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精選12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精選12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1

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數學。比如,上街買東西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用法數不勝數,這都是數學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在生活中發現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用具中大多數都是圓的,如喝水用的杯子、吃飯用的碗、水桶、瓶子上的蓋子等等。爲什麼這些用具都是圓的呢?我想了又想,終於想明白了,原來在生活中人們用其他形狀的用具不容易盛東西和使用,如果用圓的的用具就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我把我的觀察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認真觀察生活,就能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數學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2

元旦那一天,媽媽聽說商場的衣服在搞活動,就帶我一起去商場買衣服。

一進店就看見大大的海報上,寫着“購物滿150元立減50元!”9個大字。

“佳怡,今天你自己來選你自己喜歡的衣服,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做到最划算!”

媽媽就是這個樣子的,給我買衣服也要考我!這簡單,我一眼就看見一見510元的羽絨服,我在心裏面計算着:一件衣服150元就能省50元了,510元裏3個150元也就是能省150元,對了,510—150=360元。“媽媽,就買這件羽絨服吧,510元裏有三個150元,50X3=150元,也就是能省掉150元,510—150=360元,這件510的羽絨服我們只要付出360元就行了。”我興致勃勃的和媽媽說着,我本來以爲媽媽會來表揚我,會誇我聰明,會誇我算得快,誰知道媽媽卻搖搖頭說:“這件羽絨服倒是很不錯,顏色也非常好看,但是,你還是沒有做到最划算啊!”

媽媽看出了我的不解,提醒我:“要想做到最划算,就得做到我們買的衣服,錢數要最接近150的倍數,你可以再看看鞋子和褲子,但是,必須做到最划算!”媽媽的話提醒了我,我恍然大悟,“對呀!只有夠150元纔可以減50元啊!”我又選了一條灰色的運動褲,160元,160+510=670,670—150X4=70,還是不太划算,要再買一件80元左右的東西,就最划算了。我左挑右選,又看中了一雙運動鞋,86元,現在算一算,510+160+86=756元,150X5=750元,一共可以優惠50X5=250元,也就是說我們一共要花756—250=506元,就可以搞定這一套原價是756元的一身衣服鞋子了!我高興地把計算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算的不錯,我們快點去結賬吧!”

經過了這件事情,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3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這不,我又因爲數學在路費問題上立了一個大功。

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爸爸帶着我和兩位姐姐去海南旅遊。可是在出行方式上有了爭議。爸爸把兩種方法的相關費用告訴我:坐飛機,常州到三亞2990元/人;坐火車,常州到上海南28。4元/人,上海南到海口325.5元/人,海口到三亞100元/人。我想:我應該爲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連忙拿出紙和筆計算起來:坐飛機,2990X4=11960元;坐火車,28.4+325.5+100=453.9,453.9X4=1815.6元,11960—1815.6=10144.4元。通過計算,我發現坐火車能節省10144.4元!我興奮地告訴爸爸,坐火車能節省1萬多元,太合算了!爸爸朝我豎起大拇指,誇我算的好,就這樣,我們坐上了火車,開始了海南之旅。

兩千多公里的旅途雖然讓我們疲憊不堪,但沿途的美麗風景又使我們感到快樂無比。在三亞和海口的好多景點遊玩之後,我們準備回家了,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飛機票更貴了,到常州要3500元/人,火車票也很難買。我們買了三亞到廣州的汽車票,322元/人,廣州南到上海虹橋的高鐵票,793元/人,虹橋到常州的高鐵票74.5元/人。終於到家了,爸爸讓我算一下回程比坐飛機少用了多少錢。我又算了起來:322+793+74.5=1189.5元,3500―1189.5=2310.5元,2310.5X4=9242元。我告訴爸爸,回程少用了9242元,爸爸滿意地點點頭。

這次旅行,不僅讓我欣賞到了美麗的海南風光,也讓我更懂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4

星期六中午,我問爸爸中飯燒好了沒有,爸爸看了我一眼說:“你既然問到燒飯,那我就問你一個關於燒飯的問題。如果燒飯需要30分鐘,燒一個葷菜需要15分鐘,燒一個素菜需要5分鐘,燒一個湯需要10分鐘,燒這頓飯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我一聽心想這也太簡單了,不就是這幾個數相加的和嗎?我迅速口算起來,30+15+5+10=1小時。我剛要把答案告訴爸爸,卻不經意間看到爸爸那充滿狡黠的眼神,我忽然想到了什麼,這道題可能沒這麼簡單。

