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種旅遊的散文

一種旅遊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一種旅遊的散文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中國式的旅遊就越來越有了特點。儘管旅遊景區不同,旅遊的方式及情景都是一樣的。年年一擁而上,年年擁擠不堪,因爲有了固定長假,高速公路實行全免,也就是說在中國這塊版圖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之內,你行車可以不花養路費,東西南北中的到處馳騁。這可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對於收入不高的廣大百姓來說,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哪怕到那裏擠死,再歷盡艱辛,也樂而爲之。好像中國的百姓就喜歡這樣旅遊!

於是到了這個日子,旅遊大軍就形成潮涌,從四面八方而來,又向四面八方而去。涌入的多是中國版圖上的勝景之地,這勝地就經歷了前所未有又非同尋常的洗禮。每當這個時候,媒體就炒得很火,總是講某某地區某年某月某日旅遊接待量創歷史記錄。與此同時,又大量爆出盛況圖片,令人震驚的、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如蟻潮,蜂擁而至的亂象。真像洪峯,是一浪又一浪地在淹埋着一切,包括最爲美麗的風景。人的頭腦中立即會跳出四個字:洪水猛獸。也即可想到洪荒時期的一種自然蠻勢,想到蟻類生命的一種遷徙,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成千上萬的螞蟻如洪水猛獸般的涌動,所到之處無不狼跡遍野。以此形容人類未必妥當,可上天看待人類的行爲而言,又未必不是如此呢。

最寒冷的時候,我下過江南。江南就多水鄉,水鄉里去了烏鎮。想象中的烏鎮一定是小橋和流水,人家是住在水上的。水上有船,岸邊有路,路是青石的,泛着亮亮的水光。總有江南小女子在岸邊汲水,船公便與那女子說說笑笑,船在搖擺,水波盪漾,女子又在樹下,風柔水綠,牆白瓦灰,一幅江南水鄉的田園畫卷。

然而,當我走入烏鎮的大門,緊緊盯着導遊高舉的旗子,在人羣中鑽來鑽去的時候,我的心情就冷卻一半。上船要排隊,人頭在那裏繞圈圈,足足四十多分鐘。當坐到船上開始搖擺的時候,纔好像進了水鄉,水波漫漫,挺柔心的。聽着櫓櫓吱鈕吱鈕的響,轉進了一條主道,兩岸水屋青石爲基,石上鋪滿青綠的苔,船搖而波起,屋下便嘩嘩的響。兩岸的屋子就很南方,石木結構,雕樑畫柱,多數都是兩層,房頂斜翹着一個尖,再階梯形的下來,讓人有着新奇的感覺。

船兒停穩,拾階而上,這個世界就變得擁擠不堪了,看到的是人頭和肩背,是永遠過不完的陌生面孔。兩邊店鋪總坐滿着人,而主家的吆喝仍然不停。門下的鍋中熬着肘子和蛋,紅油油的翻着熱湯,人圍着擠着,就是坐不下,要坐就得耐着性兒等。

看着門面上五花八門的招牌,坐進去吃的幾乎一樣。飯菜上的極快,人吃的也快,嚐出什麼味道沒有!過後就很難想起。就像吃團餐,匆匆而坐又匆匆而去,只求得裹腹不飢便是。主家講的是翻檯率,進錢快,吃家求得快吃快跑,看到的地方多,錢花的合算。

想在小橋上留影,很難,人流不斷。勉強拍了,人比橋還高,只有自己人才能在人頭中找到你的笑臉,笑的是那般失意。想拍街景,得舉起手機,結果拍出了一片的後腦勺和陌生的面孔,面孔之上纔是特色的房頂。想看清腳下的石板也不容易,方寸之內有着各色各樣的腳和鞋,各種走動的態勢,竟然也有毛絨絨的寵物在那裏鑽來鑽去。就想這石板若換成木板,肯定會走出個槽來,或換上青磚,一定會磨掉磚皮。因爲這方寸之地每天會有數萬只腳在踩踏呢。

人多了入廁便難,得排隊。男人好辦,站着解決,速度快。女人難了,一個門裏出,一個門裏進,遇上大解半天不出,急得外面人嗷嗷亂叫,叫也不頂用,能到這裏的沒有不急,是絕不會出現先人後己的,隊裏已經有人夾腿扭腰了。有人在罵:媽的!這地方實在糟糕,怎麼不多修幾個廁所,真是糟蹋人呢!其實,這裏的廁所不少了,只是人們太愛湊熱鬧。

