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關於三年級作文7篇

關於三年級作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年級作文7篇

三年級作文 篇1

家鄉的蘭江上橫跨着一條條大橋。最雄偉的是蘭江大橋啦!

蘭江大橋建於1972年3月,到現在已經有35年了。原來是雙車道的,20xx年改造成四車道。它是蘭溪老城通往溪西新區的主要通道。

蘭江大橋非常雄偉。橋長大約有1千米,寬約有18米。中間有兩種顏色的綠化帶,有綠色的、紫色的。橋中間行汽車或自行車,兩旁走人。大橋共有10個橋墩,9個橋洞。在第二個橋墩上有一些紅色的刻度線,那是幹嘛用的呢?聽媽媽說,這是用來觀測洪水的水位的。

蘭江大橋非常美觀。橋頭立着一塊紫紅色花崗岩大石碑,上面刻着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蘭江大橋。橋面兩側的石欄上刻着栩栩如生的蘭花,漂亮極了。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告牌、橋燈同時亮了起來,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像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遠遠望去,蘭江大橋就像一條綵帶。

蘭江大橋是蘭溪的驕傲。我愛蘭江大橋!

三年級作文 篇2

大家好,我是城關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劉語晴。平時,無論是辛勤傳授我們知識的老師,還是細心呵護我們成長的父母,都希望我們能與書交上朋友。

我呢,就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孩子。成天把書抱着懷裏,一有空就看個不撒手。晚上睡覺時,總是要央求媽媽讓我再多看一會兒,常常看着看着就捧着書睡着了。吃飯時,如果我正在看書,不管媽媽怎樣叫我,我還是一句話:“飯太燙了,我一會兒來吃。”其實呀,哪裏是飯太燙了,是手中的書太有吸引力了,比飯還要香呢。要想知道我爲什麼這麼愛看書呢?那是因爲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十足的“書迷”。每週星期天的下午,我們洗完澡,整理好家務,把星期一需要的東西準備好之後就抱着自己喜歡的書,安安靜靜地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有時候還會玩一玩詩詞大接龍,在一塊兒說一說書中的趣事,每時每刻讓家裏充滿書的氣息。讀書可以讓人的行爲變得優雅,性格變得安靜,心情變得快活。就是因爲書,讓我變得更加文靜;就是因爲書,讓我忘掉學習上所有的壓力,忘記了所有的煩惱。

書的魅力無窮,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爲。自從爸爸下鄉當第一書記後,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她利用休息時間閱讀了許多許多美食方面的書,努力把飯做好,讓我長得更壯些。她還看了《家庭生活安全指南》,看了這本書後變得更細心了。每天早上出門前總要問我:“衛生間燈關了沒有?”“電視機的電源關了沒有?”

讀書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盼頭,更有趣,也更充實。我們家以前都是以詩詞爲伴,自從老爸下鄉後一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機會少了。可每次和老爸視頻通話時都看見他手裏捧着一本書。我問他:“你這麼忙還有時間看書?應該多休息休息吧!”他總是說:“活到老,學到老,這本書裏還有好多我不會的東西呢!”漢代大學問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難怪我一生氣就想看書,看會兒書心情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打造書香校園是我們城小師生的美好願望。希望所有同學都行動起來,讀好書,好讀書。

三年級作文 篇3

今天要去看大廟會,我早早地起了牀,吃了早飯我和奶奶帶上一些水和零食,就坐着公共汽車到廟會去了。

到了廟會,一盞盞五顏六色的彩燈映入眼簾,漂亮極了。我和奶奶先走到了靜遠堂,我們又去看了笑話三國。那裏有很多笑話,把我笑得合不攏嘴。過了一會兒,前面傳來一陣歡樂的笑聲,我轉身一看,原來是幾個大人帶着小朋友在轉糖餅,奶奶笑眯眯地說:“你也去試試運氣。”我高興地說:“好啊!”我來到糖餅攤位前,用手輕輕轉了一圈,可是我只轉到了個蝴蝶,我想也許這就預示着我的學習要像蝴蝶一樣飛起來,這樣就可以考一個好的成績。

到了中午,我去吃了小吃,吃完小吃我們又接着去看,在一個攤位前有賣聲控鳥的,我非常喜歡就買了一隻紅色的鳥兒。

晚上,我們來到了廟會的主舞臺,我看了幾個節目時間就到10點了,奶奶說該回家了,最後我就依依不捨的走出了廟會。我想下次廟會我還要來看。

三年級作文 篇4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能打動我們的心靈。

有一天,放學了,我揹着書包走到學校大門口的馬路邊。可是沒有看到媽媽,因爲媽媽有事來遲了,我在馬路邊焦急地度着步子,也是爲了取暖,因爲那呼嘯的北風吹得我瑟瑟發抖,我用力地裹緊自己的衣服,可是無濟於事,身子仍在不聽話地打顫。天漸漸黑了下來,同學們都回家了。這時一個陌生而又親切的聲音從我身後傳過來:“小朋友,到我們門衛室來吧,我們這裏開着空調不冷,還有桌子可以趴在上面寫作業。”聽了叔叔的話,我回過頭去,猶豫了一下,腦海裏突然冒出爸爸媽媽的的叮囑,萬一他是壞人怎麼辦,但仔細打量了一下也不像,便跟着叔叔來到他所在的門衛室。哇!好暖和,空調的暖氣很快就讓我感覺身體暖和起來,門衛室裏叔叔的關愛更是像暖流一樣溫暖了我的心,頓時一股股流遍全身。

是的,愛猶如春風,它能吹開幸福的花兒;愛猶如陽光,它能溫暖地球萬物,愛猶如汩汩清泉流進人們的心田。而這愛無處不在,寒冷中給予的溫暖,困難時給予的幫助,失敗時真心的安慰和鼓勵,成功時真誠的讚美……