於是我又重新思考問題,我想了一會兒,終於想到了答案。我對爸爸說:“燒飯時間是30分鐘,燒兩個菜和一個湯也是30分鐘,因爲燒菜和燒湯可以在燒飯的時間段進行,所以燒這頓飯一共需要30分鐘,是不是這樣的?”爸爸笑着說:“你真棒,答對了。”

通過這道題,讓我意識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有趣的數學題,只要深入瞭解,仔細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5

星期天,我們全家一起去大潤發購物。

來到超市,我先買了一些零食,然後媽媽說家裏食用油快用完了,我們買點油回去吧。來到賣油這邊,媽媽順手拿了兩桶金龍魚大豆油,接着準備離開,我出於好奇就問了媽媽這兩桶油多少錢呀?媽媽說一桶油28元,你說兩桶油多少錢呀,我口算了一下是56元,我看到這邊還有大桶5升的油,看了一下價格是50元,那應該是每升10元,我就問媽媽你那兩桶油和這個大桶的哪個便宜一點呢,媽媽說:“應該差不多吧,不管它了。”可是我就要追問到底,後來一看那兩桶加起來也是5升,算下來每升11.2元,我就跟媽媽說我們還是買這個大桶的吧,雖然便宜不了多少錢,但是省下來的錢也可以買點小文具了,那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媽媽說,小丫頭,看來這個數學應用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對生活應用很有好處,以後要更加用心的學習數學,知道嗎!最後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6

今天中午,我和媽媽一起到超市去購物。走進超市一看,哇!各種各樣的食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首先我們來到了飲料和牛奶區,我隨手拿起了一大瓶可樂看了看,發現右下角有“淨含量”800克,我問媽媽這是一瓶可樂的重量嗎?媽媽笑笑點點頭。然後我又拿起一袋牛奶仔細看了一下,每袋牛奶的“淨含量”是200克,媽媽問我:“要想牛奶和一瓶可樂一樣重,那麼需要買幾袋這樣的牛奶呢?”我思索了一下說:“一瓶可樂是800克,一袋牛奶是200克……800除以200等於4(袋)所以我們需要買4袋這樣的牛奶就和可樂一樣重了對嗎?媽媽微笑的說:“對的,每一個食品都有它們的淨含量。”

接着我們又來到的賣麪粉的地方,我觀察了一下,每袋麪粉的重量是1.5千克,現在我們家每次做餅是300克,那麼一袋麪粉要做幾次餅呢?我想了想:1.5千克等於1500克,1500除以300等於5(次),所以一袋麪粉要做5次餅。媽媽摸着我的頭說:“真聰明”。我的心裏暗自高興着。

最後我們又買了15個雞蛋大約1千克,一個火龍果大約550克,看着滿滿的收穫真開心啊!讓我感受到了數學中克和千克的知識,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關於數學的.奧祕哦!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7

昨天,我和媽媽上街逛街,給我買新衣服。

我在“森馬”裏挑中了一件白色的上衣,怪好看的,我讓媽媽給我買。正好,森馬處理,買一送一,這件衣服169元,可以再送一件指定的衣服,我有看上了一件159元的黑色運動衣。

媽媽說:“想要可以,你得算出,咱買這兩件衣服,相當於打幾折?”

我想了想:折扣=現價÷原價,現價169元,原價169+159,169÷(169+159)=169÷328=0.51524390(24390循環)≈0.515=51.5%=五一五折

媽媽聽了後,說:“不錯呀!把原來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錯,這兩件衣服給你買!”

“耶!”

在生活中其實處處藏着數學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8

其實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很緊密的聯繫,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了一個關於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故事的內容是:李大媽去超市買毛衣,售貨員是她的鄰居,告訴她一件毛衣62元。李大媽買了一件回家了。第二天她又來到超市,售貨員向她介紹:新近了一種78元的毛衣質量很好,建議她買。李大媽決定買三件。售貨員算過賬後說:“你應該給我234元,但是昨天您買了一件62元的毛衣,如果想換,你就先給我52元錢,明天再將那件62元的毛衣和120元錢給我就行了。”李大媽回到家對4件毛衣經過比較,決定買2件62元的和1件78元的。第二天,售貨員又收了李大媽88元錢。在整個過程中李大媽真是被搞糊塗了,售貨員的帳算得對嗎?