在人羣中竄,在潮流中鑽,人心就匆忙,就煩躁,什麼江南水鄉,小橋流水全讓這擁擠的人給擠沒了。就算走過一遭,留下模糊印象,吃了什麼!就記得個東坡肘子,其它的全成一張白紙。看了什麼!除了人還是人,好像中國就是人多,處處都在顯示人的威力。而人之外的水鄉竟然沒有了感覺,讓人流給沖淡了。

江南之行,本是走馬觀花,這到好,滿腦子亂糟糟一團,只有回到安靜的家裏,才從手機上細觀景色,品味江南風情。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是一種浪費。想到這樣的日子,還能再去麼!

上海的城隍廟是一定要去的,可去了又能看到什麼!遠遠地瞧着,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築羣,雄偉而壯麗。去過北方此類的景區,沒有能比過它的豐富、堂皇、精緻和雅趣的了。它有豐富的地方物產,堂皇的仿古建築,精美細緻的物品食品,幽雅的豫園與園中的湖和橋。本該一樣一樣的領略,一點一點的感受,可這哪裏能做得到!

你是一步一挪地,踏着前面人的腳後跟在走,是順着一個方向,沒有回頭路的'往前擁。想選購東西,就得與夥伴分手。再想尋他,得站在高處,望着潮水般的人頭,流水似的陌生面孔,就怎也找不到人。你只能用手機,然而嘈雜聲卻使鈴聲失效,只好隨着人流往前去,終於見到了,景觀已過半。

城隍廟已不成爲廟了,香菸繚繞,人頭遍地,敬香之人只能站在院裏祈福。四周是火紅的燈籠,紅光閃閃,人聲鼎沸,人心浮躁的不得了。入得豫園,無論走到哪,都是人。想找一塊靜地小憩片刻,真是難上加難。實在不得已,便隨人流往出走。還是遠遠地瞧着它,人心才得安寧。

你對城隍廟的感覺能收穫到什麼!一團亂麻中只能理出一片模糊印象。那便是藍天白雲,雲下有廟,廟卻淹在人的汪洋中。

看過一張圖,是在長城上。長城在山巒中起浮,人流在城上涌動,所能見到的全是人的頭顱,嘩啦啦一片,就想象這股潮流被框在城垛中會是多麼的騷動不安,這種騷動一定會使周圍數裏的野生動物們遁聲匿跡,鳥兒遠離,就連城下的山也會在此刻震顫不止,如果它是有情感,肯定會流淚的。

也看過南京中山陵的遊圖和四川樂山大佛的遊圖,你能感受到什麼!是中山陵的肅穆和美麗天頂上藍色的星辰,還是中山先生博大仁愛的人文思想!是樂山大佛滿身斑斑駁駁的古老痕跡中,留存着中國佛教思想的精髓,還是大佛建造工匠們高超的技藝讓人驚歎不已呢!根據身臨其境的遊人講:爲了看這尊佛,冒着炎炎烈日,整整站了三個多小時的隊,纔看到大佛的一隻耳朵,而自身已是汗流浹背,興趣全無,但又不甘心這麼放棄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旅遊呢!是文化還是休閒,是走馬觀花卻花又那麼難以看到!

這樣的旅遊究竟能給人們帶來多少樂趣!大半是人困馬乏,神疲力竭了也不曾體味出心中的那份期盼。但畢竟是去過了,費了一番心思,策劃了數十天,也見識了一番新奇景象,即便走馬觀花地暸望過數日,而留下最終一句話:唉!真是看景不如聽景哪!累地躺倒在牀上又說:好在外,不如賴在家呀!這種感慨才真正發自內心。

這種旅遊最難堪、最不可解脫,也是最令人懊惱的,就是把停車場搬到了高速路上。

從你最初開始穿越一座城市,接近高速路口,就有了一種莫名的惱火。車像被拋進湍湍急流,裹在車流的漩渦裏,隨不得你的性子了。你開始左顧右盼,小心翼翼,又不得不見縫插針,往漩渦的中心鑽去。那個時候,人像浮在河流中,隨流而去,任流向而左右。進入高速大道,人才真正死定了。

