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爲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糉子,我也想學包糉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糉,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糉子,啊!糉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2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後在上面剪出一些漢字,還可以剪藝術字呢!我也曾經剪過,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爲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是照自己的方式做的)我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再拿來一張紙,吧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自己看一下該剪多大)最後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3

嗨,大家好,今天我來和你們談一談中嶽廟的傳統文化!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二舅、二姨、妹妹到中嶽廟參觀,哇!好多人呀,原來這裏是我們登封的傳統廟會,附近的.人們都來到這裏敢廟會,我隨着擁擠的人流進到中嶽廟裏,我看到裏邊有四座鐵人、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越嵩山,還有很多建築物,建築物可壯觀了!我和妹妹一邊玩一邊看。中嶽廟裏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廟,小廟裏各有一個和尚,在那用木棍敲打着鐵盆或者鐵碗,在走的路上,我自言自語的說:“太好了!這下終於有東西可寫日記了!”我們走了很久就不知不覺的走到了中嶽廟的盡頭了,我記得中嶽苗的盡頭好像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小通道,那裏面的神像的樣子長得可奇怪了!有的甚至都穿上了虎皮鞋和虎皮巾了,樣子真滑稽!我和妹妹都快被他們的樣子笑傻了!高興的不得了。最後,我們走到了一個很高、很大的一個建築物那,我和妹妹立馬跑了上去,我們在那玩了一會,爸爸媽媽喊着:“走吧!”“再玩一會再走!”我們又玩了一會,他們等得不耐煩了,我爸就上來催我們走,我們偏不走,而且還和他玩起了捉迷藏!最後,我們終於肯走了!我們坐上車,就各自回各自的家了!

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開心呀!不但玩的很開心,而且我還認識了中嶽廟的傳統文化,我好高興呀!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4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陶瓷的故鄉”,以陶瓷聞名天下,蜚聲海外。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今天我們向日葵假日小隊踏着先人的足跡,追尋歷史的腳步來到了這個神奇的博物館。

走進大廳到處陳列着古代的瓷器,它們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好像在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故事。我們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八百年前,看到了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着我們來到陶藝中心,親身體驗古代陶瓷工藝的神奇魅力。陶泥在我們的手中經過我們的拉、捏、拍、揉,一下子富有了生命力,一個個與衆不同的作品應運而生。望着我們自己的作品,我們都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成就感!

一天的博物館之行非常短暫,但同學們都爲我們祖先的心靈手巧,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5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着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而我與風箏,也有着這樣的一段故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吵着要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金秋十月,碧空如洗,被一隻只風箏點綴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匹五彩繽紛的花布。我迫不及待取出我的風箏,理好線,在草地上快速地奔跑着。“飛起來了!飛起來了!”我的臉上樂開了花,“啊,怎麼落下來了”我嘟囔着嘴對爸爸說。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放風箏不能只放線不收線啊,這樣風箏反而飛的不高,就像人生一樣,一開始認爲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者遇到一些困難,但都是爲你更好的未來做鋪墊。”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默默地記在了心裏,想不到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有如此深奧的道理呢!“好啦,我們一起放風箏吧”媽媽在一旁拿着風箏向我們招手,草地上充滿着我們的歡聲笑語。真是個開心的下午!

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着我們繼承!正等着我們弘揚!感謝風箏給我帶來的樂趣,給我帶來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