我們可以先這樣想:李大媽幾次共交錢:62+52+88=202元

三件毛衣的價錢是62+62+78=202元。因此就可以斷定李大媽既沒有佔到便宜也不吃虧。

我想說:“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用我們的數學知識解決這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定要記在一條原則就是無論怎樣變化,只要記在你三次分別給了多少錢就不會出亂子了。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很多,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當我們在超市買了一包東西,需要付款93元,而你正好沒有零錢,於是就給了售貨員100元,這時售貨員經常就會問你:”你有三塊錢的零錢嗎?“而你正好有三塊錢的零錢,就可以直接交給售貨員,這是售貨員就會找給你10元錢。有的同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很迷茫。產生困惑。其實只要我們記:我們一共交給售貨員100+3=103元,而我們的商品價值是93元,這樣就用103——93=10元。

同學們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存在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真的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收穫很多數學奧祕。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9

雙11期間,許多超市都進行商品打折,我們小區邊超市也不例外。

媽媽的洗頭液快用完了,媽媽要去買四瓶。我們先到了佳美超市,洗頭液上面標着原價90元,現價打八折。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就在這兒買吧!”媽媽說:“先別急,俗話說貨比三家,我們先去別的地方看一看。”我們又到了新區超市,我看中了洗頭液原價也是90元,不過超市給的優惠是滿80元減10元。我們到了最後一家超市,廉價超市,洗頭液上標着買二送一。媽媽說:“那麼就請兒子幫我算一下吧。”我心想:這太簡單了。便拿起筆來算到:第一家超市是90乘80%乘4,算出來是288元。第二個超市是滿80元減1O元。那麼就是4乘90=360,360÷80≈4,4乘10=40,360-40=320。第三個超市是買三送一,那麼媽媽要買四瓶的錢就只要付三瓶的錢,所以3乘90等於270元。270小於288小於320,所以在廉價超市買洗頭液最便宜。

通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學問,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就能成爲一個小小數學家。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10

有一天,我和媽媽去吾悅廣場購物。我看中了一雙運動鞋,價格200。我對媽媽說:“就買這一雙吧。”媽媽對我說:“要貨比三家,我們再去別的店逛一逛,看看有沒有同款。”於是我們又去別的店看了看,發現只有一家賣的是同款,價格也一樣。媽媽又說:“這時候就看看兩家的優惠了。”爲了方便,我就將兩家店分別稱爲甲店和乙店。甲店滿90免十塊,乙店100積分免十塊,之前我們在已建買了一些東西。共獲得199積分。我想了想,對媽媽說:“甲店的優惠價是,200÷90等於二餘20,2乘以十等於20元,200-20等於180元;乙店的優惠價是199÷100等於一餘99,也就是200-十等於190元。190大於180,所以我們要在甲店購買。”媽媽聽了後直誇我:“好樣的!多虧你。”

我們知道了哪一家店更優惠一些。通過這一次事情讓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11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通的小事變成一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

今天,我寫完作業想看一本書,卻發現家裏的書都看完了,我從存錢罐裏拿出90元錢去買書。

到了A書店,我看到上面的牌子寫着打九折,我選中了一本書【格林童話】,我算了下書的原價是65元,65x90%=65x0.9=58.5元,60-58.5=1.5元,便宜了1.5元。90-58.5=31.5元,還剩31.5元,我覺得太貴了,於是就去了B書店。

B書店是每滿40元減10元,於是我就找到了跟A書店一模一樣的書【格林童話】,我心算了下,書原價是70元,70/40=1.30元,70-10=60元,70-60=10元,便宜了10元,90-60=30元。

A書店賣58.5元一本,,B書店賣60元一本,這樣比較下,還是A書店買比較划算,於是我就返回A書店,買了書就開開心心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就想,以後這個買東西,一定要先算算,看看哪家優惠再做出選擇,你瞧,一個生活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無處不在,我們一起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篇12

星期天的中午,老爸見我無所事事,便給我出了一道數學生活實踐題,題目爲:“我家的書房和陽臺是連在一起的,總面積是18平方米,如果用30釐米×30釐米的方磚來鋪地面的話,需要多少塊這樣的方磚?如果一塊這樣的方磚價格是8元,那麼鋪設書房和陽臺一共需要花費多少元?

一聽老爸說完題目,我便有了思路:先算出一塊方磚的面積大小,再把總面積18平方米化成平方釐米,然後把由18平方米化成的平方釐米再除以一塊方磚的面積,求出來的就是一共需要多少塊方磚的塊數。最把求出來的塊數乘以每塊方磚的價格便算出了一共需要花費多少元。算式如下:30×30=900(平方釐米)18平方米=180000(平方釐米)180000÷900=200(塊)200×8=1600(元)

算完後我把答案告訴老爸,老爸說答案對不對你自己去陽臺和書房的地面數一下,地磚塊數是否和你計算出來的一致。我飛快跑去,認真的數了一遍,果然,和我剛纔計算出來的塊數是一樣的。老爸誇獎了我,我真高興,這就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數學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