這種死讓人氣無處撒,火無處發,車一堵就是數小時,人都下到地上,餓了就吃,渴了便喝,急了得找個地方方便。這路上就成了聚衆之地,有玩牌的、說笑的、唱歌的、聊天的、踢毽子的、遛狗的、孩子捉迷藏的。還有當地村人趕來做生意,賣水果,賣面賣饃賣涼皮的。這種場面常常讓人很喜劇,天南地北的人,因了這麼一種旅遊,在這麼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三下五除二的就熟悉了,聊着聊着居然就套上了遠方的親戚。這種情景在全國各地的高速路上處處可見,有人急了躁了就開始罵天罵地,罵到頭來又開始罵自己,悔不該選這個時候、在這一刻上到這一條路上。於是發誓再也不趕在這個節骨眼出來旅遊,可往往時過境遷,來年照樣重蹈覆轍。人就是這麼賤,常常記吃不記打的呀!

朋友去了山西的五臺,是慕名而往,想拜佛抽籤求仕途。然而到了那裏卻讓他大失所望,因爲圍繞着五臺居然建了那麼多的廟臺,而且各有主子,都能燒香拜佛,都要收取香火錢。做爲首次到五臺的遊人,完全被這種場面弄的暈頭轉向。錢是花了一河灘,拜佛一大片,終了纔看到真經拜了真佛,弄的他回到家裏仍然忐忑不安。

如今的一些旅遊景區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搞概念炒作,甚至不顧原本的歷史文化,以人造景觀搪塞史實,弄的後人哭笑不得。旅遊產品千篇一律,景區特色如似雷同,商家惡意擡價,坑蒙拐騙無所不能。一碗號稱地方特色的面能賣到七十八元,山頂上的一碗米飯十五元,一份盒飯四十五元,一斤章魚八十五元,一隻大蝦三十八元,一道菜超過千元,六瓶紅酒經美女酒託讓遊客消費竟達五千元。如此等等的惡意銷售,讓遊人挨宰糟心,上當受騙似乎成爲這種旅遊的必修課。只是地理風貌,人情風俗還能讓人看出個新鮮來,但各種各樣的新鮮都是經不住蜂擁如潮的人海的淹沒。它淹沒了美景,淹沒了文化,淹沒了歷史,淹沒了旅遊的本意。人在其中卻如霧中迷雀,嘰嘰喳喳一場熱鬧而已。

旅遊究竟爲着什麼!

讀過一篇關於旅行的文章,說:我們淹沒在城市的急流中,日復一日,在小小的格子裏間埋頭奮鬥;外表未曾老去,內心已然荒蕪。我們拼命工作,拼命賺錢,拼命找安全感,可是我們卻沒有勇氣出去看看廣闊天地,看看雄鷹翱翔,圍坐篝火,把酒當歌。我們如此麻木地關在鴿子籠般的寫字間,一天天在迷茫中蹉跎歲月。我們很久沒有停下來去聽聽自己的心聲,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去開始一種沒有高樓林立,沒有車水馬龍,有的只是藍藍的天,清澈的空氣與晃晃悠悠的生活。

這纔是關於旅遊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內心荒蕪、歲月蹉跎、聆聽自己的心聲、感受自己的呼吸。這是作爲人的生命活動的精神部分而存在,它需要充實,需要享受,需要勞作之餘的精神補充,需要與大自然親近,更需要人的靈魂的昇華,感受心靈中對美的嚮往與追求。而旅遊正是這個層面上的一種美好的精神活動,人們嚮往已久,需要在一路風景中感悟生命的存在價值。可眼下的這種旅遊究竟能滿足人們什麼呢!

這麼幾年過去了,人們開始總結,要旅遊不能趕節日,不可湊熱鬧,不要去旅遊熱點。要去就去未開發的原始景區,選擇平常日子,這種心理趨勢又爲一些開發商所聞知,開發旅遊的事業由此蒸蒸日上。這種旅遊的發展究竟是否準確,而人們的旅遊興趣是否已經產生疲勞,進入冷靜期。當你轉過大半個中國時,你的旅遊一定會有某種轉變。這種轉變會是什麼!作爲一個熱愛旅遊和開發旅遊的人,該是早早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