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選三年級語文作文六篇

精選三年級語文作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三年級語文作文六篇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1

我的爺爺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他長着花白的頭髮,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皺紋。

我的爺爺非常勤勞,按說我的姑姑、爸爸都有了穩定的工作,他可以安度晚年、享清福了,但是他還是閒不住。他種了好幾塊地,還做點兒廢品買賣,成天早起晚睡地勞動。爸爸和姑姑每次勸他少乾點兒活時,爺爺總是笑呵呵地說:“能做點兒就做點兒,老閒着也不好。’

我的爺爺不僅勤勞,而且也是個熱心腸的人,左鄰右舍只要誰家一有困難他就會主動去幫忙。有一次,別人欠了他鄰居家幾萬塊錢,鄰居要了幾次都沒要過來,最後還是我爺爺幫他要過來了。其實,在生活中爺爺幫助別人的事有很多很多,可以說舉不勝舉。

這就是我敬愛的爺爺,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他。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軟肋,特別是三年級的起步作

文,更讓老師頭疼。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指導課有效性令人擔憂:一種是範文指導法,老師拿同類作文做範本,念給學生聽,以便學生仿抄;一種是格式類指導,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寫中間,教給學生一個硬性套路;一種是放任式作文指導法,教師不作具體的指導,學生隨意寫作;還有一種偷懶式作文教學法,讓學生背誦同類作文,對號入座。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必然導致作文指導課的低效性。低效的作文教學,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學生害怕作文,缺乏寫作的興趣激情,形成了小學中高年作文的一大弊病,教師怕上作文課,怕改學生作文;學生不愛作文,怕寫作文,寫出的作文假、空、套。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和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害怕寫作,爲作文課和日記而煩惱,即使身邊有值得寫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要麼胡編亂造,要麼寫成流水帳,很難在文章裏流露出真情實感,當然也難以讓讀者引起共鳴。爲了改變作文教學的這種冷狀況,爲了改革這一弊端,進一步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規律,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確立了本課題。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探索適合三年級作文教學的策略,爲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提供全新的理論依據和操作規範。

二、問題分析

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

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閱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識字進度不夠,閱讀量少,拖起步作文教學的後腿。而小學作文訓練的程序是:低年級着重練習寫句寫話;中年級着重練習寫片斷;高年級着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作文訓練分爲多級過程,寫完整文章的訓練滯後,難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作文教學的歷程看,總擺脫不了以教師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以課本爲中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順應他們的心理;訓練方法劃一化,齊步走,忽視學生個性的差異。作文是一種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能力的發展,靠學生自主訓練、實踐、應用。指導學生作文,必須以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基礎,同識字、閱讀和發展口頭語言同步進行。作文教學要有新的突破,應力爭提早起步,引導學生自主練筆、學用結合,把激勵學生的內驅力擺上重要位置,貫串於整個語文教學過程。

三、研究目的

1、通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能力、督促學生不斷積累,從

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主要是讀、寫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作文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作文課堂,再現作文教學的魅力。

3、如何通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四、研究內容

(一)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

1、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學會觀察和積累。向學生推薦優

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並摘錄不同的角度和種類的優美篇章和經典句段,鼓勵學生背誦。背誦可以積累詞語和很多表達方法,寫作時才能根據需要隨意組合,信手拈來,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作文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作

文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於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裏,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

3、教會學生修改文章。俗話說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說好文章

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爲學生往往是寫完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作爲老師要讓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出聲朗讀幾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好

好修改一下,還可以和同學互相修改。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4、鼓勵學生多練筆。寫作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什麼竅門,

須多寫才能掌握領略其中的奧妙。練習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課文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二)、教師本人寫作引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好材

料,要以身作則寫下水作文,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纔會向你取經。同時,教師的下水作文還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改進評價的方法,要善於從孩子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

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釋放童真。就給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這樣,學生纔敢於說真話,寫真事,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課堂教學。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

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纔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2、觀察法 3、文獻法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查找、蒐集、學習有關本課題理論。

1、調查學生中存在的課外閱讀的現狀及老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看法。蒐集並閱讀國內外有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探索與研究的文獻、資料。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2、進行課題研究動員,宣傳課題指導思想和研究意義,課題組全體教師形成共識。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階段研究計劃。學習相關文獻資料,做好課題研究的準備。

4、準備階段成果資料:

