂呈現出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