生活中,愛處處都有,只要你有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擁有一顆懂愛、能感受到愛的心靈。愛的暖流就會流遍全身。

三年級作文 篇5

翻過大山,再走過一條條小路,趟過幾條小河,在我爸爸的帶領下,我和張恩樹終於來到了田彩和奶奶家。

田彩和何許人也?她是咚咚喹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看,她用左、右手各執一根親手製作的咚咚喹,用嘴脣銜住兩根樂管的舌簧,均勻吐氣,一雙手指靈巧的控制節奏,運行旋律,其嫺熟的演奏技藝,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她一會兒吹雙管,一會兒吹單管。單管對她來說更是輕而易舉,她吹出的每個音符都是那麼清脆明快,婉囀動聽,歡快處如畫眉鬧春,柔和時如燕語呢喃,舒展時如泉水流響,悠揚處如山風徐來,吹奏時,她的眉毛都要飛了,樣子陶醉得我都快碎了。

不一會兒,她的孫女彭茜媛也拿出一根咚咚喹和她站在一起,合奏一首曲《搖籃曲》,真如百鳥齊鳴,春風激盪,令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這首歌溫馨柔和,充滿母愛……

田奶奶告訴我,她從小也沒讀過書,更不懂得樂理知識,是她伯伯教會她吹咚咚喹的,她五六歲時,常常一邊納鞋墊一邊用腳掌控弟弟妹妹們的搖籃,吹咚咚喹哄她們睡覺,後來,吹着吹着,就越吹越好聽,嘴裏的咚咚喹就越來越有靈性了。我太驚訝了,沒有文化的奶奶居然就這樣成爲高手了。

從田奶奶家回來的路上,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真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啊!

三年級作文 篇6

快要過年。老人們都按照習俗操辦一些年貨。今天,我和媽媽去幫姥姥,姥爺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爺讓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爺炸糊或是不熟。最後,姥爺同意。於是,我,媽媽,姥爺三人負責搓麻花。姥姥自己負責炸麻花。姥姥給我們端來一盆面。姥爺把它們切成一條一條的,媽媽和姥爺開始搓麻花。我看着她們搓出來的麻花心裏真是急啊。我邊看邊問姥爺怎麼做。姥姥耐心地說:“把小塊面搓成細長條,握住面的兩頭,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後,提起兩頭面條會自然捲到一起,形成麻花擰勁狀。”我邊做邊看姥爺做。姥爺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次的實驗。我終於成功學會。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裏給姥爺看。姥爺樂呵呵的表揚我:“哦,哦,真不錯,有點傳統麻花的意思。我外孫真聰明啊!”媽媽也複合“是啊,是啊,真不錯啊!”終於學會,我興奮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發上。開始漫不經心的爲自己的小麻花編首歌謠:“都說麻花兒香,香裏帶着甜,都說麻花甜,甜裏透着香......”我的歌聲引來姥爺的讚許聲和笑聲。

我忽然感覺姥姥一個人在廚房挺孤單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看着姥姥熟練的把麻花放油鍋裏,那小麻花在油鍋裏上下翻滾。一會就變成金黃色。我心裏癢癢的。就問姥姥能不能讓我也炸上一根姥姥開始說不行。因爲怕我被油燙,說要過年。可姥姥哪能經起我的軟磨硬泡。最後,姥姥教我:“要貼着鍋邊慢慢的放進去,一定不要往裏用力扔。那樣會濺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將一根麻花放進油裏。我繼續往裏放。放幾根之後,姥姥叫我停下。說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會我放的麻花就飄起來。一會就變黃。等它一出鍋。我就拿出姥爺和媽媽嚐嚐。看着姥爺和媽媽都十分高興。我也特別高興。我看搓成長條的面,真的像長鬍子。就將它貼在鼻子下面。做成白鬍子。大家被我的幼稚舉動笑的前仰後合。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姥爺,此時也盪漾着無盡的笑容。最後,連我自己都被逗樂......

這次幫姥姥炸麻花。我學會好多東西。我決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爲,這麻花炸出歡樂。炸出知識。炸出團圓。

三年級作文 篇7

【文題展示】

我們的祖國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流傳到今天,可謂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而且它們就在我們身邊,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內容,進行整理,然後寫成一篇習作。

【名師指津】

我們收集了不少資料。想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那麼,要寫好生活中的中華傳統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精心選材。將自己蒐集到的資料或看到的、聽到的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展現出來,選擇意義深刻、影響深遠、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

第二,擬好標題。根據選擇好的材料擬題。題目要新穎,符合寫作內容。如《地壇》《龍圖騰》等。

第三,內容具體。無論你是寫有關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是寫活動時發生的事,文章內容要充實、精練、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學生習作1】

貼春聯

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張貼春聯。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春聯的來歷,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長長見識。

春聯,俗稱“門對”,又叫“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人們就把門神像畫在桃木上,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這一活動就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這些傳統民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傳統節日中的民俗,並永遠繼承下去。

【精彩點評】

小作者能夠仔細查閱相關資料!(小學生作文 )詳細重點地介紹春聯的來歷,讓人在閱讀中增長了見識。文末小作者不忘加上一句“我們要記住這些傳統節日中的民俗,並永遠繼承下去”來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學生習作2】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人們都會吃月餅。殊不知這吃月餅的習俗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五夜起義”的紙條藏人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多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精彩點評】

文章題目新穎,能夠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行文中小作者還穿插了相關的歷史小故事,讓人們瞭解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的來由。文末小作者不忘點明吃月餅的深層含義。可稱得上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