(1)申報表

(2)研究方案

(3)階段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結合日常教學,實施課題研究,注重資料積累。

1、根據課題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計劃指導學生深入開展各項課外閱讀活動,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2、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收集各項活動資料。課題組教師撰寫經驗論文,編撰課題論文集,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3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這裏工作三年了。我在剛剛接手的班級是三年級,隨手翻閱學生的作文本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清晰的記得作文題目是《我所見的一件事》,全班近三十本的作文內容、字數都是一樣的。我之後詢問了一部分同學,原來大家的作文都是從自己的《一點通》範文上抄過來的,並且以前的作文也是這麼做的,他們都依賴於作文書,自己不願意去動腦想。之後我也詢問了一些老教師,他們說,由於這裏比較偏僻,孩子們的眼界,知識,觀察水平等都是很有限的,而且一些作文題目也超出孩子的認知水平,就像這篇寫到某處旅遊景點的遊覽文章,要知道他們有的連縣城都沒有去過,怎麼能寫出這類遊記文章。

他們還告訴我在農村小學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在語數兩科的教學上,大多數教師都喜歡數學,不太樂意上語文,究其根源:普遍認爲語文難教,內容較爲寬泛、較活。特別是作文教學更讓人難以捉摸,無從下手,是擺在廣大農村語文教師面前較爲棘手的,又不得不去面對的,而且必須去認真完成的任務。當我聽到這些之後,心裏感到憂心忡忡,感到我這個語文老師即將面對一個挑戰------一個三年級的學生竟然不能依靠自己的思維去寫出屬於自己的作文。在這三年裏我根據農村小學實際,翻閱資料,結合自身實踐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在我將這幾點不成熟的做法說出來,供同仁們參考,並敬請批評指正。

一、 學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作文無法提起興趣的話,即使硬逼着學生去寫,那麼他們也不會寫出多麼優秀的文章的。我在教學《童年趣事》時,首先讓學生留意觀察生活中的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在農村,尤其我們這裏水塘較多,孩子大都喜歡釣魚、釣蝦、捉螃蟹等。我對他們說,既然你們喜歡這些活動,何不先和同學們一起交流自己在做這些事時的感受和想法。這個提議正中學生的要害,他們紛紛發言,說出自己的體會。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剛纔所說的話用筆整理出來。大家發現原本自己覺得很難寫,無話可寫的作文,現在變得異常好寫,而且自己的文字不由自主的從筆下涌了出來。在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這樣就能激發他們寫的慾望。

二、 提倡學生模仿,培養文風

在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內心世界用筆記錄下來時,我鼓勵學生去模仿一些優秀作文的框架結構,否則孩子僅僅會把文字記錄下來,無法形成具體的文章,只是一些瑣碎的文字,沒有合理順序,層次不清晰,讓人讀起來也不順溜。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於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培養好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這對於剛剛接觸作文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有很大幫助,使得他們對於作文的整體結構能有很好的把握。

三、 鼓勵學生多加閱讀,開闊視野,積累好詞佳句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水流,無以成江河。"可見,積累是相當重要的。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寫不好作文的。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因爲生活環境的侷限性,對周圍事物未能認真觀察,所以遇到寫作文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常常感到無從着手,無內容可寫,缺乏寫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學要着力提高學生語言的儲備量,教會學生積累詞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農村,由於條件設施的落後,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很是有限,除了書本,他們別無他法。於是我鼓勵大家多閱讀課外書籍,並建議大家互相交換自己的書籍,這樣就可以利用有限的條件獲取最大量的知識。在五年級時,我發動全班學生捐書,成立班級圖書室,大家紛紛響應,捐的書籍有各類有寫作文選集,科普類書籍,名人傳記等,更加有利於滿足孩子們的閱讀慾望。

同時,我建議大家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好詞好句,每天早讀課時拿出來誦讀,有不明白的大家一起交流。一學期下來,大家在作文的遣詞用句中都有明顯的提高。我翻閱他們的讀書筆記,有的記得滿滿兩本,有的還在自己摘錄的好詞佳句下,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感受,看到這裏,我真的感到欣慰。

四、 充分發揮想象力

想,是一個讓學生構思、打腹稿的過程,是不可少的環節。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我們千萬不可以扼殺這種能力,相反我們要挖掘他的潛能。由於是農村小學,不可能有現代教學條件,我總是多方位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作文題目,想象出了許多我沒有料到的,天真無邪的畫面。我經常對學生說,作文就像一部電影,你們就是導演,人物的角色和事件的安排都由你安排,要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將它拍成一部好的電影供人欣賞。我本着特級教師姜兆臣提出的“起步成篇、由仿到創、循序作文”原則,在作文之前一星期就把例文連同文題交給學生,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完成確定中心、體裁、組材、選材和佈局謀篇等這一系列活動。

五、多記日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目標 的總目標中提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其中日記作爲練筆,它能培養學生善於捕捉日常生活信息的能力,其表達的自由度和訓練的長期性,是其它練筆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它是常用的一種寫作能力訓練手段。

