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年的作文必備【3篇】

六年級年的作文必備【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年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年的作文必備【3篇】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1

春風輕拂大地,叫醒了沉睡了一個假期的小動物,同時也爲在冬日中飽受摧殘的枯枝增添了一抹青蔥的色彩。

不經意間,我帶着幾分悠閒地向窗外望去。卻發現眼角好似多了什麼,定睛一看,有增添幾分驚喜——那幾棵去年冬天被宣告死亡的粗壯大樹,竟長出了那與他寬大肩膀不符合的嫩綠芽兒,心中不禁感嘆春風的神奇。

慢步在學校的林蔭中,看着那些重獲新生的碧綠在給她們帶來生命的春風懷抱中搖動着自己靈巧的身子,感到放鬆的同時,同時也感覺到心中難得的平靜,看着周圍匆忙的行人,我不禁覺得可惜:他們生活在奔波勞碌中,但卻從未見到我所見到的這美麗景色。

忽然,我的腳步留在了一棵與其他樹毫無不同的參天大樹面前。是楸樹。

春風吹綠了校園,給所有的樹帶來了枝繁葉茂,但卻只爲她添上了粉色的畫跡,那粉的像瑪瑙的`寶石。她與其他長滿翠綠的樹木不同,在萬綠叢中的一點紅甚至還顯得有些許的不合羣,這讓她在那一角的景色愈來愈變得突兀。也許這讓她受盡排擠,受到嫌棄。

這,不正像我嗎?

雖然,我作爲班長,人際關係並不差,但真正的知心朋友卻少之又少,因爲我看事情的角度與擔任的職務都讓我知道老師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誰纔是真正正確的,所以與我關係相近的同學都覺得我不夠“義氣”,這讓我們之間產生了裂痕。

但當我邂逅了那株以“青幢紫蓋立童童,細雨浮煙作彩籠。”存在於韓昌黎詩句中的楸樹後,她那不迎合平凡的身影就無法從我心中褪去。

是啊,做自己就好,像那楸樹一樣。我離開那株楸樹,走回教室,步伐卻堅定了許多。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2

每個星期一的清晨,伴着雄壯的國歌,迎着第一縷朝霞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行注目禮時,我總是思緒萬千。祖國母親,給予了我們安定和平的校園,激發了我們不怕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我們培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

我們生活在一個書香校園裏,汲取了許多知識和養料。書中一個個仁人志士激勵着我:自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則徐、甲午中日戰爭中與敵艦“吉野”號同歸於盡的鄧世昌……

暑假,我和朋友去了大別山,這裏是劉鄧大軍指揮所所在地。我在山腳下參觀學習了這處歷史遺蹟,先烈們的英勇鬥爭精神告訴我,要不怕困難,勇於克難、戰勝自我。眼前的一大困難就是,我要爬上這座山,征服它。開始登山了,我擡頭仰望,羣山連綿,山頭起伏,看不到頂也望不到邊。剛開始爬,我勁頭十足,自信滿滿。翻越了一個小山頭後,我的腿像灌滿了鉛似的,挪不動;臉上的汗水流到眼睛裏,難以睜開;嘴裏喘着粗氣,後背溼透,都能夠擰出水來,我想放棄。可我想到先烈們不僅流汗,連流血也毫無怨言。於是我咬緊牙,做深呼吸,補充了一點水分後,加快了步伐,不知不覺中又翻越了兩個山頭。看到山頂了,我雀躍起來,感覺身上有使不完的勁。最終,我站在了山頂,高聲吟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我們每一天都在茁壯成長。“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爲21世紀的少年,我們要牢記周總理的“爲中華崛起而奮鬥”的誓言,超越自我,爲實現祖國的復興而努力讀書!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3

我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同學,她在每次考試中都能排第一,還在班級裏當副班長,樣樣都好。她總會去幫忙一些困難的同學。比如,有些同學請假沒來上學,來上學時作業寫不出她會去幫忙完成作業,彷彿一位老師在教學生一般。

記得有一次,我的作業沒有寫好,她然而語文組長,就要收作業了,我還沒有一點頭緒,差我一本了,原本以爲她去交作業本了,沒有等我,可誰也沒想到,她竟然放下作業本,向我走來,問我:“好了嗎?我要去交了,如果你實在寫不出來的'話!我能夠來教教你!”“謝謝!”她教我說能夠怎樣寫,並給我舉了幾個例子。講完,我有了頭緒也構思好了,寫得也快,不一會兒,就寫好了。雖然,這隻然而件小小的事,但這也體現出了她愛學習,愛幫忙困難的同學。

她也然而我學習的榜樣!運動會上,她管理同學,讓她們沒有半點聲音。在60米跑和壘球比賽中她也名列前茅,如果,班級裏有同學悲哀,她會跑去安慰她,不再讓她哭。有幾個同學吵架,把桌子裏的書扔了出來,她也會走上前去撿起來,放在桌子上,並勸阻同學們不要吵。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當然,她自我也從不和同學打鬧,總然而會一本正經地看書!

她然而我的同學,然而樣樣名列前茅的那個同學。