因受題目所限,學生的思維就存在一定的侷限,不能考慮到題目以外的東西,更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只能搜腸刮肚地寫出一些乾癟的文字來,難以將內心世界的情感體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一現象在農村較爲普遍。要改變如此現狀,我經常啓發學生觀察自然,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把自己對自然的觀察情況,對身邊的人和事留意後的思考記錄下來;同時養成勤記筆記的良好習慣,把每天所見、所聞、所想的事,自己覺得有價值的記錄下來。這樣,對學生今後的作文就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作文過程中就會左右逢源,所需材料就會信手拈來,寫作興趣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

六、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修改作文

農村小學生在作文時,由於手頭缺少必要的資料,加上受教育的環境、要求、閱讀面等與城裏小學生相距甚遠。未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作文大多數是“一氣呵成”,缺乏自我修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文中常出現前言不達後語,語序混亂,語言不通順,中心不突出等情況。使老師批改時感到頭痛。面對這種情況,語文老師就應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加以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爲止。在鼓勵學生多動腦筋修改的同時多列舉歷史名人是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詩詞的佳話作爲動力。因此在每次作文時,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個草稿本,寫完之後,先交草稿,我批閱草稿,學生必須按照我的要求,對草稿進行修改。改後,我再看,對文章提出進一步的細緻的要求,學生再按照我的要求細改。改後,認爲自己的作文改的差不多了,我又佈置學生把自己的作文交給同桌的同學。讓同桌的同學挑毛病(主要是字詞句方面),然後,自己再修改。自己不會改的,讓同桌幫助。這樣,由原來得我連批帶改,變成了我批學生改,互批互改。

七、給學生寫作的信心

我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多給他們鼓勵,委婉的支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對寫作留有希望。同時在講評時,我會把幾篇優秀的作文讓他們自己用自己的情感讀給大家聽,然後再複印一份展示在班級特意準備的優秀作文園地處。這樣讓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和慾望去寫出更好的作文。

綜上所述,我認爲只要能認真做到以上幾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將會有廣闊的天地,將會有屬於自己燦爛的明天。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4

我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尤其是打乓乒球,讓我的課餘生活充滿了快樂。

記得第一次去打球的時候,我還沒進門就已經興奮不已了,因爲我喜歡打乒乓球,也許這就是我的愛好吧。剛開始教練教的動作非常簡單,很容易就學會了,我心想:“打乓乒球真輕鬆呀!”可是,慢慢的,教練教的動作有點難度了,有時一個動作練好幾遍也練不好,我真有點想放棄,不學算了。教練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鼓勵我說:“不要着急,打球要慢慢來,教練相信你一定可以打的很好。”我終於恢復了信心,加倍努力,就這樣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我的動作離教練的要求

越來越近了。我還是我們組打的最好的一個呢。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不可放棄。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5

今天,老師在語文課上讓我們做木頭人遊戲,一聽到做遊戲,同學們既興奮又激動,教室裏好像炸開了一鍋粥。

老師讓歐陽靈一說了遊戲規則,說完規則遊戲就開始了。首先,由我這個逗笑人 出場了,我把雙手放在耳邊,露出長長的舌頭,像一隻憨態可掬的哈巴狗。只見同學們一動不動,好像連魂都被勾走了,他們有的筆直的站在座位上,有的端正的坐在座位上,像一尊尊一動不動的雕像。過了一陣子,文茂蘇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隨後,同學們接二連三的哈哈大笑起來,第一輪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輪開始了,輪到我當木頭人 ,我的心情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此時我們的教室無聲無息,彷彿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我緊緊的趴在桌子上有氣無力的像一堆泥,我把眼睛緊閉着,儘量避免逗笑人 的誘惑。我在心裏一直告誡自己不要笑,一分鐘時間終於熬過去了,第二輪遊戲中我勝利了。

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同學們個個臉上都洋溢着歡快的笑容,在笑聲中我們體會到:堅持就是勝利,今天的語文課真是令我們難忘!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6

今天,老師教我們折小麻雀。我們都很高興。老師給每人發了一張紙,然後就開始講了。

首先,把紙對邊相着折,就成了兩個三角形,再把多餘的部分往上折,用剪刀把折上去的剪下來。一打開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你會發現正方形的中間有一條中心線。

接着,把三角形的兩邊往中心線上折,就變成了一個菱形,這樣可真像一個冰其淋蛋筒啊。再把兩邊對摺成了三角形,在最長的線上找出中心點,然後再打開,往上翻折,一直折到畫中心點的位置。再對摺。把折在裏面的尖的部分往外拉,拉到一定程度,脖子就形成了。再把脖子的最頂頭往下邊壓,一折,嘴巴就出現了,小麻雀的外形也出來了。

最後,畫出它的眼睛、羽毛,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麻雀就展現在我的眼前。

雖然這隻小麻雀不是很漂亮,但是是我的勞動成果。我又學會了一項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